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聚丙烯的热处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101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辐照聚丙烯的热处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照聚丙烯的热处理,使在氧的存在条件下给它以长期存放的稳定性,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方法,使存在于辐照材料中的自由基团重新组合,并且其后,该自由基团的减活化作用依然保留于其中。欧洲专利申请公告号190,889(1986年8月13日公布)中描述了通过用高能离子辐射辐照直链聚丙烯的方法来制造高分子量的、长链支化的聚丙烯。自由端支化聚合物是无凝胶的,并且具有应变硬化伸长粘性。上述欧洲专利公告中描述的关于制造支化聚合物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在排除氧的环境条件下用高能离子辐射辐照直链聚丙烯;在同样类型的环境和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老化辐照材料,时间最好为2-30分钟;然后利用加热或加入添加剂如甲硫醇的方法来减活化或激冷残留的自由基团,添加剂甲硫醇是起到捕集自由基团的作用。室温老化的目的是使基团发生部分再结合以产生长链支化。上述专利公告中揭示的热基团减活化法包括有熔融物挤出法,此方法在专利公告的实施例和采用流化床系统的工艺方法中曾作过描述。在为了产生长链支化的目的而辐照聚丙烯的方法中,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这个事实对于产生支链所必要的基团重新结合是在固体基体中发生的,因此可能为受限制的扩散。另一个重要的考虑问题是工业用聚丙烯结晶的不均匀性质,实际上它是半结晶体,典型的结晶/非结晶相的体积比约为60/40。需要有一种方法,即实现在聚丙烯辐照法中所产生的自由基团的重新结合,并且最后在控制方式下使残余自由基团减活化,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扩散限度和上述的聚合物的不均匀性如何。此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直链一般是固体的、高分子量的半结晶聚丙烯来制取高分子量的、长链支化聚丙烯。该方法包括用高能离子辐射来辐照直链聚合物材料的步骤和用加热方式减活化在辐照聚合物材料中的残余自由基团的步骤,该方法的全部步骤是在缺氧的环境下完成的,即在该环境下活性氧的浓度约小于15%体积,并且最好保持小于5%体积。该发明提供的改进方法还包括加热含自由基的、经任选的室温老化的、在所描述的环境下在大约40℃-110℃的温度范围内,并最好达到约80℃的最高温度,经至少约为10分钟,最好至少约为30分钟,直至达到最大约120分钟时间的辐照聚合物材料,这个操作是在减活化残余自由基团之前来进行的。该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在实施时,构成上述改进方法的加热过程,与下一步的加热减活化步骤结合在一起进行,形成了二阶段加热过程,它包括加热一般的固体含自由基的、经任选的室温老化、在温度为(T1)、其温度范围为40℃-110℃,并且最好达到约80℃的最高温度,时间至少为10分钟,最好至少为30分钟并直至达到最大约120分钟时间的第一阶段辐照高分子量半结晶聚丙烯;在温度为(T2)、至少为120℃的第二阶段,最好在聚合物材料的熔点以下,如在130℃-150℃温度范围内,至于时间,例如,至少为20分钟,使全部残余的自由基团实际上充分减活化,所说的加热是在活性氧浓度低于1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最好是保持在低于5%体积的环境条件。完成该过程的较好的方法是在一系列流化床设备中进行两个加热阶段,因为这样能消除一些不便和节省熔化、再固化和粉碎辐照过的聚合物材料的费用。在该过程的第二阶段可采用熔融挤出技术,然而在此情况下,T2温度可能超出165℃。然而上述的两个加热阶段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以两个或更多的分阶段来进行操作,例如,在第一阶段规定的T1温度范围内,以连续按顺序增高的温度T1a、T1b、……T1n的多个分阶段来进行,并且在第二阶段规定的T2温度范围内,以T2a、T2b、……T2n的各分阶段来进行,通常并不要求进行这样的操作,因此在该发明较理想的方法中,辐照聚合物的全部加热是在两个不再分割的阶段中进行的。该发明的二阶段加热法应用于聚丙烯,该材料如同前文提到的欧洲专利公告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辐照操作,由此产生长链支化的丙烯聚合物材料,其结果是该方法中的残余自由基团比以前方法更能被有效地利用,在使用一定的辐射剂量下,使能达到较高的重均分子量(Mw)和较高的支化程度,或者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使能达到一定量的重均分子量和支化程度。辐照聚合物的自由基团含量较高时,这种改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例如,施加于聚合物使该聚合物被暴露于辐射剂量为3兆拉德(Mrad)或更多些,因此,采用本发明方法对这些聚合物进行处理,可获得更大的利益。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本发明的二阶段加热法的二阶段流化床系统的流程示意图,作为前文提及的欧洲专利公告中所描述的聚丙烯辐照法的一个补充附件;图2、3和4为零剪切粘度、重均分子量和后辐照加热聚丙烯的支化指数分别对老化温度T1所作的标绘图(在二个不同加热时间下);以及图5、6和7为零剪切粘度、重均分子量和产品的支化指数分别对在一固定老化温度T1下的老化时间所作的标绘图。含有自由基团的经辐照的半结晶性聚丙烯,它经受该发明的分阶段加热处理,它是一种按照上述欧洲专利公告中所描述的方法的第一阶段,在排除氧的环境条件下用高能量离子化辐射辐照射直链聚丙烯而加以制备的材料。在辐照过程中,具有应变硬化伸长粘性的(主要为长链支化聚合物)、通常是一种固态的、高分子量、无凝胶的聚丙烯可通过辐照一通常是固态的、高分子量半结晶(至少为5-10%的结晶度)的、无应变硬化伸长粘性(主要为直链聚合物)的聚丙烯来加以制备的,用高能量离子辐射,其辐射剂量率的范围为1-1×10兆拉德/分钟,辐射的时间要足以造成材料中非晶质含有物有相当数量的链断裂,但是不足以引起材料的胶凝化。辐照是在活性氧浓度建立或保持小于15%体积的环境条条件下来完成的,较好地为小于5%体积,更好为小于1%的环境体积。最好的活性氧浓度为0.004%或更少的体积。用来制造辐照聚合物(该聚合物构成了本发明方法的起始材料)的离子化辐射,应具有足够能量来穿透整个被辐照的直链聚丙烯所要求的程度。该能量必须足以使此分子结构离子化和使原子结构激发,但是不足以影响原子核。离子化辐射可以是任何类别的,但最实用的种类包括电子和γ射线。较理想的是从具有500-4,000千伏加速电势的电子发生器发射出的电子。在没有聚合二烯烃的聚丙烯的情况下,在离子化辐射剂量为1-12兆拉德(megarads),最好为3-8兆拉德,发射剂量率约为1-10,000兆拉德/分钟,并且最好为18-2,000兆拉德/分钟时,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含有聚合二烯烃的聚丙烯的情况下,采用剂量约为0.25-1.5兆拉德,最好为0.5-1.5兆拉德,发射剂量率如前时,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术语“拉德”(“rad”)通常被定义为导致每克被辐照材料吸收100尔格能量的离子化辐射的数量,且与辐射源无关。在上述欧洲专利申请公告中所描述的方法的一般实践中,从离子化辐射所吸收的能量所说是通过熟知的常用的剂量计来测量的,它是一种测量装置,其中一含有辐射敏感染料的织物带为能量吸收读出装置。因此,正如该说明书中所用的那样,术语“拉德”(“rad”)是指导致每克剂量计织物吸收相当于100尔格能量的离子化辐射量,该剂量计放置于被辐照的直链聚丙烯材料的表面,无论是床的形式或颗粒层的形式,或薄膜,或片状形式。此处所用的“聚丙烯材料”是指选自包含有下述各组的聚丙烯材料(a)丙烯的均聚物,(b)丙烯和选自乙烯,C4-C101-烯烃,和C4-C10二烯烃构成的组中的一个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尚若所述的烯烃为乙烯,则最大聚合的乙烯含量为5%(重量)(最好为4%),当所述的烯烃为C4-C101-烯烃时,则它的最大聚合量为20%(重量)(最好为16%),并且当所述的烯烃为C4-C10二烯烃时,其最大聚合量为5%(重量)(最好为4%),以及(C)丙烯和选自乙烯和C4-C81-烯烃构成的组的1-烯烃构成的无规三聚物。尚若最大聚合的C4-C81-烯烃的含量为20%(重量)(最好为16%),并且当乙烯是所述1-烯烃之一种,则最大聚合的乙烯含量为5%(重量)(最好为4%)。C4-C101-烯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的C4-C101-烯烃,举例来说,如1-丁烯、异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3,4-二甲基-1-丁烯、1-庚烯、3-甲基-1-己烯等等。C4-C10二烯烃的例子包括有1,3-丁二烯、1,4-戊二烯、异戊间二烯、1,5-己二烯、2,3-二甲基-1,3-己二烯等等。另外,这里所用的“高分子量”是指至少为100,000的重均分子量,同时“半结晶”是指按Ⅹ-射线衍射法测量而得的结晶度至少为5-10%。根据本发明方法,半结晶聚丙烯材料,经辐照后,如上所述,使其再经受到阶段加热过程,以完成(a)其中存在的自由基的部分重新结合,并且,之后,(b)依然保留于其中的自由基的减活化。此过程根据所发现的聚丙烯的半结晶性质,这是工业产品的特征,对在老化期间的自由基的衰减行为具有影响。因为自由基衰减(同时因此重新结合)在结晶相要比在非结晶相缓慢,该材料由于短暂的室温老化时间,仅有部分自由基团经受衰减。结果,因为一些未经受重新结合以形成长链支化的残留的自由基团在减活化时受破坏,所以可利用的残余基团的总数是很少的。在本发明方法中,含自由基团的辐照聚合物材料在第一阶段某一温度下被加热,使用比选定时间较多一些的时间,而该温度则要使自由基(与结晶相有关的)能部分重新结合,该自由基团能经受得住任何初始室温老化,而室温老化为聚合物可能会经受到的。这个方法能导致形成更长的支链,因此能更好地利用残余的自由基团。虽然被辐照的聚合物不需要经受预先的室温老化阶段,由于那些易变的、在室温下足以重新结合的基团将在第一加热阶段重新结合,作为一实际情况,可能经常存在有一个滞后时间,即在材料从辐射设备出口到到达第一加热阶段之间有一个滞后时间,因此到达该阶段的聚合物将经受某些程度的部分基团重新结合(与非结晶相有关)。假如需要的话,可在第一加热阶段之前采用长达2小时的室温老化,然而一般不使用。虽然本发明方法可以在连续增高的温度下以任意数目的连续加热阶段的方式来进行,但本方法只需要二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在适度提高的温度下来实现残余基团的重新结合;和第二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下使残留的基团减活化至这样的程度,使材料在氧的存在下能稳定地长时期存放。其中第一阶段温度T1的温度范围应稍高于室温,即约40℃,到约110℃,为达到一过程度重新结合所需的较长加热时间可取操作温度范围的较低一端。加热重新结合阶段的较理想的温度范围为40℃-80℃。若在这个较理想的温度范围内操作,则在一段合理的时间长度内,能发生最大程度的基团重新结合,例如,从0.5到2小时,并且可提供最大保证,即这些基团不会不稳定地倾向于分裂反应和基团终端的歧化反应。辐照聚合物材料在第一阶段T1温度下被加热后,将它暴露于较高的温度T2下,使任何残余的自由基团发生减活化作用。T2至少为120℃,并且最好至少为130℃。虽然在减活化阶段可使用高达250℃的温度,但通常最好是选择一个低于聚合物熔点的温度T2,即对丙烯均聚物而言其最高温度为160℃,对丙烯共聚物而言则温度要略低些。实施本发明的二阶段加热法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T1温度下将辐照聚合物通过第一流化床装置,然后在T2温度下通过第二流化床装置来进行操作。流化介质举例来说可以是氮或对于存在的自由基团为惰性的任何其他气体,例如氩、氪和氦。与某些技术不同,如熔融挤出法,流化床法不需要将辐照聚合物转化为熔融态以及其后的再固化和粉碎,返回到所需形式。在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由数字10至34所表明的元件被结合而成一装置,它是前面提到的欧洲专利公告190,889中所描述的装置,用以实施该处所描述的方法的第一阶段,即辐照阶段。图1中,10为常用结构和操作的流化床装置,在其中,被细分的、高分子量、直链的聚丙烯材料通过导管11被引入,同时惰性气体如氮气通过导管13被导入。实际上,无活性氧的、高分子量的直链聚丙烯材料是通过固体排出导管15从装置10中排出的,导管15还设有固体流速控制器16。固体排出导管15通向输送带喂料斗20。输送带喂料斗20为常用设计的封顶结构。这种情况下操作可使其内部容纳没有活性氧的气氛,例如,氮气气氛。它设有一底部固体出料口,直链聚丙烯材料的颗粒通过该出料口而移动,并在循环输送带21的顶部一段水平长度上形成一料层。输送带21一般水平放置,并且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不间断地连续移动。它被容纳在辐射室22内。该室完全包围住输送带,它的结构和操作可保证在其内部建立和保持一个无活性氧的气氛。与辐射室22相连接的是通用设计和操作的电子束发生器25。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它可产生一高能电子束,引向输送带21上的直链丙烯聚合物材料颗粒层。输送带出料端的下面为一固体集料器28,集料器28的设置是为了接受落出于输送带21的经辐照的聚丙烯材料,此时正当输送带21转为相反方向的运行路线。在固体集料器28中的经辐照的聚丙烯材料颗粒通过一旋转阀或星轮29而排出,并传送至固体传送管线30。传送管线30通向一氧体-固体分离器31。该装置为通用结构,并通常为旋风式分离器。其中被分离的气体通过气体流出导管33而移除,而被分离的固体由此通过旋转阀或星轮32流出而进入固体流出管线34。固体流出管线34通向流化床装置35。流化床装置为通用设计,为密封装置,它的结构和操作必须保证在其内部建立和保持一个无活性氧的气氛,例如,一个氮气气氛。惰性气体通过导管1,经过包含鼓风机36装置、闸板37、和热交换器38的闭合环路而引入流化床35。用蝶形闸板37来控制和保持所需的通过流化床的惰性气体的流速。循环气体流经热交换器38,在此被加热至所需的温度。油循环系统39和温度控制环路40用以维持热交换器的所需温度。经加热的气体经导管41进入流化床压力通风系统的下边,并通过一分配板。要保持气体的流速,以便在聚合物颗粒床上产生流化作用。流化床的内部用分隔板分隔,以提供给床内颗粒有一段有限制的受控制的停留时间。颗粒床的深度可通过可调节的溢流板来保持。床内平均颗粒停留时间可通过进入流化床的辐照聚合物的流速和可调溢流板的高度来保持。通过可调溢流板流出该装置的聚丙烯材料经过流出管线42进入第二流化床装置43。该流化床装置为通用设计,并且再次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作为流化介质。鼓风机44、蝶阀45、热交换器46、油加热器47、温度控制装置48和导管49被用以保持气体流速和所需的温度。要保持被加热流化气体的流速,以使聚合物床内产生流化作用。流化床43也是用分隔板分隔的,以提供床内聚合物颗粒有一个有限制的受控制的停留时间。可调溢流板被用以保持流化床内所需的床高度。通过可调溢流板流出流化床的被加热颗粒,通过流出管线50被送入水夹套导管51,在该处它们经过挠性螺旋推料器而被输送。聚合物经过水夹套导管被冷却至室温。然后聚合物经旋转阀52进入收集筒53。旋转阀52作为水夹套导管51中惰性气体和收集筒53中含氧气体之间的界限。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提出的一些下面的实例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较理想的实施方案。实施例1和2根据上面的提到的欧洲专利申请公告中所描述的方法的第一阶段来制备用作起始材料的辐照聚丙烯材料,并且,更具体地来说,参考图1,如下所述经细分(碎片)的、高分子量的、工业用直链聚丙烯,具有含量为0.001%(重量)的常用酚类抗氧剂,并且其特性为标称的焙融流动速率(分克/分钟,ASTM方法D1238,条件L)为0.2和密度(克/立方厘米,ASTMD792A-2)为0.902,将上述聚丙烯送入流化床装置10并且用氮气流化60分钟。然后将经处理的、实际上无活性氧的、高分子量的直链聚丙烯粉末落入料斗20中,料斗将粉料放置于移动的输送带21(200网眼不锈钢)上以形成1.4厘米厚和35.5厘米宽的聚丙烯粉料的床。粉料床借助输送带21而行进,通过由2兆电子伏特VandeGraff发生器25所发出的电子束,该发生器是在250微安电子束电流、具有扫描电子束宽度为45.7厘米、并放在输送带21的顶部表面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调节好输送带的速度以提供所需的吸收表面剂量。此外,在封闭的辐射室22内环境或气氛的活性氧含量和在该系统的留存部分中活性氧的含量要建立或保持在少于0.004%(按体积计)。经辐照的聚合物从辐射室22到流化床35通过的估算的滞后时间为2-5分钟。在此期间,该聚合物暴露于30℃的温度下。流化床35和43的分隔挡板的设计,提供了粉料颗粒的S形盘旋流动,这样致使所有颗粒基本上可暴露于床温下至少达5分钟,其平均停留时间如下表所示。第一流化床在80℃温度下操作,第二流化床在130℃温度下操作。在实施例1中,经辐照的聚丙烯已经受6兆拉德(Mard)的剂量,在实施例2中为8兆拉德(Mrad)剂量。控制对照试验是通过两个阶段中都在130℃温度下加热辐照聚合物来完成的。试验结果示于下表表I续表Ⅰ阶段2特性粘度(a)分升/克熔融流动速率(b)分克/分钟分子量(c)克/摩尔支化(d)指性T2(℃)平均停留时间(分钟)130130130130603080302.162.032.182.052.44.52.45.380000050000013500008200000.400.610.290.41</table></tables>(a)特性粘度,J.H.爱里奥特(Elliott)等人,“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14,2947-2963(1970)。“135℃下溶解于萘烷中的聚合物”。(b)熔融流动速率,ASTM1238-82,条件L。(c)重均分子量,M.L.麦克康纳(McConnell),“美国实验室”1978年5月,“用低角度激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d)支化指数=[Ⅳ]Br/[Ⅳ]Lin,支链聚丙烯的特性粘度与实质上同样重均分子量的相应的直链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之比率。若比值为1.0,则表示缺乏有效的长链支化作用,而比值小于1.0,则表示有可检测到的长链支化存在。数值越小,长链支化程度就越大。上述的例子和对照试验表明对在指定剂量下被辐照的聚丙烯来说,当被辐照的聚丙烯在二个阶段中以二个不同的温度使经受后一照射加热,第一热老化阶段处于中间温度,在本例情下为80℃,第二基团激冷阶段处于较高的温度,在本例情况下为130℃,这样就可获得具有高特性粘度和重均分子量、低支化指标(较高的长链支化程度)、和低熔融流动速率的聚合物。将它与下述情况作对比,即当经受同样辐射剂量的相同的被辐照的聚丙烯,使其仅仅在激冷温度下经受后一辐照加热,即都在130℃下加热。对于二个不同辐射剂量,即6兆拉德(例1)和8兆拉德(例2)的试验结果也示于表中。这些例子表明经历二个阶段加热的聚合物和经历单一阶段加热的聚合物之间的分子量差异,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些例子也表示出,假如在热激冷之前(在本例中为130℃)辐照聚合物在一中间温度(在本例中为80℃)下加热,则用较低的剂量就可达到给定的分子量和支化程度。在某一阈限剂量以上,重均分子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管辐照合物是以二个不同的温度经受二阶段加热,还是仅仅以第二阶段温度加热。当仅仅采用第二阶段的温度,熔融流动速率也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根据本发明方法,在以二个不同加热阶段处理的辐照聚合物中,当剂量增加时,熔融流动速率并不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虽然在此之前要得到较高分子量(靠增加剂量)就需要迫使接受较高的流动速率,但本发明方法能使分子量的增加不会显著地影响熔融流动速率。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聚丙烯通过挤出涂层方法能转化成有用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织物涂层和电线和电缆涂层;熔融挤出,包括但不限于片材挤出和共挤出;型件挤出;纺丝操作以生产纤维,如熔融纺丝,包括但不限于熔融吹制和短纤维粘结操作以生产纤维;牵伸,单轴或双轴地牵伸来形成薄膜,包括但不限于热收缩薄膜,带形和切口形薄膜;吹塑操作;发泡操作以制造泡沫制品,包括但不限高密度或低密度泡沫制品;合成纸浆操作;模制操作,如注射和压力模塑;制网操作;和热成形操作。本发明的聚丙烯一般也可掺加固体的、等规的、半结晶的直链聚丙烯材料,并可掺加其他聚合材料,如聚乙烯、聚苯醚、聚酰胺、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无规的和本体的)、聚氨基甲酸酯、聚碳酸酯、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乙烯丙烯三聚橡胶和聚酯。实施例3将实际上无活性氧的、在实施例1和2(除本例中聚合物标称熔融流动速率为5.0分克/分钟的以外)中采用的碎片状直链聚丙烯试样辐照于真空密封的外径为8毫米的派莱克斯(pyrex)试管内,用电子束电流为250微安操作下的VandeGraff电子加速器将试样辐照至2兆电子伏特。其剂量为3兆拉德。辐照试样在室温下老化10分钟,然后将试管放置于油浴中,以选定的温度和经选定的时间来加热,最后将它们保持在155℃油温下2小时。可测定在不同加热情况下所得制品的零剪切粘度、重均分子量和支化指数,图2至图7表示由测试结果标绘而成的曲线。在二个不同加热时间下老化温度(第一加热阶段)对零剪切粘度、重均分子量和支化指数的影响分别地示于图2、3和4中,而图5、6和7分别地表示在固定老化温度下老化时间对零剪切粘度、重均分子量和支化指数的关系曲线。从图2、3和4可见,对一定聚合物和照射剂量而言,零剪切粘度和重均分子量增至最大值,支化指数减至最小值,因为本方法第一阶段中温度T1增加,最大值η0和重均分子量(Mw)就增加,并且最小值支化指数(BI)在较长的老化时间(60分钟比10分钟)下降低。图5、6和7表示,在一定温度(60℃)下,n0和重均分子量(Mw)增加,支化指数(BI)减小,随着老化时间在30到40分钟时达到一平衡点。这里公开的本发明的其他特点、优点和具体方案,对于阅读前述公开内容后的那些有训练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会容易明白的。在这方面,虽然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已作了相当详细的描述,但还有可能对这些实施例作出一些改进和变化,这些并不脱离本发明所描述和要求保护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由直链半结晶通常是固体的聚丙烯材料制造高分子量、长链支化聚丙烯材料的方法,它所处的环境是要保持活性氧的浓度小于15%(体积),该方法包括用高能离子辐射辐照所述的直链聚合物材料的阶段和用加热方式使被辐照聚合物材料中的残余自由基团减活化的阶段,其特征是该方法的改进包括在减活化残余自由基团之前,40℃-110℃的温度范围下加热该被辐照聚合物材料至少达10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在直至80℃温度下加热至少30分钟,并且所述的环境所保持的活性氧浓度为0.004%或更小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被加热直至约2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的加热是通过一流化床装置来进行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在进入所述的流化床装置前被保持在接近室温下直至达2小时。6.一种处理辐照丙烯聚合物材料的方法,包括它处于一环境中其活性氧浓度保持少于15%(体积),其特征是在第一阶段温度范围为40℃-110℃的T1温度下加热含有自由基团的被辐照半结晶聚丙烯材料,时间至少为10分钟,并且在第二阶段温度至少为120℃的T2温度下进行加热,其加热时间要足以使实际上全部残余自由基团减活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阶段,所述的材料在直至80℃的温度T1下加热30-120分钟;在所述的第二阶段,所述的材料在至少为130℃的温度T2下加热至少20分钟;并且在所述环境中保持的活性氧浓度为0.004%或更少一些。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T2为在所述丙烯聚合物材料的熔点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通过所述第一阶段中的第一流化床装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二阶段中的第二流化床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辐照聚合物材料在进入所述第一流化床装置前保持在接近室温下直至达2小时。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2为在所述聚丙烯材料熔点以上。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阶段,所述的聚丙烯材料是在熔融情况下被挤压出的。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有自由基团的,任意室温老化的、被辐照的、通常为固体的高分子量的、半结晶聚丙烯材料的方法,在暴露于使其中残余自由基团减活化的高温下之前,将上述材料在40℃—110℃温度下处理至少10分钟。在中间温度下处理聚合物可引起自由基团的重新结合,随着产生更多的长链支化作用。两阶段流化床法,最好第一阶段用中间温度以使基团重新结合和第二阶段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使基团减活化。文档编号C08F8/50GK1039817SQ89104509公开日1990年2月21日申请日期1989年6月29日优先权日1988年7月22日发明者安东尼·杰·德尼古拉申请人:希蒙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