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965发布日期:2019-06-19 01:5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连续式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辊底炉等连续式加热炉。对于这样的连续式加热炉来说,通常使用高度为80~150㎜左右的匣钵,但是在将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进行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上下层的匣钵与中间层的匣钵内产品的温度差较大,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因此匣钵进行两层堆叠已是极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匣钵进行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匣钵的配置所引起的温度差的产生的连续式加热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涉及的连续式加热炉是进行被处理物的热处理的连续式加热炉(1),其特征在于,具备:

炉体(2),在内部进行所述被处理物的热处理;

输送单元(3),将所述被处理物经由所述炉体内进行输送;

加热单元(4),使所述炉体内部的气氛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以及

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配置于所述炉体的上部,从所述炉体的内部向外部排放气体,

上部气体排放单元在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3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上部气体排放单元的设置位置是相对于通过炉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垂线(L)而左右对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上部气体排放单元具有调整各个该上部气体排放单元的气体排气量的上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73)。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上部气体排放单元在所述炉体的输送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具备: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配置于所述炉体的下部,从所述炉体的内部向外部排放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下部气体排放单元在所述炉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下部气体排放单元的设置位置是相对于通过炉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垂线而左右对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下部气体排放单元具有调整各个该下部气体排放单元的气体排气量的下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所述下部气体排放单元在所述炉体的输送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连续式加热炉中,

还具备:下部气体供给单元(25),该下部气体供给单元的供气口配置在所述输送单元的附近,从所述炉体的下方向上方供给气体,

所述炉体在输送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区域,

在所述炉体的至少一个所述区域中,所述上部气体排放单元以及/或者下部气体排放单元配置在所述下部气体供给单元的上游侧。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设置多个上部气体排放单元,从而能够将炉体内的气体更高效地排放到炉体外,因此即使在将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设为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各匣钵间的气体的排气量的偏差,将由于加热而从被处理物产生的气体更均匀地排出到炉体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辊底炉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从侧面方向观察该辊底炉的概略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辊底炉(连续加热炉)

2 炉体

3 输送辊(输送单元)

14 上部加热器(加热单元)

17 上部气体排放单元

24 下部加热器(加热单元)

25 下部供气喷嘴(下部气体供给单元)

27 下部气体排放单元

S 匣钵。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续加热炉,以辊底炉1为例来接下说明。辊底炉1是在对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S进行输送的同时进行对被处理物的热处理的装置。辊底炉1具备:炉体2,在内部进行被处理物的热处理;作为输送单元的输送辊3,经由炉体2内输送被处理物;作为加热单元的上部加热器14以及下部加热器24,使炉体2内部的气氛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的温度;以及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配置于炉体2的上部,从炉体2的内部向外部排放气体。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在炉体2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3个以上。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具有上部排气口71和排气流路72以及与排气流路72连接的吸气装置(未图示)。另外,吸气装置既可以针对各上部排气口71逐一进行设置,也可以针对多个上部排气口71设置1台吸气装置。

在现有的连续加热炉中,通常在炉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仅设置有一个排气口,根据需要来增大排气口的直径从而提高排气效率,但是在将匣钵S设为多层堆叠的情况下,由于在匣钵S的附近气体的流速小,气体容易流向空间更大的部位,因此不能高效地排出匣钵S间的间隙的气体。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辊底炉1,由于在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3个以上的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因此能够提高排气效率并且从炉内2均匀地排气。因此,即使在将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S设为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各匣钵S间的气体的排气量的偏差,将由于加热而从被处理物产生的气体更均匀地排出到炉体2外。

炉体2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绝热结构体,具有:作为内部的空间的处理空间、和分别形成于炉体2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且成为从外部向处理空间的入口2a以及出口2b的开口。辊底炉1从图2的左侧的入口2a侧向右侧的出口2b,通过上部分隔壁18以及下部分隔壁28而大致划分为升温区域21、烧成区域22、冷却区域23。

在炉体2的顶部以及底部配置有多个上部加热器14以及下部加热器24。上部加热器14以及下部加热器24配置为长边方向成为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炉体宽度方向Y,并沿着输送方向X配置有多个。上部加热器14以及下部加热器24用于对在处理空间内通过的匣钵S内的被处理物、处理空间的气氛进行加热,例如构成为SiC加热器等陶瓷加热器。另外,加热单元并不限于加热器,只要是气体燃烧器等能够进行被处理物的热处理的加热装置即可,此外其设置场所也不限定于炉体2的上部以及下部。

在炉体2的处理空间内,配置有多个输送辊3。输送辊3配置为长边方向成为炉体宽度方向Y,并沿着输送方向X配置有多个。输送辊3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即,将匣钵S在炉体宽度方向Y上排列四个并且纵向堆叠了四层。

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的设置位置优选相对于通过炉体宽度方向Y的中心的垂线L为左右对称。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炉体宽度方向Y上左右均匀地排放气体。

此外,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优选具有用于调整各个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的气体排气量的上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作为这样的上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例如,能够如图1所示那样采用在成为排气流路72的排气配管安装了滑动式阻尼器73、蝶式阻尼器的构造。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砌砖方式来改变由炉体2的顶部的排气部外侧的砌砖构成的开口的大小,从而调整气体的排气量。因为能够通过这样的上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来调整各个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的气体排气量,所以变得更容易控制炉体2内的气体的流动。

此外,如图2所示,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优选在炉体2的输送方向X上配置有多个。由于在炉体2的输送方向X上配置有多个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因此能够按照辊底炉1的预热区域21、加热区域22、冷却区域23等各区域,根据各区域所需的排气量将炉体2内的气体适当且高效地排放到炉体2外。

此外,辊底炉1还具备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配置于炉体2的下部,从炉体2的内部向外部排放气体。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具有下部排气口75和排气流路76以及与排气流路76连接的吸气装置(未图示)。通过设置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从而能够使炉体2内的气体的流动变得更大,此外,还能够获得炉体2内的气体的搅拌效果,因此能够抑制各匣钵S间的温度差。

在此,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优选在炉体2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从而能够均匀且更高效地将炉体2内的气体排放到炉体2外,因此即使在将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S设为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各匣钵S间的气体的排气量的偏差,将由于加热而从被处理物产生的气体更均匀地排出到炉体2外。

此外,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的设置位置优选相对于通过炉体宽度方向Y的中心的垂线L为左右对称。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炉体宽度方向Y上左右均匀地排放气体。

此外,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优选具有用于调整各个该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的气体排气量的下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与上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同样,这样的下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能够采用在排气流路76安装有蝶式阻尼器或滑动式阻尼器的构造。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砌砖方式来改变由炉体2的侧壁的排气部外侧的砌砖构成的开口的大小,从而调整气体的排气量。因为能够通过下部气体排气量调整单元来调整各个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的气体排气量,所以变得更容易控制炉体2内的气体的流动。

此外,辊底炉1在炉体2的输送方向X上配置了多个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由于在炉体2的输送方向X上配置有多个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因此能够按照辊底炉1的预热区域21、加热区域22、冷却区域23等各区域,根据各区域所需的排气量将炉体2内的气体适当且高效地排放到炉体2外。

此外,辊底炉1具备作为下部气体供给单元的下部供气喷嘴25,该下部供气喷嘴25的供气口配置在输送辊3的附近,从炉体2的下方向上方供给例如大气或氧、或者氮等惰性气体作为气氛气体。下部供气喷嘴25在炉体2的宽度方向Y上配置有多个。

此外,下部供气喷嘴5的热传导率优选为100W/m·K以上,例如,作为下部供气喷嘴5而能够使用SiC。通过作为下部供气喷嘴5而使用高热传导率的材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使供给到炉体2内部的气体的温度接近于炉体2内部的温度。

在现有的连续加热炉那样的没有下部供气喷嘴的连续加热炉的情况下,由于在匣钵的附近处气体的流速小,气体容易流向空间大的部位,因此不能高效地进行向匣钵间的间隙的气体供给,但是通过利用下部供气喷嘴25从输送辊3的附近朝向上方供给气体,从而即使在将填充有被处理物的匣钵S设为多层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匣钵S间充分地供给气体,此外能够有效地搅拌炉体2内的气体,并向炉体2外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供气喷嘴25的上端配置在距输送辊3的上表面靠下方100mm以内的位置。通过将从输送辊3的上表面到下部供气喷嘴25的上端的距离设为该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从下部供气喷嘴25供给的气体供给到匣钵S之间。作为下部气体供给单元,在控制气体的流速、方向的基础上,优选为在前端具有开口的管状的喷嘴,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此外,辊底炉1在炉体2的上述区域21、22、2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以及/或者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配置在下部供气喷嘴25的上游侧。通过这样配置下部供气喷嘴25与上部气体排放单元17以及/或者下部气体排放单元27,从而能够提高炉体2内的气体的搅拌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炉体内的温度、气氛,并且能够更高效地将从被烧成物产生的气体排出到炉体2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