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藜芦酰胺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041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藜芦酰胺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藜芦酰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精细化学产品中间体的藜芦酰胺,也是金莲花中含有的一种天然化合物,与金莲花中的其它组分协同作用,被证实有抗氧化和抗炎性等特点。传统的羧酸衍生物氨解制备酰胺的合成过程,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强放热和产生大量废酸等缺点。以藜芦醛为原料合成藜芦酰胺,目前报道的催化剂为SiO2-Cl(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2012,33(7):2129-2130)、Pd(Ac)2(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0,352(2-3):288-292)、金属铱络合物(CN104418762A)、CuBr2(Organic Letters,2011,13(11):2976)、FeCl3(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11(12):2226-2229)等,存在合成成本高,而且除微波反应之外,其它反应时间均较长(9-20h)等问题。

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固体酸,在化学反应的有机相中作为催化剂,易与反应产物分离,并可连续循环使用,既可提高产品的纯度与收率,避免了“三废”的出现,又可循环使用,有利于绿色化学的发展。

因此以藜芦醛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合成化合物藜芦酰胺,在合成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藜芦醛合成藜芦酰胺的新方法。

一种藜芦酰胺的合成方法,步骤如下:

容器中依次加入藜芦醛、盐酸羟胺和水,加热至40℃,搅拌30min;降至室温,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7,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藜芦醛肟;在容器中依次加入所得到的藜芦醛肟、活化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溶剂,加热回流0.5-3h;降至室温,过滤,回收催化剂,滤液浓缩;粗产品经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藜芦酰胺。

上述合成步骤中的化学反应式为: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利用亲核加成反应和贝克曼重排反应合成藜芦酰胺的方法,其优点是合成工艺简单、收率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有利于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藜芦酰胺紫外光谱;

图2是本发明的藜芦酰胺的质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实施例所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容器中加入藜芦醛1.66g、盐酸羟胺0.95g和水20mL,加热至40℃,搅拌30min;降至室温,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7,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藜芦醛肟;向容器中加入所得的藜芦醛肟、活化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30g和环己烷40mL,升温至回流,反应3h;降至室温,过滤,回收离子交换树脂,滤液浓缩;粗产品在乙酸乙酯/正己烷中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藜芦酰胺1.34g,收率为74.0%。

实施例2:容器中加入藜芦醛1.66g、盐酸羟胺0.95g和水20mL,加热至40℃,搅拌30min;降至室温,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7,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藜芦醛肟;向容器中加入所得的藜芦醛肟、活化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5g和苯40mL,升温至回流,反应2h;降至室温,过滤,回收离子交换树脂,滤液浓缩;粗产品在乙酸乙酯/石油醚中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藜芦酰胺1.47g,收率为81.2%。

实施例3:容器中加入藜芦醛1.66g、盐酸羟胺0.95g和水20mL,加热至40℃,搅拌30min;降至室温,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7,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藜芦醛肟;向容器中加入所得的藜芦醛肟、活化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30g和甲苯40mL,升温至回流,反应0.5h;降至室温,过滤,回收离子交换树脂,滤液浓缩;粗产品在乙酸乙酯/正己烷中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藜芦酰胺1.50g,收率为82.9%。

实施例4:容器中加入藜芦醛1.66g、盐酸羟胺0.95g和水20mL,加热至40℃,搅拌30min;降至室温,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7,过滤,水洗,干燥,得到藜芦醛肟;向容器中加入所得的藜芦醛肟、活化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20g和甲苯40mL,升温至回流,反应1.0h;降至室温,过滤,回收离子交换树脂,滤液浓缩;粗产品在苯/氯仿中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藜芦酰胺1.42g,收率为78.5%。

实验回收的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实验中,连续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降低并不明显,而且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后仍可循环使用,节约催化剂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藜芦酸薄荷酯的结构表征结果,数据如下:

UV(CH3CH2OH),λmax:229.38nm(E2带)、273.81nm(B带)、307.53nm(R带);APCI-MS,m/z:[M-1]-=180.066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