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7112发布日期:2018-08-17 19:1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审美越来越高,产品的外观要求更高。表面拉丝处理是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一种表面处理手段。由于表面拉丝处理能够体现金属材料的质感,所以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进行表面拉丝处理小批量加工的产品,专门购买拉丝设备无疑是对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此夹具夹紧工件后,夹具连接车床时能调节加工角度,在车床上也能进行工件的表面拉丝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包括转动轮、底盘、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所述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所述转动轮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突出端、连接孔;所述突出端上设置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盘上的连接孔对应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由固定螺栓与螺母配合连接。凹槽用于调节第一夹紧块在底盘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紧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底盘上的连接块对应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由固定螺栓与螺母配合连接。固定第二夹紧块的位置,使其与第一夹紧块配合夹紧工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与调节螺栓配合连接。调节螺栓用于调节第一夹紧块在底盘上的位置,在夹紧工件时还起到固定顶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夹具在夹紧工件然后安装到车床上加工时,能够调节工件加工的角度;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不购买专用拉丝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车床完成工件的表面拉丝处理,大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的仰视图;

其中,1、转动轮;11、固定孔;2、底盘;21、突出端;3、第一夹紧块;31、凹槽;4、第二夹紧块;5、固定螺栓;6、螺母;7、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可调节加工角度的夹具,包括转动轮1、底盘2、第一夹紧块3、第二夹紧块4;所述转动轮1上设置有所述底盘2;所述底盘2上设置有第一夹紧块3和所述第二夹紧块4;所述转动轮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孔11。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2上设置有突出端21、连接孔;所述突出端21上设置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紧块3上设置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与所述底盘2上的连接孔对应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由固定螺栓5与螺母6配合连接。凹槽31用于调节第一夹紧块3在底盘2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紧块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底盘2上的连接块对应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由固定螺栓5与螺母6配合连接。固定第二夹紧块4的位置,使其与第一夹紧块3配合夹紧工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与调节螺栓7配合连接。调节螺栓7用于调节第一夹紧块3在底盘2上的位置,在夹紧工件时还起到固定顶紧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如下:所转动轮1和所述底盘2同心连接,所述第一夹紧块3和所述第二夹紧4块通过所述固定螺栓7、螺母6连接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调节螺栓7与所述底盘2上的所述突出端21的螺纹孔配合,用于限制第一夹紧块3的位置。

工人操作时,把需要加工的工件放到第一夹紧块3和第二夹紧块4之间,拧动调节螺栓7调节第一夹紧块3的位置,第一夹紧块3通过凹槽31和固定螺栓5配合限制的路径移动,当工件夹紧后,把夹具放到车床上,所述转动轮1上的固定孔11和车床配合,工件进行加工需要转换加工角度时,利用转动轮1来改变加工角度。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夹具在夹紧工件然后安装到车床上加工时,能够调节工件加工的角度;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在不购买专用拉丝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车床完成工件的表面拉丝处理,大大节约了成本。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