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蒸汽炒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588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蒸汽炒籽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油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茶籽炒制的滚筒式蒸汽炒籽机。



背景技术:

在茶油加工过程中,在压榨之前通常都会进行包括烘干、除壳、轧坯、蒸炒、做饼等操作工艺,其中,蒸炒是压榨前一道关键性的工序,是在将茶籽烘干、脱皮后将粗种仁轧成小颗粒后进行,其有利于减少油分子间引力,使油分子表面张力降低、粘度下降,同时还能促进茶籽细胞膜破裂,增加料坯的可塑性,使料坯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

目前,茶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多为炒锅,这种炒锅在翻炒过程中由于茶籽壳较轻,大部分会在炒制过程中集中在蒸炒锅内壁周围,导致出料时茶籽壳集中在一起出来,对制饼及后续压榨操作造成影响。另外,这种炒锅在作业过程中需要作业工人一致站在侧旁进行翻炒,费时费力,也有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搅拌的,但这种搅拌结构也不能解决锅体在炒制过程中受热不均、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导致炒出的茶籽炒制时间长,且炒制过程中存在部分熟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蒸汽炒籽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滚筒式蒸汽炒籽机,包括保温壳体以及成型在保温壳体内的锅体,所述锅体横向设置,为带夹层的双层柱筒结构,该双层柱筒的两侧端面封闭,且外层柱筒位置固定在保温壳体内,而内层柱筒则在两端通过轴承同心装配在外层柱筒内,并通过驱动轴外接电机进行驱动,同时,在所述双层柱筒的外层柱筒两端的轴承装配位置上方分别设置有伸入夹层内的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通过向夹层内通循环蒸汽来对锅体提供热源,而在双层柱筒的外层柱筒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锅体的蒸汽入口成型在双层柱筒的外层柱筒的两端外侧面,同时,为提高其可控性,在蒸汽入口后部的连接管道上还可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水排液口在伸入夹层的部分外侧套装有隔断罩壳以防止蒸汽中的杂物堵塞冷凝水排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层柱筒的内侧面成型有一层热反射材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层柱筒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端成型在保温壳体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层柱筒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显示端成型在保温壳体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双层柱筒的两侧端面至少有一个可拆卸结构,以方便进行维护、保养以及部件更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清理清洁方便,通过蒸汽结构进行加热,能有效保证锅体加热的速度和稳定性,配合旋转电机能有效提高茶籽炒制的均匀性,同时使茶籽壳与茶籽混合均匀,防止了因混合不均匀,给双螺杆冷榨机带来的损坏,提高了茶籽的出油率的同时保证了出油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工作部分示意图。

其中:1、左蒸汽入口;2、驱动轴;3、轴承;4、外层柱筒;5、内层柱筒;6、保温壳体;7、炒制腔;8、蒸汽夹层;9、冷凝水排液口;10、隔断罩壳;11、右蒸汽入口;12、减速器;1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滚筒式蒸汽炒籽机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炒籽锅包括保温壳体6以及成型在保温壳体6内的双层锅体,双层锅体包括外层柱筒4以及内层柱筒5,其内层柱筒5固定并在两侧通过端盖封闭,而外层柱筒4成型在内层柱筒5外侧,与内层柱筒5同心安装,外层柱筒4同样在两侧通过端盖封闭,且在外层柱筒4的封闭端盖与内层柱筒5的封闭端盖之间装配有成对的轴承3,内层柱筒5通过轴承3以及装配在轴承3上的驱动轴2与减速器12以及电机13相连以提供内层柱筒5的旋转动力。

内层柱筒5内为炒制腔7,同时,内层柱筒5以及外层柱筒4的左侧均开有转动门以方便向炒制腔7中添加茶籽物料,还能有效方便进行维护、保养以及部件更换。内层柱筒5以及外层柱筒4之间为蒸汽夹层8,在外层柱筒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蒸汽入口1以及右蒸汽入口11,左蒸汽入口1以及右蒸汽入口11分别通过蒸汽连接管与蒸汽发生设备相连,且在蒸汽连接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对蒸汽的通入量以及通入速率进行控制;而在外层柱筒4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液口9,该冷凝水排液口9用于收集蒸汽夹层8中的冷凝水,同时,为防止蒸汽中的杂物堵塞冷凝水排液口9,在冷凝水排液口9伸入蒸汽夹层8的部分外侧还套装有隔断罩壳10。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蒸汽夹层8对炒制腔7进行加热,为提高加热效果,在外层柱筒4的内侧面成型有一层热反射材料层。为了提高控制效果,在双层柱筒之间的蒸汽夹层8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而内层柱筒5内则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显示端均成型在保温壳体6的外表面,以方便观察并进行反馈性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