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稻田中轻度镉污染的肥料组合及其施用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471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尤其涉及在镉污染土壤上进行水稻安全生产的肥料组合。
背景技术
:重金属镉(cd)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是各国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其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日益加剧。镉在土壤中的活性较高,在土壤-植物系统间迁移能力较强,易造成农作物及水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动物和人体造成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会进入土壤中,我国每年由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总量约680余吨。镉是我国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据估算,我国仅镉污染的耕地就有8,000万亩左右。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稻田有效镉含量甚至是国家标准值的26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污染防控、预测预警已迫在眉睫。镉是人体非必需元素,镉可以通过呼吸、饮食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当人体内镉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引发镉中毒[58]。镉可以和人体内部分蛋白质分子集合,抑制许多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肾脏、肝脏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60]。镉还具有致癌致畸变作用,可以直接导致中毒严重者死亡。慢性镉中毒可以损伤也可引起贫血[61]。自从1955年日本发现二次大战后富山县出现的骨痛病为长期食用含cd食物和饮用含cd水所致以来,cd污染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71年的国际会议上cd被列为环境污染中最为危险的五种物质之一。镉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在上壤中的化学活性强、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害人类健康。近些年来,以湖南为首的多批次大米被检出镉超标,频现的“镉米”事件,又将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推向了风口浪尖。镉是使农田受污染最普遍、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它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赋存形态多、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再全面地了解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开展镉的污染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并采用各种方法控制和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保证四川省的粮食安全,实现全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在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所述,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7.0%,是土壤中首要的污染物,而对于四川省而言,污染情况更加不容忽视,全省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28.7%,镉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20.8%,远远高于其它污染物。而土壤主要的污染地区为: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尤其以成都平原为代表,目前的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农田土壤cd含量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李冰,2014.),成都平原经济区重金属cd生态风险较高,cd的风险指数在各地均超过1,是全区生态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并且由于大气干湿沉降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土壤表层cd含量会持续增加,年均增长0.006mg/kg。土壤酸化速度明显,ph值年均降低0.0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中镉的毒性效应(汤奇峰,2007.)。因此开展四川省的镉污染土壤中镉的相关污染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钝化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围绕这两种治理途径,提出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方法。尽管我国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绝大部分方法尚处在实验室批实验和模拟试验阶段,达到现场应用程度的成熟方法较少。从修复方法来看,物理法主要采用工程措施如客土、换土、翻土、去表土等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污染物和多种条件,治理效果彻底、稳定,但该方法投资大,实施复杂,容易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因而在现实情况下难以大面积使用。生物法主要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然后通过收获超富集植物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该方法的田间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法需要通过溶液培养、盆栽及大田实验来筛选对污染物具有低吸收能力的作物,而且该作物还需要与当地农田环境相适应,满足当地的农业需求,可见,总结一套相应的筛选技术与方法体系对于其它高风险农田中低吸收作物的筛选虽然具有很好的参考性,但提炼与总结的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及难度较大。技术实现要素:为满足在镉污染土壤进行水稻安全种植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阻控水稻对镉元素吸收、又能抑制镉元素向水稻籽粒迁移的肥料组合及施用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控稻田中轻度镉污染的肥料组合,包括:用于阻控水稻籽粒对镉元素吸收的大量元素肥料;用于抑制镉元素与水稻中转运蛋白结合的中量元素肥料;用于降低土壤和水稻秸秆中镉元素向水稻籽粒的转移的土壤改良剂。其中,所述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特别是,所述大量元素中氮的有效含量、五氧化二磷的有效含量与氧化钾的有效含量比例为(9-13):(4-8):(4-8)。优选的,所述大量元素中氮的有效含量、五氧化二磷的有效含量与氧化钾的有效含量比例为(10-12):(5-7):(5-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量元素中氮的有效含量、五氧化二磷的有效含量与氧化钾的有效含量比例为11:6:6。其中,所述氮肥选自尿素;磷肥选自磷铵;钾肥选自硫酸钾。其中,所述中量元素肥料是铁肥。其中,所述铁肥自硫酸亚铁或eddha-fe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石灰、鸡粪、钛石膏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使用防控稻田中轻度镉污染肥料的方法,包括:在进行水稻种植之前,向稻田施入部分大量元素肥料,使土壤中镉离子活性处于较低水平;向施入部分大量元素肥料的土壤中施用土壤改良剂对稻田进行土壤改良,降低土壤中镉离子含量;将水稻移栽到稻田土壤后,向处于生长期的水稻施用中量元素肥料和剩余大量元素肥料,从而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镉元素含量。其中,所述部分大量元素肥料包括少量氮肥、少量钾肥和全部磷肥。其中,所述少量氮肥占氮肥总分量20-47%,少量钾肥占钾肥总分量的20-47%。优选地,所述少量氮肥占氮肥总分量35-40%,少量钾肥占钾肥总分量的35-4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少量氮肥占氮肥总分量40%,少量钾肥占钾肥总分量的40%。其中,所述施用中量元素的生长期为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中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时期。其中,所述重量元素肥料为铁肥。其中,所述铁肥选自硫酸亚铁或eddha-fe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铁肥的施用浓度为0.2%wt。其中,所述使用剩余大量元素肥料的是生长期为分蘖期。有益效果:1、本发明方法通过使用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以及土壤改良剂从镉元素活性、土壤镉含量以及水稻镉迁移三方面保证水稻在镉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不但效果好,而且成本低,施用简便。2、本发明方法利用先向土壤中施入部分大量元素肥料,降低土壤中镉元素的活性,然后再施入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利用土壤改良剂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中镉元素的含量,最后向处于生长期的水稻稻田中施用中量元素肥料和剩余大量元素肥料,降低水稻籽粒中的镉元素含量的方面,不但使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提高了水稻产量,实现了安全生产与高量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限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所建议的条件。本发明试验地位于成都平原的水稻主产区,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灌溉便利,耕作方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5-16℃,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小时,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960毫米。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水稻土、新积土、黄壤3个土类,20多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90%以上。土壤宜种性较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种植为主,土壤镉含量为1.4-2.3mg/kg,高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土壤镉含量范(0.3~0.5mg/kg).实施例1选择尿素为氮肥、磷铵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分别称取,使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n的有效含量为11kg/亩、p2o5的有效含量为6kg/亩、k2o的有效含量为6kg/亩。向稻田土壤中施入40%的尿素、40%硫酸钾及100%磷肥作为底肥,然后将石灰150kg/亩均匀的撒在稻田土壤中,并翻耕使土壤与钝化剂充分混匀接触,3-5天后进行秧苗移栽,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施入剩余的尿素与硫酸钾,并在扬花期向水稻喷施硫酸亚铁。其他均与常规的田间方式相同。水稻成熟后,检测产量以及籽粒中镉含量和稻田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2选择尿素为氮肥、磷铵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分别称取,使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n的有效含量为9kg/亩、p2o5的有效含量为5kg/亩、k2o的有效含量为7kg/亩。向稻田土壤中施入47%的尿素、20%硫酸钾及100%磷肥作为底肥,然后将钛石膏600kg/亩均匀的撒在稻田土壤中,并翻耕使土壤与钝化剂充分混匀接触,3-5天后进行秧苗移栽,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施入剩余的尿素与硫酸钾,并在扬花期向水稻喷施eddha-fe。水稻成熟后,检测产量以及籽粒中镉含量和稻田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3选择尿素为氮肥、磷铵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分别称取,使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n的有效含量为13kg/亩、p2o5的有效含量为7kg/亩、k2o的有效含量为8kg/亩。向稻田土壤中施入20%的尿素、35%硫酸钾及100%磷肥作为底肥,然后将钛石膏1200kg/亩均匀的撒在稻田土壤中,并翻耕使土壤与钝化剂充分混匀接触,3-5天后进行秧苗移栽,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施入剩余的尿素与硫酸钾,并在扬花期向水稻喷施eddha-fe。水稻成熟后,检测产量以及籽粒中镉含量和稻田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4选择尿素为氮肥、磷铵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分别称取,使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n的有效含量为10kg/亩、p2o5的有效含量为4kg/亩、k2o的有效含量为5kg/亩。向稻田土壤中施入35%的尿素、35%硫酸钾及100%磷肥作为底肥,然后将钛石膏900kg/亩均匀的撒在稻田土壤中,并翻耕使土壤与钝化剂充分混匀接触,3-5天后进行秧苗移栽,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施入剩余的尿素与硫酸钾,并在扬花期向水稻喷施eddha-fe。水稻成熟后,检测产量以及籽粒中镉含量和稻田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5选择尿素为氮肥、磷铵为磷肥、硫酸钾为钾肥,分别称取,使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n的有效含量为12kg/亩、p2o5的有效含量为8kg/亩、k2o的有效含量为4kg/亩。向稻田土壤中施入35%的尿素、47%硫酸钾及100%磷肥作为底肥,然后将鸡粪150kg/亩均匀的撒在稻田土壤中,并翻耕使土壤与钝化剂充分混匀接触,3-5天后进行秧苗移栽,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施入剩余的尿素与硫酸钾,并在扬花期向水稻喷施eddha-fe。水稻成熟后,检测产量以及籽粒中镉含量和稻田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例1以不施肥作为对照1,其他田间管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检测结果如表1。对比例2以只向稻田中施用大量元素肥料为对照2,其他田间管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检测结果如表1。对比例3以只向稻田中施用石灰为对照3,其他田间管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检测结果如表1。表1检测结果产量籽粒中镉含量稻田铬含量实施例110685.80.05mg/kg0.26mg/kg实施例212362.40.03mg/kg0.24mg/kg实施例311443.20.06mg/kg0.30mg/kg实施例411808.60.08mg/kg0.31mg/kg实施例510543.70.12mg/kg0.31mg/kg对照17103.40.34mg/kg0.45mg/kg对照28468.80.38mg/kg0.5mg/kg对照37768.80.40mg/kg0.42mg/kg根据表1的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方法不但产量高于对照1-3,而且籽粒中镉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并且,本发明方法降低了土壤中镉含量水平。试验例1大量元素肥料种类及配比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在氮、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种类及配比不但能不同程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对水稻吸收镉含量有明显差异。以下以尿素与氯化铵为氮肥、以磷铵与过磷酸钙为磷肥、以氯化钾和硫酸钾为钾肥为例,设置多因素试验,并以不施肥为对照,试验地为镉轻度污染水平土壤(ph为6.18,全镉含量0.53mg/kg),田间管理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最后统计各个处理的产量,同时检测籽粒中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大量肥料试验处理结果根据表中所示的试验结果可知,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大量肥料的增产率达到17.17%~27.44%,其中以尿素+磷铵+氯化钾、尿素+磷铵+硫酸钾的两处理产量最高,增产率27%以上;其次为氯化铵+磷铵+氯化钾及氯化铵+磷铵+硫酸钾两处理,增产率24%左右。总体来看,磷肥用磷铵处理的水稻产量比过磷酸钙处理的水稻产量增产5.27%;而氮肥和钾肥品种间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根据表中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地的镉含量水平较高,所有处理的籽粒全镉含量都超过国家标准(0.20mg/kg),但不同肥料种类配比对水稻吸收镉含量有明显差异。与通常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模式相比,改钾肥为硫酸钾后水稻秸秆和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籽粒镉含量下降21.67%;双氯肥料(氯化铵+氯化钾)同时施用,水稻秸秆和籽粒镉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以氯化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最高。从氮肥品种来看,四个施用氯化铵肥料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较施用尿素处理的含量高11.91%;从磷肥品种来看,施用过磷酸钙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较施用磷铵处理的含量增加13.50%,从钾肥品种来看,施用氯化钾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较施用硫酸钾处理的镉含量高15.83%。可见,尿素+磷铵+硫酸钾处理对阻控水稻籽粒镉吸收的作用最好。这是因为硫酸钾在土壤中的溶解度较低,而氯化钾的溶解度较高,施入土壤中以后,水解的大量的钾离子能够将土壤中的镉离子置换出来,造成土壤中的镉离子的活性上升。而尿素施用后,由于可以首先水解出氨根离子,之后迅速的由微生物转化为硝酸根离子,而硝酸根离子为阴离子,对土壤中镉的竞争性吸附的影响较低,因此施用尿素不会影响土壤中镉的活性。因此,本申请采用由尿素+磷铵+硫酸钾组成的大量元素作为基肥或追肥施用于镉污染稻田中,可以有效阻控水稻籽粒对镉元素的吸收,从而降低籽粒中的镉元素含量,实现水稻在镉污染稻田中的安全生产。试验例2不同铁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研究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与施用方法对水稻吸收镉含量有明显差异,尤其是铁元素的施用与施用方法对水稻吸收镉影响较为显著,以下肥料施用方法及不同铁肥种类为例,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研究,具体步骤如下:1、材料与方法在镉轻度污染水平(ph为6.18,全镉含量0.53mg/kg)的土壤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两种铁肥(eddha-fe6%、feso4·7h2o20.1%)和两种施用方法(土施和喷施)。铁肥种类及施用方法为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5m×6m),栽培规格为30cm×20cm(9寸×6寸),每大区20行,每行25穴,处理间做30cm埂子,重复间留80cm走道。每亩肥料用量为11kgn、5kgp2o5、6kgk2o,肥料品种为实验例验证的尿素、磷铵和硫酸钾的组合,肥料施用方法:底肥氮肥占40%,磷肥全部,钾肥40%;分蘖肥氮肥占60%,钾肥60%。铁肥施用按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如表3所示),其它管理与当地高产栽培相同。表3试验设计2试验结果与分析作物收获时,采取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的方式进行测产。在各小区内按照随机、多样方(5个以上)、等量的原则采集水稻植株及籽粒样品各1kg左右,监测农产品样品总镉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不同铁肥种类及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认为水稻由于经常处于淹水的生长条件下,铁营养相对其它微量营养元素不易缺乏,但是发明人在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过程中,发现水稻施用铁肥后其产量的变化却大大出乎通常的意料。根据表4中的数据可知,硫酸亚铁和eddha-fe底肥土施及追肥喷施两种方法均显著增加了四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湘晚籼12号增产率为1.33%~9.44%,平均增产率为6.15%。从2种铁肥种类及2种施用方法来看,eddha-fe追肥喷施的增产效果最好,在四个水稻品种中的平均增产率为10.28%;其次为硫酸亚铁底肥土施,平均增产率为8.30%;硫酸亚铁追肥喷施处理的平均增产率最低,为5.77%,可见,即便水稻经常处于淹水的生长条件,也需铁营养的供应。根据图1还可以看出,铁肥的施用对种稻米cd含量影响显著。eddha-fe喷施处理显著降低了四个水稻品种的稻米cd含量,稻米cd含量平均下降20.87%,湘晚籼12号下降幅度达44.67%。硫酸亚铁底施处理的稻米cd含量平均下降11.76%。硫酸亚铁追肥喷施和eddha-fe底肥土施两处理对控制稻米cd含量的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1.66%和5.36%。实验例3不同时期喷施铁肥对水稻产量及镉吸收的影响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发明人还对喷施铁肥的时期进行了研究探索,具体试验如下:1材料与方法在镉轻度污染水平的土壤(ph为5.93,全镉含量0.58mg/kg)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水稻品种为川优6203,叶面喷施铁肥为eddha-fe(6%)。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4m×5m),栽培规格为30cm×20cm(9寸×6寸),每区14行,每行25穴,处理间隔50cm,重复间留100cm走道。每亩肥料用量为11kgn、5kgp2o5、6kgk2o,常规肥料品种为尿素、磷铵和硫酸钾,肥料施用方法:底肥氮肥占40%,磷肥全部,钾肥40%;分蘖肥氮肥占60%,钾肥60%。铁肥施用按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如表4所示),其它管理与当地高产栽培相同。表4不同时期喷施铁肥试验设计2、结果与分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面积13.3m2,宽度不小于2m,小区之间用土夯实并覆盖薄膜防止渗透,小区内不同品种之间用空行隔离。各处理间除处理内容外,其余农事操作(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应一致。考种与取样:作物收获时,采取每个小区单打、单收、单计产的方式进行测产。在各小区内按照随机、多样方(5个以上)、等量的原则采集水稻植株及籽粒样品各1kg左右,监测农产品样品总镉等含量。表5根据表5所示的结果可知,对水稻进行不同时期喷施铁肥,其产量与试验例2的试验结果一致,喷施eddha-fe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喷施清水对照处理相比,孕穗期喷施铁肥增产量最高,达602.7kg/hm2,增幅为6.42%;其次是灌浆期喷施铁肥处理,增产513.3kg/hm2,增幅为5.47%。扬花期喷施铁肥处理与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分别喷施一次的处理增产量较接近,增幅约2.5%左右。由此可见,孕穗期喷施铁肥对水稻增产作用最佳。根据表5所示的结果还可以看出,同一水稻品种喷施铁肥后各处理的稻米cd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喷施时间越早,稻米中cd含量超高。在四个喷施铁肥处理中,以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eddha-fe处理的稻米cd含量最低。所有喷施铁肥处理的秸秆cd含量都较喷清水处理显著增加,以扬花期喷施铁肥处理的秸秆cd含量最高,其次为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处理,而灌浆期喷施铁肥处理的秸秆cd含量最低。所有喷施铁肥处理的稻米/秸秆cd含量比都显著下降,以扬花期和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分别喷施一次两处理的稻米/秸秆cd含量比最小,这表明水稻喷施铁肥降低了秸秆中镉向稻米中转移,抑制了稻米中cd的累积,可见,扬花期和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分别喷施一次可以作为控制稻米镉含量的一种实用方式。从水稻秸秆和籽粒中铁含量来看,喷施铁肥后稻米和秸秆中的铁含量都显著增加。稻米中增加最多的处理是扬花期喷施,含量达156.4mg/kg;秸秆中含量最高的处理是孕穗期喷施。从喷施时期来看,喷施铁时间越靠近稻米形成期,其稻米中铁含量增加越多,但含量达到150多时不再增加,而秸秆中铁则随喷施时间越晚含量越低。稻米/秸秆铁含量比值远远高于稻米/秸秆cd含量比值,这表明水稻中铁由植株向稻米转移的速率远高于cd。稻米/秸秆铁含量比值随喷施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时期分别喷施一次处理稻米和秸秆中铁含量都较高。因此,在扬花期后喷施铁肥有利于稻米中铁含量的积累。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时期喷施eddha-fe,水稻稻米fe含量与稻米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07+0.426。这进一点说明,水稻体内fe与cd为竞争转运关系,当转运了较多的fe营养到稻米后,其对cd的转运量必然下降,从而降低稻米cd含量。与不同水稻品种施用铁肥后秸秆fe含量与稻米cd含量的相关性相似,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时期喷施eddha-fe后水稻秸秆fe含量与稻米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7x+0.5246。川优6203的稻米cd含量随秸秆中f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秸秆和稻米fe含量与cd的相关分析表明,通过喷施eddha-fe可以控制稻米cd的转移,降低稻米cd含量。试验例4不同改良剂对阻控水稻吸收镉的影响发明人在镉污染土壤施用不同改良剂,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不同改良剂对阻控水稻吸收镉的影响,以下以鸡粪、石灰、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和钛石膏为改良剂进行试验,采集产量及稻米镉含量数据,除所使用的改良剂不同外其操作均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6不同改良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施用鸡粪处理的水稻产量减产较为严重,这可能与该试验地肥力条件较高,而施用鸡粪后水稻倒伏较为严重,从而造成减产有关。施用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较ck略有降低,但减产不显著。施用小麦秸和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产量都有明显增产,其中以添加油菜秸秆处理增产幅度最高,达5.79%。施用自制改良剂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但增产不显著。总体来看,除了鸡粪外,不管是有机改良剂还是无机改良剂,只要用量和方法得当,并不会造成水稻减产。不同改良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镉含量差异显著。从籽粒镉含量来看,施用石灰、鸡粪和钛石膏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都明显降低,与ck相比降幅为18.82%~31.76%,其中钛石膏的效果最好。施用小麦秸秆和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籽粒镉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以油菜秸秆处理的增幅最高,达22.35%。在五种改良剂中,施用鸡粪、石灰和钛石膏处理的籽粒/秸秆镉含量比较ck显著下降,这说明施用鸡粪、石灰和钛石膏,除了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外,同时还降低了水稻秸秆中镉向籽粒的转移比例。可见,钛石膏和石灰对阻控水稻镉吸收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水稻产量。试验例5发明人还对钛石膏的用量进行试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设置钛石膏用量为300/hm2、600/hm2、900/hm2、1200/hm2,采集产量数据,并检测籽粒镉含量,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7试验结果根据表7所示的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改良剂用量下,水稻的产量变化较大。与不用改良剂相比,当亩用量300kg时,水稻产量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当亩用量600kg时,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但仍然差异不显著。当亩用量900kg和1200kg后,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增幅5.16%~6.23%。从水稻产量的变化来看,适宜的改良剂用量为900kg/亩。从水稻籽粒镉含量来看,本试验所有处理的籽粒镉含量都较国家标准低,符合安全稻米标准。从不同改良剂用量来看,四个改良剂用量下籽粒镉含量都较ck显著降低,但是水稻秸秆镉含量明显增加,水稻的籽粒/秸秆镉含量比也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施用自制改良剂将降低水稻秸秆镉向籽粒中转移,从而降低籽粒镉含量。从水稻籽粒镉含量来看,适宜的改良剂用量为600kg/亩。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