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077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轮毂铸造领域,直接水冷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国内外汽车轮毂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及应用。与传统的风冷相比,直冷技术得到的铸件微观组织更加致密,表面状态更加优异,延伸率及强度性都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直冷方式将水道直接加工在模具上,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通,带走模具多余的热量,以实现模具快速降温并最终达到铸造系统热平衡的状态。从水道实际加工制作角度考虑,目前几乎所有的直接冷却设计均采用的是这种环形水道,其加工简单,水管安装快捷,但是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这种水道设计存在一定的弊端,环形水道除了对需要降温的部位进行冷却外,对不需要的区域同样进行了冷却,且冷却强度一致,其并不能实现精确的区域制冷。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想实现直冷技术的普及应用,就需要对现有进行一定的改进,以实现水道对模具不同区域的合理冷却,创造恰当的温度分布环境,提高轮毂的综合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该结构可以实现对需要冷却的模具部位进行精确局部制冷,而又不影响邻近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轮毂的合理凝固,达到消除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环形水道、第二环形水道、第三环形水道和第四环形水道,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突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突起部、第二凹陷部以及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周向均布在模具本体上,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设置在第一环形水道的上方,且每个第一突起部位于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所述第二突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周向均布在模具本体上,每个第二突起部位于两个第二凹陷部之间,且第二突起部的边缘与第一凹陷部的边缘连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与第一突起部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突起部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一凹陷部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二突起部上设有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周向均布在第二突起部上,且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的高度高于突起部2mm,所述第一冷却凸棱指向第一凹陷部的边缘,且第一冷却凸棱设置在第二环形水道的上方,所述相邻两个第一冷却凸棱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第一冷却凸棱与所述第二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凸棱指向第三突起部的边缘,且第二冷却凸棱设置在第四环形水道的上方,所述相邻两个第二冷却凸棱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第二冷却凸棱与所述第四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之间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三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三突起部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周向均布在第三突起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为五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突起部和第二凹陷部设置为五个。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本体材质采用H13钢,该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抗热裂能力,在较高温度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较高的耐磨性和韧性,以及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

与上述轮毂模具对应的冷却装置包括若干铜块、铜条和螺栓,所述铜块上设有用于安装铜条的安装孔,所述相邻两个铜块之间用铜条连接,将铜块组合成一个圆环,且起始铜块与终止铜块之间不连接铜条,所述铜块的端部设有孔,孔垂直于用于安装铜条的安装孔,所述铜条成U形,铜条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孔,所述螺栓穿过铜条上的孔将铜块和铜条固定连接,所述起始铜块和终止铜块上分别设有固定柱,固定柱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起始铜块和终止铜块上,所述铜块上还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铜块数量为五块,相对应的,所述铜条数量为四个。铜块大小与第二突起部的大小相匹配,铜块上的出水孔对应第二突起部上的通孔,铜条的弧度与第二凹陷部的深度相匹配,铜条两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凹陷部的宽度相匹配。安装时,将冷却装置放置在第二突起部上,使第二突起部上的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分别与铜块接触,铜块上的固定柱插入第二突起部上的通孔中,防止铜块在第二突起部上滑动。

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环形水道冷却区域过大的弊端,将模具无需冷却的部位进行了合理的避让,采用定点定位的冷却方式,实现了对模具更加精确的区域制冷,从而创造了更利于轮毂顺序凝固的温度分布,保证了铸件的高精度密成形。同时下模本体采用H13钢,增强了其抗热裂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环形水道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相对应冷却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相对应冷却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相对应冷却装置的铜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对应的冷却装置组装示意图。

图中:1、模具本体;2、第一环形水道;3、第二环形水道;4、第三环形水道;5、第四环形水道;6、第一突起部;7、第一凹陷部;8、第二突起部;9、第二凹陷部;10、第三突起部;11、通孔;12、第一冷却凸棱;13、第二冷却凸棱;14、铜块;15、铜条;16、螺栓;17、安装孔;18、孔;19、固定柱;20、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改进的轮毂模具,如图1-7所示,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依次设有第一环形水道、第二环形水道、第三环形水道和第四环形水道,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突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突起部、第二凹陷部以及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周向均布在模具本体上,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设置在第一环形水道的上方,且每个第一突起部位于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所述第二突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周向均布在模具本体上,每个第二突起部位于两个第二凹陷部之间,且第二突起部的边缘与第一凹陷部的边缘连接,第二凹陷部的边缘与第一突起部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突起部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一凹陷部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一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二突起部上设有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周向均布在第二突起部上,且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的高度高于突起部2mm,所述第一冷却凸棱指向第一凹陷部的边缘,且第一冷却凸棱设置在第二环形水道的上方,所述相邻两个第一冷却凸棱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第一冷却凸棱与所述第二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凸棱指向第三突起部的边缘,且第二冷却凸棱设置在第四环形水道的上方,所述相邻两个第二冷却凸棱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第二冷却凸棱与所述第四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之间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所述第三环形水道连通,所述第三突起部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周向均布在第三突起部上,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一凹陷部为五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突起部和第二凹陷部设置为五个,所述模具本体材质采用H13钢。

与上述轮毂模具对应的冷却装置包括若干铜块、铜条和螺栓,所述铜块上设有用于安装铜条的安装孔,所述相邻两个铜块之间用铜条连接,将铜块组合成一个圆环,且起始铜块与终止铜块之间不连接铜条,所述铜块的端部设有孔,孔垂直于用于安装铜条的安装孔,所述铜条成U形,铜条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孔,所述螺栓穿过铜条上的孔将铜块和铜条固定连接,所述起始铜块和终止铜块上分别设有固定柱,固定柱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起始铜块和终止铜块上,所述铜块上还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铜块数量为五块,相对应的,所述铜条数量为四个。铜块大小与第二突起部的大小相匹配,铜块上的出水孔对应第二突起部上的通孔,铜条的弧度与第二凹陷部的深度相匹配,铜条两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凹陷部的宽度相匹配。安装时,将冷却装置放置在第二突起部上,使第二突起部上的第一冷却凸棱和第二冷却凸棱分别与铜块接触,铜块上的固定柱插入第二突起部上的通孔中,防止铜块在第二突起部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环形水道冷却区域过大的弊端,将模具无需冷却的部位进行了合理的避让,采用定点定位的冷却方式,实现了对模具更加精确的区域制冷,从而创造了更利于轮毂顺序凝固的温度分布,保证了铸件的高精度密成形。同时下模本体采用H13钢,增强了其抗热裂能力。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