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498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皮革也叫仿皮或胶料,是PVC和PU等人造材料的总称,由各种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可以根据不同强度、耐磨度、耐寒度和色彩、光泽、花纹图案等要求加工制成,具有花色品种繁多、防水性能好、边幅整齐、利用率高和价格相对真皮便宜的特点,然而在制造人造皮革时,局限于美观的原因,会对皮革进行后续美化处理,诸如着色,绘图等,然而仅对于普通制备的皮革进行美化处理时,由于皮革本身的性质,会出现皮革塑性差,后续加工困难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增加塑性添加剂来提高其塑性,传统的添加剂,基本都是直接添加塑料,不仅会有一定的污染,造成皮革有着难闻气味,同时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污染,塑性能好,使用效果明显的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选取树枝作为原料,树枝必须无病害,无虫蛀,无腐蚀;

2)将选取的树枝进行初步切段,然后进行烘烤,直至树枝含水率为12-13%,收集备用;

3)将上述烘烤后的树枝,放入粉碎机中,进行切割粉碎后,得到树枝粉末,收集备用;

4)取一搅拌罐,在罐内将上述处理后的树枝粉末加入其中,在罐内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配置的浸泡液,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3-4h;

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2:3:4:2:3:5:60;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5%;

5)待上述步骤4处理结束后,将内部树枝粉末取出,自然晾干后,再次投入烘干机中,升温150-160℃,高温烘干;

6)将上述烘干后的物料再次放入粉磨机中,在温度为100-110℃的温度下,进行热粉磨,得到颗粒细度为2-3um,冷却备用;

7)将上述粉磨之后的物料全部采用网筛过滤后,进行半成品检验,然后进行灭菌后,包装,得到成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树枝作为原料制造皮革增塑剂,使用效果显著,避免了传统使用塑料制作时产生的肥料及废气,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树枝是可再生资源,这样的循环利用大大的降低了生产塑料产生的有害气体,同时木材的成本很低,生产成添加剂的方法也很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选取树枝作为原料,树枝必须无病害,无虫蛀,无腐蚀;

2)将选取的树枝进行初步切段,然后进行烘烤,直至树枝含水率为13%,收集备用;

3)将上述烘烤后的树枝,放入粉碎机中,进行切割粉碎后,得到树枝粉末,收集备用;

4)取一搅拌罐,在罐内将上述处理后的树枝粉末加入其中,在罐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配置的浸泡液,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4h;

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的质 量比为2:3:4:2:3:5:60;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5%;

5)待上述步骤4处理结束后,将内部树枝粉末取出,自然晾干后,再次投入烘干机中,升温160℃,高温烘干;

6)将上述烘干后的物料再次放入粉磨机中,在温度为110℃的温度下,进行热粉磨,得到颗粒细度为3um,冷却备用;

7)将上述粉磨之后的物料全部采用网筛过滤后,进行半成品检验,然后进行灭菌后,包装,得到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基于树枝制备皮革增塑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选取树枝作为原料,树枝必须无病害,无虫蛀,无腐蚀;

2)将选取的树枝进行初步切段,然后进行烘烤,直至树枝含水率为12%,收集备用;

3)将上述烘烤后的树枝,放入粉碎机中,进行切割粉碎后,得到树枝粉末,收集备用;

4)取一搅拌罐,在罐内将上述处理后的树枝粉末加入其中,在罐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配置的浸泡液,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3h;

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硫磺、洗洁精、增白剂、松香、硫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2:3:4:2:3:5:60;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5%;

5)待上述步骤4处理结束后,将内部树枝粉末取出,自然晾干后,再次投入烘干机中,升温150℃,高温烘干;

6)将上述烘干后的物料再次放入粉磨机中,在温度为100℃的温度下,进行热粉磨,得到颗粒细度为2um,冷却备用;

7)将上述粉磨之后的物料全部采用网筛过滤后,进行半成品检验,然后进行灭菌后,包装,得到成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 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