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9804500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 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 SMV)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类世 界性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各大豆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SMV-般可造成大豆平均减产 10-30%,严重年份和地区甚至造成大面积绝产。SMV还常常造成籽粒斑驳,严重影响大豆籽 粒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分类学上,SMV属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马铃薯Y病 毒属(Potyvirus),主要通过受侵染的种子,蚜虫和机械接种方式传播。随着全球范围内大 豆种质资源交流,新型病毒株系的出现和致病力强弱的变化,我国大豆抗SMV育种工作面临 的形势也更加严重。由于化学防治困难且易造成环境安全等问题,生产上对大豆花叶病毒 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抗SMV大豆品种的培育。研究表明,由于SMV存在复杂的株系分化,大豆 对SMV的抗性又具有株系专化性,因此,寄主的抗性易随着病毒株系的变异而丧失,培育广 谱、抗性持久的抗病品种也成为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根本途径。
[0003] RNA沉默(RNA interference,RNAi)是植物抵抗外来核酸(病毒、转座子等)入侵以 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病毒入侵寄主细胞后,其双链RNA(d 〇uble-strand RNA, dsRNA)被植物DCL (Dicer-like)核酸酶加工为vsiRNA (virus short interfering RNA),随后vsiRNA与AGO蛋白结合,降解与vsiRNAs互补配对的长链病毒RNA,从而阻止病 毒的进一步侵染。许多研究表明,在植物中表达部分病毒基因组序列片段,产生的dsRNA可 以有效抑制病毒的侵染。在大豆抗SMV研究方面,Wang等将携带SMV 3'-UTR的外壳蛋白基因 CP导入大豆,其中2个转基因株系对SMV抗性水平较受体品种显著提高。Furutani等将SMV-CP基因导入大豆,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植株对SMV侵染具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分 析表明,在转基因大豆的整个发育阶段,SMV-CP序列特异小RNA只出现在真叶阶段,在后续 生长阶段则没有表达。Zhang等和Kim等将SMV-CP基因序列反向重复片段(inverted repeat,IR)导入大豆,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能够有效抵御SMV的侵染,其抗SMV水 平显著高于受体品种。最近,Gao等将参与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的负调控因子SMV HC-Pro基因 IR片段导入大豆,接种鉴定表明,转基因大 豆对SMV抗性显著提高。可见,利用宿主介导SMV编码基因 RNAi沉默是提高大豆抗SMV的有效 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利用RNAi干扰技术为同时抗多种病毒及病毒不同生理小种提供了一 条更为有效的技术途径。但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RNAi介导SMV-CP或SMV-HC-Pro基因 沉默提高大豆抗SMV水平,而对其他参与SMV侵染、复制、运动等过程关键基因 RNAi沉默介导 的SMV抗性研究则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0004] 与Potyvirus属其他病毒成员类似,SMV基因组为单链正义RNA,其基因组共编码11 个不同功能的成熟蛋白。P3蛋白是由SMV基因组编码的一个关键蛋白。研究表明,P3蛋白不 仅在病毒复制和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感染寄主症状表型密切相关,并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毒侵染的寄主范围。最近研究表明,P3蛋白是携带Rsvl抗性位点大豆 基因型的无毒决定因子。携带Rsv4抗性位点大豆基因型的无毒决定因子也位于P3蛋白序列 内部,并在SMV致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Rsvl编码蛋白可以识别P3蛋白,并诱发 大豆产生Rsvl基因介导的超敏感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尽管目前尚没有 直接证据表明P3蛋白与植物非宿主抗性机制有关,但也提不P3蛋白在决定大?宿主范围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SMV致病性有关。因此,抑制SMV-P3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干扰或 影响SMV的致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MV的宿主范围。基于上述理解,本研究基于宿主 RNAi介导SMV-P3基因沉默干扰SMV的复制和运动,获得了对SMV抗性显著提高的转基因大 豆。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0006] 本发明提供的RNA片段如SEQ-1所示,可以为双链RNA片段也可以为单 链RNA片段。所述RNA片段可以干扰大豆花叶病毒的复制和运动,从而抑制大豆花叶病 毒症状的发展。
[0007] 本发明提供的双链DNA片段如SEQ-2所示。所述DNA片段可以通过所述RNA片段反转 录获得cDNA片段,或是通过人工合成获得。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特异DNA片段如SEQ-3所示的质粒。所述特异性DNA片段包 括DNA片段1,DNA片段2,以及位于所述DNA片段1和DNA片段2之间的间隔序列。所述DNA片段1 和DNA片段2反向互补。所述DNA1片段1如SEQ-2所示。
[0009] 所述特异性DNA片段从上游至下游可依次包括如下元件:启动子,所述DNA片段1, 所述间隔片段,所述DNA片段2和终止子。所述启动子可为组成型,叶片表达特异型或病毒诱 导型启动子,所述叶片表达特异型启动子优选为菜豆叶片特异启动子RBSC2。
[0010] 含有上述质粒的重组菌或转基因细胞系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1]本发明还保护所述RNA片段,所述双链DNA片段,或以上任一所述质粒可用于在培 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00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培育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目 标植物中表达所述RNA分子,获得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植物。所述"在目 标植物中表达所述RNA分子"的实现方式具体如下:将以上所述质粒导入目标植物。所述目 标植物和转基因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所述双子叶植物为大豆,更具体可为栽培大豆。所述质 粒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等导入目标植物。
[0013]本发明还保护所述RNA片段,所述双链DNA片段,或以上任一所述质粒在制备大豆 花叶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0014]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大豆花叶病毒抑制剂,它的活性成分为所述RNA片段,所述双链 DNA片段,或以上任一所述质粒。
[0015] 以上任一所述大豆花叶病毒具体可为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
[0016] 尽管本发明只用SC-3病毒株系进行了抗病接种鉴定,但所述RNA片段是基于多个 大S花叶病毒株系的保守序列,具有广谱性,所以对其它大S花叶病毒株系也具有相同的 抑制效果。
[0017] 本发明对于培育广谱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植物(特别是大豆)具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重组质粒PTF101.1-P3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To代PAT试纸条阳性苗PCR鉴定结果.M,DNA标准分子量;Ctl+,质粒 PTF101.1-P3; Wt,非转化植株;1~6为随机选取的PAT试纸条阳性植株. 图3为心~!^代转基因大豆PCR跟踪鉴定结果.M,DNA标准分子量;Ctl+,质粒 PTF101.1-P3; Wt,非转化植株;1~6为转基因大豆B013不同单株;7~12为转基因大豆 B115不同单株. 图4为Τι代转基因大豆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M, DNA标准分子量;Ctl+,质 PTF101.1-P3; Wt,非转化植株;1~6为转Τι代转基因植株B013, B115, B127,B128, B163,B166.植物基因组DNA(50yg)用Hindm酶切后,用DIG标记bar基因探针进行检测. 图5为T3代转基因大豆植株田间接种SMV SC-3叶片症状表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 明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 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 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0019] 质粒pHANNIBAL-attB5-RBSC2-attB2:公众可以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 术研究所获得。
[0020] 栽培大豆品种W i 11 i a m S 8 2和沈农9号:公众可以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http: //www · cgris · net/query/cropl ist · php)获得。
[0021] 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SC-3株系):为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公众可以 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得。参考文献: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