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3845阅读:1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4-氯二苯甲醇可作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现常用催化加氢法、锌粉还原法或NaBH4还原法来制成4-氯二苯甲醇。然而,上述三种方法均存在缺点,具体如下:

(1)用催化加氢法会同时还原出大量的副产物,且后续处理副产物的工序复杂;

(2)、用锌粉还原法时,需先制成粗产品,再将该粗产品与石油醚、水、浓硫酸及活性炭进行反应,从而制得4-氯二苯甲醇;不但工序复杂,而且浓硫酸对环境及反应设备的污染和损害大;

(3)、NaBH4还原法,需要使用大量的NaBH4,产率低,且反应过程中还伴有副产物硼酸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中产率低、工序复杂、污染大且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以甲醇、水、氢氧化钠、4-氯二苯甲酮及铝粉为原料,且所述4-氯二苯甲酮、铝粉、氢氧化钠、甲醇和水的比例关系为1mol:0.8mol:1.3mol:850ml:150ml。

优选地,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甲醇和水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解完全;加入4-氯二苯甲酮,充分搅拌均匀后,升温使反应液为40~45℃;少量分批加入铝粉,控制反应液温度为40~45℃;铝粉加入完成后,继续在40~45℃下搅拌直至达到反应终点;

(2)趁热过滤,得到4-氯二苯甲醇晶体,烘干,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4-氯二苯甲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剩下的渣和碱水通过中和处理,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本发明的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工序简单,产率高、且能耗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甲醇、水、氢氧化钠、4-氯二苯甲酮及铝粉为原料,且所述4-氯二苯甲酮、铝粉、氢氧化钠、甲醇和水的比例关系为1mol:0.8mol:1.3mol:850ml:150ml。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S1: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醇及水,并保持温度在15℃,加入氢氧化钠,溶解完全。向反应釜中投入4-氯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投放完毕后充分搅匀,并降温至40~45℃后保温5分钟。在上述温度40~45℃不变的情况下,分批多次间隔地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每一次投放的铝粉的重量递减,且每相邻两次投放铝粉的时间间隔也递减。每一次投放铝粉时必须一勺一勺的匀速加入。优选的,每一次投放铝粉的时间为一分钟。当铝粉投放完毕后,继续在40~45℃下搅拌直至达到反应终点。下面以加入40kg铝粉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过程,首先,向反应釜中投放4kg铝粉并间隔30分钟后,再重复上述投放铝粉的重量和间隔时间分3次再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12kg;接着,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3kg并间隔15分钟后,再重复上述投放铝粉的重量和间隔时间分2次再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6kg;再接着,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2kg并间隔8分钟后,再重复上述投放铝粉的重量和间隔时间分2次再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4kg;最后,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1kg并间隔5分钟后,再重复上述投放铝粉的重量和间隔时间分8次再向反应釜中投放铝粉8kg,铝粉投放完毕。

第二步S2:取样测定反应终点。当上述第一步S1完全反应后,在反应釜中取少量液体进行过滤,并将滤液放置10分钟。当放置10分钟后的滤液底部有片状结晶时,则说明第一步S1中的氢氧化钠、4-氯二苯甲酮及铝粉均反应完毕,已经到达了反应终点。当放置10分钟后的滤液中有油状物时,则需要继续投放铝粉,直至取样测定已经达到了反应终点。

第三步S3:当取样测定已经到达了反应终点后,进行热滤并得到4-氯二苯甲醇晶体。具体地,将滤液的温度升至60℃后,压入结晶釜中;再将结晶釜中的滤液冷却,即在结晶釜中析出4-氯二苯甲醇晶体。

第四步S4:烘干得到4-氯二苯甲醇成品。具体地,先将4-氯二苯甲醇晶体降温至10℃,并进行离心甩料,且在此过程中,用自来水冲洗4-氯二苯甲醇,以4-氯二苯甲醇上附着的氢氧根离子全部冲掉并直至4-氯二苯甲醇呈中性。最后将4-氯二苯甲醇烘干、粉碎、包装,已获得4-氯二苯甲醇成品。4-氯二苯甲醇的纯度为99.9%,收率为92.3%。

最后,将结晶釜中的母液抽入蒸馏釜中进行常压蒸馏,以回收甲醇。剩下的渣和碱水通过中和处理,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由上述叙述和表格数据可知:本发明的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方法工序简单,产率高、且能耗小。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