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变菌株Bb5911v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10637644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诱变菌株Bb5911v及其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防菌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诱变菌株Bb5911v及其应用。一种诱变菌株Bb5911v,其分类学命名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于2016年03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2158。本发明以野生短短芽孢杆菌菌株Bb5911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对香蕉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高的突变株Bb5911v菌株,其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2.41%,防病效果亦显著提高。CGMCC No.1215820160303
【专利说明】
-种诱变菌株化5911V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防菌研发技术领域,具体设及的是一种诱变菌株化5911V及其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香蕉炭痘病由芭蕉炭痘菌Colletotrichum musae侵染引起,在香蕉大田生长期间 就潜伏在果皮内,胆运期间随果实成熟逐渐显现症状,造成蕉果严重腐烂,是香蕉采后胆 藏、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防治目前仍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然而长期大量 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利用对 环境友好的生防菌防治该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0003] 近年来已有不同种类生防菌被筛选用于香蕉炭痘病防治的研究报道。Peeran等报 道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P7W水包油型状态培养后,可有效抑制芭蕉 炭痘菌菌丝的生长,李静等从小白菜分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XBC-PS对芭蕉炭痘 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de Costa等采用50°C热水处理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液浸泡来综合防治香蕉炭痘病。Lassois等报道毕赤酵母菌Pichia anomala和梭 子蟹假丝酵母化ndida oleophilastrain对芭蕉炭痘菌具有较强的括抗作用。Alvindia和 化tsuaki发现哈茨木霉化ichoderm harzianum通过寄生作用抑制芭蕉炭痘菌的菌丝生长 和抱子萌发。李振华等报道链霉菌Str邱tomyces SP.发酵液对香蕉炭痘病表现出较好的防 病作用。谭志琼等发现海洋青霉菌化nicillium SP.T03产生的括抗物质对芭蕉炭痘菌具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刘兴慕等报道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618菌株发酵液 对香蕉炭痘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何红等报道辣椒体内的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S-2和BS-1对芭蕉炭痘菌菌丝生长、抱子形成及萌发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弟 等发现香蕉内生枯草芽抱杆菌B215对香蕉炭痘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括抗作用;李敏等发现枯 草芽抱杆菌C71经紫外诱变处理后,其对香蕉炭痘病的防效显著提高;Alvindia等发现解淀 粉芽抱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可抑制芭蕉炭痘菌的菌丝生长和抱子萌发。此外,本研究 室也获得了对香蕉炭痘病有较好括抗作用的短短芽抱杆菌化evibacillus brevis。
[0004] 本发明是W从香蕉根际±壤筛选得到的短短芽抱杆菌化5911菌株作为出发菌株, 对其进行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筛选出对香蕉炭痘病抑菌活性高、传代稳定的正诱变 菌株抓5911V,并提供了其在微生物保鲜剂的研制和香蕉炭痘病的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
[0005]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 当被视为承认或W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诱变菌株化5911V及其应用,该菌是从香蕉根际 ±壤筛选得到的短短芽抱杆菌化5911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 诱变,筛选出对香蕉炭痘病抑菌活性高、传代稳定的正诱变菌株抓5911V。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变菌株Bb591 IV,其分类学命名为短短芽抱杆菌 Brevibacillus brevis,于2016年03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 生物中屯、,保藏号为CGMCC No. 12158。
[0009]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诱变菌株抓5911V的复合诱变方法,包括W下步骤:
[0010] (1)先将20w紫外灯预热20min,取15mL浓度为108CFU/mL的菌株化5911种子液至灭 菌的培养皿,放置在磁力揽拌器上揽拌,调整照射距离为50cm,打开皿盖,揽拌照射5s;诱变 后所有操作均在红光下进行;
[0011] (2)再将菌株化5911种子液中加入灭菌的3mol/L化N02溶液,使化N02浓度达到 300mmol/L,充分混匀后反应60min,即得到诱变菌株抓5911V。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诱变菌株抓5911V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尖抱镶抱菌西瓜专 化型、新月弯抱霉、细链格抱菌、串珠镶抱、尖抱镶抱菌古己专化型、香蕉链格抱、胶抱炭痘 菌、弥泽那拟盘多毛抱、芭蕉炭痘菌、香蕉大茎点霉、瞭突厮蠕抱、小窦氏霉和多主棒抱霉中 的用途。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诱变菌株抓5911V在防治香蕉炭痘病中的用途。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W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 1.本发明W野生短短芽抱杆菌菌株化5911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酸钢 复合诱变,得到对香蕉炭痘病菌抑菌活性较高的突变株化5911V菌株,其抑菌活性比出发菌 株提局了 112.41 %,防病效果亦显著提局。
[0016] 2.本发明的诱变菌株化5911V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尖抱镶抱菌西瓜专化型、新月 弯抱霉、细链格抱菌、串珠镶抱、尖抱镶抱菌古己专化型、香蕉链格抱、胶抱炭痘菌、弥泽那 拟盘多毛抱、芭蕉炭痘菌、香蕉大茎点霉、瞭突厮蠕抱、小窦氏霉和多主棒抱霉中的用途,其 中,突变株化5911V对多主棒抱霉、小窦氏霉和瞭突厮蠕抱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 分别为 75.03mm、52.82mm 和 51.53mm。
[0017] 3.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化5911v对香蕉炭痘病胆藏15d的防效达66.55%,虽然与香 蕉采后防腐保鲜所使用的333.33yg/mL咪鲜胺溶液相比存在差距,但该菌株与10.4化g/mL 咪鲜胺溶液复配后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香蕉胆藏15d后其防效与333.33yg/mL咪鲜胺溶 液差异不显著;至17d,其防效仍显著高于10.4化g/mL咪鲜胺溶液。表明该菌株与低浓度咪 鲜胺复配后,对香蕉炭痘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生产上应用时可达到减少农药 使用量的目的。
[001引保藏信息说明
[0019] 短短芽抱杆菌化日¥化日(^11118 13'日¥18 5911¥,保藏编号为〔610:齡.12158,保藏 日期为2016年03月03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屯、 (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紫外诱变时间对抓5911菌株致死率的影响;
[0021] 图2为NaN〇2浓度对抓5911菌株2地致死率的影响;
[0022] 图3为NaN〇2诱变时间对抓5911菌株致死率的影响;
[0023] 图4为诱变菌株抓591 Iv的遗传稳定性;
[0024] 图5为诱变菌株抓5911V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0025] 有关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6] 1-尖抱镶抱菌西瓜专化型;2-新月弯抱霉;3-细链格抱菌;4-串珠镶抱;5-尖抱镶 抱菌古己专化型;6-香蕉链格抱;7-胶抱炭痘菌;8-弥泽那拟盘多毛抱;9-芭蕉炭痘菌;10- 香蕉大茎点霉;11-瞭突厮蠕抱;12-小窦氏霉;13-多主棒抱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 不是限定。
[0028]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 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9] 实施例1:
[0030] 1材料与方法
[00川 1.1供试材料
[0032] 括抗菌短短芽抱杆菌化ev化acillus brevis化5911菌株,从香蕉根围分离筛选 得到。菌株化5911V、5B38-1、5B38-4、5B36-4和5B40-6为由菌株化5911经复合诱变所得突变 株。
[0033] 病原菌芭蕉炭痘菌Colletotrichum.musae、新月弯抱霉Curvularia lunata、瞭突 厮蠕抱Ex serohi lum rostra turn、小窦氏霉Dei ghtonie 11a torn losa、香蕉链格抱 Alte;rna;riamusae、弥泽那拟盘多毛抱Pestalotiopsismenezesiana、多主棒抱霉 Corynespora cassi i cola、香蕉大茎点霉Macrophoma musae、串珠镶抱Fusarium moniliforme、尖抱镶抱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巧sporum f.sp.niveum、尖抱镶抱菌古己 专化型F'usarium ο巧sporum f.sp.cubense、细链格抱菌Alternaria alternata、胶抱炭痘 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W上菌株均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防 治研究室分离保存。
[0034] 试验香蕉品种为"威廉斯B6",采自广西南宁市武鸣县香蕉园,采收前3个月内未喷 施杀菌剂。450g/L施保克EC,有效成分为咪鲜胺,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推荐香蕉采后防腐 保鲜使用的稀释倍数为900~1800倍液,即有效成分含量为250~5(K)yg/mL。
[0035] 1.2括抗菌株种子液、发酵液及病原菌抱子液的制备
[0036] 1.2.1括抗菌种子液的制备将括抗菌株接入NA液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腺lOg, 化Cl 5g,琼脂15g,水lOOOmUpH 7.0~7.2;w不加琼脂作为液体培养基),置28°C,120r/m 振荡培养16h,5000r/m离屯、3min,弃上清液,沉淀用无菌水洗涂3次,制成108CFU/mL的菌悬 液,4°C保存备用。
[0037] 1.2.2括抗菌发酵液的制备将括抗菌株的种子液按1 % (V/V)接种量移入NA液体培 养基,28°C,120r/m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加无菌水调整菌液浓度为109C即/血,备用。
[0038] 1.2.3病原菌抱子液的制备将所有供试病原菌分别接入PSA试管斜面(新鲜马铃馨 200g,切成小块煮沸30min,纱布过滤,加入薦糖20g,琼脂15g,充分溶解,补水至lOOOmL,pH 自然。),28°C恒溫培养lOd,每管力日5mL无菌水,轻微振荡将抱子洗下,收集后即得病原菌的 抱子液,加无菌水调整抱子浓度为1 ο6个/mL,4 °C保存备用。
[0039] 1.3菌株抓5911的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和遗传稳定性测试
[0040] 1.3.1紫外诱变条件的确定20*紫外灯预热2〇111111,取151^浓度为10化。1]/1^的菌株 化5911种子液至灭菌的培养皿,放置在磁力揽拌器上揽拌,调整照射距离为50cm,打开皿 盖,分别揽拌照射5、10、15、20、25、30和35s ; W未经紫外照射的菌液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 复。用无菌水将照射后的菌液进行10倍浓度梯度稀释,分别取10化L涂布至NA平板,28°C避 光培养,诱变后所有操作均在红光下进行。24h后,对平皿上的单菌落进行计数,计算致死 率。选择致死率90 %左右的条件为紫外诱变的最适条件。
[004。 致死率(% )=(对照活菌数一诱变后活菌数)/对照活菌数X 100%
[0042] 1.3.2亚硝酸钢诱变条件的确定分别取5mL浓度为10化FU/mL的菌株化5911种子 液,测定亚硝酸钢诱变的最适浓度时,加入灭菌的3mol/L化N02溶液,使化N02浓度分别为 25、50、100、150、200、250、300和350111111〇1/1,充分混匀后反应30111111;而测定亚硝酸钢诱变的 最适时间时,则加入60化L灭菌的3mol/L NaM)2溶液和40化L无菌水,充分混匀后反应10、 20、30、40、50、60和70min。最后分别加入300μL5.6mol/L的化抽P04缓冲液(pH8.6)终止反 应,W未经化N02处理的菌液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用无菌水将处理后的菌液进行10倍浓 度梯度稀释,分别取1(Κ)化涂布至NA平板,28Γ培养2地,对平皿上的单菌落进行计数,计算 致死率。致死率计算同1.3.1。选择致死率90%左右的条件为亚硝酸钢诱变的最适条件。
[0043] 1.3.3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将浓度为108CFU/mL的菌株化5911种子液W紫外 诱变的最适条件进行诱变,对诱变后平皿上的单菌落进行抑菌活性测定。选取抑菌活性最 高的5株诱变菌株W亚硝酸钢诱变的最适条件再进行诱变,对诱变后平皿上的单菌落再进 行抑菌活性测定,保存抑菌活性最高的5株诱变菌株。菌株化5911的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 诱变共进行2次。
[0044] 1.3.4括抗菌株抑菌活性的测定在直径9cm培养皿中加入5mL烙化的2 %水琼脂,冷 凝后在平板上距中央2.5cm处对称放置3个灭菌牛津杯。将烙化的PSA培养基冷却至45Γ,将 1.2.3小节中制得的浓度为106个/mL的芭蕉炭痘菌抱子液按1 % (V/V)的量加入培养基中, 振荡摇匀,迅速加入至琼脂平板,凝固后取出牛津杯,形成直径7mm的小孔,28°C培养化。将 制备好的浓度为109CRJ/mL的待测括抗菌株发酵液5000r/m离屯、3min,上清液用细菌过滤器 过滤后,分别取20化加入每个小孔,W无菌水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3皿。28°C恒溫 培养4她,测量抑菌圈直径d(mm)。
[0045] 计算诱变菌株的抑菌活性提高率:抑菌活性提高率(% ) = ((1谅麵株一dtti发菌株)/ 7) X 100%
[0046] 1.3.5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测试经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得到的抑菌活性 最高的诱变菌株化5911v,4°C保存于NA试管斜面。取3支化5911V菌株斜面每7d转接1次,每 次转接后28Γ培养24h,测定其抑菌活性;共转接测试10次,方法参照1.3.4。
[0047] 1.4抓5911野生菌株和诱变菌株的抑菌谱测试
[0048] W菌株化5911和抑菌活性最高的诱变菌株化5911V作为测试菌株,分别测定其对 供试的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参照1.3.4。
[0049] 1.5咪鲜胺对抓5911野生菌株和诱变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0050]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NA液体培养基将咪鲜胺对倍稀释成系列浓度,使咪鲜胺 的浓度分别为666.67、333.33、166.67、83.33、41.67、20.83、10.42、5.21、2.60、1.30和0.65 yg/mL,各取ImL至试管中,然后加入1(Κ)化供试菌株的种子液,每浓度3次重复。W加菌液但 不加咪鲜胺的试管为阳性对照,W不加菌液和咪鲜胺的试管为空白对照。置28°C,120r/m振 荡培养24h,W浑浊度为指标检查管中是否有细菌生长。管内无细菌生长而咪鲜胺浓度最低 者,即为咪鲜胺对该试验菌株的MIC。
[0051 ] 1.6香蕉炭痘病的防治试验
[0052] 田间采收八成熟的蕉果,落梳后分成每梳5~6个蕉果,抹去花器,并除去伤病的蕉 果,洗净惊干。共设置7个处理:处理1,菌株化5911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处理2,突变株 Bb591 Iv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处理3,333.33yg/mL咪鲜胺溶液;处理4,10.4化g/mL咪鲜胺 溶液;处理5,菌株抓5911的发酵液用清水进行10倍稀释后,加入咪鲜胺,至混合液中咪鲜胺 终浓度为10.4化g/mU处理6,突变株化591 Iv的发酵液用清水进行10倍稀释后,加入咪鲜 胺,至混合液中咪鲜胺终浓度为10.4化g/mL处理7,清水。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化g蕉 果。将蕉果在W上各处理中浸泡2min后取出,室溫下惊干,用厚度0.04mm的聚乙締袋按不同 处理分别密封包装后,放入纸箱,置25 °C,畑78 %放置。
[0053] 在蕉果开始发病时进行第1次病情调查,蕉果完全成熟后进行第2次调查;香蕉炭 痘病的病情分级标准如下W]:〇级,无病;1级,病斑占果皮面积的10% W下;3级,病斑占果 皮面积的11~25 % ; 5级,病斑占果皮面积的26~50 % ; 7级,病斑占果皮面积的51~75 % ; 9 级,病斑占果皮面积的76 % W上。
[0054] 病情指数=Σ (各级病果数X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X 9) X 100;防治效果 (% )=(对照区病情指数一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X 100。
[0化日]1.7数据统计与分析
[0056] 所得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汇总、平均值计算和作图,差异显著性采用DPS 7.05 软件的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
[0057] 2结果与分析
[005引 2.1紫外诱变时间对抓5911菌株致死率的影响
[0059] 如图1所示,紫外线对化5911菌株的致死率随着其照射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照射 时间为15s时,Bb5911菌株的致死率为90.36%;当照射时间大于25s时,Bb5911菌株的致死 率趋于平缓并接近100%。
[0060] 2.2亚硝酸钢浓度对菌株抓5911致死率的影响
[OOW] 如图2所示,化N02对菌株化5911的致死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化N02的浓 度为300mmol/L时,其对菌株抓5911的致死率为88.44%。
[0062] 2.3亚硝酸钢诱变时间对菌株抓5911致死率的影响
[0063] 如图3所示,化M)2对菌株化5911的致死率随着其诱变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化N02 诱变的时间为60min时,其对抓5911菌株的致死率为90.99%。
[0064] 2.4菌株抓5911的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
[0065] 通过两次紫外线-亚硝酸钢复合诱变,W菌株抓5911为出发菌株共得到135株正诱 变菌株。经过抑菌活性的测定,最终得到5株对香蕉炭痘病抑菌活性最高的诱变菌株。
[0066] 如表1所示,5株诱变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37.53~42.88mm,其抑菌活性均比菌株 抓5911提高了80.72 % W上。其中,菌株抓591 Iv的抑菌活性最高,提高了 112.41 %。
[0067]表1出发菌株抓5911与诱变菌株的抑菌活性 [006引
[0069]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下同。
[0070] 2.6诱变菌株抓591 Iv的遗传稳定性
[0071] 诱变菌株化5911V在NA斜面上连续转接10次后,测定所有转接菌株对香蕉炭痘病 菌的抑菌活性。
[0072] 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该菌株的抑菌活性逐渐降低,但7次内其抑 菌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菌株抓591IV在转接7次内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0073] 2.7出发菌株抓5911及突变株抓5911V的抑菌谱
[0074] 出发菌株抓5911及其突变株抓5911V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0075] 如图5所示,出发菌株Bb5911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8.84~57.26mm,而突变株 Bb591 Iv为11.19~75.03mm。突变株化591 Iv的抑菌活性均比出发菌株化5911有所提高,其 提高率在18.20%~239.27%。其中,突变株化5911V对多主棒抱霉、小窦氏霉和瞭突厮蠕抱 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5.03mm、52.82mm和51.53mm。
[0076] 2.8咪鲜胺对抓5911菌株及其诱变菌株抓591 Iv的MIC
[0077]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咪鲜胺对化5911菌株及其诱变菌株化5911V菌株 的MIC值相同,均为20.8化g/mL。当咪鲜胺的浓度小于10.4化g/mL时,其对2株菌株的生长无 影响。
[0078] 2.9诱变菌株对香蕉炭痘病的防治效果
[0079] 香蕉胆藏15d开始发病,各处理区的病情指数在13.61~54.15之间;而各处理区的 防效在51.72% W上,其中,突变株化591 Iv发酵液与10.4化g/mL咪鲜胺溶液复配后,其防效 为72.76%,与333.33yg/mL咪鲜胺溶液差异不显著。
[0080] 表2诱变菌株抓591 Iv对香蕉炭痘病的防治效果
[0081]
[0083]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下的差异显著性, 下同。
[0084] 如表2所示,胆藏至17d香蕉完全成熟,各处理区的病情指数均有增长,对照区的病 情指数达到95.05,其他各处理区在27.82~61.57之间;而各处理区的防效在35.22%?上, 其中,突变株抓5911V发酵液与10.4化g/mL咪鲜胺溶液复配后,其防效虽然显著低于333.33 yg/mL咪鲜胺溶液,但未达到极显著差异,且仍显著高于10.4化g/mL咪鲜胺溶液。15d和17d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诱变菌株化5911V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化5911,其最高防效为 66.55%。
[008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诱变菌株抓591 Iv菌株,其抑菌活性比出发菌株化5911提高了 112.41%,防病效果亦显著提高。
[0086] 本发明的菌株化5911V对香蕉炭痘病胆藏15d的防效达66.55%,虽然与香蕉采后 防腐保鲜所使用的333.33yg/mL咪鲜胺溶液相比存在差距,但该菌株与10.4化g/mL咪鲜胺 溶液复配后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香蕉胆藏15d后其防效与333.33yg/mL咪鲜胺溶液差异 不显著;至17d,其防效仍显著高于10.4化g/mL咪鲜胺溶液。表明该菌株与低浓度咪鲜胺复 配后,对香蕉炭痘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在生产上应用时可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 的目的。
[0087] 常见的香蕉采后真菌病害有Colletotrichum musae引起的香蕉炭痘病、Fusarium sp.引起的香蕉冠腐病和Macrophoma musae引起的香蕉黑星病。本发明诱变筛选得到的菌 株化5911V对W上巧巾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其余供试的10株植物病原真菌也表 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尤其对多主棒抱霉的抗菌活性最高。此外,诱变菌株化5911V对 引起香蕉叶斑病的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较宽的抑菌谱为菌株化5911V在 香蕉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利用该菌株开发高效、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对香 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88]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运些描述 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W进行很多改变 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 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W及 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诱变菌株Bb5911 v,其分类学命名为短短芽抱杆菌Brevibaci 1 lusbrevis,于 2016年03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Νο·12158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变菌株Bb5911v的复合诱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 (1) 先将20w紫外灯预热20min,取15mL浓度为108CFU/mL的菌株Bb5911种子液至灭菌的 培养皿,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调整照射距离为50cm,打开皿盖,搅拌照射5s;诱变后所 有操作均在红光下进行; (2) 再将菌株Bb5911种子液中加入灭菌的3mol/L NaN〇2溶液,使NaN〇2浓度达到 300mmol/L,充分混勾后反应60min,即得到诱变菌株Bb5911v。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变菌株Bb5911v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 型、新月弯孢霉、细链格孢菌、串珠镰孢、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香蕉链格孢、胶孢炭疽菌、 弥泽那拟盘多毛孢、芭蕉炭疽菌、香蕉大茎点霉、喙突脐蠕孢、小窦氏霉和多主棒孢霉中的 用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变菌株Bb5911v在防治香蕉炭疽病中的用途。
【文档编号】C12N1/20GK106011031SQ20161060166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7日
【发明人】付岗, 杜婵娟, 叶云峰, 潘连富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