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270阅读:27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硫酸生产过程中用于含S02烟气的干燥和S03烟气的吸
收的塔槽,尤指一种塔槽一体的干燥或吸收塔。
技术背景
硫酸生产过程中,含S02烟气的干燥和S03烟气的吸收是两个不相连贯的重
要步骤。由于这两个步骤都是使用浓硫酸作为吸收剂,干燥、吸收所采用的设备
又都是喷淋浓硫酸的耐酸填料塔,烟气中水份的干燥和S03的吸收在填料塔内所
进行的过程原理相同。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干燥塔和吸收塔的 结构几乎完全相同(一般只是所选用的除雾装置不同)来尽量增加设备制造和备 品备件的通用性,以便于生产管理和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在硫酸生产过程中,干燥塔、吸收塔是和其浓酸循环槽配套使用的。在实 际硫酸生产工程设计中,传统结构的干燥、吸收塔和其配套的浓酸循环槽是分开 配置的。 一般,干燥、吸收塔设置在土建平台上,浓酸循环槽设置在塔体的正下 方(或正前面下方),浓酸冷却器配置在浓酸循环槽旁。这种配置方式总体来说, 布局结构合理,工程应用经验成熟,是硫酸生产设计中普遍采用的配置方式。但
是该配置方式有如下缺失
1、 由于干燥、吸收塔设置在土建平台上,而塔体的间距有一定的要求,且 塔体重量大,因此所需的土建平台占地面积大,支撑立柱的跨度较大。土建设计 中需配制较大截面积的立柱和支撑横梁,对土建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高,使 得土建费用造价较高。
2、 由于干燥、吸收塔设置在浓酸循环槽的上方,且浓酸循环槽上面空间距 离有一定的要求(需考虑酸泵的安装、维修吊装高度),使得循环酸提升的扬程 较大。需配置功率大、扬程高的循环酸泵,因此设备的采购费用和运行成本都较 高。
3、 由于干燥、吸收塔与其相配套的浓酸循环槽为上下摆布,浓酸冷却器需 另择地配置,为防止酸管路串气,还需在干燥、吸收塔的酸出口管路上设置一个 酸封器。使得塔槽之间浓硫酸循环管道线路复杂且往返距离过长。造成了管道制
作成本较高,施工安装工作量较大和管线沿途泄露点过多而不利于生产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干燥、吸收塔与 其浓酸循环槽分开布置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燥塔体、吸收塔体与槽体 连接成一个整体且坐落在同一平面上的硫酸制备中的的干燥或吸收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硫酸制备 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包括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浓酸循环槽体,该干燥塔体或 吸收塔体和浓酸循环槽体皆为筒体,内衬砖砌体,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从下至
上依次设有进气口、填料支撑砖拱、进酸和分酸装置、进酸口、除雾装置、出气 口,填料支撑砖拱上与进酸和分酸装置间装填有瓷环填料;该浓酸循环槽体的槽 体上设有循环酸泵口、溢流口、及排酸口;其特点是所述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 一侧开有回酸路通道,并通过过渡段与浓酸循环槽体连通,且该干燥塔体或吸收 塔体和浓酸循环槽体坐落于同一底座上。
为减小干燥筒体或吸收塔筒体和浓酸循环槽筒体相连接处的开口应力,该 过渡段采用半腰形,并由半腰形的钢壳体制成,钢壳体内设有内衬砖。
由于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内和浓酸循环槽体内的气体压力不同,需考虑利 用循环酸的液位来封住塔槽之间的气道防止串气,所以过渡段底部的内衬砖上于 回酸路通道与过渡段相接处开设有两个半圆形通孔。既保证了回酸路通道的面 积,又降低了所需酸液的液封高度,从而降低了浓酸循环槽体的高度。
为防止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内的填料碎片对泵体的损坏及浓酸循环槽体内 的补充水漂流在酸面形成的局部稀酸造成对泵体的侵蚀,在浓酸循环槽体内,过 渡段与循环酸泵口下方的浓酸循环泵间设有酸隔墙。从而可将填料碎片挡在墙底 部,并让漂有水的酸液面沿酸隔墙向循环槽体内壁一侧迂回流动,以使水液面与 酸液面充分相互翻滚混合,形成浓度稳定的高浓度酸溶液,从而保证产出合格的 浓硫酸溶液进行循环和生产出合格的成品酸。该高浓度酸溶液经酸隔墙顶端的混 合酸过道缺口进入浓酸循环槽体内。
上述底座由底板与型钢梁焊接成整体结构,以由底座整体承受干燥或吸收 塔体和浓酸循环槽体重量。且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和浓酸循环槽体通过底座直 接坐落在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地面土建基础台面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 由于塔体与槽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且由一个整体底座直接坐落在地面上 土建基础台面上,取消了土建塔平台。土建基础形状简单,整体受力面积大对土 建基础的地基压强相对要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土建费用。
2、 由于塔体和槽体坐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由于塔槽一体的干燥、吸收塔 在配置上取消了塔平台,使得浓酸冷却器可以放置在两塔(干燥与吸收塔、或干 燥与两吸收塔)之间的空地上,与塔、槽平行摆布,相对于塔、槽分开配置的形 式占地面积要小得多,符合国家要求节约用地的精神。
3、 由于塔体和槽体坐落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循环酸的提升扬程大大减小, 只需配置功率较小,扬程较低的循环酸泵。设备采购费用和生产运行费用都相应 降低。
4、 由于塔体和槽体连接成了一个整体,省去了循环酸的回酸管道,取消了 管道酸封器。又由于浓酸冷却器在两塔之间与塔体并排布置,使得塔与槽之间循 环酸管线路非常紧凑和简洁。与传统的塔槽分开布置形式相比,其循环酸管道线 路长度縮短约60%,既大幅降低了管道制作安装成本,又大大减少了酸管路上的 泄露点,更利于生产管理和维护维修。
5、 由于塔体和槽体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塔体的下部也就存储了一部分循环 酸量,从而设计所需循环的外形尺寸相对减小,这样既减小了占地面积,使得循 环酸管线紧凑,又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

-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段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沿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包括干燥塔体 或吸收塔体l、浓酸循环槽体2,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和浓酸循环槽体2皆 为钢制筒体,内衬砖砌体3。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l,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进
气口 11、填料支撑砖拱12、进酸和分酸装置13、进酸口 14、除雾装置15、出 气口 16,填料支撑砖拱12上与进酸和分酸装置13间装填有瓷环填料17,该干 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另于一侧开有回酸路通道4,并通过过渡段5与浓酸循环槽 体2连通。该浓酸循环槽体2的槽体上设有循环酸泵口 21、溢流口 22、及排酸 口 23,该浓酸循环槽体2内于过渡段5与循环酸泵口 21下方的浓酸循环泵(图 中未示)之间设有酸隔墙24。该酸隔墙24的两侧分别与浓酸循环槽体内设的砖 砌体3相接,其中,相接处的一侧顶端开有混合酸过道缺口 241,另一侧底端开 有检修排酸口 242,如图5所示。
参见图2及图3所示,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和浓酸循环槽体2坐落于 同一底座6上,该底座6由底板61与型钢梁62焊接成整体结构。
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和浓酸循环槽体2之间设置的过渡段5,为塔体 和槽体之间的酸路通道。如图4所示,过渡段5为半腰形,由半腰形钢壳体51 制成,设有内衬砖52。过渡段的长度一般为600-800讓。该过渡段底部的内衬砖 壁上于回酸路通道4与过渡段5相接处开设有两个半圆形通孔53。
权利要求1、一种硫酸制备中的干燥塔或吸收塔,其包括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浓酸循环槽体(2),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和浓酸循环槽体(2)皆为筒体,内衬砖砌体(3),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进气口(11)、填料支撑砖拱(12)、进酸和分酸装置(13)、进酸口(14)、除雾装置(15)、出气口(16),填料支撑砖拱(12)上与进酸和分酸装置(13)间装填有瓷环填料(17);该浓酸循环槽体(2)的槽体上设有循环酸泵口(21)、溢流口(22)、及排酸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一侧开有回酸路通道(4),并通过过渡段(5)与浓酸循环槽体(2)连通,且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1)和浓酸循环槽体(2)坐落于同一底座(6)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渡段(5)为半腰形,由半腰形钢壳体(51)制成,该钢壳体内设有内衬砖(5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渡段底部的内衬砖(52)上于回酸路通道(4)与过渡段(5)相接处开设有两 个半圆形通孔(53)。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浓酸循环槽体(2)内于过渡段与循环酸泵口下方的浓酸循环泵间设有酸隔墙(2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酸隔墙(24)的两侧分别与浓酸循环槽体内设的砖砌体(3)相接,其中,相接 处的一侧顶端开有混合酸过道缺口 (241),另一侧底端开有检修排酸口 (242)。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底座(6)由底板(61)与型钢梁(62)焊接成整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硫酸制备中的干燥或吸收塔,主要是用于硫酸生产过程中含SO<sub>2</sub>烟气的干燥和SO<sub>3</sub>烟气的吸收,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一侧开有回酸路通道,并通过过渡段与浓酸循环槽体连通,且该干燥塔体或吸收塔体和浓酸循环槽体坐落于同一底座上,使干燥塔体或吸收塔和浓酸循环槽连成一整体,并处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节省了土建和生产运行费用,降低了生产设备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C01B17/00GK201186882SQ20072006563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吴桂荣, 孙南峰, 王一丁, 舒春桃, 袁爱武, 陈南洋 申请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