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2242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记载了具备轴瓦、A1基中间层以及A1基轴承合金层的滑动轴承。专 利文献1通过在A1基轴承合金层析出金属间化合物,提高滑动轴承的疲劳强度。专利文献 1记载了以下事项:虽然形成了硬的A1基中间层,但当该A1基中间层的厚度为10~20ym 时,由于A1基中间层的缓冲性,因此能使密合性良好(参照专利文献1的表2、0043段)。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2428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A1基轴承合金层中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在A1基中 间层中也与A1基轴承合金层同等的程度(50~150% )地含有(参照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 求6),因此在A1基中间层也形成有金属间化合物。该金属间化合物与基质的亲和性差,并 且构成韧性低的硬质相。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A1基轴承合金层和A1基中间层这两者中 容易以金属间化合物、其界面为起点形成因疲劳而导致的裂纹。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因疲劳而导致的裂 纹的滑动轴承。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具备轴套、轴瓦以及中间层。轴套含有:3wt% 以上且12. 5wt%以下的Sn、lwt%以上且8wt%以下的Si、0. 05wt%以上且3wt%以下的 Cr、0. 05wt%以上且0? 3wt%以下的Zr、0.Olwt%以上且0? 5wt%以下的Ti、3wt%以下的Cu 或Mg、以及Owt%以上且9wt%以下的Bi,剩余部分由A1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Cr 中的10wt%以上且90wt%以下与A1形成金属间化合物,Cr中的剩余部分与A1形成固溶 体。通过由Cr中的10wt%以上且90wt%以下与A1形成硬质的金属间化合物,由此,能增 大轴套的硬度,能提高耐疲劳性。进而,通过由Cr中未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剩余部分与A1 形成固溶体,由此,能强化基质,能提高耐疲劳性。
[0011] 中间层由A1合金在轴瓦和轴套之间形成为厚度为20ym以上、维氏硬度为30以 上且80以下,其中,在该A1合金中,含有0.Olwt%以上的选自Zn、Cu、Mg、Li、Mn、V、Zr、Fe、 Mo、Co、Ni、Hf、Sc、Ti、W中的至少一种的固溶成分,固溶成分的总量与A1形成固溶体。通 过由固溶成分与A1形成固溶体,由此能强化基质,能提高耐疲劳性。进而,由于固溶成分的 总量与A1形成固溶体,因此不会形成固溶成分与A1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能防止金属间化 合物、其界面在疲劳时成为裂纹的起点、通过点。即,能防止在轴套中产生的裂纹在中间层 传播。另外,由于通过将中间层的维氏硬度抑制在80以下,能确保中间层的延展性、韧性, 因此能防止在轴套中产生的裂纹在中间层传播。进而,由于中间层的厚度为20ym以上,因 此能防止在轴套中产生的裂纹传播至中间层与轴瓦的界面,能提高耐疲劳性。
[0012] 轴套通过含有3wt%以上的Sn,从而能确保润滑性,能提高耐热粘性。轴套通过含 有lwt%以上的Si,从而能够通过Si粒子以及含有Si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使轴套的硬度 增大,提高耐疲劳性。轴套通过含有9wt%以下的Bi,从而能使与铁的附着性低的Bi作为 第二相析出,能提高耐热粘性。然而,也可以不含有Bi,Bi的含量也可以是Owt%。进而, 轴套通过含有0. 05wt%以上且3wt%以下的Cr、0. 05wt%以上且0. 3wt%以下的Zr、3wt% 以下(比Owt%大)的Cu,从而能固溶强化轴套,并且,通过包含这些成分的金属间化合物 能对轴套进行析出强化。另外,轴套通过含有3wt%以下(比Owt%大)的Mg,从而能对轴 套进行固溶强化。进而,轴套通过含有〇.oiwt%以上且0. 5wt%以下的Ti,从而能通过在 凝固初期微细地分散金属间化合物(Al3Ti)使其析出而成为A1的析出核心,从而将Al(a 相)微细化。
[0013] 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具备轴套、轴瓦以及中间层。轴套含有:3wt%以上且7wt%以 下的Sn、lwt%以上且8wt%以下的Si、0. 05wt%以上且3wt%以下的Cr、0. 05wt%以上且 0? 3wt%以下的Zr、0.Olwt%以上且0? 5wt%以下的Ti、3wt%以下的Cu或Mg、以及Owt% 以上且9wt%以下的Bi,剩余部分由A1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Zr中的10wt%以上 且90wt%以下与A1形成金属间化合物,Zr中的剩余部分与A1形成固溶体。通过由Zr中 的10wt%以上且90wt%以下与A1形成硬质的金属间化合物,能增大轴套的硬度,能提高耐 疲劳性。进而,通过由Zr中未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剩余部分与A1形成固溶体,能强化基质 (matrix),能提高耐疲劳性。
[0014] 轴套通过含有3wt%以上的Sn,从而能确保润滑性,能提高耐热粘性。另外,通过 将轴套含有的Sn设为7wt%以下,从而能确保高温下的耐疲劳性。轴套通过含有lwt%以 上的Si,从而能通过Si粒子以及含有Si的金属间化合物粒子使轴套的硬度增大,提高耐 疲劳性。轴套通过含有9wt%以下的Bi,从而能使与铁的附着性低的Bi作为第二相析出, 能提高耐热粘性。然而,也可以不含有Bi,Bi的含量也可以是Owt%。进而,轴套通过含有 0? 05wt%以上且3wt%以下的Cr、0. 05wt%以上且0? 3wt%以下的Zr、3wt%以下(比Owt% 大)的Cu,从而能对轴套进行固溶强化,并且,能够通过包含这些成分的金属间化合物对轴 套进行析出强化。另外,轴套通过含有3wt%以下(比Owt%大)的Mg,从而能对轴套进行 固溶强化。进而,轴套通过含有0.Olwt%以上且0. 5wt%以下的Ti,从而能通过在凝固初期 微细地分散金属间化合物(Al3Ti)使其析出而成为A1的析出核心,从而将A1 (a相)微细 化。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连杆用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
[0016] 图2的(2A)是对疲劳试验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2的(2B)是对热粘试验进行说 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此处,按照下述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8] A.第一实施方式:
[0019] (A1)滑动轴承的结构:
[0020] (A2)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
[0021] (A3)实验结果:
[0022] B.第二实施方式:
[0023] (B1)滑动轴承的结构:
[0024] (B2)滑动轴承的制造方法:
[0025] (B3)实验结果:
[0026] C.其他实施方式:
[0027] A.第一实施方式:
[0028] (A1)滑动轴承的结构: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1的立体图。滑动轴承1包含轴瓦10、 中间层11以及轴套12。滑动轴承1为将圆筒径向二等分后的半切形状的金属部件,截面 为半圆弧形。在两个滑动轴承1组合成圆筒形的状态下,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连杆上。由 通过组合两个滑动轴承1而形成的圆柱形的中空部分,轴支承作为对象轴2 (点阴影)的曲 轴。对象轴2的外径形成为比滑动轴承1的内径稍小。在形成于对象轴2的外周面和滑动 轴承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提供有润滑油(发动机油(engineoil))。对象轴2以与滑动 轴承1的曲率中心一致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此时,对象轴2的外周面在滑动轴承1 的内周面上滑动。
[0030] 滑动轴承1具有按照距离曲率中心从远到近的顺序,按顺序层叠有轴瓦10、中间 层11以及轴套12的构造。因此,轴瓦10构成滑动轴承1的最外层,轴套12构成滑动轴承 1的最内层。轴瓦10、中间层11以及轴套12分别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轴瓦10 的厚度为1.3mm,中间层11的厚度为50ym,轴套12的厚度为0.35mm。轴套12的曲率中 心侧的表面半径为(滑动轴承1的内径)45_。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根据连杆、对象轴2的 形状来决定滑动轴承1的形状即可,滑动轴承1的宽度可以是10~300_之间的任意值, 滑动轴承1的外径可以是25~1000mm之间的任意值,滑动轴承1的整体厚度可以是1~ 20mm之间的任意值。另外,轴套12的厚度可以是0? 05~10mm之间的任意值,中间层11的 厚度可以是〇. 02~2_之间的任意值。以下,内侧指滑动轴承1的曲率中心侧,外侧指滑 动轴承1的曲率中心的相反侧。轴套12的内侧表面构成对象轴2的滑动面。
[0031] 轴瓦10由低碳钢形成,所述低碳钢含有0. 15wt%的C、0. 06wt%的Mn,剩余部分由 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此外,轴瓦10只要由能通过轴套12支承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