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369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需引出界区外,国内各厂家一般的操作是采用将尾气排放到火矩系统烧掉或动力装置做燃气使用。尾气中75-80%(mol比)的组份为丙烯,若将此部分气相烧掉,浪费严重。
以6吨/年连续法聚丙烯装置为例,尾气的流量为150-160kg/h左右,全年将烧丙烯1260吨。若能将这部分丙烯加以回收利用,可降低聚丙烯单耗,同时降低装置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可以解决采用干式法全自动回收工艺充分回收装置排放的尾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排放口连接至压缩机入口缓冲罐,所述入口缓冲罐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的出口与出口缓冲罐连接,出口缓冲罐的出口经过一个液位调节阀后与液化气球罐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所述压缩机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有一个返入口调节阀,该调节阀开度敏感于入口缓冲罐的压力;出口缓冲罐通过一个压力调节阀与入口缓冲罐相连接,该压力控制阀开度敏感于出口缓冲罐的压力。
如上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所述压缩机入口压力控制在0.15-0.3Mpag,出口压力在1.50-2.5Mpag。
如上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所述压缩机为两台并联结构,其中一台为备用机。
如上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所述尾气回收装置的出口设有质量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装置产生的尾气收集到一缓冲罐,通过压缩机加压,使丙烯液化后进入民用液化气球罐,做为民用液化气出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回收装置,将单耗由投用前的1.015丙烯g/g聚丙烯可以降至1.005丙烯g/g聚丙烯。以规模6万吨/年装置为例,每天回收液相4.5吨,其中丙烯3.5吨,年回收丙烯1260吨。液化气按2500元/吨计算,年创效益315万元。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图1,其中1是聚丙烯装置尾气入口,2是入口缓冲罐,3是压力调节阀,4是压缩机A,5是压缩机B,6是循环水换热器,7是压力调节阀,8是出口缓冲器,9是液位调节阀,10是质量流量计,11是去球罐的输出口。图中所示的尾气回收装置包括入口缓冲罐2、双压缩机4、5、换热器6、出口缓冲罐8,压力调节阀3、7和液位调节阀9。来自聚丙烯生产装置各排放点的尾气集中收集进入压缩机入口缓冲罐2,气相经过压缩机(一开一备)压缩,又经换热器6冷凝后进入出口缓冲罐8。出口缓冲罐8中液相经过质量流量计10计量后进入液化气球罐。入口压力通过压缩机出口返入口调节阀3进行调节,一般控制在0.15-0.3Mpag(由压缩机设计值确定),出口压力为压缩机出口压力1.5-2.5Mpag。出口缓冲罐8中液相压力通过入口缓冲罐2和出口缓冲罐8之间的管路及压力调节阀7实现自动调节。在出口缓冲罐8的出口管路上设有一个液位调节阀9,该液位调节阀9随出口缓冲罐8的压力值的变化进行调节流量。
权利要求1.一种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排放口连接至压缩机入口缓冲罐,所述入口缓冲罐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的出口与出口缓冲罐连接,出口缓冲罐的出口经过一个液位调节阀后与液化气球罐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有一个返入口调节阀,该调节阀开度敏感于入口缓冲罐的压力;出口缓冲罐通过一个压力调节阀与入口缓冲罐相连接,该压力控制阀开度敏感于出口缓冲罐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机入口压力控制在0.15-0.3Mpag,出口压力在1.50-2.5Mpa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两台并联结构,其中一台为备用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尾气回收装置的出口设有质量流量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聚丙烯生产装置的尾气排放口连接至压缩机入口缓冲罐,气相经过压缩机压缩,再经一个压缩机出口设置的换热器冷凝后,进入压缩机出口缓冲罐,压缩机出口缓冲罐中液相经过一个液位调节阀后进入液化气球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装置产生的尾气收集到一缓冲罐,通过压缩机加压,使丙烯液化后进入民用液化气球罐,加以回收利用,可降低聚丙烯单耗,同时降低装置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08F110/00GK2784414SQ20042011274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白跃华, 范爱民, 金翔, 郑建华, 高瞻 申请人:白跃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