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0194发布日期:2021-07-30 13: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



背景技术: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井式淬火炉常用有气氛保护井式淬火炉和普通井式淬火炉二种,它的淬冷介质由矿物油、水,空气等,井式淬火炉广泛用于各种模具、杆类,长轴类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等淬火处理。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979802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井式淬火炉,在加热过程中搅拌淬火炉体内的空气,增加空气的流动,使淬火炉体内形成热循环,有利于将淬火炉体内的温度加热的更为均匀,较为实用。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余热气体在收集过程保温效果差,储藏时间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通过设置收集箱,淬火炉炉体内的余热气体顺着连接管以及进气口进入到收集箱的内部,收集箱采用外护板、保温板以及内护板的设计,可对收集箱内的余热气体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便于对余热气体的储藏,当需要使用余热气体时,打开阀门,余热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炉炉体,所述淬火炉炉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炉盖,且淬火炉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淬火炉炉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气口,且淬火炉炉体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排气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收集箱;

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且收集箱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出气管,且出气口的表面嵌入设置有阀门,所述进气口的一端与连接管相连,所述收集箱的最外层设置为外护板,所述外护板的内腔设置有内护板,且外护板与内护板之间粘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由聚苯乙烯树脂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贴近收集箱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母贴,所述连接管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子贴,所述魔术贴子贴与魔术贴母贴粘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电磁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周向侧外壁固定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为u形结构,且支撑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且支撑杆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安装有气缸,所述炉盖的顶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且转轴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收集箱,淬火炉炉体内的余热气体顺着连接管以及进气口进入到收集箱的内部,收集箱采用外护板、保温板以及内护板的设计,可对收集箱内的余热气体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便于对余热气体的储藏,当需要使用余热气体时,打开阀门,余热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余热气体在收集过程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2、通过设置气缸以及连接板以及支撑杆,炉盖向上升起,伺服电机驱动着转轴转动,并使得连接板运动,连接板与支撑杆通过轴承座实现活动,连接板带动着炉盖旋转,便于淬火的金属工件放入到淬火炉炉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口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淬火炉炉体;2、支座;3、炉盖;4、支撑杆;5、支撑板;6、连接板;7、气缸;8、伺服电机;9、转轴;10、排气口;11、电磁阀;12、连接管;13、魔术贴子贴;14、收集箱;15、出气口;16、出气管;17、阀门;18、魔术贴母贴;19、进气口;20、外护板;21、保温板;22、内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设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井式淬火炉,包括淬火炉炉体1,淬火炉炉体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炉盖3,且淬火炉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座2,淬火炉炉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排气口10,且淬火炉炉体1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支撑杆4,排气口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的一端连接有收集箱14。

收集箱14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9,且收集箱14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口15,出气口15的一端连接有出气管16,且出气口15的表面嵌入设置有阀门17,进气口19的一端与连接管12相连,收集箱14的最外层设置为外护板20,外护板20的内腔设置有内护板22,且外护板20与内护板22之间粘接有保温板21,保温板21由聚苯乙烯树脂制成。

进一步的,进气口19的一侧贴近收集箱14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母贴18,连接管12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子贴13,魔术贴子贴13与魔术贴母贴18粘接,可对连接管12固定。

进一步的,排气口10的顶端嵌入设置有电磁阀11,便于余热气体的流通。

如图1-3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连接管12的一端与排气口10相连,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进气口19相连,随后将魔术贴子贴13贴在魔术贴母贴18上,可对连接管12进行固定收纳,打开电磁阀11,淬火炉炉体1内的余热气体顺着连接管12以及进气口19进入到收集箱14的内部,由于收集箱14采用外护板20、保温板21以及内护板22的设计,可对收集箱14内的余热气体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便于对余热气体的储藏,当需要使用余热气体时,打开阀门17,余热气体通过出气口15排出,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余热气体在收集过程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支撑杆4的顶部周向侧外壁固定套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设置为u形结构,且支撑板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8。

进一步的,支撑杆4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板6,且支撑杆4与连接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座,连接板6的顶端安装有气缸7,炉盖3的顶端与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板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9,转轴9的一端与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且转轴9的另一端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气缸7驱动着活塞杆缩短,此时炉盖3向上升起,伺服电机8驱动着转轴9转动,并使得连接板6运动,连接板6与支撑杆4通过轴承座实现活动,连接板6带动着炉盖3旋转,可将需要淬火的金属工件放入到淬火炉炉体1内,伺服电机8恢复到初始状态,气缸7的活塞杆伸长,炉盖3复位到淬火炉炉体1的顶端,实现了炉盖3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3,设置了收集箱14,淬火炉炉体1内的余热气体顺着连接管12以及进气口19进入到收集箱14的内部,收集箱14采用外护板20、保温板21以及内护板22的设计,可对收集箱14内的余热气体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便于对余热气体的储藏,当需要使用余热气体时,打开阀门17,余热气体通过出气口15排出,解决了余热气体在收集过程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参照说明书附图1,设置了气缸7以及连接板6以及支撑杆4,炉盖3向上升起,伺服电机8驱动着转轴9转动,并使得连接板6运动,连接板6与支撑杆4通过轴承座实现活动,连接板6带动着炉盖3旋转,便于淬火的金属工件放入到淬火炉炉体1内。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