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8257发布日期:2019-06-14 23:5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杀菌化合物,特别涉及(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镰刀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还可侵染多种植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种病害,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有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水稻恶苗病、玉米青枯病、甘薯蔓割病、瓜类枯萎病;寄主植物达100余种,侵染寄主植物维管束系统,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维管束,并在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质,是生产上防治最艰难的重要病害之一。镰刀菌可产生镰刀菌毒素。食用霉变的粮食可导致人患病和死亡。某些菌种可诱发人皮肤和角膜溃疡。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有的菌种有关。小麦赤霉菌是一种致病性镰刀菌,由它引起的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同时,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小麦赤霉病不仅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和品质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病麦毒素影响食品安全,备受多方关注。赤霉病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在给小麦的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有研究表明,don有致癌的可能。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即不能食用。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于引起植物病害的镰刀菌有优异的专杀活性,对于小麦赤霉病有优异的防效的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小麦赤霉毒素(don)的产生。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技术方案: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其中:r1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6-c10芳基、苄基、苯氧基、c5-c10碳环、c3-c10双环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6(烷基)环烷基氨基、c3-c8二烷基氨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所述r1每个可用以下一个或多个基团任意选择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烷氨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6烷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苯氧基、苄基和卤代苯基;r2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羰基、c2-c4炔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氨羰基、c2-c8二烷氨羰基、c3-c6环烷氨羰基基,c2-c6烯氧羰基、c2-c6炔氧基羰基、苯基羰基、萘基羰基、苄基羰基或苯氧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苯氧基、5元杂芳环或6元杂芳环;所述r2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4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c1-c4全氟烷基、c2-c6全氟烯基、c2-c6全氟炔基、c1-c4烷基砜基、c2-c4烯基砜基和c2-c4炔基砜基;r3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萘基、苄基、苯氧基、5元杂芳环、6元杂芳环、5元杂环或6元杂环;所述r3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4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和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优选地,所述r1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6-c10芳基、苄基、苯氧基、c5-c10双环基、c3-c10杂环基、c2-c6烷氨基羰基;所述r1每个可用以下一个或多个基团任意选择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烷氨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苯基、苯氧基、苄基和卤代苯基;r2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羰基、c2-c4炔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氨羰基、苯基、苯氧基或5或6元杂芳环;r3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4烷氨基、苯基,萘基、苄基、苯氧基、5元杂芳环或6元杂芳环;所述r3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和c1-c4烷氨基。优选地,所述r1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硫基、c6-c10芳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苯氧基、c2-c8二烷氨基、c5-c10双环基或c3-c10杂环基;所述r1每个可用以下一个或多个基团任意选择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6烷氧基、c1-c4烷氨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r2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r3为c1-c4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基羰基、苯基、5元杂芳基或6元杂芳基;所述r3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1-c6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和c1-c6烷氧基。所述c6-c10芳基为苯基、萘基、茚基、茚满基或四氢化萘基;所述c3-c10杂环基包括5元杂芳基、6元杂芳基、稠合杂芳基、饱和或不饱和杂环基。优选地,所述r1选自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硫基、c1-c6羟基烷基、c2-c6烷氧羰基、c1-c4卤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或j-1至j52所示的基团中的任一种:所述r2选自氰基或no2;所述r3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c1-c4卤烷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苯基烷氧基、卤代苯基、c2-c6烷氧基羰基、5元杂芳基、6元杂芳基、5元杂环或6元杂环或5元杂环基烷氧基。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在上面的陈述中,“烷基”一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在组合词中使用,如“烷硫基”或“卤烷基”中使用,它包括直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异构体。“1-2烷基”一词指的是1或2个可用烷基取代的位置。本发明中,“无取代基”指母核基团,如无特殊说明,没有“有取代基”的记载而仅用母核的基团名称进行记载时,则为“无取代”。本发明中,“有取代基”指母核的基团中的任一氢原子被结构与母核相同或者不同基团取代,取代基可以为1个或多个,当具有2个以上的取代基,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c1-c6表示的为母核基团的碳原子数为1-6个,该碳原子数不包括取代基中碳原子的数目。在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总数通过“ci-cj”来表示,其中i和j是1~6的数字,例如,c1-c3烷基磺酰基表示甲磺酰基至丙磺酰基;c2烷氧烷基表示ch3och2;c3烷氧烷基表示,例如ch3ch(och3),ch3och2ch2或ch3ch2och2;和c4烷氧烷基表示总共含有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烷基的不同异构体,实例有ch3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在上述说明中,当式(ⅰ)的化合物含有一个杂环时,所有的取代基都通过取代所说的碳或氮上的氢,通过可得到的碳或氮连接于这个环上。当一个基团含有可以是氢的一个取代基时,如r3,那么当这个取代基是氢时,可以认为所说的基团是无取代的。“c2-c6烯基”指的是直链或支链烯基,如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戊烯和己烯异构体。“烯基”也包括多烯,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c2-c6炔基”包括直链和支链炔基,如1-丙炔基,2-丙炔基和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异构体。“炔基”也包括含有多个三键的基团,如2,5-己二炔基。“卤素”一词,它可以是单独的或在组合词中如“卤烷基”的,包括氟,氯,溴或碘,而且,在组合词如“卤烷基”中使用时,所说的烷基可以用卤原子部分地或完全地取代,卤原子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卤烷基的实例包括clchch3、f3c,clch2,cf3ch2和cf3ccl2,其余可列举的有1,2-二氯正丙基、1-氟正丁基、全氟正戊基等。“卤烯基”,“卤炔基”和“卤烷氧基”等定义与“卤烷基”类似。卤烯基的实例包括(cl2)c=chch2和cf3ch2ch=chch2。“卤炔基”的实例包括hc≡cchcl,cf3c≡c,ccl3c≡和fch2c≡cch2。“卤烷氧基”的实例包括cf3o,ccl3ch2o,hcf2ch2ch2o和cf3ch2o。在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总数通过“c1-ci”来表示,其中i和j是1~6的数字,例如,c1-c3烷基磺酰基表示甲磺酰基至丙磺酰基;c2烷氧烷基表示ch3och2;c3烷氧烷基表示,例如ch3ch(och3),ch3och2ch2或ch3ch2och2;和c4烷氧烷基表示总共含有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烷基的不同异构体,实例有ch3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c1-c4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和不同的丁氧基,戊氧基和己氧基异构体。“烷氧基烷基”指的是在烷基上有烷氧基取代的。“烷氧基烷基”的实例包括ch3och2,ch3och2ch2,ch3ch2och2,ch3ch2ch2ch2och2和ch3ch2och2ch2。“c1-c6烷硫基”包括支链或直链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和不同的丙硫基,丁硫基,戊硫基和己硫基异构体。“c3-c6环烷基包括,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和环己基。“c1-c4烷基亚磺基”包括甲基亚磺酰基、乙基亚磺酰基、叔丁基亚磺酰基等。“c1-c4烷基磺酰基”包括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叔丁基磺酰基等。“c2-c6烷氧羰基”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等。“c2-c6烷基羰基”包括甲基羰基、乙基羰基、正丙基羰基、异丙基羰基、正丁基羰基、叔丁基羰基等。“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包括;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等三烷基取代甲硅烷基等。“c3-c6环烷基氨基”环丙基氨基、环丁基氨基、环戊基氨基、环己基氨基等。“c2-c6烷氧基羰基”包括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等。“c3-c6烷氨基羰基”包括氨基羰基、二甲基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包括甲氧基羰基氨基、乙氧基羰基氨基、正丙氧基羰基氨基,异丙氧基羰基氨基等。“c2-c8二烷氨基羰基”包括二甲基氨基羰基、二乙基氨基羰基等。“c2-c8二烷基氨基”包括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c5-c10双环基”包括双环[2.2.1]-2-庚烯。“杂环”或“杂环系”指的是其中至少一个环原子不是碳,并含有1~4个分别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的环或环系,条件是每个杂环含有不多于4个氮,不多于2个氧和不多于2个硫原子,杂环可以通过取代所说的碳或氮原子上的氢,与任一个可得的碳或氮相连。“芳系环”一词意指完全不饱和的碳环或杂环,其中多环系是芳族的(此处芳族,指的是对环系满足了hückel规则)。“杂芳环”一词指的是完全的芳环,其中至少一个环原子不是碳,并含有1-4个分别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条件是每个杂环含有不多于4个氮,不多于2个氧,不多于2个硫(此处芳族指的是满足了hückel规则)。杂环可以通过取代所说的碳或氮上的氢而与任一个可得的碳或氮相连。“芳族杂环系”一词包括完全的芳族杂环和杂双环,其中至少一个多环系的环是芳族的(此处芳族,指的是满足了hückel规则)。“稠杂双环系”一词含有一个由2个稠合的环组成的环系,其中至少一个环原子不是碳,正如上面定义的,可以是芳族的或非芳族的。“c6-c10芳基”包括苯基、萘基、茚基、茚满基或四氢化萘基。“c3-c10杂环基”包括5元杂芳环、6元杂芳环、稠合杂芳基以及饱和或者不饱和的杂环基。“6元杂芳环”包括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三嗪基;吡啶基包括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等;嘧啶基包括嘧啶-2-基、嘧啶-4-基、嘧啶-5-基等;吡嗪基包括吡嗪-2-基、吡嗪-3-基;哒嗪基包括哒嗪-3-基、哒嗪-4-基等。“5元杂芳环”包括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噁唑基、噻唑基、噁二唑基、噻二唑基等;吡咯基包括吡咯-1-基、吡咯-2-基、吡咯-3-基等;咪唑基包括咪唑-1-基、咪唑-2-基、咪唑-4-基、咪唑-5-基等;吡唑基包括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吡唑-5-基等;三唑基包括1,2,3-三唑-1-基、1,2,3-三唑-4-基、1,2,3-三唑-5-基、1,2,4-三唑-1-基、1,2,4-三唑-3-基、1,2,4-三唑-5-基等;四唑基包括四唑-1-基、四唑-2-基等;呋喃基包括呋喃-2-基、呋喃-3-基;噻吩基包括噻吩-2-基、噻吩-3-基等;噁唑基包括噁唑-2-基、噁唑-4-基、噁唑-5-基等;异噁唑-3-基、异噁唑4-基、异噁唑-5-基等;噻唑基包括噻唑-2-基、噻唑-4-基、噻唑-5-基等;异噻唑-3-基、异噻唑-4-基、异噻唑-5-基等;噁二唑基包括1,2,4-噁二唑-3-基、1,2,4-噁二唑-5-基、1,3,4-噁二唑-2-基等;噻二唑基包括1,2,4-噻二唑-3-基、1,2,4-噻二唑-5-基、1,3,4-噻二唑-2-基等。“稠合杂芳基”包括吲哚基,如吲哚-1-基、吲哚-2-基、吲哚-3-基、吲哚-4-基、吲哚-5-基、吲哚-6-基、吲哚-7-基;苯并呋喃基,如苯并呋喃-1-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苯并呋喃-4-基、苯并呋喃-5-基、苯并呋喃-6-基、苯并呋喃-7-基;苯并噻吩基,如苯并噻吩-1-基、苯并噻吩-2-基、苯并噻吩-3-基、苯并噻吩-4-基、苯并噻吩-5-基、苯并噻吩-6-基、苯并噻吩-7-基;苯并咪唑基,如苯并咪唑-1-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3-基、苯并咪唑-4-基、苯并咪唑-5-基;苯并噁唑基,如苯并噁唑-1-基、苯并噁唑-2-基、苯并噁唑-3-基、苯并噁唑-4-基、苯并噁唑-5-基;苯并噻唑基,如苯并噻唑-1-基、苯并噻唑-2-基、苯并噻唑-3-基、苯并噻唑-4-基、苯并噻唑-4-基;喹啉基,如喹啉-2-基、喹啉-3-基、喹啉-4-基、喹啉-5-基、喹啉-6-基、喹啉-7-基、喹啉-8-基;异喹啉基,如异喹啉-1-基、异喹啉-3-基、异喹啉-4-基、异喹啉-5-基、异喹啉-6-基、异喹啉-7-基、异喹啉-8-基。“饱和或不饱和杂环基”包括五元杂芳环或六元杂芳环完全或者部分加氢结构,或如氧杂双环基团、氮杂双环基团,如7-氧杂环[2,2,1]庚烷。五元杂芳环或六元杂芳环加氢结构包括:四氢噁唑基,1,3-氧杂氮杂环己烷,四氢吡喃基,四氢噻喃基,如四氢噻喃-2-基、四氢噻喃-3-基、四氢噻喃-4-基、四氢噻喃-5-基、四氢噻喃-6-基;吡咯烷基,如吡咯烷-1-基、吡咯烷-2-基、吡咯烷-3-基;四氢呋喃基,如四氢呋喃-2-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噻吩基,如四氢噻吩-2-基、四氢噻吩-3-基;如1,4-二氧氮杂环己烷基,如1,4-二氧氮杂环己烷-2-基、1,4-二氧氮杂环己烷-3-基、1,4-二氧氮杂环己烷-5-基、1,4-二氧氮杂环己烷-6-基;如哌啶基,如哌啶-1-基、哌啶-2-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嗪基,如哌嗪-1-基、哌嗪-2-基。在上述说明中,当式(ⅰ)的化合物含有一个杂环时,所有的取代基都通过取代所说的碳或氮上的氢,通过可得到的碳或氮连接于这个环上。当一个基团含有可以是氢的一个取代基时,如r3,那么当这个取代基是氢时,可以认为所说的基团是无取代的。本发明中,当r1、r2和r3为卤素、cn、no2、羟基或硫氰基等时,可以认为此时基团不发生取代。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各种立体异构体包括对映体,非对映异构体,atropisomers和几何异构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懂得,当一种立体异构体相对于其它异构体含量更多或当从其它异构体分离出来的时候,这个立体异构体可以显示更高的活性和/或呈现有益的作用。另外,熟练的技术人员也知道为何去分离、富集,和/或选择性地制备所说的立体异构体。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单个立体异构体,或以一种光学活性形式存在。本发明的化合物确切结构是以亚胺基上的氢与烯醇上的氧形成的氢桥连接构成六元环状结构,由于碳氮双键、氧负、碳碳双键构成6电子同芳香性环负离子,氧上的氢离域构成正离子(结构式-1),由于化合物命名需要明确的归属键的结构,同芳香性环上,氧的电负性最大,氢正离子与氧的距离更近,所以以烯醇式来命名(结构式-2)。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具有通式(ⅱ)结构的原料a与具有通式(ⅲ)的原料b,溶于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得到具有通式(ⅰ)的目标产物和通式(ⅳ)的产物;(2)将步骤(1)反应得到的反应产物,脱除溶剂后,进行产物分离,得到通式(ⅰ)的化合物;其中:r1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6-c10芳基、苯氧基、c5-c10碳环或杂环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6(烷基)环烷基氨基、c3-c8二烷基氨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所述r1每个可用以下一个或多个基团任意选择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4c1-c6烷氧基、c1-c4烷氨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6烷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苯氧基、苄基和卤代苯基;r2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羰基、c2-c4炔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1-c4烷氨羰基、c2-c8二烷氨羰基、c3-c6环烷氨羰基基,c2-c6烯氧羰基、c2-c6炔氧基羰基、苯基羰基、萘基羰基、苄基羰基或苯氧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苯氧基或5或6元杂芳环;所述r2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4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4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c1-c4全氟烷基、c2-c6全氟烯基、c2-c6全氟炔基;c1-c4烷基砜基、c2-c4烯基砜基、c2-c4炔基砜基;r3为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2-c6烷氧羰基、c2-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氨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苯基,萘基、苄基、苯氧基、5元杂芳环、6元杂芳环、5元杂环或6元杂环;所述r3每个可用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卤素、cn、no2、羟基、巯基、硫氰基、氨基、c1-c6烷基、c2-c4烯基、c2-c4炔基、c3-c6环烷基、c1-c4卤烷基、c2-c4卤烯基,c2-c4卤炔基、c3-c6卤环烷基、c1-c6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硫基、c1-c4烷基亚磺酰基、c1-c4烷基磺酰基、c1-c4烷氨基、c2-c8二烷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3-c6(烷基)环烷氨基、c2-c4烷基羰基、c2-c6烷氧基羰基、c2-c6烷氨基羰基、c3-c8二烷氨基羰基或c3-c6三烷基甲硅烷基。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甲苯和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8-10h。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的(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在防治镰刀菌病害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病害为小麦赤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花生根腐病、西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和芒果炭疽病。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z)-3-亚氨基-1-丙烯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对于引起植物病害的镰刀菌有优异的专杀活性,如小麦赤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花生根腐病、西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等,对于小麦赤霉病有优异的防效的同时能够大大降低小麦赤霉毒素(don)的产生。具体实施方式一、制备实施例本发明通式(ⅰ)的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亚氨基酯与取代羰基化合物在溶液中进行,亚氨基酯与取代羰基化合物反应脱出一份子醇得到目标产物,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反应过程。制备实施例1:将苯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氰乙酸乙酯1.13g(0.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watersxbridgeobd10*100mm,5um)得到1.8g化合物no.1。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no.1-no.20,见表1。表1:制备实施例2将苯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硝基乙酸乙酯1.34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5g化合物no.21。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no.21-40,见表2。表2:制备实施例3将吡啶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氰乙酸乙酯1.13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8g化合物no.41。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no.41-60,见表3。表3:制备实施例4将苯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3-苯-2氧代丙腈1.45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0g化合物no.61。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no.61-no.80,如表4。表4:制备实施例5将环己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氰乙酸乙酯1.13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5g化合物no.81。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如no.81-no.95,见表5。表5:制备实施例6将丙基亚氨基乙酯1.37(95%0.01mol)与氰乙酸乙酯1.13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1g化合物no.96。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no.96-113,见表6。表6:制备实施例7将苯基亚氨基乙酯1.57(95%0.01mol)与3,3,3-三氟丙酸乙酯1.56g(0.1mol),0.15g三乙胺加入到100ml甲苯溶液中,在.80℃反应8小时,脱除溶剂用后,用制备柱分离,得到1.1g化合物no.114。根据上述过程得到化合物如no.114-119,见表7。表7:二、生物学实施实例2.1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效果(1)试剂化合物no.1,no.5,no.10,no.21,no.29,no.41,no.42,no.61,no.63,no.81,no.96,no.105,no.115,no.116,每个化合物称取5mg,加入0.5ml丙酮,再加入4.5ml0.1%的吐温80溶液,充分震荡使其溶解备用。以多菌灵原药为对照药剂,多菌灵用0.1mol/lhcl配成5g/l的母液,用0.1%的吐温80溶液稀释到1g/l。(2)试验材料将小麦种子点播于塑料盆中,每盆20粒,15-20℃培养,生长至3叶期待用。(3)实验对象:小麦赤霉病菌,敏感菌株(g4),pda平板上28℃培养3天(4)测试方法:将上述(1)配制成的药液喷洒与3叶期小麦幼苗上,每盆喷液2.5ml,空白对照喷0.1%吐温80溶液,每处理两盆。喷药后,接种菌丝块,25℃保湿3天。测量病斑长度,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病斑长度/空白对照病斑长度)×100%(5)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化合物no.1,no.5,no.10,no.41,no.42在1g/l对小麦赤霉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性,其中化合物no.1的防效达到100%。防治效果见下表:表8.: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的活性化合物编号活性级别平均病斑长度防治效果(%)no.1a0100no.5b2.888.6no.10a291.8no.21c9.860.0no.29d1826.5no.41b3.187.3no.42b483.6no.61c10.557.1no.63d20.118.0no.81d16.333.4no.96c14.242.0no.105d1730.6no.115d18.524.5no.116d19.278.3多菌灵ao100空白对照24.5化合物活性的分级标准:a:90-100%,b:75-90%,c:50-75%,d:0-50%.2.2:化合物no.1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毒力测定(1)供测试剂及计量设计:25%no.1悬浮剂:化合物no.125%、烷基酚聚醚2%、黄原胶0.1%、乙二醇2%、白炭黑1%,水补充至100%。处理剂量(有效成分用量)分别设计为0.0625mg/l、0.125mg/l、0.25mg/l、0.50mg/l、1.00mg/l(2)供测靶标:小麦赤霉病(gibberllazeae),敏感菌株(g4)(3)含药培养基制备: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将测试药剂分别加入经灭菌并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中混匀。(4)测试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将药剂母液稀释成系列浓度制备含药培养基,每皿接种一菌碟,菌丝面朝上。25℃培养至无菌水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三分之二时,测量各浓度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求出ec50,ec90及相关系数r。(5)试验结果:表9:化合物no.1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由上表可见,其室内活性ec50为0.24,ec90为0.95。2.3小麦赤霉病病指防效测定2018年4月19日第一次施药:小麦扬花初期(扬花5%面积)时第一次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试验期间不使用其他杀菌剂。试验地:江苏省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小麦赤霉病调查方法:在小麦赤霉病发病期,药后25d,调查各处理小麦赤霉病病穗数和病穗严重度。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100株麦穗,共计调查500株麦穗,计算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分级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gb/t15796-2011)。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计算,依据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ny/t1464.14-2007)。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别病穗数×相应级别)/(调查总穗数×最高级别)×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don毒素含量测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代谢物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3137-2012)。表10不同杀菌剂处理对小麦病粒率和小麦籽粒中don毒素检出量影响(2016)从上表可以看出,化合物no.1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高于常规药剂60%多·酮可湿性粉剂,而且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2.4化合物no.1对其他农业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药剂配制:处理药剂用丙酮溶解,配制成母液,根据试验设计用无菌水逐级稀释。含药培养基制备:将测试药剂及对照药剂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分别加入经灭菌并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中混匀,每瓶40ml,平均倒入三个平皿,制成含药平板。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碟,菌丝朝下,25℃培养至空白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2/3以上时,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平均值代表菌落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落生长率的抑制。试验结果见表。表11化合物no.1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毒力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no.1对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花生根腐病、西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具有很好的活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