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61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料筒,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属于存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送式喷砂机系统一般由磨料桶、动力系统、管路系统、控制系统、工作介质五个单元构成。压送式喷砂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压缩空气在磨料桶内建立工作压力,通过调节主气阀于磨料阀,将磨料平稳的通过喷砂管并经喷嘴射出,喷射到被加工工件表面达到预期的加工目的。在压送式喷砂机中,压缩空气既是供料动力又是射流的加速动力,现有的磨料桶不便移动,而且磨料桶在使用过程中高度无法进行调节,同时磨料桶在出料时出料口角度难以调节,使得出料效率低下,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滑动铰接有左支架,所述底座另一端固定铰接有右支架,且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相互铰接,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液压缸,且所述液压缸通过顶出杆与所述右支架连接,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端部处通过铰座与其上方的承重座铰接,所述承重座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且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承重座上的旋转座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座通过所述旋转座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转动轴活动安装有桶体,所述桶体端部一侧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顶升气缸,所述桶体端部处固定有提升链,且所述顶升气缸通过其输出端与所述提升链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升气缸一侧的所述桶体端部开设有进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对应的所述桶体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移动桶体和调节桶体高度,满足多种使用需求,通过旋转座来调整桶体的出料口和进料口,可保证出料和进料处于同一方向,方便进料和出料,同时可将桶体进行倾斜,使得在出料时更加方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公开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手把,3、滚轮,4、左支架,5、右支架,6、液压缸,7、顶出杆,8、铰座,9、承重座,10、旋转电机,11、旋转座,12、支撑板,13、转动轴,14、桶体,15、顶升气缸,16、提升链,17、进料口,1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磨料桶,包括底座1,底座1一端滑动铰接有左支架4,底座1另一端固定铰接有右支架5,且左支架4与右支架5之间相互铰接,底座1上安装有液压缸6,且液压缸6通过顶出杆7与右支架5连接,左支架4 与右支架5端部处通过铰座8与其上方的承重座9铰接,承重座9底部安装有旋转电机 10,且旋转电机10输出端与承重座9上的旋转座11固定连接,承重座9通过旋转座11 与支撑板12连接,支撑板12上通过转动轴13活动安装有桶体14,桶体14端部一侧的支撑板12上固定安装有顶升气缸15,桶体14端部处固定有提升链16,且顶升气缸15通过其输出端与提升链16固定连接,底座1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把2,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3,顶升气缸15一侧的桶体14端部开设有进料口17,且进料口17对应的桶体14 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8。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左支架4与右支架5可以调节桶体14的高度,方便在移动时对桶体14进行查看和维护,同时通过旋转座11使得桶体14进行转动,使得进料口17和出料口18可处于同一方向,无需搬动桶体14,方便进料和出料,同时在出料时,通过顶升气缸15使得桶体14倾斜,使得出料口18处于向下倾斜状态,使得在出料时更加方便快速,满足了多种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移动桶体和调节桶体高度,满足多种使用需求,通过旋转座来调整桶体的出料口和进料口,可保证出料和进料处于同一方向,方便进料和出料,同时可将桶体进行倾斜,使得在出料时更加方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宜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