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634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油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动植物油脂加工过程领域,鱼油是鱼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统称,它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主鱼油是一种从多脂鱼类提取的油脂,富含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具有抗炎、调节血脂等健康益处;EPA是二十碳五烯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广义上的鱼油既指胶囊等形态的鱼油制剂,又指鱼体内的脂肪,主要功能性成分是其中的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为了得到性质和形态稳定的油脂,经常涉及到对动植物油脂进行结晶分提,鱼油是一种与其他动植物油脂存在巨大差异的一类油脂,其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正是因为鱼油的这种性质导致了其加工过程的特殊性:需要避氧,鱼油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刺激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对鱼油的品质影响巨大。此外,经脱臭高温处理后的鱼油在密闭的环境中在经过由热变冷的过程中残留的挥发性物质无法逃逸而附着在油脂界面,严重影响鱼油的风味和口感,使脱臭过程形同虚设。

目前鱼油冬化分提设备一般沿用其他动植物油冬化分提所用结晶罐,这样导致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残留的挥发性物质无法逸出;为了保证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防止温度巨变引起晶体变化影响养晶效果,通常结晶罐都是封闭的,这就导致鱼油中残留的挥发性物质无法逸出,影响鱼油的风味和口感;二是鱼油易氧化,通常的结晶罐没有氮气保护设置,鱼油在养晶过程中在有氧环境下容易氧化,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氧化产物,影响鱼油的感官和品质;三是影响产品质量,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在进行冬化分提过程中,通常罐内部空气中的水分在冬化分提温度低于0度时凝结,若出现温度波动,水分会进入油中使油中水分含量升高,影响鱼油的产品质量;因此,如何在脱臭后的冬化分提过程中避免鱼油氧化和除去残留挥发物质是进行鱼油加工必须考虑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或/和现有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通过氮气防止鱼油氧化且通过罐体外层的夹套保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包括氮气进入口,所述氮气进入口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外部,与设在反应罐内部的氮气置换盘管相接;控制组件,设置在反应罐的上端;输出组件,包括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反应罐的上端,所述气体出口与呼吸阀相接,排除置换出来的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出口通过连接组件与呼吸阀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压片,所述压片底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压住所述气体出口的上端,所述压片外端的压盖的内螺纹与所述气体出口的外螺纹配合,通过松紧所述压盖控制弹簧的挤压程度,固定所述呼吸阀和所述气体出口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罐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呈螺旋状,自反应罐下端至其上端;还包括,夹套,所述夹套包在所述反应罐的外部,采用保温橡塑保温材质,保证了反应罐内部的温度不会随热量的散失而出现大的波动;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分为第一冷媒进口和在其上方的第二冷媒进口,所述第一冷媒进口与所述冷却盘管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二冷媒进口在所述夹套上;冷媒出口,所述冷媒出口分为第一冷媒出口和在其下方的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却盘管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二冷媒出口在所述夹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出组件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夹套的上方,所述氮气进入口的下方;还包括设置在反应罐底部的出油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罐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液位感应部件和温度感应部件,所述液位感应部件分为高液位感应部件和低液位感应部件,所述高液位感应部件在所述溢流口处,所述低液位感应部件在所述第一冷媒进口处;温度感应部件分为第一温度感应部件和第二温度感应部件,所述第一温度感应部件的旁边设有第一温度计接口,所述第二温度感应部件的旁边设有第二温度计接口,以监控油脂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机部件和与之相连接的转轴部件,所述转轴部件上设有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与所述转轴部件垂直相接,且所述转轴部件连接的最底端的搅拌桨设置在所述低液位感应部件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部件由两块叶片通过第一装夹部件将两块叶片固定,通过第二装夹部件将所述搅拌部件固定在所述转轴部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入组件还包括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氮气置换盘管以上,所述溢流口以下的位置;所述氮气置换盘管设置在反应罐体内的进油口和溢流口之间,所述氮气换盘管侧下方和侧上方均匀分布有细孔,以置换罐内油面以上空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罐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设置在反应罐内部底端,且卡住所述转轴部件;固定圈部件,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圈部件排成对立的两列,两列所述固定圈部件间隔排列;裙座部件,设在所述反应罐的下端,支撑所述反应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罐的顶端和低端的竖截面为圆弧形,且所述气体出口及呼吸阀位于反应罐体的圆弧靠顶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通过添加了氮气置换管路,能够解决鱼油在冬化分提过程中被间断或不断通入氮气使脱臭后残留挥发物质逃逸的问题,并保护鱼油不被氧化,提高鱼油产品品质;二是通过添加了汽体逸出管口及连接的呼吸阀,能够解决由热变冷的过程中残留的挥发性物质无法逃逸而附着在油脂界面,严重影响鱼油的风味和口感,使脱臭过程形同虚设的问题;三是通过添加了保温夹套,能够热量散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氮气置换盘管结构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呼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连接组件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气体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连接组件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冷凝组件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中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四中反应罐的整体结构仰视图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中控制部件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六中搅拌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六中搅拌部件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六中搅拌部件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七中支撑组件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油冬化分提结晶养晶反应罐,如图1所示,其主体包括输入组件100、控制组件200和输出组件300,其中输入组件100包括氮气进入口101,氮气进入口101与反应罐内部的氮气置换盘管102相接。通过氮气进入口101向反应罐内通入氮气,通入的氮气将反应罐内的气体(例如,氧气)“置换”出来,“置换”出来的气体从输出组件300的气体出口301和与之相接的呼吸阀400排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置换”气体的意义:鱼油长时间的放置在某一环境中(比如,置放在空气或者瓶罐中),会产生氧化的现象,向反应罐内通入氮气可以将环境中的氧气“置换”出来,且从气体出口301排出。参照图2氮气置换盘管102结构剖视图的示意图,氮气置换盘管102通过套环102a和挡板102b将其固定,三角块102c的一直角边连接套环102a,一直角边连接挡板102b。氮气置换盘管102侧上方和侧下方设有孔102d,通过孔102c将氮气置换盘管102中的氮气散入到反应罐内,进行气体的置换,保证了鱼油加工和储藏的无氧环境,将残留的挥发性物质能够被氮气通过气体出口301和呼吸阀400置换到罐体外部,利于产品品质。如图3所示呼吸阀400整体结构示意图,呼吸阀400包括阀盖401和阀体402,阀盖401盖于阀体402上,阀体402内设有负压阀盘403和正压阀盘404,阀体402外部设有防雨嘴405,呼吸阀400利用负压阀盘403和正压阀盘404的重量来控制储罐的排气正压和吸气负压,当往罐外抽出介质使罐内上部气体空间的压力下降,达到呼吸阀400操作负压时,罐外的大气将顶开负压阀盘403顶开,外界气体进入罐内,使罐内的压力不再继续下降,让罐内与罐外的气压平衡,来保护储罐的安全。当罐内介质的压力在呼吸阀400的控制操作压力范围之内,呼吸阀400不工作,保持油罐的密闭性;当往罐内补充介质,使罐内上部气体空间的压力升高,达到呼吸阀400的操作正压时,正压阀盘404被顶开,气体从呼吸阀400出口逸出,使罐内压力不在继续增高。

较佳地,反应罐的输出组件300还包括溢流口302,将多余或者过量的液体回流到待分提鱼油储罐中。具体地,溢流口302设置氮气进入口101的下方,通入反应罐的液体过量或多余时,通过溢流口302将多余或者过量的液体回流到待分提鱼油储罐中,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在反应罐的底部设有出油口303,反应后的液体从出油口303排出。输入组件100还包括进油口部件103,具体地,进油口部件103设置在氮气置换盘管部件102以上,溢流口部件303以下位置。

图4~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示例图,本实施例和实施例已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气体出口301和呼吸阀400之间添加了连接组件800,连接组件800通过旋转与气体出口301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压盖802,拧松或者拧紧呼吸阀400和气体出口301。具体地,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主体包括压片801和压块802,参照图5,所述压片801的下端连接有弹簧801a,弹簧801a抵触在所述气体出口301的端面301a上(参照图6),挤压压片801的上端面可以使弹簧801a产生“弹性势能”,当挤压压片801的力移除时,产生的“弹性势能”会转化成“动力势能”,推动压片801上面的呼吸阀400。压片801上的外侧设有第一凸块801b,第一凸起块801b与气体出口301的凹槽301b配合(参照图6),压片801通过气体出口301的凹槽301b的与之配合,这样配合的意义:四个凹槽301b的半圆柱形状的槽,把第一凸起块801b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保证压片801不能左右移动,当产生“弹性形变”的时候,第一凸起块801b沿着凹槽301b的边缘向下运动,当产生的“弹性形变”转化成“动力势能”时,压片801沿着凹槽301b的边缘向上运动。所述压片801上内部设有第二凸块801c,参照图3,且每两个第二凸块801c中间的槽大于或者等于呼吸阀400底座上的第三凸起块406的大小,呼吸阀400通过两个第二凸起块801c的中间槽插入压片801,并按压呼吸阀400,使其的第三凸起块406的上端面过压片801上第二凸起块801c的下端面后旋转,直到第二凸起块801c上的第四凸起块801d“遇到”第三凸起块406上的孔406a,此时压片801和呼吸阀400连接在一起,且两者的运动轨道和方式完全一样。参照图7,压盖802的内部设有圆环片802a,压盖802与气体出口301通过螺纹配合时,圆环片802a的面压住压片801的第一凸起块801a,通过扳手“卡住”平面端面802b,旋转压盖802,控制压片801(即呼吸阀,因为两者的运动轨迹是一样的)与气体出口301的连接松紧。

参照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反应罐还包括冷凝组件500,通过冷凝组件500对反应罐内部进行冷却,并通过冷凝组件中的夹套502对反应罐保温,使反应罐内部的温度不会随着热量的散失而出现大的波动。具体地,冷凝组件500包括冷却盘管501和夹套502,冷却盘管501呈“螺旋状”放置在反应罐的内部,自反应罐下端至其上端,通过“螺旋状”的方式,增加散热面积,极高散热冷却的效率。在结晶过程中,为保证反应罐内部的温度不因热量的散失而出现大的波动,在反应罐的外部设置有夹套502,保证形成晶体结构不因温度波动而突变,将因温度波动形成的大晶体转变成小晶体,且便于后步过滤。进一步地,冷凝组件500还包括冷媒进口503和冷媒出口504。冷媒进口503分为第一冷媒进口503a和第二冷媒进口503b,第一冷媒进口503a与“螺旋状”冷却盘管501的下端相接,第二冷媒进口503b设置在第一冷媒进口503a的上端且在夹套502下端。与此类似,冷媒出口504分为第一冷媒出口504a和第二冷媒出口504b,第一冷媒出口504a与“螺旋状”冷却盘管501的上端相接,第二冷媒出口504b设置第一冷媒出口504a的下端且在夹套502上端。具体地,冷媒从第一冷媒进口503a进入冷却盘管501,对反应罐内部进行冷却,通过冷却盘管501工作后的冷媒从第一冷媒出口504a排出,相似地,冷媒从第二冷媒进口503b进入夹套502,夹套502套设于反应罐的外部,从而对反应罐的内部降温,使反应罐保持温度,不会因为热量散失出现大的波动,通过夹套502的冷媒从第二冷媒出口504b排出。在结晶过程中,防止反应罐内部温度流失,晶体异变。同时,结晶结束也可通入热水,融化粘黏在罐体上残留的晶体,可清理反应罐。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反应罐还包括感应组件600,感应组件600通过液位感应部件601感应液体的位置,通过温度感应部件602监控油脂温度,来对反应罐内部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具体地,参照图10,反应罐的整体机构仰视图的示意图,液位感应部件分为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和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设置在溢流口302处,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设置在第一冷媒进口503a处。液体达到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位置时(即第一冷媒进口503a处),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发出信号指示,并反应罐工作;液体达到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位置时(即溢出口302处),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发出信号指示,并停止向反应罐内加入液体。温度感应部件602分为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和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设置在低液位感应部件601b的上端,高液位感应部件601a的下端,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设置在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的上端。在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旁设有第一温度计接口603a,第一温度计接口603a外接温度计,通过第一温度感应部件602a监控反应罐内优质的温度,而第一温度计接口603a通过外接的温度计,可以反应油脂的温度。类似的,在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旁设有第二温度计接口603b,第二温度计接口603b外接温度计,通过第二温度感应部件602b监控反应罐内优质的温度,而第二温度计接口603b通过外接的温度计,可以反应油脂的温度。

如图11所示出的反应罐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控制部件200还包括电机部件201和与之相连接的转轴部件202,转轴部件202舍友的搅拌部件203工作模式中,搅拌反应罐内部。具体地,控制部件200包括电机部件201,电机部件201设置在反应罐外部的上端,通过电机部件201控制与之相接的转轴部件202的运动状态,转轴部件202上设有垂直相接搅拌部件203(搅拌部件203分好几组与转轴部件202相接,图中所示为4组仅为示意图,其他设置的组数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特别地,转轴部件202连接的最底端的搅拌部件203a设置在低液压感应部件601b处。

图12~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图12示出了搅拌部件20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搅拌部件203通过两块有倾斜角度的叶片T固定在一起,提高搅拌效率。具体地,参照图14,叶片T上端为半圆环,后面是带有倾斜角的物料(图中所示的倾斜角为45°,但不仅仅限制于此角度,别的倾斜角度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不赘述),每个叶片在半圆环的前端和后端各设有两个孔分别为a、b、c和d,需要说明的是,a和b、c与d关于叶片中心轴对称,而a和c、b与d关于半圆环的中心轴对称,叶片中心轴所在的面与过半圆环中心所在线相交的孔为e。与此类似,另外一个叶片上也有5个孔,分别为h、i、m、n和l。h和i设在半圆环的前端,m和n设在半圆环的后端,需要说明的是,h和i、m与n关于叶片中心轴对称,而h和m、i与n关于半圆环的中心轴对称,叶片中心轴所在的面与过半圆环中心所在线相交的孔为l。a和m,b和n,c和h,d和i,通过第一装夹部件203b,e和l通过第二装夹部件203c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个实施例如图15所示,反应罐还包括支撑组件700,支撑反应罐。具体地,支撑组件700包括三爪卡盘部件701,其设置在反应罐内部底端,且卡住转轴部件202,固定转轴部件在电机部件201带动其运动时,不随意左右移动。固定圈部件70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内壁上,固定圈部件702排成对立的两列,两列固定圈部件702间隔排列。冷却盘管501穿过固定在内壁上的固定圈部件702,放置在反应罐的内部。还包括裙座部件703,其设在反应罐的下端,支撑起整个反应罐。

较佳地,反应罐的顶端和底端的竖截面为圆弧形,气体出气口301和呼吸阀400位于反应罐体的圆弧靠顶部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