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8801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金属卟啉氧传感膜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溶剂挥发法,以聚乙烯为基质材料,八乙基卟啉铂(PtOEP)为指示剂分子,乙醇为不良溶剂,二甲苯溶液为良溶剂,通过物理包埋的方式制备出具有氧传感性能的多孔薄膜。本发明产品对氧气响应快,有较高灵敏度,灵敏度可达12,比现有同类产品灵敏度高37.5%,具备良好的耐酸碱性能,pH适用范围为2~10,循环稳定性较好,响应时间短,荧光强度衰减在6%左右,恢复时间tR约为600s,响应时间tQ约为40s。
【专利说明】
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金属卟啉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大环化合物,如血红素、叶绿素等,它们在生命体的新陈代谢中以及很多基本生物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传统的紫外可见光探针相比,钯/铂卟啉具有强的光谱可见区吸收、较好的光学稳定性、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长的发光寿命(几百纳秒,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微秒)、高的量子产率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50?170nm)、易于被氧分子粹灭等特性。
[0003]在传感器的研究中,选择良好的载体固定敏感物质是极为关键的步骤之一。载体材料一般需要有良好的氧气扩散速率以实现传感器的快速响应,在氧气探针分子周围应有局部高度有效猝灭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且应和探测部位如光纤,载玻片等具有简单紧密的附着能力。
[0004]目前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无机硅氧烷、有机高分子材料,比如: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T)、聚碳酸酯(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胶-凝胶(Sol-gel)以及介孔材料等。聚乙烯是常见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印刷,制膜,管板材等方面。聚乙烯树脂无臭,无毒,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柔软性,电绝缘性高。测量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为理想的方案是制备超疏水型氧传感膜,既可让水中氧气透过传感膜与氧传感分子响应,又可保证疏水型氧传感分子长期稳定的存在于基体材质中。因此,聚乙烯树脂是不可多得的合适的载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金属卟啉氧传感膜灵敏度不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7]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稀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0.lg/mL?3.0g/mL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
[0008]二、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铂的质量的比为lmL:2yg?12yg;
[0009 ] 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80?100 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1?4:1.5。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测量溶解氧浓度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解氧猝灭指示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所发射的荧光这一原理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光化学氧传感膜。包埋的指示剂被一定波长的光源激发时,聚合物传感膜会发射出强烈而稳定的荧光,荧光信号可以有效被分子氧猝灭,且猝灭比与氧浓度一一对应,最终制得响应范围宽、线性拟合程度高的氧传感膜。本发明选择八乙基卟啉铂作为指示剂能满足实际中对传感器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及使用寿命长的要求。本发明方法的具体优点如下:
[0012]1、本发明工艺操作过程简单,花费少。
[0013]2、产品对氧气响应快,有较高灵敏度,灵敏度可达12,比现有同类产品灵敏度高37.5%。
[0014]3、产品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有利于氧分子在基质中的扩散。
[0015]4、Stern-Vo Imer方程线性相关性高,能够精确测量水中溶解氧。
[0016]6、产品具备良好的耐酸碱性能,pH适用范围为2?1。
[0017]7、循环稳定性较好,响应时间短,荧光强度衰减在6 %左右,恢复时间tR约为600s,响应时间tQ约为40 S。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0.5g/mL时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
[0019]图2为试验一中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lg/mL时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
[0020]图3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1.5g/mL时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
[0021]图4为试验一中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2g/mL时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
[0022]图5为试验二中不同无水乙醇用量下CA与无水乙醇加入量关系图;
[0023]图6为试验三中不同指示剂添加量下猝灭比曲线图;
[0024]图7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SEM照片;
[0025]图8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在不同氧含量下的荧光发射谱图;其中I为氧气饱和浓度为100 %的猝灭曲线,2为氧气饱和浓度为80 %的猝灭曲线,3为氧气饱和浓度为60 %的猝灭曲线,4为氧气饱和浓度为40 %的猝灭曲线,5为氧气饱和浓度为20 %的猝灭曲线,6为氧气饱和浓度为O %的猝灭曲线;
[0026]图9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Stern-Volmer曲线图;
[0027]图10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荧光强度与响应时间曲线;
[0028]图11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最大猝灭比与pH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30]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稀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0.lg/mL?3.0g/mL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
[0031 ] 二、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铂的质量的比为lmL:2yg?12yg;
[0032 ] 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80?100 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1?4:1.5。
[0033]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以测量溶解氧浓度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解氧猝灭指示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所发射的荧光这一原理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光化学氧传感膜。包埋的指示剂被一定波长的光源激发时,聚合物传感膜会发射出强烈而稳定的荧光,荧光信号可以有效被分子氧猝灭,且猝灭比与氧浓度一一对应,最终制得响应范围宽、线性拟合程度高的氧传感膜。本实施方式选择八乙基卟啉铂作为指示剂能满足实际中对传感器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及使用寿命长的要求。本实施方式方法的具体优点如下:
[0034]1、本发明工艺操作过程简单,花费少。
[0035]2、产品对氧气响应快,有较高灵敏度,灵敏度可达12,比现有同类产品灵敏度高37.5%。
[0036]3、产品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有利于氧分子在基质中的扩散。
[0037]4、Stern-Vo Imer方程线性相关性高,能够精确测量水中溶解氧。
[0038]6、产品具备良好的耐酸碱性能,pH适用范围为2?1。
[0039]7、循环稳定性较好,响应时间短,荧光强度衰减在6 %左右,恢复时间tR约为600s,响应时间tQ约为40 S。
[004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得到浓度为
0.5g/mL?1.5g/mL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1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得到浓度为1.0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42]【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完全溶解。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43]【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聚乙稀/ 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 5yg?I Oyg。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0044]【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铂的质量的比为ImL: 8yg。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0045]【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 °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46]【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5?1.5:1.5。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0047]【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1.5。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0048]【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其他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0049]用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0]试验一:本试验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51 ] 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90 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稀完全溶解,分别得到浓度为0.5g/mL、lg/mL、1.5g/mL和2g/mL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
[0052]二、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 °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 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8yg;
[0053]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1.5。
[0054](一)对试验一中不同浓度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制得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猝灭比进行检测:
[0055]高分子成膜首先应控制的参数即为溶液浓度,通过确定适宜浓度形成形貌良好,满足要求的基底膜。
[0056]检测在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浓度在0.5g/mL、lg/mL、1.5g/mL和2g/mL的条件下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猝灭比,得到如图1?4所示的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测试图,图1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0.5g/mL下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图2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lg/mL下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图3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1.5g/mL下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图4为试验一中聚乙烯/二甲苯溶液的浓度为2g/mL下氮气饱和水溶液、氧气饱和水溶液下荧光强度曲线图,其中a为氮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b为氧气饱和水溶液下的荧光强度曲线。
[0057]结论:从图1?4可以看出,当聚乙烯/二甲苯溶液浓度为1.0g/mL时的猝灭比为9.03,此条件下的灵敏度最好;低浓度所成的膜呈现白色,这说明指示剂分子被完全包埋在高分子中;高浓度下,薄膜带有粉色,指示剂分子未被完全包埋在高分子中,有一定量残留在膜表面,包埋效果不够良好。
[0058]从猝灭比及包埋效果的角度看,聚乙烯/二甲苯溶液浓度为1.0g/mL时更有利于薄膜的氧传感性能,因此,制备氧传感薄膜选取聚乙稀/二甲苯溶液浓度为1.0g/mL ο
[0059]试验二:本试验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60]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l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
[0061]二、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 °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 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8yg;
[0062]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1?4:1.5。
[0063](二)对试验二中不同不良溶剂(无水乙醇)用量制得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接触角CA检测:
[0064]本发明选择聚乙稀树脂作为载体材料,向聚乙稀/二甲苯溶液中添加0.1mL?4mL不良溶剂乙醇,构成贫、富两相,形成相分离,富相聚集成核生长,形成模型,贫相蒸发形成孔隙,进而制得多孔聚乙烯氧传感膜。不良溶剂可以增加氧传感膜的疏水性,本发明采用乙醇作为不良溶剂,以它为变量,制备出含有不同不良溶剂量的氧传感膜,并进行接触角CA测试,得到如图5所示的试验二中CA与无水乙醇加入量关系图。
[0065]结论:从图5可以看出,当无水乙醇滴加到含八乙基卟啉铂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中的瞬间,发现澄清的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立刻呈现白色絮凝状现象。随着无水乙醇体积比从O增加至40%,薄膜的接触角逐渐增大到156.03°,薄膜体现出较强的疏水性;当无水乙醇体积分数超过40%时,接触角反而减小,疏水性被破坏。实验测得不同无水乙醇配比下制得的氧传感膜疏水性能结以CA为纵坐标,无水乙醇加入量为横坐标,当无水乙醇加入量为1.0mL,所得薄膜接触角最大。综上,当无水乙醇加入量为1.0mL,S卩占总体积比为40%时,所得薄膜接触角最大,疏水性最好,故当混合溶液与不良溶剂体积比为1.5:1时,为最优配比。
[0066]试验三:本试验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67]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l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
[0068]二、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 °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 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2yg?l^ig;
[0069]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 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1.5。
[0070](三)对试验三中不同指示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负载量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猝灭比检测:
[0071]本实验以指示剂八乙基卟啉铂(PtOEP)为变量,制备出含有不同指示剂负载量的氧传感膜,并考察其对氧气的响应。得到如图6所示的试验三中以PtOEP添加量为横轴,以猝灭比为纵轴绘制成的不同指示剂浓度猝灭比折线图(添加ImL乙醇)。
[0072]结论: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指示剂添加量的增加,即氧传感分子浓度增加时,猝灭比增加;当用量达到Syg时,猝灭比具有最大值,随后继续增加浓度,猝灭比反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指示剂分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氧传感分子出现自猝灭现象,使得猝灭比减小。
[0073]试验四:本试验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74]一、将聚乙烯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l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
[0075]二、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 °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 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8yg;
[0076]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1.5。
[0077](四)结构表征
[0078]用扫描电镜对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得到如图7所示的SEM照片,从图7可以看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为多孔结构,增加了氧气的透过性。
[0079](五)Stern-Volmer曲线测定
[0080]改变氧气饱和载液和氮气饱和载液的流量比,配制氧气饱和浓度为O%、20%、40%、60%、80%和100%的溶解氧标准溶液。测定试验一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不同氧含量下的猝灭程度。
[0081]结论:得到如图8所示的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在不同氧含量下的荧光发射谱图,I为氧气饱和浓度为100%的猝灭曲线,2为氧气饱和浓度为80%的猝灭曲线,3为氧气饱和浓度为60 %的猝灭曲线,4为氧气饱和浓度为40 %的猝灭曲线,5为氧气饱和浓度为20 %的猝灭曲线,6为氧气饱和浓度为O %的猝灭曲线;
[0082]由氮气饱和的载液流经传感膜的荧光强度1与各溶解氧浓度下荧光强度I的比值,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得线性回归方程1/I = l+KSV[Q],测定建立响应信号下与溶解氧浓度[Q]的定量分析模型。得到如图9所示的Stern-Volmer曲线图,斜率越大,灵敏度越高,线性关系越好,精度越高,因此由图8和图9可以看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具有良好的灵敏度。
[0083](六)循环稳定性测试
[0084]在100%的氮气和100%的氧气之间进行相互转换时测定氧传感器的荧光强度-响应时间曲线。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包括猝灭时间(tQ)和恢复时间(tR),其中tQ是指荧光强度从纯氮气条件到纯氧气条件下降95%时所需的时间;tR是指荧光强度从纯氧气条件到纯氮气条件上升95%时所需时间。利用PtOEP/聚乙烯薄膜作为荧光探针,通过对氧气的传感响应特性研究可以揭示载体的结构即发光分子的周围环境的变化。
[0085]得到如图10所示的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荧光强度与响应时间曲线,从图10可以看出,荧光强度衰减在6%左右,恢复时间tR约为600s,响应时间tQ约为40s。
[0086](七)pH适用范围测试
[0087]测试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pH= 2,4,7,10)的最大粹灭比,确定氧传感膜的pH适用范围。
[0088]得到如图11所示的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最大猝灭比与pH关系曲线图,从图11可以看出,试验四制备的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耐酸碱度优异。
【主权项】
1.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聚乙稀溶于二甲苯中,在温度为80?100°(^和搅拌速度为4001'/111;[11?6001'/111;[11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0.1g/mL?3.0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 二、在温度为80?1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80?100 °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lmL:2yg?12yg; 三、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80?1000C和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Imin?2min,然后将溶液滴至玻璃片上,避光自然干燥,得到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1?4: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得到浓度为0.5g/mL?1.5g/mL的聚乙烯/二甲苯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得到浓度为1.0g/mL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稀完全溶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 5yg?I Oy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聚乙稀/二甲苯溶液的体积与八乙基卟啉铀的质量的比为ImL: 8yg。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向步骤一得到的聚乙烯/ 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八乙基卟啉铂,继续在温度为9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0.5?1.5:1.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无水乙醇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1.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光化学氧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向步骤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继续在在温度为90 0C和搅拌速度为500r/min的条件下搅拌lmin。
【文档编号】C08L23/06GK105949495SQ20161025591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张科, 罗玲玲, 赵九蓬, 张鸿林, 李垚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