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1782阅读:1906来源:国知局
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元件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铜套,是一种用于各种轻工、大型、重型机械上的轴套,是机械上的重要组成件,包括铜辊、铜轴承等。铜套是以电解铜为原料,配以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经高温烧结,再通过离心铸造加工而成。离心铸造时需要使用离心铸造装置。

现有的离心铸造装置,主要包括型筒、托轮和电机,型筒安装在托轮上,托轮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带动托轮转动,并带动型筒转动;型筒的两端均设有端盖,防止原料飞溅。使用时,打开端盖,向型筒内注入原料,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托轮转动,从而带动型筒转动,使得型筒内的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铸造成型,形成铜套;本方案通过端盖对原料进行阻隔,能够避免原料飞溅,保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但是,上述离心铸造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铜套在铸造成型时,原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导致原料在型筒的底部堆积,使得成型的铜套结晶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铜套结晶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撑台和铸型筒,铸型筒的两端均设有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设有筒托,铸型筒与筒托转动连接;支撑台纵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的上部与支撑台连接的一侧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有固定支撑台的限位块;机架的上部设有电机,电机连接有电源,铸型筒靠近机架的一端连接有飞轮,飞轮与电机连接;铸型筒的筒壁为中空,且两端均封闭,铸型筒的筒壁的一端开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贯穿端盖的冷却管,冷却管远离铸型筒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罐,冷却罐内注有冷却液,冷却管上设有控制阀;机架的底部设有缓冲机构。

本方案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支撑台用于支撑铸型筒,端盖能够避免铜套成型时原料飞溅;筒托能够用于安装铸型筒,并且铸型筒能够在筒托上转动。将限位块放置在限位孔内,能够对支撑台进行纵向定位,避免支撑台在机架上纵向滑动。电源带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飞轮转动,飞轮带动铸型筒转动,产生离心力;断开电源后,飞轮能够在惯性的作用下带动铸型筒转动,能够节约带动铸型筒持续转动所消耗的电能。冷却罐内的冷却液能够对铸型筒内的原料进行冷却,使得铜套成型。缓冲机构能够对铸型筒进行缓冲,避免铜套被撞击损坏。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首先,将支撑台滑动至机架的顶端,将限位块放置入限位孔内,对支撑台进行支撑;再打开端盖,向铸型筒内注入铜套原料,再连通电源,使电机带动飞轮转动,从而带动铸型筒转动,铸型筒转动时会产生离心力使铸型筒内的原料沿着铸型筒内壁转动;再取下限位块,使得支撑台失去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支撑台、筒托、铸型筒沿机架纵向向下滑动,此时原料处于失重状态,并且断开电机的电源,但是在惯性的作用下,飞轮带动铸型筒继续转动,原料在处于失重状态之前有一个沿着铸型筒内壁方向的初速度,因此原料在铸型筒转动时会沿着初速度的方向继续转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粘附在铸型筒内壁;当铸型筒下降至机架中部时,打开控制阀,使冷却液进入铸型筒的侧壁内,对粘附在铸型筒内壁的原料进行冷却,形成铜套,铜套成型后在支撑台、筒托、铸型筒重力的作用下会继续下降,机架底部的缓冲机构能够对铸型筒进行缓冲,避免支撑台、筒托、铸型筒之间在惯性下发生撞击,避免铜套受撞击损坏。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1、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通过电源一直带动铸型筒转动,利用飞轮在惯性下转动的原理,带动铸型筒持续转动,能够节约能源;

2、本方案使得原料处于失重的状态,避免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底部堆积,从而避免铜套结晶不均;

3、本方案通过给原料沿筒壁方向的初速度,在失重状态下避免原料在筒内漂浮,使得原料沿着初速度的方向转动;

4、本方案通过在机架的底部设置缓冲机构进行缓冲,能够避免铜套被撞击损坏。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冷却罐连接在铸型筒远离机架的一端。避免冷却罐与飞轮接触,阻挡飞轮转动。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冷却罐与铸型筒可拆卸连接。铜套铸型完成后,方便对冷却罐进行更换。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冷却液为液氮。冷却的效果好,速度快。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端盖靠近铸型筒的一端设有石棉垫。石棉具有高度耐火性和绝热性,能够避免端盖被烧坏。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筒托的上表面为与铸型筒配合的弧面。弧面能够与铸型筒的外壁配合,使得铸型筒的转动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六:基于优选方案五,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水箱,水箱内注有水,机架安装在水箱的底部。铸型筒下降至水箱内时,通过水箱内的水的浮力对铸型筒进行缓冲,既能够达到缓冲的效果,也能够对铜套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便于铜套取出。

优选方案七:基于优选方案六,所述支撑台远离机架的一端设有支架,支架顶端设有与铸型筒截面面积相同的限位板,且限位板靠近铸型筒的一侧设有环形滑槽,冷却罐远离铸型筒的一端位于环形滑槽内。

铸型筒转动时,冷却罐沿着环形滑槽转动,能够避免冷却罐发生扭转,确保冷却液快速进入中空的铸型筒的侧壁内对铜套进行冷却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c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限位孔11、限位块12、支撑台2、筒托3、铸型筒4、端盖41、石棉垫42、飞轮43、冷却管44、冷却罐45、电机5、电源6、支架7、限位板8、环形滑槽81、水箱9。

如图1所示,铜套的离心铸造装置,包括水箱9,水箱9内注有水,且水箱9内设有机架1,机架1沿纵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台2,机架1上部的右侧设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设有配合的限位块12,机架1上位于限位孔11的上方设有电机5,电机5上连接有电源6。

支撑台2的上表面设有筒托3,如图2所示,筒托3的上表面为弧面,且筒托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铸型筒4,铸型筒4的两端均设有端盖41,端盖41与铸型筒4靠近的一端均设有石棉垫42。铸型筒4的左端设有飞轮43,飞轮43与电机5的输出轴的右端连接的齿轮啮合。

如图4所示,铸型筒4的筒壁为中空,且两端均封闭形成冷却空腔;铸型筒4的右端面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贯穿端盖41的冷却管44,冷却管44的右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罐45,冷却罐45内注有液氮;支撑台2的右端设有支架7,支架7上设有与铸型筒4截面面积一致的限位板8,如图3所示,限位板8的左侧设有环形滑槽81,冷却罐45的右端位于环形滑槽81内。

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支撑台2滑动至机架1的上部,再将限位块12插入限位孔11内对支撑台2进行固定,再向铸型筒4内加入原料,并将铸型筒4的两端用端盖41盖上,端盖41靠近铸型筒4一侧设置的石棉垫42能够避免端盖41被烧毁;此时铸型筒4右端的飞轮43与电源6的输出轴右端连接的齿轮啮合,打开电源6,启动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飞轮43转动,飞轮43带动铸型筒4转动,铸型筒4内的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内壁转动;再拔出限位孔11内的限位块12,在重力的作用下,支撑台2、筒托3和铸型筒4沿着机架1向下滑动,在下降的过程中,原料处于失重的状态,并且飞轮43在惯性下会继续转动,因此铸型筒4会继续转动,而且原料有一个沿着铸型筒4内壁的初速度,因此原料会继续沿着铸型筒4内壁转动,粘附在铸型筒4的内壁;当铸型筒4下降至机架1的中部时,打开冷却管44上的控制阀,冷却罐45内的液氮进入冷却空腔内,对铸型筒4内的原料进行冷却,使得铜套成型;铜套成型后,支撑台2继续下降进入水箱9中,通过水箱9内的水对支撑台2、筒托3和铸型筒4进行缓冲,避免铸型筒4和铸型筒4内的铜套撞击受损,并且水能够对铜套进行进一步的冷却,便于铜套脱模;再打开端盖41将铜套取出,再重复上述步骤进行铜套成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