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59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

传统的细菌培养箱不方便移动,无法控制箱体内部的温湿度,细菌培养量小,无法从外部观察内部细菌培养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方便移动,无法控制箱体内部的温湿度,细菌培养量小,无法从外部观察内部细菌培养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加热装置、热敏电阻和控制芯片,所述培养箱体上安装有柜门,所述培养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通风孔,且培养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遮风板,所述培养箱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试管卡盘,所述试管卡盘的下方安装有隔离板,所述加热装置嵌入安装在培养箱体的右侧,且加热装置的底部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热敏电阻嵌入安装在培养箱体的左侧,且热敏电阻的下方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柜门上安装有微机控制面板,所述控制芯片安装在微机控制面板的内部,且控制芯片上安装有计时器,所述加热装置、温控器、热敏电阻、湿度传感器和计时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柜门与培养箱体通过荷页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试管卡盘上安装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柜门上安装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的下方安装有储物抽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自锁轮,方便移动培养箱体,内置加热装置和温控器,能够控制细菌培养的温湿度环境,适用于不同种类细菌的培养,内置两个试管卡盘,中间用隔离板进行隔离,能够同时培养两种细菌,且细菌培养量大,柜门上设置有观察窗,能够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细菌培养情况,方便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观察窗;2-通风孔;3-遮风板;4-培养箱体;5-试管卡盘;6-滑轨;7-卡槽;8-隔离板;9-加热装置;10-温控器;11-储物抽屉;12-热敏电阻;13-湿度传感器;14-微机控制面板;15-控制芯片;16-计时器;17-柜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体4、加热装置9、热敏电阻12和控制芯片15,培养箱体4上安装有柜门17,培养箱体4的顶部安装有通风孔2,且培养箱体4的顶部安装有遮风板3,培养箱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滑轨6,滑轨6上安装有试管卡盘5,试管卡盘5的下方安装有隔离板8,加热装置9嵌入安装在培养箱体4的右侧,且加热装置9的底部安装有温控器10,热敏电阻12嵌入安装在培养箱体4的左侧,且热敏电阻12的下方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3,柜门17上安装有微机控制面板14,控制芯片15安装在微机控制面板14的内部,且控制芯片15上安装有计时器16,加热装置9、温控器10、热敏电阻12、湿度传感器13和计时器16的输出端均与控制芯片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柜门17与培养箱体4通过荷页转动连接,试管卡盘5上安装有卡槽7,柜门17上安装有观察窗1,隔离板8的下方安装有储物抽屉11。

具体使用方式:该检验科用智能可控的细菌培养箱按正常程序安装好过后,先将培养箱体4连接电源,工作人员打开柜门17,将储存有细菌种子的试管按顺序放置于卡槽7上,隔离板8起到隔离的作用,储物抽屉11的内部可用于存放文本文件,关闭柜门1,利用微机控制面板14设定计时器16的时间和加热装置9的加热温度,根据培养条件调节遮风板3的位置,进而调节通风孔2的大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