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893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
【背景技术】
[0002]微晶玻璃又称微晶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经过一定的热处理而晶化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微晶相和玻璃相的多晶固体材料。目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微晶玻璃板材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既可消除冶炼废渣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利用冶炼废渣制备微晶玻璃板材的工艺是通过对冶炼废渣进行高温熔融处理,根据一定配比得到熔融态渣,并对熔融渣采用水淬制粒操作,得到微晶玻璃颗粒,之后对微晶玻璃颗粒进行核化晶化处理,得到微晶玻璃板材,这对于推动我国冶金废渣综合利用及冶金废渣和CRT玻璃生产微晶板材具有重大意义,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
[0003]利用冶炼废渣制备微晶玻璃板材的工艺主要包括熔融渣制备、水淬制粒、颗粒压板、高温核化晶化成型等流程。其中,水淬制粒环节得到的微晶颗粒对后续生产过程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所得微晶玻璃颗粒粒度较大且分布不均的话,会造成后续压板过程困难,压板分布不均,导致核化晶化时间过长,既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使得制备的微晶板材成分不均,气孔率过大,内应力较大,大大降低微晶板材的品质。因此,水淬制粒过程在整个微晶玻璃板材的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现有水淬制粒环节所用制粒溜槽设计简单粗糙,只是简单的把微晶熔体导入水淬槽中,不能对所得微晶玻璃颗粒的粒径进行控制,极易导致制得的微晶颗粒粒度过大,分布不均,对后续生产造成困难。为此,开发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水淬的微晶颗粒形貌大小均匀、成分均一,并细化颗粒,同时可控制微晶颗粒大小的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溜槽本体以及支撑所述溜槽本体倾斜布置的升降调节机构,所述溜槽本体的槽底面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一级导流板,各一级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二级导流板,所述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一端与溜槽本体的出口端平齐,所述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溜槽本体的进口端之间留有间距,且一级导流板到溜槽本体的进口端的距离小于二级导流板到溜槽本体的进口端的距离。
[0007]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宽度沿物料输送方向逐渐增大。
[0008]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一级导流板的高度大于二级导流板的高度。
[0009]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一级导流板的数量为1~2块,所述二级导流板的数量为2~8块。
[0010]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溜槽本体为U型槽,且U型槽的上端设有挡板。
[0011]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溜槽本体的长度为l~10m,宽度为0.2-0.5m,所述溜槽本体倾斜布置的角度为20~75°。
[0012]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溜槽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层,所述溜槽本体的内表面设有铜层。
[0013]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共设有两个,各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杆和伸缩驱动件,所述溜槽本体的底部固设有固定轴,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相连,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轴铰接。
[0014]上述的水淬溜槽,优选的,所述伸缩驱动件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或液压千斤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利用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分流作用,可使水淬的微晶颗粒形貌大小均匀,成分均一,并细化颗粒,通过升降调节机构可以调节溜槽本体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微晶熔体的流速及流量,实现控制微晶颗粒的大小。该水淬溜槽能够提高后续核化晶化所制得产品的强度、韧性及均匀性,并极大地降低微晶玻璃的气孔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溜槽本体;2、升降调节机构;21、升降杆;22、伸缩驱动件;23、固定轴;3、一级导流板;4、二级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溜槽本体I以及支撑溜槽本体I倾斜布置的升降调节机构2,溜槽本体I的槽底面(输送物料的槽的底面)设有一块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一级导流板3,各一级导流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块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二级导流板4,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一端与溜槽本体I的出口端平齐,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之间留有间距,且一级导流板3到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的距离小于二级导流板4到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一级导流板3的数量也可以为2块,二级导流板4的数量也可以为2~8块范围内的其他数量。
[0022]本实施例中,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宽度沿物料输送方向逐渐增大,也即各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均呈三角锥形,越靠近溜槽本体I出口端板的宽度越大,该种结构更加有利于物料的分流。上述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宽度在l~10cm之间。并且,一级导流板3的高度大于二级导流板4的高度。
[0023]本实施例中,溜槽本体I为U型槽,且U型槽的上端设有挡板。溜槽本体I的长度为l~10m,宽度为0.2-0.5m,溜槽本体I倾斜布置的角度为20~75°,该角度可通过调整升降调节机构2来改变。溜槽本体I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层,溜槽本体I的内表面设有铜层。
[0024]本实施例中,升降调节机构2共设有两个,各升降调节机构2包括升降杆21和伸缩驱动件22,溜槽本体I的底部固设有固定轴23,升降杆21的长度为0.5-5米,其一端与伸缩驱动件22的驱动端相连,另一端与固定轴23铰接。上述两个升降调节机构2并排装设在溜槽本体I的底部,与溜槽本体I 一起构成三点稳定支撑结构,能够保证溜槽本体I的稳定性。上述伸缩驱动件22可采用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或液压千斤顶等现有部件。
[0025]本实施例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使用时,待微晶熔体从放渣口放出后,流至溜槽本体I中并沿溜槽本体I流动。熔体先流经一级导流板3被分流,再经过二级导流板4进一步被细化,使得流入水淬槽的微晶熔体颗粒细小、均匀,进而制得细化均化的微晶颗粒。通过改变升降调节机构2的高度及其与溜槽本体I间的角度可以调节溜槽本体I与地面间的角度,从而改变微晶熔体的流速及流量,实现控制微晶颗粒的大小。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溜槽本体(O以及支撑所述溜槽本体(I)倾斜布置的升降调节机构(2),所述溜槽本体(I)的槽底面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一级导流板(3),各一级导流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二级导流板(4),所述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一端与溜槽本体(I)的出口端平齐,所述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之间留有间距,且一级导流板(3)到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的距离小于二级导流板(4)到溜槽本体(I)的进口端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流板(3)和二级导流板(4)的宽度沿物料输送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流板(3)的高度大于二级导流板(4)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导流板(3)的数量为1~2块,所述二级导流板(4)的数量为2~8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I)为U型槽,且U型槽的上端设有挡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I)的长度为l~10m,宽度为0.2-0.5m,所述溜槽本体(I)倾斜布置的角度为20~7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I)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层,所述溜槽本体(I)的内表面设有铜层。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2)共设有两个,各升降调节机构(2)包括升降杆(21)和伸缩驱动件(22),所述溜槽本体(I)的底部固设有固定轴(23),所述升降杆(21)的一端与伸缩驱动件(22)的驱动端相连,所述升降杆(21)的另一端与固定轴(23)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淬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件(22)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或液压千斤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均化细化微晶颗粒的水淬溜槽,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溜槽本体以及支撑溜槽本体倾斜布置的升降调节机构,溜槽本体的槽底面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一级导流板,各一级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以上沿物料输送方向布置的二级导流板,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一端与溜槽本体的出口端平齐,一级导流板和二级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溜槽本体的进口端之间留有间距,且一级导流板到溜槽本体的进口端的距离小于二级导流板到溜槽本体的进口端的距离。该水淬溜槽可使水淬的微晶颗粒形貌大小均匀、成分均一,并细化颗粒,同时可控制微晶颗粒大小。
【IPC分类】C03C10/00, C04B5/02
【公开号】CN204918382
【申请号】CN201520520336
【发明人】田庆华, 辛云涛, 郭学益, 刘旸, 李栋
【申请人】中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