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008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包括有绝缘介质管以及分别设置在绝缘介质管左右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绝缘介质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地散热体电极管,接地散热体电极管上设置有接地螺丝基座,绝缘介质管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内电极,内电极为螺旋式金属弹簧,螺旋式金属弹簧与绝缘介质管的内壁紧密接触。臭氧产生的电极通过采用螺旋弹簧式结构,一方面让臭氧在器件表面均匀分布来降低臭氧工作面的温度,提高臭氧的效率同时减少局部能量过高而产生杂质的可能性,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质量。另一方面器件的分布电容大大降低,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工作的无功功耗,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效能。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臭氧具有较强的杀菌功能,因此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臭氧的制取一般采用臭氧发生器来制取。常规的臭氧发生器一般采用高压电弧方式产生臭氧。产生高压电弧一般采用球式放电、尖端放电、陶瓷板式放电及管式面板放电结构。其中球式放电、尖端放电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电弧工作温度高,电弧发生点能量集中,容易把空气中的氮气激活,产生剧毒的一氧化氮,故产生的臭氧杂质多,毒性大。
[0003]陶瓷板式放电、管式面板放电结构采用高压电场产生电弧,属于低温等离子器件,产生的臭氧纯度比尖端放电结构好得多,是目前臭氧发生器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这类器件有四大缺点:
[0004]I:器件分布电容大,工作能耗很高,大部分能量以无功功耗损失掉,臭氧产生效率低;
[0005]2:其结构有一致命缺陷就是寿命短,原因是其放电表面要求洁净度高,一旦放电结构表面被空气污染,不但产生的臭氧量大大下降,而且污染物会产生杂质气体甚至自燃;
[0006]3:大功率应用时电极工作温度高,臭氧效率明显降低;
[0007]4:强烈的电弧容易引起可燃气体的燃烧,使用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和臭氧产出率高的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包括有绝缘介质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管左右两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地散热体电极管,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上设置有接地螺丝基座,所述绝缘介质管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内电极,所述内电极为螺旋式金属弹簧,所述螺旋式金属弹簧与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0010]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进气管通过进气管密封端头与所述绝缘介质管连接,所述进气管密封端头通过密封端头固定螺丝与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连接。
[0011]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出气管通过出气管密封端头与所述绝缘介质管连接,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通过密封端头固定螺丝与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连接。
[0012]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内电极与所述进气管密封端头、出气管密封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5毫米。
[001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接地螺丝基座通过外电极接地螺丝固定在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上。
[0014]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绝缘介质管的材质为玻璃或陶瓷材料。
[0015]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内电极的材质为金属铝。
[0016]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中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上设置有内电极固定基座,所述内电极固定基座通过内电极连接螺丝固定在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上,所述内电极与所述内电极固定基座电性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绝缘介质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地散热体电极管,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上设置有接地螺丝基座,所述绝缘介质管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内电极,所述内电极为螺旋式金属弹簧,所述螺旋式金属弹簧与所述绝缘介质管的内壁紧密接触,整体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如下优点:
[0018]1.电极产生臭氧均匀分布,而且电极结构散热非常好,故臭氧不但产生效率高,而且纯度非常好。
[0019]2.器件分布电容小,功耗非常低,臭氧产生效能很高。
[0020]3.无高压高温电弧,其工作温度很低,正常工作下不容易引起其它可燃性气体燃烧,安全可靠。
[0021]4.器件对放电表面洁净度要求低,耐污染,不容易产生杂质气体,使用寿命长。
[0022]5耐高温,耐高压冲击,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0023]6.大功率使用电极温度低,臭氧效率高。
[0024]7.臭氧气体完全封闭不易泄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6]图2是图1中沿A—A处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28]图中:1.进气管2.进气管密封端头 3.内电极
[0029]4.出气管密封端头 5.出气管6.内电极固定基座
[0030]7.内电极连接螺丝 8.外电极接地螺丝 9.接地螺丝基座
[0031]10.绝缘介质管 11.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2.密封端头固定螺丝
[0032]1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包括有绝缘介质管10以及分别设置在绝缘介质管10左右两端的进气管I和出气管5,绝缘介质管10的材质为玻璃或陶瓷材料,如果是大功率臭氧管,应该使用石英玻璃。其中进气管I通过进气管密封端头2与绝缘介质管10连接,出气管5通过出气管密封端头4与绝缘介质管10连接,绝缘介质管10的外侧设置有接地散热体电极管U,进气管密封端头2通过密封端头固定螺丝12与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连接,出气管密封端头4通过密封端头固定螺丝12与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连接,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上设置有接地螺丝基座9,接地螺丝基座9通过外电极接地螺丝8固定在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上。绝缘介质管10内部设置有空腔13,空腔13内设置有内电极3,内电极3为螺旋式金属弹簧,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内电极3的材质为金属铝时,效果最好,螺旋式金属弹簧与绝缘介质管10的内壁紧密接触,内电极3与进气管密封端头2、出气管密封端头4之间的距离大于5毫米,出气管密封端头4上设置有内电极固定基座6,内电极固定基座6通过内电极连接螺丝7固定在出气管密封端头4上,内电极3与内电极固定基座6电性连接。
[0035]通过采用石英玻璃或普通玻璃或陶瓷作为绝缘介质,在介质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产生高强度的电场,在一定的高电场强度状态下,让空气接触面的电极均匀产生臭氧,臭氧产生的电极通过采用螺旋弹簧式结构,一方面让臭氧在器件表面均匀分布来降低臭氧工作面的温度,提高臭氧的效率同时减少局部能量过高而产生杂质的可能性,从而保证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质量。另一方面器件的分布电容大大降低,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工作的无功功耗,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效能。此外,由于该器件臭氧工作表面电极完全开放与空气接触,而另一个电气完全与空气高度电气绝缘隔离,因此该器件不会像普通臭氧器件由于电极污染而失效甚至电弧引起污染物的燃烧的缺点。
[003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包括有绝缘介质管(1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管(10)左右两端的进气管(I)和出气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管(10)的外侧设置有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上设置有接地螺丝基座(9),所述绝缘介质管(10)内部设置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设置有内电极(3),所述内电极(3)为螺旋式金属弹簧,所述螺旋式金属弹簧与所述绝缘介质管(10)的内壁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I)通过进气管密封端头(2)与所述绝缘介质管(10)连接,所述进气管密封端头(2)通过密封端头固定螺丝(12)与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5)通过出气管密封端头(4)与所述绝缘介质管(10)连接,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4)通过所述密封端头固定螺丝(12)与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与所述进气管密封端头(2)、出气管密封端头(4)之间的距离大于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螺丝基座(9)通过外电极接地螺丝(8)固定在所述接地散热体电极管(1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管(10)的材质为玻璃或陶瓷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的材质为金属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置式臭氧发生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4)上设置有内电极固定基座(6),所述内电极固定基座(6)通过内电极连接螺丝(7)固定在所述出气管密封端头(4)上,所述内电极(3)与所述内电极固定基座(6)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5575640SQ20162014040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黄克岩
【申请人】广东双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