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3612阅读:1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破坏比较大,极不利于许多作物的生长,容易造成作物缺苗或死亡,从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盐碱地由于含盐量多,有机质量少,酸碱度高,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另外,土壤碱性太大,影响到土壤中的磷、铁、锰、硼、锌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易造成大量氮、磷、钾主要元素以及铁、钙、硼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腐植酸肥料是近几年开始引起人们重视的环保型、绿色的有机肥料。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土壤在其肥力障碍尚未得到有效排除及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又成为大量多种多样的毒害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的收容所和接纳地,土壤环境的功能障碍、质量退化与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当今的土壤质量问题不仅是土壤养分贫瘠与过剩、土壤酸化与铝毒、土壤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与通透性不畅等肥力障碍问题,而且表现出微量有毒金属、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单一、复合、混合污染与生态功能退化综合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其能够具有缓慢释放肥效和保水功能,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其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20~180份、腐殖酸250~400份、氨水160~200份、纳米碳酸钙120~160份、泥炭80~120份、磷酸二铵30~60份、圆褐固氮菌8~20份、粘结剂800~120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0~14份;

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6份、糊化淀粉1~3份、磷石膏2~3份、硫酸铵1~2份、氯化钠1~2份、氟硅酸钠0.7~0.9份、氯化钾2~4份、高吸水树脂0.4~0.6份。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40~160份、腐殖酸300~400份、氨水160~180份、纳米碳酸钙120~150份、泥炭85~95份、磷酸二铵30~45份、圆褐固氮菌10~20份、水850~95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0~13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3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50份、腐殖酸320份、氨水180份、纳米碳酸钙140份、泥炭90份、磷酸二铵40份、圆褐固氮菌14份、水90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3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1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8~10份、施氏假单胞菌5~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发酵菌剂中的芽孢杆菌为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固氮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为1:5:8:3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楝树根由秸秆、甘蔗、木薯、树叶、花生壳按照质量比为5:3~4:1:2:1粉碎后组成的混合物。

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肥料中的铵被植物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碱性,由于氮元素容易流失,本发明的硫酸铵可很好的还原氮元素,提高土壤改良剂的转化效率,从而土壤改良剂使用效率高。

本发明在土壤改良调理剂中加入粘结剂,粘结剂不仅能够使调理剂更好的与盐碱地土壤融合在一起,避免挥发,起到持久到保肥效果,而且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土壤增加各种必须的微量元素。本发明提供的腐殖酸,排盐效果明显,排盐率为97.3-98.6%,腐植酸与纳米碳酸钙相互作用形成絮状沉淀的凝胶体,它能把土壤胶结在一起,使土壤颗粒变为一个个保水保肥的小水库和肥料库,增加了土壤空隙,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纳米碳酸钙能够疏松土壤,避免土壤板结;腐殖酸与纳米碳酸钙的份数均需要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且比例复合本发明的份数比;过多的纳米碳酸钙会造成土壤营养成分降低,土质过于疏松,不易保墒;而纳米碳酸钙的量过少会造成与腐殖酸的结合程度降低,导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变差。

本发明申请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科学合理的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配方,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营养成份齐全、肥效高、无毒、无害、无臭味和保水时间长的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20份、腐殖酸400份、氨水160份、纳米碳酸钙120份、泥炭80份、磷酸二铵60份、圆褐固氮菌20份、粘结剂120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4份

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3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其中,楝树根由秸秆、甘蔗渣、木薯渣、树叶、花生壳按照质量比为5:3:1:2:1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10份、施氏假单胞菌5份。

实施例2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80份、腐殖酸250份、氨水200份、纳米碳酸钙160份、泥炭120份、磷酸二铵30份、圆褐固氮菌8份、粘结剂80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0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1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其中,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8份、施氏假单胞菌8份。

实施例3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40份、腐殖酸300份、氨水160份、纳米碳酸钙120份、泥炭85份、磷酸二铵30份、圆褐固氮菌10份、粘结剂85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0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1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其中,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10份、施氏假单胞菌5份。

实施例4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60份、腐殖酸400份、氨水180份、纳米碳酸钙150份、泥炭95份、磷酸二铵45份、圆褐固氮菌20份、粘结剂95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3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1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其中,楝树根由秸秆、甘蔗渣、木薯渣、树叶、花生壳按照质量比为5:4:1:2:1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8份、施氏假单胞菌8份。

实施例5

一种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按质量份数计,其原料配方如下:

楝树根150份、腐殖酸320份、氨水180份、纳米碳酸钙140份、泥炭90份、磷酸二铵40份、圆褐固氮菌14份、粘结剂90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3份;其中,所述的粘结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醇4份、糊化淀粉1份、磷石膏2份、硫酸铵1份、氯化钠1份、氟硅酸钠0.7份、氯化钾2份、高吸水树脂0.4份。

其中,楝树根由秸秆、甘蔗渣、木薯渣、树叶、花生壳按照质量比为5:3.5:1:2:1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微生物发酵菌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芽孢杆菌15份、铜绿假单胞菌26份、脱氮副球菌10份、解脂假丝酵母12份、红球菌10份、施氏假单胞菌5份。

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肥料中的铵被植物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碱性,由于氮元素容易流失,本发明的硫酸铵可很好的还原氮元素,提高土壤改良剂的转化效率,从而土壤改良剂使用效率高。

本发明在土壤改良调理剂中加入粘结剂,粘结剂不仅能够使调理剂更好的与盐碱地土壤融合在一起,避免挥发,起到持久到保肥效果,而且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土壤增加各种必须的微量元素。本发明提供的腐殖酸,排盐效果明显,排盐率为97.3-98.6%,腐植酸与纳米碳酸钙相互作用形成絮状沉淀的凝胶体,它能把土壤胶结在一起,使土壤颗粒变为一个个保水保肥的小水库和肥料库,增加了土壤空隙,从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纳米碳酸钙能够疏松土壤,避免土壤板结;腐殖酸与纳米碳酸钙的份数均需要控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且比例复合本发明的份数比;过多的纳米碳酸钙会造成土壤营养成分降低,土质过于疏松,不易保墒;而纳米碳酸钙的量过少会造成与腐殖酸的结合程度降低,导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变差。

本发明申请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科学合理的改良盐碱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配方,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营养成份齐全、肥效高、无毒、无害、无臭味和保水时间长的土壤用腐殖酸铵有机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