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9517949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黑木耳是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的食用真菌,腐生在枯死的树木枝干上,单生或群生,其状扁平,形如人耳,色泽黑褐,质地呈胶质状透明,薄而有弹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其营养价值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以及许多维生素,被现代营养学家盛赞为“素中之荤”。黑木耳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味甘气平,有滋养、益胃、活血润燥等功效,能抑制血脂上升,阻止心肌、肝等主动脉的脂肪沉积,可明显减轻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对高血压、腹泻、月经过多、流眼泪、痣疮、牙疼都有附助疗效。
[0003]由于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林木覆盖面积逐渐压缩,野生黑木耳越来越少,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为解决这一问题,黑木耳人工种植受到重视。传统的黑木耳种植方法有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段木栽培一般包括步骤:①制种:菌种有锯木肩菌种与枝条菌种;?耳木准备;③接种;④定植管理。代料栽培是利用木肩、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来代替段木生产黑木耳,常用的有瓶栽、袋栽和菌砖栽培三种形式。而传统培养料包括锯木肩培养料、甘蔗法培养料和棉籽壳培养料,锯木肩培养料由锯木肩78%、麦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培养料中含水量)65%左右配制成;甘蔗法培养料由碎蔗渣78%、麦皮或米糠20%、黄豆粉1%、石膏粉1%、水(培养料中含水量)65%左右配制成;棉籽壳培养料由棉籽壳78%、麦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培养料中含水量)65%左右配制成。上述几种培养料缺乏锁水、营养肥等成分,在露地栽培过程中需多次浇水和追肥,操作繁琐、人工劳动费用较高。而且,这些培养料酸碱度难以确定,对黑木耳栽培不利。
[0004]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黑木耳人工栽培报道也越来越多,但大都是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如专利CN 101953271 A公开的黑木耳在小桐子林间仿野生栽培方法,披露了“包括以配制的培养料经装袋、灭菌、接种制作菌棒的步骤,发菌的步骤和耳床露地袋栽的步骤”,该报道所述的培养料是由30%?75%的小桐子枝条粉、15%?50%的杂木肩或棉子壳或木糖醇渣、8 %?30 %的麦麸或米糠、0.05 %?1 %的磷酸二氢钾、0.2 %?5 %的石膏粉、0.2%?5%的生石灰组成的,虽然解决了传统培养料水肥不足的问题,但引入石膏粉和生石灰,浇水时发热,对木耳生长不利,且由于石膏粉、生石灰的加入改变了木肩或棉籽壳或木糖醇渣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容易造成木耳腐烂。CN 102870599 A公开的桑田套种平菇、木耳栽培新方法,披露了“包括布置桑园,栽植行中间挖沟,沟内放置室内发好的菌袋,以及用吊袋法套种木耳”套种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立体栽培模式,保证黑木耳合理的光照和水肥需求,具有省时、省力、省钱、高效多收的优点。然而,该方法从栽植桑树开始至种植黑木耳时间较长,见效慢,对土地资源利用不足。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山地资源种植黑木耳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荒山地进行改造,并对种植区土壤进行处理,以及菌种培养料配方优化,实现黑木耳高品质丰产的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选地建园
[0009]①选择土壤pH值为5.8?6.7,有阔叶树的荒山地建园;
[0010]②将园地划分成长1?1.5m、宽1?1.2m的种植区,用砖分隔各个种植区,皇砖高度 15 ?20cm ;
[0011]③种植区内土壤深耕25?30cm,瞭晒12?15天后,回填醋糟土 10?15cm,瞭晒2?3天后再填湿润田土 0?5cm,最后铺一层麦草稻杆,饶透水,保水5?7天;
[0012]④移除麦草秸杆,在种植区铺2?5cm厚的废弃木料粉碎料,再浇水1次,以完全润湿木料为准;
[0013]⑤将木肩、水锈石粉、凹凸棒土、麦麸粉碎混合后压成长0.8?1.2m、宽0.8?lm、高5?7cm的培养料;
[0014]2)发菌
[0015]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后,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发菌过程中保持室内常温、黑暗、干燥环境,发菌期为三个月;
[0016]3)放菌
[0017]经发菌后的培养料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入预先备好的种植区内,进行仿生态培养,每隔3?5天,用10?15%的工业糖水和15?20%尿素水溶液浇灌1次,并在温度和光照强度较高时,用落叶覆盖;
[0018]4)采收
[0019]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孢子,达到八成熟时及时采收。
[0020]所述的培养料成分配比为:木肩60?70%、水锈石粉5?10%、凹凸棒土 5?8%、麦麸20?30%。
[0021]所述的醋糟土成分配比为:田土 60?68%、腐熟醋糟20?30%、氮磷钾复合肥10 ?12%。
[0022]与现有黑木耳人工种植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发明利用黄山地建立仿生态种植园,解决家种黑木耳品质下降的问题,并通过阔叶树控制种植园内光照强度,保证黑木耳正常生长;同时对种植区土壤进行改善处理,满足黑木耳生长需求,促进黑木耳快速生长。
[0024]2)本发明以木肩、水锈石粉、凹凸棒土、麦麸粉为原料制备培养料,水锈石粉、凹凸棒土具有吸水和保水的特性,培养料接种放菌栽植后,由于培养料较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黑木耳能够在黄山地正常生长,不会出现缺水的问题。
[0025]3)本发明的黑木耳种植方法简单,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良好。
[0026]4)本发明方法种植的黑木耳内在质地优于田间地栽产品,口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1)选地建园
[0031]①选择土壤pH值为5.8?6.7,有阔叶树的荒山地建园;
[0032]②将园地划分成长1?1.5m、宽1?1.2m的种植区,用砖分隔各个种植区,皇砖高度 15 ?20cm ;
[0033]③种植区内土壤深耕25?30cm,瞭晒12?15天后,回填醋糟土 10?15cm,瞭晒2?3天后再填湿润田土 0?5cm,最后铺一层麦草稻杆,饶透水,保水5?7天,所述的醋糟土成分配比为:田土 60?68%、腐熟醋糟20?30%、氮磷钾复合肥10?12% ;
[0034]④移除麦草秸杆,在种植区铺2?5cm厚的废弃木料粉碎料,再浇水1次,以完全润湿木料为准;
[0035]⑤将木肩、水锈石粉、凹凸棒土、麦麸粉碎混合后压成长0.8?1.2m、宽0.8?lm、高5?7cm的培养料,所述的培养料成分配比为:木肩60?70%、水锈石粉5?10%、凹凸棒土 5?8%、麦麸20?30% ;
[0036]2)发菌
[0037]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后,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发菌过程中保持室内常温、黑暗、干燥环境,发菌期为三个月;
[0038]3)放菌
[0039]经发菌后的培养料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入预先备好的种植区内,进行仿生态培养,每隔3?5天,用10?15%的工业糖水和15?20%尿素水溶液浇灌1次,并在温度和光照强度较高时,用落叶覆盖;
[0040]4)采收
[0041]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孢子,达到八成熟时及时采收。
【主权项】
1.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建园 ①选择土壤pH值为5.8?6.7,有阔叶树的荒山地建园; ②将园地划分成长1?1.5m、宽1?1.2m的种植区,用砖分隔各个种植区,皇砖高度15 ?20cm ; ③种植区内土壤深耕25?30cm,瞭晒12?15天后,回填醋糟土10?15cm,瞭晒2?3天后再填湿润田土 0?5cm,最后铺一层麦草稻杆,饶透水,保水5?7天; ④移除麦草秸杆,在种植区铺2?5cm厚的废弃木料粉碎料,再浇水1次,以完全润湿木料为准; ⑤将木肩、水锈石粉、凹凸棒土、麦麸粉碎混合后压成长0.8?1.2m、宽0.8?lm、高5?7cm的培养料; 2)发菌 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后,转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发菌过程中保持室内常温、黑暗、干燥环境,发菌期为三个月; 3)放菌 经发菌后的培养料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入预先备好的种植区内,进行仿生态培养,每隔3?5天,用10?15%的工业糖水和15?20%尿素水溶液浇灌1次,并在温度和光照强度较高时,用落叶覆盖; 4)采收 当耳片背后出现白色孢子,达到八成熟时及时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成分配比为:木肩60?70%、水锈石粉5?10%、凹凸棒土 5?8%、麦麸20?3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醋糟土成分配比为:田土 60?68%、腐熟醋糟20?30%、氮磷钾复合肥10?1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1)选地建园:土壤要求、划分种植区、种植区土壤处理及保墒、配制培养料;2)发菌;3)放菌:经发菌后的培养料从塑料袋中取出,放入预先备好的种植区内,进行仿生态培养,每隔3~5天,用10~15%的工业糖水和15~20%尿素水溶液浇灌1次,并在温度和光照强度较高时,用落叶覆盖;4)采收。本发明利用黄山地建立仿生态种植园,解决家种黑木耳品质下降的问题,并通过阔叶树控制种植园内光照强度,保证黑木耳正常生长;同时对种植区土壤进行改善处理,满足黑木耳生长需求,促进黑木耳快速生长。
【IPC分类】C05G3/00, A01G1/04
【公开号】CN105272653
【申请号】CN201510787253
【发明人】刘自忠
【申请人】刘自忠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