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09864发布日期:2021-07-23 21:2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玉米作物的锈病、纹枯病及叶斑病是玉米作物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害,现有的对这些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依旧是传统的农药防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施肥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措施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过量施肥、单一施肥、偏施氮肥,导致了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下降和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化肥对作物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施肥量越多,肥料利用率越低,多余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形成农业污染的一部分: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湖泊中,会导致富养现象;渗漏到地下水中,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不会造成污染却能够提高玉米抗病微生物菌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秸秆15-25份、玉米芯5-10份、麦麸15-20份、草木灰5-8份、酒糟10-15份、虾壳粉10-15份、甜菜碱1-3份、聚丙烯酰胺1-3份、复合微生物菌5-8份、发酵剂1-3份、芸苔素内酯0.1-0.3份。

进一步,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和/或大豆秸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的秸秆来源广、数量大,而且本发明采用的秸秆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戊聚糖,另外其还里含有蛋白质含量为10%-12%,能够为玉米提供多种生长元素,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抗病害能力。

进一步,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

更进一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质量比为1:1: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的复合微生物菌通过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病原菌对玉米的侵蚀,从而提高了玉米的抗病害能力,提高了经济效果。

进一步,所述发酵剂为em原液。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的发酵剂能够提高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发酵效果,从而增强复合微生物菌的作用能力,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抗病害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发酵剂混合,进行堆肥发酵,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进行二次堆肥发酵,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烘干、粉碎;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发酵温度为35-60℃,发酵时间为10-15d。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二次发酵温度为30-55℃,发酵时间为10-15d。

更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3-5h;所述粉碎粒径为40-60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二次发酵能够使原料中的物质充分分解,进而提高玉米对本发明限定原料的吸收利用率。

进一步,步骤(5)中所述搅拌速率为150-20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二次发酵物中能够有效降低施肥量,促进玉米发育,同时由于加入了甜菜碱和聚丙烯酰胺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进而使肥料与玉米植株根部更充分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肥料能够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同时提高玉米对肥料的吸收效果。本发明肥料还能够有效保护作物,减少病害,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抗逆性。本发明的肥料提高了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和产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本发明组分配合氧分丰富,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可实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促进生态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下面实施例中复合微生物菌组成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圆褐固氮菌,其质量比为1:1:1。

实施例1

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1)称取玉米秸秆15kg、玉米芯10kg、麦麸15kg、草木灰8kg、酒糟10kg、虾壳粉15kg、甜菜碱1kg、聚丙烯酰胺3kg、复合微生物菌8kg、em原液1kg、芸苔素内酯0.1kg;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em原液混合,60℃堆肥发酵10d,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30℃二次堆肥发酵15d,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60℃烘干5h、粉碎至60目;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150r/min混合搅拌60min,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实施例2

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1)称取大豆秸秆25kg、玉米芯5kg、麦麸20kg、草木灰5kg、酒糟15kg、虾壳粉10kg、甜菜碱3kg、聚丙烯酰胺1kg、复合微生物菌5kg、em原液3kg、芸苔素内酯0.3kg;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em原液混合,35℃堆肥发酵15d,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55℃二次堆肥发酵10d,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80℃烘干3h、粉碎至40目;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200r/min混合搅拌30min,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实施例3

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1)称取玉米秸秆13kg、大豆秸秆10kg、玉米芯8kg、麦麸17kg、草木灰6kg、酒糟12kg、虾壳粉13kg、甜菜碱2kg、聚丙烯酰胺2kg、复合微生物菌6kg、em原液1kg、芸苔素内酯0.2kg;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em原液混合,55℃堆肥发酵13d,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55℃二次堆肥发酵12d,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70℃烘干4h、粉碎至50目;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170r/min混合搅拌40min,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实施例4

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1)称取玉米秸秆5kg、大豆秸秆15kgkg、玉米芯9kg、麦麸18kg、草木灰8kg、酒糟11kg、虾壳粉14kg、甜菜碱3kg、聚丙烯酰胺2kg、复合微生物菌6kg、em原液3kg、芸苔素内酯0.1kg;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em原液混合,45℃堆肥发酵15d,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50℃二次堆肥发酵13d,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75℃烘干3h、粉碎至60目;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180r/min混合搅拌55min,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实施例5

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1)称取玉米秸秆18kg、玉米芯6kg、麦麸20kg、草木灰6kg、酒糟13kg、虾壳粉11kg、甜菜碱2kg、聚丙烯酰胺2kg、复合微生物菌6kg、em原液2kg、芸苔素内酯0.3kg;

(2)将秸秆进行粉碎,得到长度为3-5cm的秸秆段,然后将玉米芯粉碎成0.5-1cm的块状;

(3)将酒糟、虾壳粉、复合微生物菌和em原液混合,40℃堆肥发酵12d,得到发酵物;

(4)向发酵物中加入秸秆段、玉米芯、麦麸和草木灰,50℃二次堆肥发酵15d,然后将二次发酵产物65℃烘干4h、粉碎至60目;

(5)将甜菜碱、聚丙烯酰胺和芸苔素内酯加入至粉碎的二次发酵产物中,200r/min混合搅拌45min,得到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

试验例

将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玉米专用复合抗病微生物菌肥在玉米田上进行试验,2019.6~2019.11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富乡进行试验,玉米品种为金糯262。

上述实施例1-5菌肥的施用量为45kg/亩,同时设置对照例,对照例施肥方法按当地传统管理经验进行施肥,其他管理条件均一致。

计算上述肥料对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施肥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专用肥料玉米穗长增加了10%左右,穗粒数增加了10%左右,百粒重增加了11%左右;同时鲜穗产量产量增加15%左右。

种植期间,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的种植区域进行随机检查,各组划分1000株玉米,记录检查时的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病株数量,记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结果证明,对比例玉米的发病率为15-18%,实施例1-5玉米的发病率为2-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