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9581发布日期:2019-04-20 06:2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肥料类型有化学合成肥料(简称化学肥料)和有机肥(农家肥)。理论上讲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只是单纯地对土壤中的矿物质进行补充,并没有对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补充,化学肥料虽然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但含有的营养元素种类单一或较少,且肥效猛而不持久,对改善土壤的作用不太大,甚至有破坏土壤性质的副作用;有机肥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肥料具有养分种类多或较全面、无污染、改良土壤性质的优点,但养分含量低且肥效缓慢。

豫东地区北靠黄河故道,南临淮河流域,由于历史上多次黄河改道泛滥造成的土地较为贫瘠,加之近年来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得农田土壤盐碱化、板结得厉害,农作物生态环境严重劣化,农作物品质下降,造成了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为此,本申请取农家肥和化学肥料之长,避双方之短,针对盐碱化、板结的土壤类型,研究新型复合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制备的多元素活性菌肥是一种高活性、营养全的有机生物质与无机元素相结合的复混复合肥料,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豆饼1.5-2.4%、稻壳8.1-9.1%、蔗渣3.8-5.8%、糠醛渣56.9-62.9%、味精渣21.2-27.2%、硫酸铜0.015-0.035%、钼酸铵0.015-0.035%、七水硫酸锌0.015-0.035%、硼酸0.015-0.035%。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豆饼1.9%、稻壳9.1%、蔗渣4.8%、糠醛渣59.9%、味精渣24.2%、硫酸铜0.025%、钼酸铵0.025%、七水硫酸锌0.025%、硼酸0.025%。

上述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豆饼1.5-2.4%、稻壳8.1-9.1%、蔗渣3.8-5.8%、糠醛渣56.9-62.9%、味精渣21.2-27.2%、硫酸铜0.015-0.035%、钼酸铵0.015-0.035%、七水硫酸锌0.015-0.035%、硼酸0.015-0.035%;

s2,将s1中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并粉碎,然后投入蒸煮熟化池内通入高温蒸汽,80-100℃下保持50-70min,得熟料;

其中,粉碎后原料粒径≤50mm;

s3,冷却后进行熟料堆积发酵,周期为50-60d;

其中,发酵前熟料堆积物含水量55-65%,手握住成团后落地即散;

s4,将s3中发酵后的物料粉碎至280-300目微粒,然后采用两段式烘干:前段300℃,时间为10-15min;后段150℃,时间为10-20min,得多元素活性菌肥。

优选地,s3中发酵堆积场地为土壤地面;堆体规格为:高≥2m、直径≥5m,且堆顶覆盖50mm厚的泥土。

优选地,s3中发酵成熟判断:发酵堆体冒白色蒸汽状白烟、原料由黑色变成白色、手捏成粉状、含水量为20-25%。

优选地,s4中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含水量≤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含有活性有益菌群的有机腐殖质为肥料基体制备的多元素活性菌肥是一种高活性、营养全的有机生物质与无机元素相结合的复混复合肥料,具有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作用;原料易获得,生产成本低,污染少;五天使土壤板结解除、提高化肥利用率60%,极具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豆饼1.9%、稻壳9.1%、蔗渣4.8%、糠醛渣59.9%、味精渣24.2%、硫酸铜0.025%、钼酸铵0.025%、七水硫酸锌0.025%、硼酸0.025%。

上述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豆饼1.9%、稻壳9.1%、蔗渣4.8%、糠醛渣59.9%、味精渣24.2%、硫酸铜0.025%、钼酸铵0.025%、七水硫酸锌0.025%、硼酸0.025%;

s2,将s1中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并粉碎,然后投入蒸煮熟化池内通入高温蒸汽,蒸汽从安装在池底和池壁的通道管输送,90℃下保持60min,得熟料;

其中,粉碎后原料粒径≤50mm;

s3,冷却后进行熟料堆积发酵,堆体内层温度控制在80℃左右,周期为55d;

其中,发酵前熟料堆积物含水量60%,手握住成团后指缝不向外渗水,落地即散;

发酵堆积场地为土壤地面,原料直接堆积在土壤上面,有利于原料与土壤空气、水分的交换和活性菌群的活跃以及在土壤中形成有益微生物种群;堆体规格为:高≥2m、直径≥5m,且堆顶覆盖50mm厚的泥土;

发酵成熟判断:发酵堆体冒白色蒸汽状白烟、原料由黑色变成白色、手捏成粉状、含水量为23%;

s4,将s3中发酵后的物料粉碎至290目微粒,然后采用两段式烘干:前段300℃,时间为12min;后段150℃,时间为15min,得多元素活性菌肥;

其中,制得的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含水量≤8%。本发明制备的活性菌肥保质期长达18月。

为验证实施例1制备的活性菌肥的肥效,做如下试验:

1、试验地的选择、试验设计与方法

谢集乡高楼村西地中上等肥力的砂土壤上,前茬为棉花,籽棉460斤/亩,供试小麦品种为周麦9号,重复三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0尺,分组别(1)、(2),施肥区别处理如下:

(1)化肥磷酸二铵40公斤/亩。

(2)实施例1制备的活性菌肥40公斤/亩。

于十月二十六日播种,小型播种机条播10天出苗后,中耕一次,春季中耕一次,翌年三月浇返青起身水一次,三月十五日处理(1)(2)各小区追尿素20斤/亩,六月十日收获。结果如表1:

表1活性菌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活性菌肥与对照组相比穗粒数、千粒重、小穗粒数有效小穗分别增加1.1个/穗,1.5克/千粒,1.0/小穗和0.1个,无效小穗减少1.0个,增产效果更好。

实施例2

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豆饼1.5%、稻壳8.1%、蔗渣5.8%、糠醛渣62.9%、味精渣21.64%、硫酸铜0.015%、钼酸铵0.015%、七水硫酸锌0.015%、硼酸0.015%。

上述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豆饼1.5%、稻壳8.1%、蔗渣5.8%、糠醛渣62.9%、味精渣21.64%、硫酸铜0.015%、钼酸铵0.015%、七水硫酸锌0.015%、硼酸0.015%;

s2,将s1中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并粉碎,然后投入蒸煮熟化池内通入高温蒸汽,蒸汽从安装在池底和池壁的通道管输送,100℃下保持70min,得熟料;

其中,粉碎后原料粒径≤50mm;

s3,冷却后进行熟料堆积发酵,堆体内层温度控制在80℃左右,周期为60d;

其中,发酵前熟料堆积物含水量65%,手握住成团后指缝不向外渗水,落地即散;

发酵堆积场地为土壤地面,原料直接堆积在土壤上面,有利于原料与土壤空气、水分的交换和活性菌群的活跃以及在土壤中形成有益微生物种群;堆体规格为:高≥2m、直径≥5m,且堆顶覆盖50mm厚的泥土;

发酵成熟判断:发酵堆体冒白色蒸汽状白烟、原料由黑色变成白色、手捏成粉状、含水量为25%;

s4,将s3中发酵后的物料粉碎至300目微粒,然后采用两段式烘干:前段300℃,时间为15min;后段150℃,时间为20min,得多元素活性菌肥;

其中,制得的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含水量≤8%。

实施例3

一种多元素活性菌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豆饼2.4%、稻壳8.6%、蔗渣3.8%、糠醛渣57.86%、味精渣27.2%、硫酸铜0.035%、钼酸铵0.035%、七水硫酸锌0.035%、硼酸0.035%。

上述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豆饼2.4%、稻壳8.6%、蔗渣3.8%、糠醛渣57.86%、味精渣27.2%、硫酸铜0.035%、钼酸铵0.035%、七水硫酸锌0.035%、硼酸0.035%;

s2,将s1中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并粉碎,然后投入蒸煮熟化池内通入高温蒸汽,蒸汽从安装在池底和池壁的通道管输送,80℃下保持50min,得熟料;

其中,粉碎后原料粒径≤50mm;

s3,冷却后进行熟料堆积发酵,堆体内层温度控制在80℃左右,周期为50d;

其中,发酵前熟料堆积物含水量55%,手握住成团后指缝不向外渗水,落地即散;

发酵堆积场地为土壤地面,原料直接堆积在土壤上面,有利于原料与土壤空气、水分的交换和活性菌群的活跃以及在土壤中形成有益微生物种群;堆体规格为:高≥2m、直径≥5m,且堆顶覆盖50mm厚的泥土;

发酵成熟判断:发酵堆体冒白色蒸汽状白烟、原料由黑色变成白色、手捏成粉状、含水量为20%;

s4,将s3中发酵后的物料粉碎至280目微粒,然后采用两段式烘干:前段300℃,时间为10min;后段150℃,时间为10min,得多元素活性菌肥;

其中,制得的多元素活性菌肥的含水量≤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