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0907发布日期:2022-01-05 10:2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酸乙烯酯生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碳酸乙烯酯生产装置包含合成反应和精制单元,在精制单元,脱去催化剂的碳酸乙烯酯合格品进入精馏塔,精馏塔塔釜再沸器对精馏塔提供热量,对塔釜内料液进行汽化,塔顶上升蒸汽在冷凝器内对气相物料冷却,冷却后的液体部分回流至塔内,部分采出进入下道工序进行再次精馏。塔顶冷凝器使用循环水作为冷媒,进入冷凝器的带走热量的循环水回到凉水塔蓄水池的填料上部,在落下的过程中,与上升的空气换热,循环水释放热量,水温降低。
3.然而,开放式凉水塔存在如下的缺点:空气中大量灰尘进入循环水,并在循环水的管道里和换热器的换热管内沉积,形成污垢,使循环水的污垢系数提高,影响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降低了单位换热面积的换热量,且循环水在工作温度30~50℃范围内时,其中的异养菌极易繁殖,大量的藻类产生并附着在换热管内,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解决了空气中大量灰尘进入循环水影响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包括集水机构,集水机构连接有循环泵房处理机构,集水机构上连接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装设有纤维滤膜过滤器;
7.集水机构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之间连接有杀菌管路,杀菌管路上装设有紫外辐射杀菌装置;
8.集水机构包括冷却塔、与冷却塔连接的集水池,且集水池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连接,循环管路的两端均与集水池连接,紫外辐射杀菌装置通过杀菌管路与冷却塔、循环泵房处理机构连接。
9.可选的,紫外辐射杀菌装置采用紫外辐射波段为c波段280-200纳米。
10.可选的,循环泵房处理机构包括循环泵房、与循环泵房连接的换热装置,且换热装置与通过杀菌管路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连接,集水池与循环泵房连接。
11.可选的,集水池一端连接有补水装置。
12.可选的,冷却塔包括冷却罐,冷却罐内装设有冷却管,冷却罐装设在集水池的上方,冷却管通过杀菌管路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连接,冷却管呈螺旋状结构,冷却罐上部装设有u型架,u型架下部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周侧装设有多个搅拌杆,冷却罐上端设有回流盖,且回流盖为环形结构,回流盖的竖截面为弧形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杀菌管路上安装紫外辐射杀菌装置,便于对全部循环水进行杀菌,将异养菌的数量控制1000个/ml以下,以确保不生成粘垢,或基本无粘泥,通过在集水池旁安装一台处理量为80m3/h,且出水浊度在1ntu以下的纤维滤膜过滤器;在补充新鲜水的浊度低于1ntu的前提下,确保循环水浊度低于2ntu,以节省新鲜水的消耗,且基本消除浊垢,进而降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能耗,减少循环水量,节省循环能耗。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罐的剖视图;
19.上图中:集水机构1,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循环管路3,纤维滤膜过滤器4,杀菌管路5,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补水装置7;冷却塔101,集水池102,循环泵房201,换热装置202;冷却罐111,冷却管112,u型架113,电机114,搅拌轴115,搅拌杆116,回流盖117。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1,参照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包括:集水机构1,集水机构1连接有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集水机构1上连接有循环管路3,循环管路3上装设有纤维滤膜过滤器4;集水机构1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之间连接有杀菌管路5,杀菌管路5上装设有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
22.上述的集水机构1包括冷却塔101、与冷却塔101连接的集水池102,且集水池102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连接,循环管路3的两端均与集水池102连接,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通过杀菌管路5与冷却塔101、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连接,便于对全部循环水进行杀菌。
23.在杀菌管路5上安装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便于对全部循环水进行杀菌,将异养菌的数量控制1000个/ml以下,以确保不生成粘垢,或基本无粘泥。在集水池102旁安装一台处理量为80m3/h,且出水浊度在1ntu以下的纤维滤膜过滤器4;在补充新鲜水的浊度低于1ntu的前提下,确保循环水浊度低于2ntu,以节省新鲜水的消耗,且基本消除浊垢,进而降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能耗,减少循环水量,节省循环能耗。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4.上述的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采用紫外辐射波段为c波段280-200纳米,因为紫外线在波长为240nm
‑‑‑‑
280nm范围最具有杀菌效能,尤其在波长为253.7nm时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最强,进而便于通过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杀菌。
25.上述的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包括循环泵房201、与循环泵房201连接的换热装置202,且换热装置202与通过杀菌管路5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连接,集水池102与循环泵房201连接,集水池102一端连接有补水装置7,便于补充新水源。
26.上述的冷却塔101包括冷却罐111,冷却罐111内装设有冷却管112,冷却罐111装设
在集水池102的上方,冷却管112通过杀菌管路5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连接,冷却管112呈螺旋状结构,冷却罐111上部装设有u型架113,u型架113下部装设有电机114,电机114的输出端装设有搅拌轴115,搅拌轴115周侧装设有多个搅拌杆116,冷却罐111上端设有回流盖117,且回流盖117为环形结构,回流盖117的竖截面为弧形结构;
27.开启电机114带动搅拌轴115、多个搅拌杆116转动,进而带动冷却罐111内的水转动,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穿过冷却管112,然后溢出冷却罐111经回流盖117回流至冷却罐111中部,进而便于加速冷却罐111内水的流动性,提高冷却管112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进而便于冷却经过冷却塔101的蒸汽。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机构(1),集水机构(1)连接有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集水机构(1)上连接有循环管路(3),循环管路(3)上装设有纤维滤膜过滤器(4);集水机构(1)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之间连接有杀菌管路(5),杀菌管路(5)上装设有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所述的集水机构(1)包括冷却塔(101)、与冷却塔(101)连接的集水池(102),且集水池(102)与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连接,循环管路(3)的两端均与集水池(102)连接,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通过杀菌管路(5)与冷却塔(101)、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采用紫外辐射波段为c波段280-200纳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房处理机构(2)包括循环泵房(201)、与循环泵房(201)连接的换热装置(202),且换热装置(202)与通过杀菌管路(5)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连接,集水池(102)与循环泵房(20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池(102)一端连接有补水装置(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101)包括冷却罐(111),冷却罐(111)内装设有冷却管(112),冷却罐(111)装设在集水池(102)的上方,冷却管(112)通过杀菌管路(5)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6)连接,冷却管(112)呈螺旋状结构,冷却罐(111)上部装设有u型架(113),u型架(113)下部装设有电机(114),电机(114)的输出端装设有搅拌轴(115),搅拌轴(115)周侧装设有多个搅拌杆(116),冷却罐(111)上端设有回流盖(117),且回流盖(117)为环形结构,回流盖(117)的竖截面为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酸乙烯酯生产过程的提高循环水品质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集水机构连接有循环泵房处理机构,集水机构上连接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装设有纤维滤膜过滤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杀菌管路上安装紫外辐射杀菌装置,便于对全部循环水进行杀菌,将异养菌的数量控制1000个/mL以下,以确保不生成粘垢,或基本无粘泥,通过在集水池旁安装一台处理量为80m3/h,且出水浊度在1NTU以下的纤维滤膜过滤器;在补充新鲜水的浊度低于1NTU的前提下,确保循环水浊度低于2NTU,以节省新鲜水的消耗,且基本消除浊垢,进而降低紫外辐射杀菌装置能耗,减少循环水量,节省循环能耗。节省循环能耗。节省循环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 李光科 王帅 刘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胜华新能源科技(东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