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65469发布日期:2022-05-26 09:23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2.d,l-苯甘氨酸是合成左旋苯甘氨酸的前步中间体,其经手性拆分后得到左旋苯甘氨酸。左旋苯甘氨酸作为合成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关键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制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抗生素系列药物产品。
3.现有报道的d,l-苯甘氨酸合成普遍都以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与氰化钠和碳酸氢铵发生bucherer-bergs反应。该反应虽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采用剧毒品-氰化钠,反应过程控制要求较高,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与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工艺路线简单,收率较高,且相对安全。
5.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首先在水做溶剂条件下,保持酸性下滴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得到苯酮酸中间体,中间体经溶剂萃取后,通入氨气至ph=1后得到亚胺中间体;最后将亚胺中间体不经分离放入加氢釜中,经催化加氢进行还原反应得到d,l-苯甘氨酸。
6.作为优选,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50~60℃,所述氧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
7.作为优选,所述的苯乙酮与38%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3。
8.作为优选,所述的氧化反应完毕后加入少量液碱调节ph=3后保持45~50℃下赶氮1h,最后降温至20~25℃。
9.作为优选,通入氨气的温度控制在0~10℃。
10.作为优选,所述还原反应中氨气通入完毕后,加入正丁醇,萃取两次,分层;合并上层有机相,加入水进行水洗、分层,水洗后的有机相中直接转入加氢釜中。
11.作为优选,所述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为钯碳催化剂。
12.作为优选,所述还原反应中加入0.5~1g钯碳催化剂,再通入0.2mpa氢气置换3次。
13.作为优选,通入氢气置换时控制温度15~20℃,保持釜内压力为0.2~0.5mpa,搅拌反应直至釜中氢气压力不再变化后停止。
14.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反应直至釜中氢气压力不再变化后停止,反应为5~10h。
15.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避免了使用过去常用的剧毒品-氰化钠,安全系数明显得到提高。主要采用廉价原料-苯乙酮为起始原料,先经甲基氧化得到苯酮酸中间体,中间体再经氨化、催化还原得到外消旋苯甘氨酸产物。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简单,收率较高,各原材料成本较低,因此整体生产成本也具有较好的竞争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一些对照例进一步详细描述。
17.本发明的实施例:
18.第一步:氧化反应:20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163g,1.36mol)苯乙酮、204g工业盐酸和150g水,升温至50~60℃,并保持该温度下滴加入配制好的492g亚硝酸钠溶液(38%),滴加完毕后保持50~60℃下继续反应2h。反应完毕后加入少量液碱调节ph=3左右后保持45~50℃左右下赶氮1h,最后降温至20~25℃。
19.第二步:亚胺合成:降温完毕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盐酸调节ph=0.5,控制反应温度3~5℃下通入氨气,直至终点ph=2.0~2.5。
20.第三步:还原反应:氨气通入完毕后,加入正丁醇500g*2,萃取两次,分层;合并上层有机相,加入50g水水洗、分层。水洗后的有机相中直接转入加氢釜中,加入0.5~1g钯碳催化剂,再通入0.2mpa氢气置换3次。控制温度15~20℃,保持釜内压力为0.2~0.5mpa,搅拌反应直至釜中氢气压力不再变化后停止,反应约5~10h。
21.第四步:提纯工序:加氢完毕后,反应液过滤出催化剂来套用,而滤液中加入500g水,再加入(179g,1.34mol)液碱(30%),搅拌30分钟,分层,上层有机相用来套用。下层水相中缓慢滴加入配置好的硫酸溶液(50%),直至ph=6.0~6.5后停止。抽滤,滤饼加少量水漂洗、烘干,得到(175.0g,1.16mol)d,l-苯甘氨酸产物,摩尔收率85.3%。
22.对照例:整体参考实施例中的各实验条件,对其中相关条件进行调整研究,完整研究结果如下:
23.对照例1:第一步氧化反应中,调整亚硝酸溶液(38%)用量为443g,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最终得到162.7g d,l-苯甘氨酸产物,摩尔收率79.3%;
24.对照例2:第一步氧化反应中,调整亚硝酸溶液(38%)用量为488g,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最终得到169.0g d,l-苯甘氨酸产物,摩尔收率82.4%;
25.对照例3:第三步还原反应中,调整萃取溶剂,由500g*2正丁醇替换为400g*3甲基异丁基酮,其它操作条件不变,最终得到167.6g d,l-苯甘氨酸产物,摩尔收率81.7%;
26.对照例4:第三步还原反应中,调整催化剂种类,由0.5~1g钯碳改为0.5~1g钌碳,加氢反应温度为10~20℃,加氢吸氢压力为0.3~0.5mpa,最终得到164.1gd,l-苯甘氨酸产物,摩尔收率80.0%;
27.本发明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首先在水做溶剂条件下,保持酸性下滴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50~60℃,得到苯酮酸中间体,转化率90%以上;中间体经溶剂萃取后,控制0~10℃下通入氨气至ph=2.0~2.5后得到亚胺中间体;最后将萃取出来的亚胺中间体不经分离放入加氢釜中,经催化加氢还原得到目标产物-d,l苯甘氨酸,后两步转化率》95%。三步反应预计总收率(摩尔)》85%。
28.主要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0029][003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首先在水做溶剂条件下,保持酸性下滴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得到苯酮酸中间体,中间体经溶剂萃取后,通入氨气至ph=2-3后得到亚胺中间体;最后将萃取出的亚胺中间体不经分离放入加氢釜中,经催化加氢进行还原反应得到d,l-苯甘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50~60℃,所述氧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乙酮与38%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反应完毕后加入少量液碱调节ph=3后保持45~50℃下赶氮1h,最后降温至20~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氨气的温度控制在0~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中氨气通入完毕后,加入正丁醇,萃取两次,分层;合并上层有机相,加入水进行水洗、分层,水洗后的有机相中直接转入加氢釜中。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为钯碳催化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中加入0.5~1g钯碳催化剂,再通入0.2mpa氢气置换3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氢气置换时控制温度15~20℃,保持釜内压力为0.2~0.5mpa,搅拌反应直至釜中氢气压力不再变化后停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直至釜中氢气压力不再变化后停止,反应为5~10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酮制备苯甘氨酸的方法。现有的制备方法虽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采用剧毒品-氰化钠,反应过程控制要求较高,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与隐患。本发明以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首先在水做溶剂条件下,保持酸性下滴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得到苯酮酸中间体,中间体经溶剂萃取后,通入氨气至pH=1后得到亚胺中间体;最后将亚胺中间体不经分离放入加氢釜中,经催化加氢进行还原反应得到D,L-苯甘氨酸。本发明避免了使用过去常用的剧毒品-氰化钠,安全系数明显得到提高。本发明的工艺路线简单,收率较高,各原材料成本较低,因此整体生产成本也具有较好的竞争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鹏 江晓明 刘凤能 钱程良 归晨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云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