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459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奥氏体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色合金。
奥氏体不锈钢目前仍是不锈钢材料的主要产品,该技术在文献中已有报导。不锈钢生产量最大的是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代表性材料为1Cr18Ni9Ti,由于含镍量较高,成本高,深冲加工性能也不能满足要求,使一些产品成品率极低(日本《特许公报》,1992,No32144)。国外以锰代镍以降低成本,但一般含铬量仍在18%左右,技术经济指标较差,多为Cr-Mn-N钢,最大的问题是加工性差,无法满足薄板深冲等加工条件(王笑天主编,“金属材料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P187)。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新型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其塑性形变能力较高,易加工成形、成本明显低于18-8型不锈钢,在大气和海水等弱腐蚀介质中耐腐蚀性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相当,以满足民用轻工产品的大量需求。
本发明的OCr12Mn12Ni3Cu2RE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组成为(重量%)
本发明的不锈钢配方主要通过降碳和加入微量稀土保证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加工成形性能。同时以Mn代Ni通过合金元素的合理匹配保证固溶处理后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冷变形强化时可诱发出适量的马氏体,利用其锈发塑性,提高材料的深冲加工成形性。Mn的加入可有效地代Ni,以降低成本,Cu的加入可提高耐蚀性。本发明的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为按化学成分配比配料→中频感应炉熔炼→锻造开坯(始锻温度为1050-1150℃,终锻温度为850℃)→精整(刨削)→热轧(1100~850℃)成板坯→退火(950℃·2h)→酸洗→冷轧成材。热处理工艺为再结晶退火工艺850-950℃,2h;固溶处理工艺950±10℃,1-2h;冷轧变形可控制在60%-80%。
本发明的OCr12Mn12Ni3Cu2RE奥氏体不锈钢成本低,与18-8型不锈钢相比,每吨原材料费用可节省2000元以上,本发明不锈钢加工硬化率低,便于成型加工,可简化加工工艺,且深冲加工性能优良,可显著提高成品率。
实施例配比为C 0.06%, Cr 12%, Mn 12%,Ni 3%, Si 1.0%, Cu 2%,RE 微量, 其余为Fe按上配比配料,将配好的料投入中频感应电炉中熔炼→锻造开坯(始锻温度1050-1150℃,终锻温度850℃)→精整(刨削)→热轧(1100-850℃)成板坯→退火(950℃,2h)→酸洗→冷轧成材。热处理工艺为再结晶退火工艺850-950℃,2h;固溶处理工艺950±10℃,1-2h;冷轧变形量可控制在60%~80%。该材料的指术指标为(经80%冷轧后)σb=1365MN/m2;HV=430;ψ=16%;耐腐蚀性能在大气,海水等弱腐蚀性介质中和1Cr18Ni9Ti相当。
权利要求
1.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由铬、锰、镍等元素构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OCr12Mn12Ni3Cu2RE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为C为≤0.08;Cr为11.75-13.50;Mn为11-13;Ni为2.5-3.5;Si为≤1.0;Cu为1.5-2.5;RE为0.05-0.1;其余为Fe。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OCr12Mn12Ni3Cu2RE奥氏体不锈钢以廉价锰代替贵金属镍,并加入稀土元素,制造成本低,与国内外广泛应用的1Cr18Ni9类奥氏体不锈钢相比,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其熔炼、加工、热处理等工艺较易控制和实现。对于要求耐蚀性较高,加工性好及一定强度的构件,零件等应用均可代替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节汇效果。
文档编号C22C38/58GK1080330SQ9310680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8日
发明者姚家鑫, 李国俊, 陈复民, 秦世麒, 孟毓龙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