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4616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多糖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竹多糖是一种从中药植物一玉竹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含玉竹粘多
糖(odoratan)及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什uctan-O-A, B, C,
D)。玉竹多糖在玉竹中的含量为6 12%左右,玉竹多糖可通过药剂学上的方 法,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各种剂型。玉竹多糖药物制剂对高血脂及高血糖 病人,可以起到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目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主要涉及 水提取工艺方面。《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玉竹多糖的提取采用的是加 热回流提取法,提取温度过高,操作烦琐,费时,提取液过滤困难,用该方 法得到的粗提液经过醇沉及真空干燥获得的多糖含量达不到90%,而且对醇 沉多糖的具体操作工艺没有进行规范,所得多糖产品质量不稳定,蛋白质、 色素含量较高,影响了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旨在能够保持玉竹中药的整体性,能工业化生 产产率达28%以上,多糖含量可达90%以上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新方法,采用 的超声浸提法可克服加热回流提取法存在的提取温度过高,操作烦琐,费时, 提取液过滤困难等问题,采用的醇沉、脱蛋白、脱色素工艺可克服以往多糖 产品纯度不高,产品中蛋白质、色素以及小分子物质含量较高等问题。为达 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玉竹生药材切成小块,加入其重量的12 20倍水,浸泡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提取液过筛后离心;所得残渣另加入残渣重量的8~16倍水, 浸泡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然后离心;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再离心处 理,得上清液减压浓缩至两次提取液合并体积的1/6;
2) 在上述浓縮液中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并搅拌,当乙醇体积含量达到95 %时,调整溶液pH为7,静置数小时后分取沉淀物,沉淀物用乙醇再洗涤三 次,弃去醇洗液,真空干燥后得醇沉物;
3) 用5 10倍的水溶解醇沉物,在6(TC水浴锅预热10min后,按100ml 醇沉物水溶液中加入0.5 1.0克重量木瓜蛋白酶的比例,混匀含有木瓜蛋白酶 醇沉物水溶液,保温酶解2h,然后8(TC水浴下灭酶至少10min,冷却至室温 后,再加入相当于醇沉物水溶液体积2 6。/。的4mo1'L"的三氯乙酸溶液,混 匀后静置过夜,离心过滤,取其滤液。
4) 将脱蛋白后的滤液通过LSI 296大孔吸附树脂柱,用进柱液体体积3 5 倍的纯净水清洗树脂,以去除未吸附溶液中的色素,当流出液变浅时,收集 流出液,流速lml/min , Molish反应鉴定呈阴性后停止收集;
5) 对步骤4)所得脱色滤液浓縮后真空干燥、粉碎得玉竹多糖白色粉末。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2)静置数小时为5-8小时。所述步骤3)木瓜蛋
白酶加入量最好为醇沉物水溶液体积的0.8 %(W/V )。所述步骤3)4mol L—1 的三氯乙酸的加入量最好为醇沉物水溶液体积的的4% (V/V)。所述步骤4) 脱蛋白后的滤液通过LSI296大孔吸附树脂柱。所述步骤5)的具体工艺是, 在真空为0.065 0.085MPa、蒸发温度为50 54'C条件下对流出液进行浓縮, 当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达到35~40%时停止浓缩,最后在6(TC下真空干燥,取
出粉碎得玉竹多糖白色粉末。
与现有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1)本发明所得多糖产品 质量稳定,产率可高达30%以上,纯度可高达94%以上。2)本发明釆用酶法 与TCA法相结合脱蛋白和LSI296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素既可以保证 多糖损失率低,又可以达到较好的蛋白和色素脱除效果,提高了产品纯度。3) 操作简便、可行,生产周期短。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 超声浸提将玉竹生药材切成0.3 lcm小块,加放12倍量水,浸泡 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提取液过200目尼龙筛网,然后离心;所得残渣 另加入残渣重量的IO倍水,浸泡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然后离心;将 两次提取液合并,再离心处理,得上清液减压浓縮至两次提取液合并体积的
1/6;
2) 醇沉在上述浓缩液中缓慢搅拌加入无水乙醇,当乙醇含量达到95 %时,调pH为7,静置4h,分取沉淀物,用浓度为95%乙醇洗涤三次,弃 去醇洗液,收集沉淀,真空干燥。
3) 脱蛋白用10倍的水溶解醇沉物,在6(TC水浴锅预热lOmin后,加 入木瓜蛋白酶,用量为溶液体积的0.5% (克/亳升),混匀,在6(TC保温酶 解2h,放入8(TC水浴灭酶10min,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用量为溶液体积2%
(毫升/毫升)的4mol'L"的三氯乙酸溶液,混匀后静置过夜,4500r.mii!-1 离心10 min, 过滤耳又其滤液。
4) 脱色将脱蛋白后的滤液通过LSD958大孔吸附树脂树脂柱,用相当 于进柱液体体积3倍的纯净水清洗树脂,以去除未吸附溶液中的色素,当流 出液变浅时,开始收集流出液,流速lml/min , Molish反应鉴定呈阴性后 停止收集。
5) 浓缩干燥在真空为0.085MPa、蒸发温度为54卩条件下对流出液进 行浓缩,当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达到35~40%时停止浓縮,然后在温度为60°C 下真空干燥至干,取出、粉碎,得白色粉末。
本实施例所得玉竹多糖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其多糖含量(纯度)为 90.24°/。,产率为27.53%。
实施例2
步骤O超声浸提工序中,玉竹生药材小块加放16倍量水,浸泡20min
6后,超声浸提20min,所得残渣另加入残渣重量的12倍水,浸泡20min后, 超声浸提20min。
步骤2)醇沉工序中,静置8h。
步骤2)脱蛋白工序中,用8倍的水溶解醇沉物,木瓜蛋白酶用量为溶 液体积的1.0% (克/毫升);三氯乙酸加入量为溶液体积6% (毫升/毫升)。
步骤4)脱色工序中,脱色树脂用LSD208大孔吸附树脂树脂,用相当于 进柱液体体积5倍的纯净水清洗树脂。
步骤5)浓縮干燥工序中,浓縮条件为真空0.07MPa、蒸发温度为50°C。
其余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得玉竹多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其 纯度为92.28%,产率为28.45%。
实施例3
步骤l)超声浸提工序中,玉竹生药材小块加放20倍量水,浸泡20min 后,超声浸提20min,所得残渣另加入残渣重量的16倍水,浸泡20min后, 超声浸提20min。
步骤2)醇沉工序中,静置5h。
步骤2)脱蛋白工序中,用5倍的水溶解醇沉物,木瓜蛋白酶用量为溶 液体积的0.8% (克/毫升);三氯乙酸加入量为溶液体积4% (毫升/毫升)。
步骤4)脱色工序中,脱色树脂用LSI296大孔吸附树脂树脂,用相当于 进柱液体体积4倍的纯净水清洗树脂。
步骤5)浓縮干燥工序中,浓縮条件为真空0.065MPa、蒸发温度为52°C。
其余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得玉竹多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其 纯度为94.24%,产率为30.49%。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将玉竹生药材切成小块,加入其重量的12~20倍水,浸泡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提取液过筛后离心;所得残渣另加入残渣重量的8~16倍水,浸泡20min后,超声浸提20min,将两次提取液合并,再离心处理,得上清液减压浓缩至两次提取液合并体积的1/6;2)在上述浓缩液中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并搅拌,当乙醇体积含量达到95%时,调整溶液pH为7,静置数小时后分取沉淀物,沉淀物用乙醇再洗涤三次,弃去醇洗液,真空干燥后得醇沉物;3)用5~10倍的水溶解醇沉物,在60℃水浴锅预热10min后,按100ml醇沉物水溶液中加入0.5~1.0克重量木瓜蛋白酶的比例,混匀含有木瓜蛋白酶醇沉物水溶液,保温酶解2h,然后80℃水浴下灭酶至少10min,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相当于醇沉物水溶液2~6%体积的4mol·L-1的三氯乙酸溶液,混匀后静置过夜,离心过滤,取其滤液。4)将脱蛋白后的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进柱液体积3~5倍的纯净水清洗树脂,以去除未吸附溶液中的色素,当流出液变浅时,收集流出液,流速1ml/min,Molish反应鉴定呈阴性后停止收集;5)对步骤4)所得脱色滤液浓缩后真空干燥、粉碎得玉竹多糖白色粉末。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 静置数小时为5-8小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按100ml醇沉物水溶液中加入0..8克重量木瓜蛋白酶的比例,混匀含有木瓜 蛋白酶醇沉物水溶液。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三氯乙酸溶液的加入量为醇沉物水溶液体积的4%。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脱蛋白后的滤液通过LSI 296大孔吸附树脂柱。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工艺是,在真空为0.065 0.085MPa、蒸发温度为50 5(C条件下对流 出液进行浓縮,当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达到35~40%时停止浓縮,最后在6(TC 下真空干燥,取出粉碎得玉竹多糖白色粉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竹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玉竹切成小块,通过超声浸提、醇沉、酶解脱蛋白、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脱色、浓缩及真空干燥获得了产率达28%以上,多糖含量可达90%以上的玉竹多糖的产品。
文档编号C08B37/00GK101585885SQ20091002294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张京芳, 李登武, 李雪艳, 杨秀平, 王冬梅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