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69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所述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包括依次紧贴的第二放电组件、第一放电组件、以及第三放电组件,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二陶瓷片、高压极以及第一陶瓷片;所述第三放电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陶瓷片和第二陶瓷片的外侧面均匀分布有多根传热条,所述传热条与所述入气口和出气口竖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容易把放电通道内热量传递出去,大大地提高了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效率,增大了臭氧的产量,使臭氧产量能保持线性增长,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发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

【背景技术】
[0002]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工程安装非常方便,在市场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臭氧发生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占整机功率约90%左右,放电通道内热量是非常高的,如果不能有效冷却,在产生臭氧的同时,臭氧的热分解变得非常严重,从而降低臭氧的产量。
[0003]现有的高压内置双面放电方式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由依次叠加的第一风冷散热系统21、第一地电极22、第二陶瓷片11、高压极12、第一陶瓷片13、第二地电极22、第二风冷散热系统31组成。此结构存在的问题:1、高压极没能直接与风冷散热系统接触,散热效率不能更多的提升,在有效的放电单位面积内功率不能很高,臭氧的热分解变得严重,降低臭氧产量。2、臭氧反应室内部没有气流道,造成气流不均匀。这些都直接影响臭氧的产成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所述不足,提供一种提升散热效率、增大臭氧产量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包括依次紧贴的第二放电组件、第一放电组件、以及第三放电组件,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二陶瓷片、高压极以及第一陶瓷片,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风冷散热系统和第一地电极,所述第三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二地电极和第二风冷散热系统;所述第三放电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陶瓷片和第二陶瓷片的外侧面均匀分布有多根传热条,所述传热条与所述入气口和出气口竖向设置。所述传热条紧贴第一、第二陶瓷片,以形成气道,精确保证放电间隙及导气均匀,能有效地把陶瓷片上的热量散发出去。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电组件的外围设有胶框,所述胶框与第一放电组件靠近所述入气口和出气口的两侧设有空隙,所述胶框与第一放电组件的另外两侧紧贴连接,所述空隙的宽度与入气口、出气口的外径相一致。所述胶框密封在第一放电组件外围,上下紧贴第二放电组件和第三放电组件,仅留下出入气口的两侧空隙,使入气口、出气口只能通过第一放电组件的传热条所形成的气道入气和出气,避免气体乱窜,气体流动更均匀;传热条上下紧贴第二放电组件和第三放电组件,以更好地散热。
[0008]进一步的,为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胶框的厚度大于第一放电组件的高度,所述胶框的厚度与第一放电组件的高度差值范围为优选为0.5^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极由上下相贴的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组成。
[0010]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连接高压电源,所述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在侧面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外接高压的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冷散热系统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第二外接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放置与其相适配的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风冷散热系统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第二外接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放置与其相适配的第二绝缘块。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对外接高压的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起到高压绝缘,防止高压击穿的作用。
[0012]进一步的,为达到耐腐蚀效果,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耐腐蚀金属板,所述第一耐腐蚀金属板紧贴第一地电极,且与第一绝缘块相适配;所述第三放电组件还包括第二耐腐蚀金属板,所述第二耐腐蚀金属板紧贴第二地电极,且与第二绝缘块相适配。
[0013]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二放电组件和第三放电组件与第一放电组件更好地贴合,所述第一耐腐蚀金属板和第一绝缘块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耐腐蚀金属板和第二绝缘块表面平齐。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电组件还包括胶垫,所述胶垫设置于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之间,用来调节陶瓷片、传热条、地电极之间的松紧,防止陶瓷片、传热条、地电极被压断或破损。
[0015]进一步的,所述传热条的厚度为0.Γ0.25mm,以此控制放电间隙,更好的发挥均匀导气和传热的作用。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容易把放电通道内热量传递出去,大大地提高了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效率,增大了臭氧的产量,使臭氧产量能保持线性增长,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第一放电组件的爆炸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第二放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的第三放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_第一放电组件、11-第二陶瓷片、12-高压极、121-第一高压极、122-第二高压极、123-第一外接件、124-第二外接件、13-第一陶瓷片、14-传热条、15-胶垫、2-第二放电组件、21-第一风冷散热系统、22-第一地电极、23-第一绝缘块、24-第一凹槽、25-第一耐腐蚀金属板、3-第三放电组件、31-第二风冷散热系统、32-第二地电极、33-第二绝缘块、34-第二凹槽、35-第二耐腐蚀金属、4-入气口、5-出气口、6-胶框、7-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包括依次紧贴的第二放电组件2、第一放电组件1、以及第三放电组件3,即第二放电组件2紧贴在第一放电组件I的上面,第三放电组件3紧贴在第一放电组件I的下面,如图2所示。
[0026]如图3-4所示,第一放电组件I主要由第二陶瓷片11、高压极、第一陶瓷片13依次叠加而成。其中第一陶瓷片11和第二陶瓷片13的外侧面均匀布有多根传热条14,传热条14与所述入气口 4和出气口竖向5设置,即传热条14竖向对着第二放电组件2入气口4和出气口 5,或者说传热条14与入气口 4和出气口 5之间的连线平行或基本平行。传热条14的厚度决定了第一放电组件I与第二放电组件2、第三放电组件3的放电间隙。传热条14的厚度范围为0.Γ0.25_,在本实施例中,传热条14的厚度设定为0.2_。为达到更好的传热及耐腐蚀效果,传热条14的材质采用陶瓷或云母。
[0027]高压极由第一高压极121和第二高压极122组成,第一高压极121和第二高压极122大小一致,上下相贴。第一高压极121和第二高压极122在侧面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外接高压的第一外接件123和第二外接件124。第一高压极121和第二高压极122之间设置有胶垫15,胶垫15的大小与陶瓷片相适配,以使陶瓷片、传热条14、地电极之间的紧密贴紧,同时又防止陶瓷片、传热条14、地电极被压断或破损。为达到最佳调节效果,减少冲击力和耐腐蚀,胶垫15选用氟橡胶材质。
[0028]第一放电组件I与第二放电组件2、第三放电组件3均紧贴,第一放电组件I的外围用胶框6与第二放电组件2、第三放电组件3密封。为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胶框6的厚度略大于第一放电组件I的厚度,本实施例中,其厚度差值范围优选为0.5^1.5mm。胶框6与第一放电组件I靠近入气口 4和出气口 5的两侧留有空隙7,空隙7的宽度与入气口 4、出气口 5的外径相一致,第一放电组件I的另外两侧与胶框6紧贴。由于胶框6的密封,气体只能通过空隙7和第一放电组件I的传热条14所形成的气道流动。为达到更好的密封和防腐蚀效果,胶框6选用氟橡胶材质。
[0029]如图5所不,第二放电组件2主要由第一风冷散热系统21、第一地电极22、第一耐腐蚀金属板25依次叠加而成。第一风冷散热系统21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123、第二外接件124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24,第一凹槽24内放置第一绝缘块23,第一绝缘块23的形状大小与第一凹槽24适配。第一耐腐蚀金属板25贴紧第一地电极22,与第一绝缘块23相适配且表面平齐,共同形成新的平整的工作接触面。
[0030]如图6所示,第三放电组件3主要由第二风冷散热系统31、第二地电极32、第二耐腐蚀金属板35依次叠加而成。第二风冷散热系统31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123、第二外接件124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内放置第二绝缘块33,第二绝缘块33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凹槽34适配。第二耐腐蚀金属板35贴紧第二地电极32,与第二绝缘块33相适配且表面平齐,共同形成新的平整的工作接触面。
[0031]优选的,为达到更好的绝缘效果,第一绝缘块23和第二绝缘块33选用氟塑料材质或陶瓷材质。
[0032]优选的,为达到更好的耐腐蚀效果,第一耐腐蚀金属板25和第二耐腐蚀金属板35的材质选用钛。
[00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包括依次紧贴的第二放电组件、第一放电组件、以及第三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二陶瓷片、高压极以及第一陶瓷片,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风冷散热系统和第一地电极,所述第三放电组件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二地电极和第二风冷散热系统;所述第三放电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陶瓷片和第二陶瓷片的外侧面均匀分布有多根传热条,所述传热条与所述入气口和出气口竖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组件的外围设有胶框,所述胶框与第一放电组件靠近所述入气口和出气口的两侧设有空隙,所述胶框与第一放电组件的另外两侧紧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厚度大于第一放电组件的高度;所述空隙的宽度与入气口、出气口的外径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极由上下相贴的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组成。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在侧面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外接高压的第一外接件和第二外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冷散热系统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第二外接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放置与其相适配的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风冷散热系统的工作接触面与第一外接件、第二外接件相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放置与其相适配的第二绝缘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耐腐蚀金属板,所述第一耐腐蚀金属板紧贴第一地电极,且与第一绝缘块相适配;所述第三放电组件还包括第二耐腐蚀金属板,所述第二耐腐蚀金属板紧贴第二地电极,且与第二绝缘块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腐蚀金属板和第一绝缘块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耐腐蚀金属板和第二绝缘块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组件还包括胶垫,所述胶垫设置于第一高压极和第二高压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板式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条的厚度为.0.1^0.25mm。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4198415SQ201420554653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张贤洲 申请人:广州威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