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725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转炉托圈是支撑转炉炉体和传递倾动力矩的构件。工作时通过往转炉托圈内通入冷却水来降低热应力,从而增加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通常转炉托圈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和回水管上都分别设置有手动阀门,冷却水从进水管流入转炉托圈,冷却水对转炉托圈进行冷却后,再从回水管流出。当转炉托圈漏水或者转炉通炉后钢水烧穿转炉托圈时,转炉托圈内的冷却水会因为管道压力而向外喷溅,这时如果不及时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冷却水会大量进入转炉内,从而引起转炉内蒸汽爆炸。上述转炉托圈的冷却水供给管路的缺点如下:一、由于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阀门都为手动阀门,当发生转炉托圈漏水喷溅事故时,操作工人往往不能及时关闭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来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这样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就不能被及时控制;另夕卜,当关闭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时,转炉托圈中留存的大量冷却水依然有可能会进入转炉中,大大增加了转炉的安全隐患;二、当对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手动阀门进行维修时,会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这样就会降低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快速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以及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维修管路中阀门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其特点是: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
[0005]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一自动阀门两侧的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一阀门相并联。
[0006]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二自动阀门两侧的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二阀门相并联。
[0007]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0008]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都为快速切断阀。
[0009]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一阀门和第一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0010]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二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0011]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第三阀门为手动闸阀。
[0012]进一步的,前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中:转炉托圈进水口和转炉托圈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两侧相对位置处。
[0013]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本发明所述的管路布置结构中的自动阀门损坏后,维修工人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对自动阀门进行维修更换,从而增加了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6]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转炉托圈4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I和与转炉托圈4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2,转炉托圈4进水口和转炉托圈4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4两侧相对位置处,在进水管I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11,在回水管2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21,在转炉托圈4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21之间的回水管2上设置有放水支管3,在放水支管3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31,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11、21、31均由控制器控制。
[0017]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自动阀门11两侧的进水管I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阀门12,并且第一旁通阀13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11以及两第一阀门12相并联。在第二自动阀门21两侧的回水管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阀门22,并且第二旁通阀23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21以及两第二阀门22相并联。在第三自动阀门31和回水管2之间的放水支管3上设置有第三阀门3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11、21、31都为快速切断阀,快速切断阀可以电动或者气动,快速切断阀反应灵敏、动作可靠,操作工人通过控制器控制快速切断阀后能快速关闭管路;第一阀门12、第一旁通阀13、第二阀门22、第二旁通阀23、第三阀门32都为手动闸阀,手动闸阀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便宜。
[0018]本实施例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在对转炉托圈4进行冷却水供给时,进水管I上的第一自动阀门11和两第一阀门12都打开,第一旁通阀13关闭;回水管2上的第二自动阀门21和两第二阀门22都打开,第二旁通阀23关闭;放水支管3上的第三自动阀门31关闭,第三阀门32打开。当发生转炉托圈4漏水喷溅事故时,进水管I上的第一自动阀门1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关闭,回水管2上的第二自动阀门2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关闭,放水支管3上的第三自动阀门31在控制器控制下快速打开,第一自动阀门11关闭是为了切断冷却水的供给,第二自动阀门21关闭是为了切断回水管2中的管道压力,防止管道压力使转炉托圈4中的冷却水继续喷溅,第三自动阀门31打开后,转炉托圈4中的冷却水会快速从放水支管3中流走,这样就能及时控制转炉托圈4漏水喷溅。当第一自动阀门11损坏时,首先手动打开第一旁通阀13,然后手动关闭两第一阀门12,这时冷却水就不会经过第一自动阀门11,而是通过第一旁通阀13所在管路进入转炉托圈4中,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一自动阀门11进行维修时就不会影响转炉托圈4冷却水的供给。当第二自动阀门21损坏时,首先手动打开第二旁通阀23,然后手动关闭两第二阀门22,这时冷却水就不会经过第二自动阀门21,而是通过第二旁通阀23所在管路从转炉托圈4中流出,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二自动阀门23进行维修时就不会影响转炉托圈4冷却水的供给。当第三自动阀门31损坏时,手动关闭第三阀门32,这样维修工人在线对第三自动阀门31进行维修时冷却水就不会从放水支管3中流走。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本发明所述的管路布置结构中的自动阀门损坏后,维修工人能在不影响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的情况下在线对自动阀门进行维修更换,从而增加了转炉托圈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自动阀门两侧的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并且第一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一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一阀门相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自动阀门两侧的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旁通阀通过管道与第二自动阀门以及两第二阀门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自动阀门和回水管之间的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都为快速切断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阀门和第一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阀门和第二旁通阀都为手动闸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阀门为手动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转炉托圈进水口和转炉托圈出水口设置于转炉托圈两侧相对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包括:与转炉托圈进水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转炉托圈出水口相连的回水管,在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自动阀门,在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在转炉托圈的出水口和第二自动阀门之间的回水管上设置有放水支管,在放水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第一、第二、第三自动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上述转炉托圈冷却水供给管路布置结构能快速切断转炉托圈中冷却水的供给和回水管中的管道压力,从而及时控制转炉托圈漏水喷溅,并且在回水管上还设置了用于使转炉托圈中冷却水快速流出的放水支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转炉生产的安全隐患。
【IPC分类】C21C5-46
【公开号】CN104561441
【申请号】CN201510045640
【发明人】陈建新, 李涛, 董志龙
【申请人】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