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8858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硫酸铜制备装置,特别涉及硫酸铜溶液制备装置,属于化工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度影响电解效率,硫酸铜溶度越尚,电解效率越尚,所以设法提尚硫酸铜溶度是提尚铜电解精炼效率的一种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种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在真空条件下制备硫酸铜,所制备的硫酸铜溶度更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实验中发现,在真空条件下制备硫酸铜溶液可提供溶度,但是铜溶于硫酸的过程中放热,真空环境不利于散热,不解决散热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爆炸,所以有必要采取冷却措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包括耐酸反应缸、盖板、真空栗、不锈钢外壳、水冷腔,其特征在于,在耐酸反应缸外设不锈钢外壳,耐酸反应缸的侧壁与不锈钢外壳的侧壁之间设置水冷腔,在耐酸反应缸和不锈钢外壳的顶部放置密封圈并盖盖板,盖板上开孔,孔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栗。
[0006]进一步,所述耐酸反应缸的底部设有硫酸铜溶液出口。
[0007]进一步,所述水冷腔的下部连接冷却水入口,水冷腔的上部连接冷却水出口。
[0008]进一步,在抽真空的管道中设置烧碱包。所述烧碱包是采用帆布包裹烧碱粉末而构成的。
[0009]进一步,所述耐酸反应缸是塑料缸或陶瓷缸。
[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栗抽真空,使得改变铜溶于硫酸的反应环境,以提高硫酸铜溶度,并通过设置水冷腔吸收带走溶解反应放出的热量,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并且考虑到虽然硫酸挥发性差,但也会有少量挥发,所以在抽真空的管道中设置烧碱包吸附中和硫酸。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2]图2是烧碱包设置示意图。
[0013]图中1.真空栗2.盖板3.密封圈4.不锈钢外壳5.水冷腔6.耐酸反应缸7.冷却水入口 8.硫酸铜溶液出口 9.冷却水出口 10.烧碱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所示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包括耐酸反应缸(6)、盖板(2)、真空栗(I)、不锈钢外壳(4)、水冷腔(5),在耐酸反应缸(6)外设不锈钢外壳(4),耐酸反应缸(6)的侧壁与不锈钢外壳(4)的侧壁之间设置水冷腔(5),在耐酸反应缸(6)和不锈钢外壳(5)的顶部放置密封圈(3)并盖盖板(2),盖板(2)上开孔,孔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栗(I),所述耐酸反应缸(6)的底部设有硫酸铜溶液出口(8),所述水冷腔(5)的下部连接冷却水入口(7),水冷腔(5)的上部连接冷却水出口(9)。
[0017]实施例2
[0018]考虑到硫酸也存在少量挥发,为防止其腐蚀真空栗或污染环境,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抽真空的管道中设置烧碱包(10)(如图2所示),所述烧碱包是采用帆布包裹烧碱粉末而构成的。
[0019]所述耐酸反应缸(6)可以是塑料缸或陶瓷缸。
[0020]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包括耐酸反应缸、盖板、真空栗、不锈钢外壳、水冷腔,其特征在于,在耐酸反应缸外设不锈钢外壳,耐酸反应缸的侧壁与不锈钢外壳的侧壁之间设置水冷腔,在耐酸反应缸和不锈钢外壳的顶部放置密封圈并盖盖板,盖板上开孔,孔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抽真空的管道中设置烧碱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碱包是采用帆布包裹烧碱粉末而构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酸反应缸的底部设有硫酸铜溶液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腔的下部连接冷却水入口,水冷腔的上部连接冷却水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酸反应缸是塑料缸或陶瓷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硫酸铜真空制备装置,包括耐酸反应缸、盖板、真空泵、不锈钢外壳、水冷腔,其特征在于,在耐酸反应缸外设不锈钢外壳,耐酸反应缸的侧壁与不锈钢外壳的侧壁之间设置水冷腔,在耐酸反应缸和不锈钢外壳的顶部放置密封圈并盖盖板,盖板上开孔,孔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泵。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泵抽真空,使得改变铜溶于硫酸的反应环境,以提高硫酸铜溶度,并通过设置水冷腔吸收带走溶解反应放出的热量,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
【IPC分类】C01G3/10
【公开号】CN204897437
【申请号】CN201520699557
【发明人】凌国军
【申请人】贵溪凌云铜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