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1764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磨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磨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杯型或碗型的金刚石磨轮由磨具热加工工艺成型的金刚石工作圈和用于安装该工作圈的基体构成,该基体的材质为铝、钢等金属型材质,或为树脂材质。装配时,将工作圈和基体配车加工后,应用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使二者粘接为一体,再加工为成品,可在机器上使用;经过机器的使用,金刚石工作圈被磨完,磨轮整体即报废。
[0003]如果使用者希望重复利用磨轮的基体,以节约制造成本,则需对磨轮基体进行热加工,使之脱离金刚石工作圈,由于磨轮的动平衡是通过在基体背面打孔以产生增重效果或减重效果来实现,如果反复利用基体,每次装配磨轮时,为满足动平衡的要求,在基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以增重或减重,随着基体利用次数的增多,基体背面的打孔会越来越多,且分布没有规律,客户无法接受,因此,磨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进行使用;磨轮报废后,由于工作圈和基体粘接在一起,基体不容易脱离工作圈,这使得基体的回收变得困难。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磨轮为一次性使用品导致其基体部分难以回收利用,进而导致制造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磨轮为一次性使用品导致其基体部分难以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磨轮,包括:
[0008]具有中心凹槽的环形基座,所述中心凹槽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所述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0009]环形工作结构,包括金刚石工作圈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下端面上的过渡圈,所述过渡圈卡接在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0010]环形盖板,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中、且与所述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卡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盖板配合固定所述过渡圈,所述工作圈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的顶端面。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盖板的上端区域上形成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过渡圈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一环形卡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匹配的第二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匹配卡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匹配卡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顶端面低于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的贴合面。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外径小于所述工作圈的外径。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为标准件。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为非标准件。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凹槽的槽壁与所述盖板的外周面之间设有间隙。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圈的材质为钢或铜合金。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圈与所述过渡圈采用一体烧结方式、热压成型方式或焊接方式制成。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横截面为两个相互对称的L型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轮,装配前,首先将环形工作结构安装到专用磨削卡具上,磨削该环形工作结构的外圆面和端面,使其外圆面和端面的尺寸和公差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再将该环形工作结构从磨削卡具上卸下,安装至专用动平衡卡具上,对其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工作结构的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再者,将环形盖板装配在环形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并使盖板与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对盖板和基座的组合体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完成动平衡加工后,需对螺纹连接方式所使用到的螺丝和螺丝孔进行编号,使螺丝和螺丝孔一一对应,以便下一次按照编号对应装配,保证盖板与基座组合体的动平衡性。装配时,分离盖板与基座,将环形工作结构的过渡圈卡接在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先将该工作结构定位,再将盖板的下端区域卡入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则盖板的上端区域与过渡圈匹配卡接,最后使基座和盖板固定连接,过渡圈被基座和盖板通过卡接方式夹紧,即环形工作结构被基座和盖板夹紧,整个磨轮装配完成。使用时,将该磨轮安装在机器上,机器磨削工作结构的金刚石工作圈的上表面,以达到在机器上安装磨轮的目的。
[0021]现有技术中,应用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将工作圈和基体粘接为一体,重复利用磨轮的基体,则需对磨轮基体进行热加工,使之脱离金刚石工作圈,由于磨轮的动平衡是通过在基体背面打孔以产生增重效果或减重效果来实现,如果反复利用基体,每次装配磨轮时,为满足动平衡的要求,在基体的不同位置进行打孔以增重或减重,随着基体利用次数的增多,基体背面的打孔会越来越多,且分布没有规律,客户无法接受,因此,磨轮只能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进行使用;磨轮报废后,由于工作圈和基体粘接在一起,基体不容易脱离工作圈,这使得基体的回收变得困难。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轮,通过盖板与基座的机械匹配方式固定工作结构,即金刚石工作圈和过渡圈的结合体,替代现有技术使用的有机胶水或无机胶水,如此,盖板与基座很容易分离,很容易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装配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后,对所使用到的螺丝及其对应的螺丝孔进行顺序编号,回收利用盖板和基座后,无需再对盖板和基座进行动平衡加工,即不必重复在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轮,其盖板和基座能够轻松实现完整的回收利用,使用过程中,只需更换环形工作结构,重复利用盖板和基座将其夹紧,盖板和基座可实现多次重复利用,大幅节约制造成本,以及防止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胶水以及无法回收利用的基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磨轮的截面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基座;2-工作结构;
[0026]3-盖板;11-中心凹槽;
[0027]12-环形装配槽;13-第一环形凸起;
[0028]21-工作圈;22-过渡圈;
[0029]23-第一环形卡槽;24-第二环形卡槽;
[0030]31-第二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磨轮的截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磨轮,包括:
[0034]具有中心凹槽11的环形基座I,所述中心凹槽11的底面上形成有环形装配槽12,所述基座I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0035]环形工作结构2,包括金刚石工作圈21和贴合在所述工作圈21下端面上的过渡圈22,所述过渡圈22卡接在所述基座I的上端区域上,所述过渡圈22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增重孔或减重孔;
[0036]环形盖板3,其下端区域装配在所述环形装配槽12中、且与所述基座I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其上端区域与所述过渡圈22卡接,所述基座I和所述盖板3配合固定所述过渡圈22,所述工作圈21的顶端面超出所述基座I的顶端面和所述盖板3的顶端面。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磨轮,装配前,首先将环形工作结构安装到专用磨削卡具上,磨削该环形工作结构的外圆面和端面,使其外圆面和端面的尺寸和公差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再将该环形工作结构从磨削卡具上卸下,安装至专用动平衡卡具上,对其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工作结构的过渡圈的下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再者,将环形盖板装配在环形基座的环形装配槽中,并使盖板与基座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对盖板和基座的组合体进行动平衡加工,即在该基座的底端面上开设增重孔或减重孔,完成动平衡加工后,需对螺纹连接方式所使用到的螺丝和螺丝孔进行编号,使螺丝和螺丝孔一一对应,以便下一次按照编号对应装配,保证盖板与基座组合体的动平衡性。装配时,分离盖板与基座,将环形工作结构的过渡圈卡接在基座的上端区域上,先将该工作结构定位,再将盖板的下端区域卡入基座的环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