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油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98705发布日期:2020-04-21 22:35阅读:1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又称山茶油、油茶籽油,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山茶属木本食用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茶油是从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而得,色泽金黄或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茶油富含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少量差皂素和茶多酚,不含胆固醇、芥酸和山萸酸。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易被人体吸收。目前茶油的制备主要采用热榨法和浸提法,其中热榨法通常带壳进行压榨,壳的出油率低,带壳压榨会吸附走油份,影响出油率,且制得的茶油带有明显涩味;籽壳质粗坚硬,造成机件磨损,耗用较大的动力。浸提法采用溶剂进行萃取,工序是:剥去种皮,粉碎后用乙醚,石油醚浸提24小时,过滤后回收溶剂得种子油,此方法茶油的获得率相对热榨法的高,获得率最高达87%,但是由于浸提法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浸提,获得的茶油成品中难免残留有机溶剂,导致茶油不纯,纯度最高仅能达到85%。

茶壳以及茶饼通常会留有茶油,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茶籽油制备时通常将这部分茶油忽略,因而造成茶油的获得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茶油获得率高,大大减少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成熟茶果,将其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堆放6-7天,对茶果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s2: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45-50℃,烘烤时间为10-15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再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50-55℃,烘烤时间为8-10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第三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60-65℃,烘烤时间为3-5分钟;

s4:茶果剥壳,将茶果置于剥壳机内剥壳,通过筛网筛分形成茶籽和茶壳;

s5:将茶籽置于8-10℃水中浸泡30分钟,而后将其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30-40℃,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茶籽含水量为8-15%;

s6:将烘烤完成后将茶籽置于榨油机内进行榨油,形成粗油以及茶饼,并对粗油进行精炼处理;

s7:将茶壳利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完成后将茶壳置于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时间为60-90分钟;

s8:将茶饼通过粉碎机粉碎后与软化后的茶壳混合形成混合物;

s9:将混合物置于结晶桶内进行烘制,打开蒸汽阀门,同时结晶桶作偏心转动,混合物中的茶油在离心力作用下在结晶桶的内壁汇集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入集油盘内收集;

s10:对茶油进行提纯处理,提纯处理包括沉降、过滤、再将其脱蜡、脱色、脱臭、脱水。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1中茶果清洗采用超声波清洗。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6中精炼包括沉淀以及过滤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案提高茶籽油的获得率通过两部分实现,第一在茶壳与茶籽的分离时保证茶籽的完整性,其采用多次烘干以及浸泡的方式,利用热胀冷缩使得茶壳与其内的茶籽分离,而后剥离机剥离时茶籽完整性好,相对于直接采用剥离机进行机械式剥离能够减少茶籽的损耗,此外还通过对茶壳以及榨油后的茶饼内残留的茶油进行结晶处理,大大减少了茶油的浪费,提高了获得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成熟茶果,将其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堆放6-7天,对茶果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s2: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45-50℃,烘烤时间为10-15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再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50-55℃,烘烤时间为8-10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第三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60-65℃,烘烤时间为3-5分钟;

s4:茶果剥壳,将茶果置于剥壳机内剥壳,通过筛网筛分形成茶籽和茶壳;

s5:将茶籽置于8-10℃水中浸泡30分钟,而后将其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30-40℃,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茶籽含水量为8-15%;

s6:将烘烤完成后将茶籽置于榨油机内进行榨油,形成粗油以及茶饼,并对粗油进行精炼处理;

s7:将茶壳利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完成后将茶壳置于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时间为60-90分钟;

s8:将茶饼通过粉碎机粉碎后与软化后的茶壳混合形成混合物;

s9:将混合物置于结晶桶内进行烘制,打开蒸汽阀门,同时结晶桶作偏心转动,混合物中的茶油在离心力作用下在结晶桶的内壁汇集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入集油盘内收集;

s10:对茶油进行提纯处理,提纯处理包括沉降、过滤、再将其脱蜡、脱色、脱臭、脱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步骤s1中茶果清洗采用超声波清洗。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步骤s6中精炼包括沉淀以及过滤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成熟茶果,将其置于室内在室温下堆放6-7天,对茶果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s2: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45-50℃,烘烤时间为10-15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再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50-55℃,烘烤时间为8-10分钟,烘烤完成后将茶果置入温度为8-10℃的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取出滤干,第三次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60-65℃,烘烤时间为3-5分钟;

s4:茶果剥壳,将茶果置于剥壳机内剥壳,通过筛网筛分形成茶籽和茶壳;

s5:将茶籽置于8-10℃水中浸泡30分钟,而后将其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30-40℃,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茶籽含水量为8-15%;

s6:将烘烤完成后将茶籽置于榨油机内进行榨油,形成粗油以及茶饼,并对粗油进行精炼处理;

s7:将茶壳利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完成后将茶壳置于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时间为60-90分钟;

s8:将茶饼通过粉碎机粉碎后与软化后的茶壳混合形成混合物;

s9:将混合物置于结晶桶内进行烘制,打开蒸汽阀门,同时结晶桶作偏心转动,混合物中的茶油在离心力作用下在结晶桶的内壁汇集而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入集油盘内收集;

s10:对茶油进行提纯处理,提纯处理包括沉降、过滤、再将其脱蜡、脱色、脱臭、脱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茶果清洗采用超声波清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精炼包括沉淀以及过滤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籽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成熟茶果;S2:将茶果置于烘箱内烘烤;S4:茶果剥壳;S5:将茶籽置于8‑10℃水中浸泡30分钟,而后将其置于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为30‑40℃,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茶籽含水量为8‑15%;S6:将烘烤完成后将茶籽置于榨油机内进行榨油,形成粗油以及茶饼,并对粗油进行精炼处理;S7:将茶壳利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完成后将茶壳置于温度为20‑30℃的温水中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时间为60‑90分钟;S8:将茶饼通过粉碎机粉碎后与软化后的茶壳混合形成混合物;S9:将混合物置于结晶桶内进行烘制;S10:对茶油进行提纯处理,提纯处理包括沉降、过滤、再将其脱蜡、脱色、脱臭、脱水。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芳云
技术研发日:2020.01.17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