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轧辊开裂的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583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轧辊开裂的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乳辊铸造的浇铸模具,尤其是一种防止乳辊开裂的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乳辊是乳制成型的重要部件。乳辊在乳制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乳制力,因此乳辊的生产中使用浇铸模具进行通过一次浇铸成型。乳辊浇铸模具包括浇口、冒口、冷型和底箱,冒口、冷型和底箱均包括金属模,金属模内形成用于浇铸成型的型腔,现有技术中乳辊浇铸模具浇口处设置不合理,在浇铸后冷却过程中,由于浇口处的收缩与辊身收缩方向想法容易导致辊身辊边接合处产生裂纹,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乳辊浇铸模具浇口处设置不合理,在浇铸后冷却过程中,由于浇口处的收缩与辊身收缩方向想法容易导致辊身辊边接合处产生裂纹,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乳辊开裂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冒口、冷型和底箱,冒口、冷型和底箱均包括金属模,所述冒口、冷型和底箱的金属模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石英砂层,冒口内石英砂层和底箱内石英砂层的厚度大于冷型内石英砂层的厚度、使得金属模的空腔在石英砂层包围下形成形腔,浇口与冒口之间垫有石棉绳,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浇口外部设置有调节套筒,调节套筒内部大小大于浇口,调节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通孔、每侧至少有2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浇口外部固定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后型腔为复砂金属型腔,由于垫有石棉绳且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冷却时乳辊收缩与浇口收缩方向一致从而消除了收缩时所产生的应力,解决了辊身辊边接合处产生裂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所示:1浇口,2冒口,3冷型,4底箱,5金属模,6石英砂层,7石棉绳,8调节套筒,9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种防止乳辊开裂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 1、冒口 2、冷型3和底箱4,冒口、冷型和底箱均包括金属模5,所述冒口、冷型和底箱的金属模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石英砂层6,冒口内石英砂层和底箱内石英砂层的厚度大于冷型内石英砂层的厚度、使得金属模的空腔在石英砂层包围下形成形腔,浇口与冒口之间垫有石棉绳7,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浇口外部设置有调节套筒8,调节套筒内部大小大于浇口,调节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通孔、每侧至少有2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连接有连杆9,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浇口外部固定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中,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例如乳辊的辊颈为圆台形(此时辊颈截面为梯形)时浇口内的空腔形状为为圆台形使得浇口靠近辊颈的一侧开口大、远离辊颈的一侧开口小。采用调节套筒,通过调整每侧连杆位于通孔外部的长度从而调整浇口内壁的倾角,浇口内壁倾斜时石棉绳表面受到压力相应的收缩既能够使得浇口能够顺利倾斜也能够包住浇口倾斜处起到固定作用,从而能够在使用时调整浇口内壁的走向。
[001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止乳辊开裂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冒口、冷型和底箱,冒口、冷型和底箱均包括金属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冷型和底箱的金属模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石英砂层,冒口内石英砂层和底箱内石英砂层的厚度大于冷型内石英砂层的厚度、使得金属模的空腔在石英砂层包围下形成形腔,浇口与冒口之间垫有石棉绳,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乳辊开裂的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浇口外部设置有调节套筒,调节套筒内部大小大于浇口,调节套筒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通孔、每侧至少有2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浇口外部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轧辊开裂的浇铸模具,包括浇口、冒口、冷型和底箱,冒口、冷型和底箱均包括金属模,所述冒口、冷型和底箱的金属模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壁上设置有石英砂层,冒口内石英砂层和底箱内石英砂层的厚度大于冷型内石英砂层的厚度、使得金属模的空腔在石英砂层包围下形成形腔,浇口与冒口之间垫有石棉绳,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采用了这种结构后型腔为复砂金属型腔,由于垫有石棉绳且浇口内壁的走向与冒口处的型腔侧壁的走向一致,冷却时轧辊收缩与浇口收缩方向一致从而消除了收缩时所产生的应力,解决了辊身辊边接合处产生裂纹的问题。
【IPC分类】B22C9/06, B22C9/08
【公开号】CN204975215
【申请号】CN201520756232
【发明人】张曌, 章成希
【申请人】铜陵市大成轧辊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