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979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是提供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石灰窑是用来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的窑。它的工艺过程为,石灰石和燃料装入石灰窑(若气体燃料经管道和燃烧器送入)预热后到850度开始分解,到1200度完成煅烧,再经冷却后,卸出窑外。即完成生石灰产品的生产。不同的窑形有不同的预热、煅烧、冷却和卸灰方式。但有几点工艺原则是相同的即:原料质量高,石灰质量好;燃料热值高,数量消耗少;石灰石粒度和煅烧时间成正比;生石灰活性度和煅烧时间,煅烧温度成反比。
[0003]石灰窑主要由窑体、上料装置、布料装置、燃烧装置、卸灰装置、电器、仪表控制装置、除尘装置等组成。不同形式的石灰窑,它的结构形式和煅烧形式有所区别,工艺流程基本相同,但设备价值有很大区别。
[0004]目前的窑体均存在供热不均的问题,严重制约石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石灰窑窑体结构,主体为矩形,顶端有进灰口 1,底端有出灰口 9,窑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横向的窑气抽出管6、横向的上层烧咀梁7以及横向的下层烧咀梁8,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内部都设置有多个烧嘴。
[0008]进灰口 I与窑气抽出管6之间为石灰石储备区2,窑气抽出管6与上层烧咀梁7之间为预热区3,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之间为煅烧区4,下层烧咀梁8与出灰口 9之间为冷却区5。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道烧咀梁,能够有效地将窑体内部的热量平均分配,保证煅烧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主体为矩形,顶端有进灰口 1,底端有出灰口 9,窑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横向的窑气抽出管6、横向的上层烧咀梁7以及横向的下层烧咀梁8,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内部都设置有多个烧嘴。
[0013]进灰口 I与窑气抽出管6之间为石灰石储备区2,窑气抽出管6与上层烧咀梁7之间为预热区3,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之间为煅烧区4,下层烧咀梁8与出灰口 9之间为冷却区5。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15]将石灰石通过窑体顶端的进灰口 I进入石灰石储备区2,然后经预热后进入到煅烧区4,在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的共同作用下,热量被均匀分配,使多点供热的范围覆盖石灰窑整个横截面,通过调节各烧嘴的分配比来保证供热均匀,通过调节空燃比来保证燃烧效率。从而保证了石灰的生过烧率和高的活性度。窑气通过窑气抽出管6上的开口被窑气抽出管6抽出,保证窑内整个截面的负压分布均匀,使该窑整个段面的气流分布均匀和顺畅,保持最佳燃烧效果和最低燃料消耗。
[0016]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对本实用新型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部件的替换、组合、分立,以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步骤作本技术领域内熟知的等同改变或替换均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主体为矩形,其特征在于,顶端有进灰口(I),底端有出灰口(9),窑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横向的窑气抽出管(6)、横向的上层烧咀梁(7)以及横向的下层烧咀梁(8),上层烧咀梁(7)和下层烧咀梁(8)内部都设置有多个烧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石灰窑窑体结构,主体为矩形,顶端有进灰口,底端有出灰口,窑内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横向的窑气抽出管、横向的上层烧咀梁以及横向的下层烧咀梁,上层烧咀梁和下层烧咀梁内部都设置有多个烧嘴;进灰口与窑气抽出管之间为石灰石储备区,窑气抽出管与上层烧咀梁之间为预热区,上层烧咀梁和下层烧咀梁之间为煅烧区,下层烧咀梁与出灰口之间为冷却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道烧咀梁,能够有效地将窑体内部的热量平均分配,保证煅烧效果。
【IPC分类】C04B2/12
【公开号】CN204939291
【申请号】CN201520708278
【发明人】陈斌, 张元梅
【申请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