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埃博拉病毒分型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253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埃博拉病毒分型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埃博拉病毒分型荧光PCR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0002]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lOOOnm,直径 70-9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 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 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0003] EB0V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其中Vero-98、Vero_E6、 Hela-229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6-7小时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细胞质 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含体。给猕猴接种埃博拉病毒后可产生与人类疾病相似的 症状体征并引起死亡。在鸟类、爬行类、节肢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细胞内不能复制,在仓鼠与 豚鼠中,需多次传代才能引起死亡。
[0004] 埃博拉病毒包括五种亚型: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 型。前四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扎伊尔型毒力强, 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苏丹型次之,本迪布焦型更次,塔伊森林型对黑猩猩有致死性,但对人 的毒力较弱。莱斯顿型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有致死性,而人感染后不发病。不同亚型病毒糖 蛋白的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同源性为34% -43%),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 稳定,遗传特性很少发生变化。
[0005] 埃博拉出血热(Ebolafeve)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0V)引起的一种急 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 -90%。 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 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流行。
[0006]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 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特 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而感染。病人自急性期至死亡前血液中均可维持很高的 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时、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病人的转 诊还可造成医院之间的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此外, 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等也可造成感染。
[0007]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可不发病或呈轻型,非 重病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典型病例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 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发病2-3天后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等表 现,半数病人可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并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 嗜睡等。重症病人在发病数日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有咯血,鼻、口腔、结膜、胃肠道、 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病后第10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 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 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 (7-14天)。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细菌性肺炎等。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也可引 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症。在病程第5-7日可出现麻瘆样皮瘆,以肩部、手心和脚掌多 见,数天后消退并脱肩,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 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0008] 临床早期诊断埃博拉出血热相当困难,因其症状无特殊性,不易与其他病毒性出 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鉴别。可 以参考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是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等进行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 验室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0009] ( -)血清学检测
[0010] 患者最早可在症状出现后7-10天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IgG抗体,IgM抗体可 维持3个月,IgG抗体可维持很长时间。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也有重症病 人至死也未能检出抗体,故IgG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IgM抗体可作为近期 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指标,但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要。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采用 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0011] (二)病原学检测
[0012]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与活病毒相关的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 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 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法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从感染动物肝、脾中检测病毒 抗原。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 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或血浆中可检测到病 毒核酸。
[0013] 以下实验室结果均可确诊:病毒抗原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 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从患者 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0014] 埃博拉病毒血清学检测、病毒抗原检测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病毒的分离培养是 诊断的金标准,分离培养的病毒可用于其它研宄,但是分离培养的过程耗时长,需要16-21 天,且需要严格的实验条件。近年发展的逆转录PCR(RT-PCR),巢式PCR(nestedPCR)技术 将病毒RNA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大大提高,而实时荧光PCR的出现又将此检测技术推向 了另一台阶。实时荧光PCR作为一种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 异性,能在数小时内检出痕量病原,为埃博拉病毒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敏感、快速、实用的 方法。
[0015] 通过荧光PCR的方法直接检测埃博拉病毒RNA,大大提高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检测 准确性,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荧光PCR方法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与 免疫学检测比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从理论上讲只要有一个基因拷贝就可以检测出来。 (2)根据各种病原体独特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能够保证PCR反应的高度特异性,避免 交叉反应。(3)能对病毒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可反映出患者体内病原体拷贝数的高低和复 制情况。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探讨药物对病原体的 作用,了解感染性疾病病人用药后病情的变化情况。这对理解发病机制和预测抗病毒治疗 的有效性十分关键。(4)可扩大检测人群的范围,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对埃博拉病 毒这类自然感染率极高的病原微生物尤其适用。(5)将PCR敏感性与探针特异性相结合,在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PCR的缺陷,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6)全过程均在单 管封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由于样本间交叉引起的假阴性和环境污染。(7)实时检测技术可 连续不断的检测PCR过程中微弱信号的变化,避免了传统PCR的"平台期效应",并且模板的 定量不通过终产物,而由Ct值算出,准确性和灵敏性都有提高。(8)通过采用不同反应管或 不同荧光探针的标记可以区分具体的病毒基因型,可以有效地监测EBOV感染的变化,判断 病毒致病性的强弱,并且为治疗性的疫苗研发提供科学数据。
[0016] 结合目前现状,在临床埃博拉瘤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中,实时荧光PCR技术凭借 着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显示出了其临床诊断的优越性。但是现有试剂盒缺乏完善的质控 体系,且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使此类产品更加满足临床准确诊断的需要。
[0017] 国内已有多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试剂盒,这些试 剂盒所提供的EBOV-RNA提取方法主要是酚-氯仿法和柱提取法。但酚-氯仿法操作繁琐, 对于设备和人员操作要求高,低病毒载量的标本检出率低,且所用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而 柱提取方法虽无需高速离心,但是需频繁更换离心管,且提取用时长,特异性较差。另外,受 限于其引物探针序列,本领域还需开发出一种检测埃博拉病毒特异性好且综合性能优良的 PCR检测试剂盒。尤其是提供一种能对EBOV进行分型检测的试剂盒。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埃博拉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缺陷,提供一 种操作快速、方法简便、检测灵敏度高、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