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50801发布日期:2018-12-05 17:3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以两种工艺分型发酵,一种是以清香酒的发酵工艺生产的大楂酒;一种是把清香酒醅按照酱香酒工艺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清香型酒采用传统工艺,所用高粱和辅料都经过清蒸处理,将经蒸煮后的高粱拌曲放入陶瓷池,发酵28天左右,取出蒸馏的大楂酒,具有乙酸乙酯主体香、甜净的特点。

大楂酒醅按酱香型酒工艺,加入高温大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和贮存期长,使其酒体具有香气优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这种生产方法综合利用两种香型酒各自的优点,合理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口味的白酒。用本方法生产出的白酒不仅有清香酒纯正干净的特点,还有酱香酒酒体醇厚、优雅细腻的特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如下方案来实现:

步骤一:将高粱粉碎成4~8瓣,其中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35%,粗粉占65~75%,整粒高粱不超过0.3%。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步骤二:大曲粉碎较粗,发酵用的曲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然后将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大曲按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的重量比混合使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粉碎后的高粱用温度为94~97℃的水润料,这样使原料在蒸煮时糊化加快。

步骤四:原料清蒸。蒸料前,先煮沸底锅水,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或谷壳,然后装甑上料,整个蒸料时间为78~83min,初期品温在98~99℃,以后加大蒸汽,品温会逐步升高,出甑前可达102~108℃。红糁经过蒸煮后,要求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有高粱香味,无异杂味”。蒸料时,红糁顶部也可覆盖辅料,一起清蒸,辅料清蒸时间不得少于30min,清蒸后的的辅料,应单独存放,尽量当天用完。

步骤五:蒸后的红糁应趁热出甑并摊成长方形,泼入原料重量30%左右,温度为13~15℃的冷水,使原料颗粒分散,进一步吸水。随后翻拌,通风凉渣,一般冬季降温到比入缸温度高2~3℃即可。根据经验,加曲温度一般控制如下:春季20~22℃,夏季20~25℃,秋季23~25℃,冬季25~28℃。加曲量一般为原料量的9~11%左右,可根据季节、发酵周期等加以调节。

步骤六:酒醅入池时,主要控制入池温度和入池水分,入池淀粉含量常达38%左右,但酸度较低,仅在0.2左右。入池温度常控制在11~18℃之间,入池水分以53~54%为好,最高不超过54.5%。酒醅入池后,池顶要用石板盖严,用稻壳保温,一般发酵期为21~28天。在边糖化边发酵的过程中,应着重控制发酵温度的变化,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步骤七:发酵结束,将大渣酒醅挖出,拌入18~20%的填充料疏松。开始的馏出液为酒头,酒度在75%(v/v)以上。当馏分酒度低于48.5%(v/v)时,开始截取酒尾,酒尾回入下轮复蒸,收尽酒精和高沸点的香味物质。流酒结束,敞口大汽排酸10min左右。蒸出的大渣酒,入库酒度控制在67%(v/v)。

步骤八:将蒸后的酒醅通风凉渣,加入高温大曲,拌和均匀,摊成长方形,堆高50cm-70cm,堆积24小时,堆积过程中,淀粉、蛋白质分解,糖分、总酯上升,温度升高,当堆积温度达到45℃-50℃时,有利于蛋白酶及肽酶对蛋白质分解生成酱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种,可将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物质。

步骤九:堆积结束后,酒醅入池时,入池温度25℃-28℃,水分52%-53%,淀粉20%-25%,酸度1.5-2.20。入池后窖顶用窖泥封好,一般发酵时间35天左右,在高温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的变化,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步骤十:发酵结束,将酒醅分层分层挖出,流酒温度控制在50度以上,各层发酵糟醅蒸出的酒,质量有所差别。底层受人工窖泥的影响,己酸乙酯含量较高,酒质偏浓;中层乙酸乙酯较高,酒质偏清;上层酒焦香、酱香味略重,酒质偏酱。因此,这三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原酒要分层蒸馏、分级贮存。酱香型原酒的贮存容器以陶坛或陶缸为宜,这有利于原酒产生陈味,酱香原酒贮存时间至少在3年以上。贮存时间短,酱香型酒的细腻度差,风格典型性不强。

步骤十一:将蒸馏出的酒按级别贮存,以陶坛贮存为宜,贮存时间至少在3年以上。

步骤十二:经贮存好的清香酒各酱香酒按合适比例勾调,勾调结束后贮存6个月,过滤灌装后入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一:将高粱粉碎成4~8瓣,其中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5%,粉碎后的高粱用温度为95℃水润料,这样使原料在蒸煮时糊化加快。大曲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加绿豆。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酒醅进行装甑上料,蒸料时间80min左右,初期品温在98℃左右,以后加大蒸汽,品温会逐步升高,出甑前可达105℃左右。

步骤三:蒸后的酒醅泼入原料量30%左右,温度为14℃的冷水,然后进行加曲。温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加曲量一般为原料量的10%,可根据季节、发酵周期等加以调节。

步骤四:发酵结束,将大渣酒醅挖出,拌入20%的填充料(435~440斤)疏松,然后进行蒸馏制酒。

步骤五:将步骤四的蒸馏后的酒醅加入高温大曲(435~440斤),拌和均匀,摊成长方形,堆高60cm,堆积24小时。堆积结束后,酒醅入池时,入池温度26℃,水分52%,淀粉20%-25%,酸度1.5-2.20的条件进行发酵。

步骤六:发酵结束,将酒醅分层分层挖出,流酒温度控制在50度以上,按各层发酵糟醅进行蒸出,得到各级原酒进行贮存。

步骤七:将分型发酵的原酒按清香酒占90%、酱香酒占10%的重量比勾调,合理配方出白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酒的生产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将高粱、大曲粉碎后润料、清蒸、发酵然后蒸馏酒液,再将蒸后的酒醅通风凉渣,加入高温大曲,拌和均匀,摊成长方形,堆高50cm‑70cm,堆积24小时后酒醅入池发酵,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发酵结束,将酒醅分层挖出进行蒸馏,流酒即得原酒。本白酒生产方法的工艺过程和配方科学合理。利用两种工艺经过科学勾调生产的原酒,具有香气舒适、香味协调、酒体醇厚细腻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凌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凌云
技术研发日:2018.08.15
技术公布日:2018.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