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秸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230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秸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秸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将水稻秸秆发酵料、水稻秸秆固氮菌肥、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肥、水稻秸秆环境修复菌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10?30%添加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本发明优点:1、明显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速度;2、可在较长时间内保证功能微生物发挥作用及促进其它生物发挥作用;3、以环境修复菌与系列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菌共同组成功能菌,相互协同和促进;4、一肥多用,可作为污染不严重土壤的基肥和追肥;5、成本低廉,安全环保。
【专利说明】
一种水稻秸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领域。
技术背景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污染农田及土壤时有发生,以及人们长期习惯于大量施用农药等多种原因,土壤性能严重下降,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残留,土壤微生物严重缺乏,土壤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作物品质严重下降、生长困难或富集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们健康。降解、转化和消除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恢复土壤功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0003]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农田及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土壤相关微生物缺乏、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之现状,而提供一种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制备方法为:
一)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I)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g、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
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尿素2-4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
c、制得C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8、尿素4-68、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8、尿素8-12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 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
a、将草菇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C摇床培养5_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b、将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5_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c、将球毛壳菌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培养6-8日,至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嗜热侧孢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培养7-9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
C)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将上述培养的草菇菌种液、木霉菌种液、球毛壳菌菌种液、嗜热侧孢霉菌种液、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2)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A)发酵原料重量份配比:
水稻秸杆10000公斤养猪场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9000-12000公斤98%浓硫酸300-350公斤石灰200-250公斤红糖100-150公斤尿素200-300公斤 KC150-100公斤 KH2PO4 50-100公斤 MgCl2 50-100公斤 FeSO4 50-100公斤MnCl2 50-80公斤 ZnSO4 50-80公斤;
B)发酵料制备方法:
a、水稻秸杆酸碱处理
将水稻秸杆粉粹为l-2cm小段,并等分为堆体甲和堆体乙;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也等分为两份,并分别加入堆体甲和堆体乙;堆体甲在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时,随之加入全部配方量的浓硫酸溶液并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酸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堆体乙先拌入全部配方量的石灰,后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碱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
b、水稻秸杆低温发酵
将上述经过酸、碱处理后的堆体甲、堆体乙进行混合、拌匀,按配方量加入全部KCl、KH2P04、MgCl2、FeS04、MnCl2 ,ZnSO4、NaSe03、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并加入1/2配方量的尿素,拌匀,建堆发酵,约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翻堆1-2次,维持堆温约25-400C,至第7-10日、堆体内可见菌丝明显生长;
C、水稻秸杆高温发酵
水稻秸杆低温发酵过程中、至堆体内可见菌丝大量生长时,继续加入全部配方用量的红糖及余下配方用量的尿素,拌匀,适当覆膜,进行高温发酵,至7-10日、堆体温度经高温自然降至常温、堆料黑褐色并可见大量菌丝,结束发酵,打碎,即为水稻秸杆发酵料; 二)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E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
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
b、制备F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F液体培养基;
B)制备固氮菌菌种液
a、将短小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短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S卩为短芽孢杆菌菌种液;
C、将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上述培养的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短芽孢杆菌菌种液、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固氮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以1000公斤刚完成发酵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固氮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固氮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三)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G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b、制备H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C、制备I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黄豆粉18-22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lOO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I液体培养基;
d、制备J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J液体培养基;
B)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a、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
c、制备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将肉桂褐链霉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I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7-9日,至菌丝大量生长、菌液粘稠;继续无菌接入J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1^11、25-40°(:摇床培养9-11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S卩为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d、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将上述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进行等量混合,即为解磷解钾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解磷解钾菌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解磷解钾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10-12日,至堆体降为常温,即为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菌肥;
四)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O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红糖8-128,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
0.5-1小时,制得O液体培养基;
b、制备P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P液体培养基; C、制备Q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去皮土豆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Q液体培养基;
d、制备R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R液体培养基;
B)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a、将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08/ml以上,即为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液;
b、将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液;
c、将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假单胞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lO8Ail以上,即为假单胞菌菌种液;
e、将长枝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Q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R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f、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将上述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嗜糖假单胞杆菌、季伦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长枝木霉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环境修复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环境修复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环境修复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 °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五)制备菌肥辅料
将磷矿粉300公斤、钾长石粉80-120公斤混匀,即为最终菌肥产品的辅料,用于调节最终产品含水量; 六)制备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产品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水稻秸杆固氮菌肥、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10-30%添加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
[0005]
本发明优点:
1、以微生物易于吸收利用的有机质与环境修复菌等配伍组成功能菌肥,功能菌含量充足,施入土壤,可迅速利用土壤物质及施入的有机质等,迅速生长和代谢,明显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速度;
2、有机质含量充足,施入土壤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能,作用时间长久,且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均易于利用和吸收,可在较长时间内保证功能微生物持久发挥作用和促进其它生物发挥作用;
3、以环境修复菌与系列固氮解磷解钾功能菌共同组成功能菌,相互协同和促进生长,不断提高土壤养分自我积累水平,可加快改善土壤性能和结构;
4、可一肥多用,对污染不严重的土壤,可作为一般肥料使用,且大中微量元素等养分充足、比例恰当且为有机态,既可作为生态修复菌剂,也用于基肥和追肥;
5、遵循生态原理,以系列微生物改善和修复土壤生态链,成本低廉,安全环保,提高土壤及农广品品质。
[00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产品最佳制备方法为:
一)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I)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g、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
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尿素2-4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
c、制得C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8、尿素4-68、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8、尿素8-12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 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
a、将草菇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 °C摇床培养5_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b、将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5_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c、将球毛壳菌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培养6-8日,至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嗜热侧孢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培养7-9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
C)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将上述培养的草菇菌种液、木霉菌种液、球毛壳菌菌种液、嗜热侧孢霉菌种液、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2)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A)发酵原料重量份配比:
水稻秸杆10000公斤养猪场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9000-12000公斤98%浓硫酸300-350公斤石灰200-250公斤红糖100-150公斤尿素200-300公斤 KC150-100公斤 KH2PO4 50-100公斤 MgCl2 50-100公斤 FeSO4 50-100公斤MnCl2 50-80公斤 ZnSO4 50-80公斤;
B)发酵料制备方法:
a、水稻秸杆酸碱处理
将水稻秸杆粉粹为l-2cm小段,并等分为堆体甲和堆体乙;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也等分为两份,并分别加入堆体甲和堆体乙;堆体甲在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时,随之加入全部配方量的浓硫酸溶液并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酸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堆体乙先拌入全部配方量的石灰,后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碱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
b、水稻秸杆低温发酵
将上述经过酸、碱处理后的堆体甲、堆体乙进行混合、拌匀,按配方量加入全部KCl、KH2P04、MgCl2、FeS04、MnCl2、ZnS04、NaSe03、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并加入1/2配方量的尿素,拌匀,建堆发酵,约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翻堆1-2次,维持堆温约25-40 °C,至第7-10日、堆体内可见菌丝明显生长;
C、水稻秸杆高温发酵
水稻秸杆低温发酵过程中、至堆体内可见菌丝大量生长时,继续加入全部配方用量的红糖及余下配方用量的尿素,拌匀,适当覆膜,进行高温发酵,至7-10日、堆体温度经高温自然降至常温、堆料黑褐色并可见大量菌丝,结束发酵,打碎,即为水稻秸杆发酵料;
二)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E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
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
b、制备F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F液体培养基;
B)制备固氮菌菌种液
a、将短小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短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S卩为短芽孢杆菌菌种液;
C、将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上述培养的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短芽孢杆菌菌种液、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固氮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以1000公斤刚完成发酵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固氮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固氮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三)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G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b、制备H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C、制备I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黄豆粉18-22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lOO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I液体培养基;d、制备J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J液体培养基;
B)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b、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
c、制备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将肉桂褐链霉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I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7-9日,至菌丝大量生长、菌液粘稠;继续无菌接入J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1^11、25-40°(:摇床培养9-11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S卩为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d、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将上述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进行等量混合,即为解磷解钾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解磷解钾菌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解磷解钾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10-12日,至堆体降为常温,即为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菌肥;
四)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O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红糖8-128,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O液体培养基;
b、制备P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P液体培养基;
C、制备Q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去皮土豆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Q液体培养基;
d、制备R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R液体培养基;
B)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a、将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08/ml以上,即为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液;
b、将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液;
c、将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假单胞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lO8Ail以上,即为假单胞菌菌种液;
e、将长枝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Q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R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f、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将上述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嗜糖假单胞杆菌、季伦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长枝木霉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环境修复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环境修复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环境修复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 °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五)制备菌肥辅料
将磷矿粉300公斤、钾长石粉80-120公斤混匀,即为最终菌肥产品的辅料,用于调节最终产品含水量;
六)制备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产品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水稻秸杆固氮菌肥、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10-30%添加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
[0007]
菌种来源: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及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草燕(菌株保藏号50900)、木霉(菌株保藏号32591)、球毛壳菌(菌株保藏号32593)、嗜热侧孢霉(菌株保藏号30346)、产黄纤维单胞菌(菌株保藏号11055)、短小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19379)、短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19423)、赖氨酸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19456)、胶冻样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10090)、肉桂褐链霉菌(菌株保藏号40130)、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株保藏号03059)、嗜糖假单胞杆菌(菌株保藏号01133)、季伦类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03268)、假单胞菌(菌株保藏号05510)、长枝木霉(菌株保藏号31887);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株保藏号22670);
使用方法
本产品主要用于被工业废水废渣、农药等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及农田进行土壤修复、种植时使用。对不适合作物种植土壤,可亩施800-1500公斤,翻耕入土,同时种植植物或养殖其它生物,以逐步降解有害物质,修复土壤。对仍可种植作物土壤,可于作物耕种前以基肥施用,亩施用量500-800公斤;作物主要生长阶段进行追肥,可于行间每亩施用200-300公斤。施用本产品后,覆土或翻耕覆土,以避免强阳光直接照射,及避免寒冷冬季使用。
【主权项】
1.一种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 一)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I)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g、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 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尿素2-4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 c、制得C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2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8、尿素4-68、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杆粉180-220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8、尿素8-12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 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 a、将草菇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b、将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5_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c、将球毛壳菌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培养6-8日,至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嗜热侧孢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C培养7-9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 C)制备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将上述培养的草菇菌种液、木霉菌种液、球毛壳菌菌种液、嗜热侧孢霉菌种液、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 (2 )制备水稻稻杆发酵料 A)发酵原料重量份配比: 水稻秸杆10000公斤 养猪场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9000-12000公斤 98%浓硫酸300-350公斤 石灰200-250公斤 红糖100-150公斤 尿素200-300公斤 KC150-100 公斤 KH2PO4 50-100公斤 MgCl2 50-100公斤 FeSO4 50-100公斤 MnCl2 50-80公斤 ZnSO4 50-80公斤; B)发酵料制备方法: a、水稻秸杆酸碱处理 将水稻秸杆粉粹为l-2cm小段,并等分为堆体甲和堆体乙;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也等分为两份,并分别加入堆体甲和堆体乙;堆体甲在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时,随之加入全部配方量的浓硫酸溶液并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酸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堆体乙先拌入全部配方量的石灰,后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碱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_4次; b、水稻秸杆低温发酵 将上述经过酸、碱处理后的堆体甲、堆体乙进行混合、拌匀,按配方量加入全部KCl、KH2P04、MgCl2、FeS04、MnCl2 ,ZnSO4、NaSe03、水稻秸杆发酵菌种液,并加入1/2配方量的尿素,拌匀,建堆发酵,约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翻堆1-2次,维持堆温约25-400C,至第7-10日、堆体内可见菌丝明显生长; C、水稻秸杆高温发酵 水稻秸杆低温发酵过程中、至堆体内可见菌丝大量生长时,继续加入全部配方用量的红糖及余下配方用量的尿素,拌匀,适当覆膜,进行高温发酵,至7-10日、堆体温度经高温自然降至常温、堆料黑褐色并可见大量菌丝,结束发酵,打碎,即为水稻秸杆发酵料; 二)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E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 b、制备F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F液体培养基; B)制备固氮菌菌种液 a、将短小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短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8/ml以上,S卩为短芽孢杆菌菌种液; C、将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上述培养的短小芽孢杆菌菌种液、短芽孢杆菌菌种液、赖氨酸芽孢杆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固氮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以1000公斤刚完成发酵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固氮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固氮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固氮菌肥; 三)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G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b、制备H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 C、制备I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黄豆粉18-22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ll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l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I液体培养基;d、制备J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磷矿粉20-30g、钾长石粉5-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J液体培养基; B)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将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 b、将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 c、制备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将肉桂褐链霉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I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7-9日,至菌丝大量生长、菌液粘稠;继续无菌接入J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1^11、25-40°(:摇床培养9-11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S卩为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 d、制备解磷解钾菌种液 将上述胶冻样芽孢杆菌菌种液、蜡样胶质芽孢杆菌菌种液、肉桂褐链霉菌菌种液进行等量混合,即为解磷解钾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解磷解钾菌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解磷解钾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C,培养10-12日,至堆体降为常温,即为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菌肥; 四)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A)制备菌种培养基 a、制备O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 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8、红糖8-128,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O液体培养基; b、制备P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P液体培养基; C、制备Q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90-110g、去皮土豆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Q液体培养基; d、制备R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C、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C蒸汽灭菌0.5_1小时,制得R液体培养基; B)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a、将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 108/ml以上,即为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菌种液; b、将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嗜糖假单胞杆菌菌种液; C、将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摇床培养1_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V摇床培养1_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108/ml以上,即为季伦类芽孢杆菌菌种液; d、将假单胞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O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P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 XlO8Ail以上,即为假单胞菌菌种液; e、将长枝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Q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C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R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 °C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f、制备环境修复菌种液 将上述嗜糖克拉布特里氏菌、嗜糖假单胞杆菌、季伦类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长枝木霉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环境修复菌菌种液; C)制备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杆发酵料,加入环境修复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环境修复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 °C,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 五)制备菌肥辅料 将磷矿粉300公斤、钾长石粉80-120公斤混匀,即为最终菌肥产品的辅料,用于调节最终产品含水量; 六)制备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产品 将水稻秸杆发酵料、水稻秸杆固氮菌肥、水稻秸杆解磷解钾菌肥、水稻秸杆环境修复菌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10-30%添加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杆土壤修复有机菌肥。
【文档编号】C05F11/08GK106008057SQ20161031397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方华舟
【申请人】荆楚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