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萘啶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抗疟方面的应用

文档序号:10664953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苯并萘啶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抗疟方面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类苯并萘啶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抗疟方面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体定义详见说明书,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疟活性且毒性很低。
【专利说明】
苯并萘啶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在抗疟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类新型的苯并萘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在抗疟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虫媒介传染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 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全 球每年有3~5亿人感染疟疾,并导致约150-270万人死亡。在大约近百种疟原虫中有四 种可引起人体疾病,其中,恶性疱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致病性极强,95%的疱疾 死亡病例由恶性疟原虫所致。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抗疟疾疫苗,化学药物依然是当前治 疗疟疾的主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是氯喹和4-氨基喹啉衍生物,及青蒿素和蒿甲醚 衍生物。现有的疟疾疗法是基于联合治疗;青蒿素联合疗法可以清除对氯喹有抗药性的恶 性疟原虫而成为抗疟最后的选择,而近期在泰柬边界的抗疟实验中,人们发现了疟原虫对 青蒿素潜在的抗药性。因此,寻找新型抗疟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苯并萘啶衍生物以及其在抗疟方面的应用。
[0004]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
[0005]
[0006]式中,
[0007] Y为N,N-二直链或支链的(;-(:4烷基胺基甲基;
[0008] 自下组:羟基、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Q-C;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烧硫基、卤 代的直链或支链的(;-(:4烧硫基、NR此;其中,R :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 i-C4 烷基,或Ri、R2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 哌啶和哌嗪,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Q-C;烷基;
[0009] X2选自下组:氢、卤素、羟基、硝基、氰基、三氟甲磺酸酯基、直链或支链的(^-(: 4烷 基、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 烷基(如三氟甲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如三氟甲氧基)、羧基(-COOH)、 酯基 CfC4烷基(-(c = o)o-c fC4烷基);
[0010] 或xAnr^,其中,RJPR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或Ri、r 2 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哌啶和哌嗪, 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001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选自结构如式I或式n所示的化合物:
[0012]
[0013] 式中,Xi、X2定义同前。
[0014] 在另一优选例中,乂1选自下组:羟基、直链或支链的(^-(:4烷基、直链或支链的(^-(: 4 烷氧基、NRiR2;其中,R :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
[0015] 在另一优选例中,&选自下组:卤素、硝基、氰基、直链或支链的Ci-Q烷基、直链或 支链的(;-(: 4烷氧基;或X 2为NR此,其中,&和R 2各自独立地为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或 &、R2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哌啶和 哌嗪,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0016] 在另一优选例中,为表1所示的各个基团。
[0017] 在另一优选例中,式(A)所示的化合物为表1所示的化合物。
[0018]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 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9]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抗疟药物中的应用。
[0020]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如式(I)或式(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21] (1)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22]
[0023] (a)在惰性溶剂中,在碱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进行反应, 从而得到化合物3 ;
[0024] (b)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磷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4 ;
[0025] (c)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5 ;
[0026] (Id)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5与多聚甲醛和二甲胺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 I ;
[0027] 或
[0028] (2)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30] (a)在惰性溶剂中,在碱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进行反应, 从而得到化合物3 ;
[0031 ] (b)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磷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4 ;
[0032] (c)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5 ;
[0033] (2d)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5与多聚甲醛和二乙胺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 II ;
[0034] 上述各式中,
[0035] 自下组:羟基、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烧硫基、卤 代的直链或支链的(;-(:4烧硫基、NR此;其中,R :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 i-C4 烷基;或&、私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 哌啶和哌嗪,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Q-C;烷基;
[0036] X2选自下组:氢、卤素、羟基、硝基、氰基、三氟甲磺酸酯基、直链或支链的(^-(:4烷 基、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 烷基(如三氟甲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如三氟甲氧基)、羧基(-C00H)、 酯基 CfC4烷基(-(c = o)o-c fC4烷基);
[0037] 或乂2为NR况,其中,&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或R i、私和 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哌啶和哌嗪,且 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0038]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c)中,所述惰性溶剂为N,N_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 者N-甲基吡硌烷酮。
[0039]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Id)或(2d)中,所述惰性溶剂为醇类溶剂;较佳地,为乙 醇。
[004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Id)或(2d)中,所述甲醛为多聚甲醛。
[0041]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抑制疟原虫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感染有疟原 虫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本发明 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进行培养,从而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或增殖。
[004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化合物的施用浓度为0. 001-100 yM。
[0043] 在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体化合物,结构如式5所示,
[0044]
[0045] 其中,自下组:羟基、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4烧 基、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 ^匕烧硫 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4烧硫基、NR此;其中,R :和1?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 C「C4烷基,或Rp R2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 吗啉、哌啶和哌嗪,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i-Q烷基;
[0046] X2选自下组:氢、卤素、羟基、硝基、氰基、三氟甲磺酸酯基、直链或支链的(^-(:4烷 基、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 i-c4烷氧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i-c4 烷基(如三氟甲基)、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如三氟甲氧基)、羧基(-COOH)、 酯基 CfC4烷基(-(c = o)o-c fC4烷基);
[0047] 或乂2为NR况,其中,&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氢、直链或支链的C「C4烷基,或R i、私和 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啦略、四氢吡略、吡啶、吗啉、哌啶和哌嗪,且 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0048]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 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 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0049] 图1显示了化合物浓度为5 X 10 5mol/L的条件下对血红素的吸光度的测定;CQ表 示氯喹二磷酸;PYR表示咯萘啶;HM表示血红素。
[0050] 图2显示了化合物17(1. 25mg/kg) 4天治疗小鼠体内疟原虫的显微镜图片;红细胞 上染呈蓝色是出现的疟原虫,其中,图A为化合物17的治疗图(有效),图B为空白对照的 治疗图(无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类结构新颖的且具有高抗疟活性 和低毒副作用的苯并萘啶衍生物。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0052] 如本文所用,"直链或支链的(^-(:4烷基"是指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 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
[0053] 如本文所用,"直链或支链的Ci-Q烷氧基"是指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 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等。
[0054] 如本文所用,"直链或支链的Ci-Q烷硫基"是指具有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 的烧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异丙硫基、丁硫基、异丁硫基、叔丁硫基等。
[0055] 如本文所用,"卤代的"是指被氟、氯、溴或碘所取代。"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
[0056] 在疟原虫的基础代谢研究中,发现疟原虫需消化宿主的血红蛋白获取营养,血红 蛋白在虫体内被降解为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释放副产物血红素。血红素单体对虫体生 物膜具有损伤作用,并可抑制多种酶活性,如蛋白水解酶等,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虫体可通 过酶的作用使其聚合成不溶的、无毒的色素,自身可免受单体血红素的毒害。因此抑制色素 的形成,可作为抗疟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
[0057] 略萘啶(pyronaridine,PYR)是我国创制的疱原虫红内期无性体杀灭剂,亦对血 红素有抑制作用,代号7351。其相应药物的化学名为2-甲氧基-7-氯-10-[3',5' -双(吡咯 烷基-1-甲基)-4'_羟基-苯基]氨基苯并[b]l,5-萘啶,商品名为疟乃停(malaridine), 分子式为:
[0058]
[0059] 咯萘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抗氯喹恶性疟,脑型疟及间日疟。然而这类化合物与蛋 白质的复合物能引起细胞表面的抗体表达,引起变态反应的肝细胞毒性,因此,使其临床应 用受到限制。
[0060] 而本发明化合物在抗疟的药效上具有很高的活性,且与咯萘啶相比,这些化合物 对人体的毒性显著降低。
[0061] 活性成分
[0062] 如本文所用,术语"本发明化合物"指式(A)所示的化合物。该术语还包括及式(A) 化合物的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63] 所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为式⑴化合物或式(II)化合物,其中各基团的定 义如前所述。
[0064]
[0065] 本发明所述"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式(A)所示的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 反应形成的常规的盐。例如,所述常规的盐通过式(I)或(II)化合物与无机酸或有机酸 反应制得。其中,所述无机酸可包括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胺基磺酸和磷酸等,以及所 述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乳酸、丙酮酸、乙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萘磺酸、乙 磺酸、萘二磺酸、马来酸、苹果酸、丙二酸、富马酸、琥珀酸、丙酸、草酸、三氟乙酸、硬酯酸、扑 酸、羟基马来酸、苯乙酸、苯甲酸、水杨酸、谷氨酸、抗坏血酸、对胺基苯磺酸、2-乙酰氧基苯 甲酸和羟乙磺酸等;或者式(I)或(II)化合物与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 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天冬氨酸或谷氨酸形成酯后再与无机碱形成的钠盐、钾 盐、钙盐、铝盐或铵盐;或者式(I)或(II)化合物与有机碱形成的甲胺盐、乙胺盐或乙醇胺 盐;或者式(I)或(II)化合物与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形成酯后再与盐酸、氢溴酸、氢氟 酸、硫酸、硝酸、磷酸形成的对应的无机酸盐或与甲酸、乙酸、苦味酸、甲磺酸和乙磺酸形成 的对应的有机酸盐。
[0066] 药物组合物和施用方法
[0067] 由于本发明化合物对疟原虫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及其药学上 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以及含有本发明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 疟疾。
[0068]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范围内的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以及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其中,"安全有效量"指的是:化合物的量足以 明显改善病情,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0069] "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指的是:一种或多种相容性固体或液体填料或凝胶物 质,它们适合于人使用,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相容性"在此指的是组合 物中各组份能和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掺和,而不明显降低化合物的药效。药 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部分例子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钠、 纤维素乙酸酯等)、明胶、滑石、固体润滑剂(如硬脂酸、硬脂酸镁)、硫酸钙、植物油(如豆 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多元醇(如丙二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等)、乳化剂(如 吐温? )、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着色剂、调味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无热原 水等。
[0070] 本发明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的施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施用方式包括 (但并不限于):口服。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和颗粒剂。 [0071] 使用药物组合物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适用于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 (如人),其中施用时剂量为药学上认为的有效给药剂量,对于60kg体重的人而言,日给药 剂量通常为1~2000mg,优选20~500mg。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 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0072] 制备方法
[0073] 下面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但这些具体方法不对本发明构成任 何限制。本发明化合物还可以任选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或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合成方法组 合起来而方便的制得,这样的组合可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的进行。
[0074] 本发明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流程如下所示:
[0076]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77] (a)在惰性溶剂(如正戊醇、甲苯,氯苯等)中,在碱(如碳酸钾、碳酸铯,三乙胺, 吡啶等)存在下,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反应一 段时间,从而得到化合物3 ;
[0078] (b)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在惰性溶剂(如乙腈)中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磷反 应一段时间,从而得到化合物4 ;
[0079] (c)在惰性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者N-甲基吡硌烷酮等) 中,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反应一段时间,从而得到化合物5 ;
[0080] ⑷在惰性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二氯甲烷等)中,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 将化合物5与甲醛(例如多聚甲醛)和相应的氨基化合物(HNRiig反应一段时间,从而得 到化合物I ;
[008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82] (a)在正戊醇中,在碳酸钾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混合,加 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蒸馏,残留物冷却后过滤,收集沉淀,用乙醇洗涤数次, 得到化合物3 ;
[0083] (b)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磷混合,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去三氯氧磷,残液 倒入冰中,搅拌,用氨水中和到中性,放置,过滤,收集沉淀,用丙酮洗涤数次,干燥,用氯仿 重结晶,得到化合物4 ;
[0084] (c)在水和浓硫酸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加热至沸腾,搅拌反应至化合物4 反应完全,趁热过滤,沉淀用稀氨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最后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化合物 5 ;
[0085] (d)在乙醇(优选为95 %的乙醇)中,将化合物5和甲醛(例如多聚甲醛)及相 应的二甲胺溶液回流加热,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滤液放置冷却,析出结晶,收集晶体,用 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I)。
[0086] 本发明提供了式(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流程如下所示:
[0088]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89] (a)在惰性溶剂(如正戊醇、甲苯,氯苯等)中,在碱(如碳酸钾、碳酸铯,三乙胺, 吡啶等)存在下,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反应一 段时间,得到化合物3;
[0090] (b)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在惰性溶剂(如乙腈等)中,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 磷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化合物4 ;
[0091] (c)在惰性溶剂(如N,N_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者N-甲基吡硌烷酮等) 中,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5 ;
[0092] ⑷在惰性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二氯甲烷等)中,在一定温度(如回流)下, 将化合物5与甲醛(例如多聚甲醛)和N,N-二甲胺进行反应一段时间,从而得到化合物I ;
[009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94] (a)在正戊醇中,在碳酸钾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吡啶和化合物2混合,加 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蒸馏,残液冷却后过滤,收集沉淀,用乙醇洗涤数次,得 到化合物3 ;
[0095] (b)将化合物3和三氯氧磷混合,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减压蒸去三氯氧磷,残液 倒入冰中,搅拌,用氨水中和到中性,放置,过滤,收集沉淀,用丙酮洗涤数次,干燥,用氯仿 重结晶,得到化合物4 ;
[0096] (c)在水和浓硫酸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加热至沸腾,搅拌反应至化合物4 反应完全,趁热过滤,沉淀用稀氨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最后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化合物 5 ;
[0097] (d)于乙醇(优选为95 %的乙醇)中,将化合物5和甲醛溶液及N,N-二乙胺回流 加热,反应结束后,趁热过滤,滤液放置冷却,析出结晶,收集晶体,用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 物(II),
[0098] 上述制备反应步骤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对各个步骤的 反应参数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最终预期的化合物,对上述反应 式中涉及的各步骤反应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等适当作出调整。
[0099]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0100] 1.提供一类可用于制备有效抗疟药物的新型化合物。
[0101] 2.该类药物具有高抗疟活性、低毒的优点。
[0102] 3.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反应收率更高。其中, 在由化合物4合成化合物5的步骤中,选用N,N_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者N-甲基 吡硌烷酮作为反应溶剂,反应体系更均匀;另外,在合成最终产物的步骤中,采用多聚甲醛 (代替甲醛溶液)和乙醇溶液(代替水溶液),反应体系更均一,且反应更彻底。最终产物 收率可以从不到30%提高到50% - 80% (由化合物4制备终产物计算)。
[010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 件,例如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0104] 制备例
[0105] 化合物 4 的制备方法参照文献(Zheng, X-Y ;Xia, Y. ;Gao, F.-H. ;Chen, C. Acta Pharmaceut. Sin. 1979, 14, 736-7.)的方法得到。
[0106] 实施例1 :2-甲氧基-7-氯-10-(3' -氟-5' -N,N-二甲基胺次甲基-4' -羟基苯 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的制备(化合物13)
[0107]
[0108] 首先取50毫升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13毫升浓硫酸,再加入12. 9克 对氨基邻氟苯酚及研细的27. 8克化合物4加热至120°C,加以搅动,点板跟踪至化合物4反 应完全,趁热过滤,沉淀用稀氨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最后用少量95%乙醇洗涤,干燥得到 橘红色结晶固体(化合物5c),重32克,收率91. 1%,熔点MejASr/H-NMlUCDlSO) S : 10. 06 (s, 1H, OH), 9. 68 (s, 1H, Ar-NH), 8. 24-6. 79 (m, 8H, Ar-H), 3. 97 (s, 3H, 0CH3) ;LC-MS: C19 H13ClFN302[M+l]+370. 48.
[0109] 将0. 003摩尔的化合物5c和0. 003摩尔的多聚甲醛及含有0. 004摩尔的 N,N-二甲基甲胺的10毫升无水乙醇回流加热6小时,趁热过滤,加入2毫升水,放置 冷却,析出结晶,收集晶体,用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3,0. 99克,收率60. 4 %,熔点 176.8-178.8 °C /H-NMlUCDlSO) S : 10.07 (s,lH,0H),9.05 (s,lH,Ar-NH) ,8. 21-6. 71 (m,7 H, Ar-H), 4. 09 (s, 3H, 0CH3), 3. 47 (s, 6H, N (CH3) 2), 3. 38 (s, 2H, Ar-CH2N) ;LC-MS: C22H20C1FN402 [M+l]+427. 87。
[0110] 实施例2 :2-甲氧基-7-氯-10-(3' -氟-5' -N,N-二甲基胺次甲基-4' -甲基苯 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化合物129)
[0111] 除了采用对氨基邻氟甲苯代替对氨基邻氟苯酚以外,按照实施例1中相似的合 成路线合成化合物2-甲氧基-7-氯_10_(3' -氟-5' -N,N-二甲基胺次甲基-4' -甲 基苯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化合物129),收率53. 4%,熔点169. 2-171. 3 °C, ^-NMR (CD3) 2S0) S : 10. 08 (s, 1H, 0H),9. 05 (s, 1H, Ar-NH),8. 21-6. 71 (m, 7H, Ar-H),4. 09 (s, 3H,0CH3),3. 47 (s,6H,N (CH3) 2),3. 38 (s,2H,Ar-CH2N)),2. 45 (s,3H,Ar-CH3)) ;LC-MS: C31H36C lN502[M+l] +546. 20。
[0112] 实施例3 :2-甲氧基-7-氯-10-(3' -氟-5' -N,N-二乙基胺次甲基-4' -羟苯 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的制备(化合物113)
[0114] 除了采用二乙氨基代替二甲氨基以外,按照实施例1中相似的合成路线合成化 合物2-甲氧基-7-氯_10_(3' -氟-5' -N,N-二乙基胺次甲基-4' -羟苯基)胺基苯并 [b]-l,5-萘啶的制备(化合物 113),收率 60.4%,熔点 nS-nfC/H-NMlUCDlSO) S :1〇. 07 (s,1H,OH),9. 05 (s,1H,Ar-NH),8. 21-6. 71 (m,7H,Ar-H),4. 09 (s,3H,0CH3),3. 47 (m,4H,N (CH2CH3) 2),3. 38 (s,2H,Ar-CH2N) 1. 94 (t,6H,N (CH2CH3) 2) ;LC-MS: C24H24C1FN402 [M+l] +455. 18.
[0115] 实施例4 :2-甲氧基-7-氯-10-(3' -氟-5' -N,N-二甲基胺次甲基-4' -羟基苯 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的制备(化合物13)
[0116] 按照实施例1中相似的合成方法,不同点在于,在由化合物4合成化合物5c的步 骤中,选用二甲基亚砜或者N-甲基吡硌烷酮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反应溶剂。结果 得到化合物13,收率在55% -65%。
[0117] 对比例1 :2_甲氧基-7-氯_10_(3' -氟-5' -N,N-二甲基胺次甲基-4' -羟苯 基)胺基苯并[b]_l,5-萘啶的制备(化合物13)
[0119] 首先取200毫升水溶液和13毫升浓硫酸,再加入12. 9克对氨基邻氟苯酚及研 细的27. 8克化合物4加热至沸腾,加以搅动,点板跟踪至化合物4反应完全,趁热过滤, 沉淀用稀氨水洗涤,再用冷水洗涤,最后用少量95%乙醇洗涤,干燥得到橘红色结晶固体 (化合物 5c),重 16. 1 克,收率 45. 7%,熔点 JdejdSr/H-NMlUCDlSO) S :l〇. 〇6(s, 1H ,OH), 9. 68 (s, 1H, Ar-NH), 8. 24-6. 79 (m, 8H, Ar-H), 3. 97 (s, 3H, 0CH3) ;LC-MS: C19H13C1FN302 [M+l]+370. 48.
[0120] 将0. 003摩尔的化合物5c和0. 006摩尔的甲醛溶液及含有0. 004摩尔的 N,N-二甲基甲胺的水溶液和10毫升95 %乙醇回流加热6小时,趁热过滤,滤液放置 冷却,析出结晶,收集晶体,用丙酮重结晶,得到化合物I3,0. 43克,收率24. 68%,熔点 176.8-178.8 °C /H-NMlUCDlSO) S : 10.07 (s,lH,0H),9.05 (s,lH,Ar-NH) ,8. 21-6. 71 (m,6 H, Ar-H), 4. 09 (s, 3H, 0CH3), 3. 47 (s, 6H, N (CH3) 2), 3. 38 (s, 2H, Ar-CH2N) ;LC-MS: C22H20C1FN402 [M+l]+427. 87.
[0121] 可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122] 1.在由化合物4合成化合物5的步骤中,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 者N-甲基吡硌烷酮作为反应溶剂,反应体系为均一溶液,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到120°C,反应 更加完全;
[0123] 2.在合成最终产物的步骤中,采用多聚甲醛(代替甲醛溶液)和二甲胺乙醇溶液 (代替二甲胺水溶液),反应体系更均一,且反应更彻底;
[0124] 3.这两步反应的收率可以从10%~30%提高到50%~70%。
[0125] 根据上述的合成方法制备表1所示的化合物。
[0126] 表1.部分式I~式II化合物的结构
[0127]
19 OH N(CH2CH〇, CH ?N(CH〇,
110 OH CH2N{CH:!) 2 111 OH CH2N(CH3) 2 M2 OH CH2N(CH,) 2 113 OH CH?N(CH;) ?. 114 NH2 CH3 CH 2N(CH3)2 115 NH2 OCH、' CH 2N(CH,)2 116 NH-: F CH 2N(CH3)? 1!7 NH2 Cl CH ?N(CH3);> 118 NH3 Br CH 2N{CH,)2 119 MHa N〇2 CH 2N(CH,)2 120 NH, N(CH3)2 CH 2N(CH〇2 12] KH2: ,CN CH:?N(CH 3h 122 NH2 N(CH2(::H 士 CH2N(CHA
123 NH2 CH2N{CH,) 2 124 NH2 CH2N(CH 3)2 125 NH, CH?N{CH 3)2 126 NH2 CH2N{CH :!)2 127 C:Hh C:H3. CH 2N(CH,)2 128 CM:, OCH, CH 2N(CH〇2 12*-) CH F CH 2N(CH3), 130 CH3 Cl CH 2N(CH3b
[0129] 131 CH; Br CH ?N(CH〇, 132 CH' M〇2 CH 2N{CH:!)2 133 CFU N(CH3)2 CH 2N(CH3)2 H4 CH, CN CH 2N(CH,)2 135 CH, N(CH2CH.,) 2 CH?N(CH;)?.
136 CH3 CH2N(CH 3)2 n? ch-; ch2n(ch,)2 H8 CH> CH2N(CH 3)? 139 CH3 CH?N(CH 3);> 140 OCH3 CH3 CH 2N{CH,)2 14] OCH?, OC'H, CH 2N(CH,)2 142 OCH, F CH 2N(CH〇2 143 OCH3 Cl CH:?N(CH 3h 144 OCbh Br CH2N(CHA 145 OCH3 N〇2 CH 2N{CH,)2 146 OCH? N(CH;〇2 CH 2N(CH3)2 147 OCH3 CN CH ?N{CH3)2 148 OCIi3 N(CM2CH 1)2 CH2N{CH:!)2
149 OCH3 CH2N(CH,) 2 150 OCH, CH2N(CH〇 2 151 OCH3 CH2N(CH 3), 152 OCH3 CH2N(CH 3b
[0130] 153 NCH3 CH., CH,N(CH.〇2 154 NCH3 OCH, CH:N(CH 3)2 155 NCH F CH 2N(CH3)2 156 NCH, Cl CH 2N(CH.〇2 157 NCH;, Br CH ?N(CH3)2 158 NCH3 N02 CH 2N(CH?)2 1^9 NCHr, N(CH;,) 2 CH2N{CH:>) 2 160 NCHa CN CH 2N(CH3)2 16! NCI-13 N(CH,CH 3)?. CH,N(CH3) 2
162 NCH. CH>N(CH,)2 163 NCH.! CH2N(CH,) 2 164 NCH., CH2N(CH.〇2 165 NCH ; CH2N(CH?)2 111 OH CFh CH 2N(CH2CH,)2 112 OH OCFh CH 2N(CH2CH 飞)2 113 OH F CH 2N(CH2CH3)2 114 OH Cl CH 2N(CH2CH;〇2 115 OH Br CH 2N(CH2CH3h 116 OH N02 CH 2N(CH2CH3)2 117 OH N(CH:j2 CH 2N(CH2CH?)2 118 OH CN CH 2N(CH2CH3)2 119 OH N(CH;>CH3), CH 2N(CH2CH3)?
[0131] 1110 OH CH2N(CH2CH,) 2
1X11 OH CII2N(CIi 2CIIr,)2 1112 OH CH:>N(CH2CH,) 2 1113 OH CH2N(CH2CH,) 2 1114 NH CH3 CH 2N(CH2CH3)2 1115 NH , OCH, CH;,N(CH:>CH ,)2 1116 NHZ F GH2N(CH 2C_2 1117 NH2 U CH 2N(CH2CH3)2 1118 NH;2 Br CH 2N(CH,CH〇2 1119 NH: NO, CH 2N(CH2CH3)2 1120 NH2 N(CH3)2: CH2N(CH 2CH3)2: I!21 NH CN Cl I2N(CI I?CI i:;)2 1122 NH2 N(CH2CH 3)2 CH2N(CH2CH 3)2
1123 NH2 CH2N(CH 2CH.,)2 1124 NH2 CHaNCCHaCH^z 1125 NH2 CH2N(CH 2CH3)2 1126 N[l:_ C丨 I2N(Cli2Cn3)2 1127 OH, CH, CH 2N(CH?CH3)2 1128 OH3: OCH^ CH2N(CHaCH3)2 !I29 CH, F C[!,N(CH 2CH,)2 TT30 CFh Cl CH 2N(CH,CH:,)2 1131 CH3 Br Cn 2N(CII2CII?)2
[0132] 1132 CH, N〇2 CH,N(CH,CH,) 2 1133 CH3 胃:bhh CH2N(CH2CH3) 2 1134 CH3 CN CH 2N(CH2CH3)2 1135 CH, N(CH2CH 3)2 CH2N(CH2CH 3)2
1136 CH, CH,N(CH2CH; ;)2 1137 CH3 CH2N(CH 2CH;,)2 1138 CH3 CH2N(CH 2CH3)2 1139 CH:, CH2N(CH 2CH;,)2 1140 OC[h CH, CH.NCCH.CH;):, 1141 OCH? OCH3 CH 2N(CH2CH1)2 1142 OCH; F CH 2N(CH2CH?)2 1143 OCH:、 Cl CH 2N(CH2CH,)2 1144 OCHb Br CH,N(CH 2CH;02 1145 OCHg N02 (::H 2N(CH2CH,)2 1146 OCH3 N{CH,h CH 2N(CH2CH3)2 里 147 OCH3 CN CH 2N(CH2CH;,)2 1148 OC[h N(CH>CH;02 CH;>N(CH 2CH 00
1149 OCHg CH2N(CH 2CH3)2 1150 OCH3 CH2N(CH 2CH?)2 1151 OCH3 ch2n(ch2ch、)2 1152 OCH3 CH2N(CH 2CH;02 1153 NCH, Cbh CH?N(CH2CH,)?
[0133]
[0134] 部分式I~式II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0135] 17 :m. p. 200-201 °C,LC-MS[M+1] : 466. 19, 4-匪1? (400MHz,CDC13) : 9. 05 (s,lH,Ar -NH),8. 48 (1H,d),8. 20-8. 15 (3H,m),7. 59 (1H,q),7. 06 (1H,d),6. 76 (2H,s,Ar-H),4. 03 ( 3H,s,0CH3),3. 52(2H,s,CH2),3. 30(12H,s,N(CH3)2) ;13C-NMR(100MHz,CDC13) :160. 61,154. 8 2, 149. 52, 148. 00, 143. 72, 134. 92, 129. 4, 124. 8, 123. 65, 122. 92, 119. 41, 106. 34, 59. 67, 4 9. 28.
[0136] 110 :m. p. 183-185 °C,LC-MS [M+l] : 492. 65, ^-NMR (400MHz, CDC13) : 9. 12 (s, 1H, A r-NH), 8. 50 (1H, d), 8. 26-8. 18 (3H, m), 7. 80 (1H, q), 7. 23 (1H, d), 6. 90 (2H, s, Ar-H), 4. 20 ( 3H, s, 0CH3), 3. 62 (2H, s, CH2), 3. 30 (6H, s, N (CH3) 2), 2. 51 (4H, m, CH2CH2), 1. 68 (4H, m, CH2CH2); 13C-NMR(100MHz, CDC13) :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19. 21.
[0137] 111 :m. p. 176-177 °C,LC-MS[M+1] : 507. 91,iH-NMR(400MHz, CDC13) :9. 05 (s, lH,Ar -NH), 8. 50 (1H, d), 8. 26-8. 18 (3H, m), 7. 80 (1H, q), 7. 23 (1H, d), 6. 90 (2H, s, Ar-H), 4. 20 (3H-,s, 0CH3), 3. 62 (2H, s, CH2), 3. 35 (6H, s, N (CH3) 2), 2. 51 (4H, m, CH2CH2CH2) ,1-68 (4H, m, CH2CH2C H2), 1. 52(2H,m, CH2CH2CH2) ;13C-NMR(100MHz,CDC13)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19. 21.
[0138] 123 :m. p. 185-187 °C , LC-MS [M+l] : 494. 00,'H-NMR (400MHz, CDC13): 9. 2 5 (s, 1H, Ar-NH) , 8. 56 (1H, d) , 8. 29-8. 20 (3H, m) , 7. 96 (1H, q) , 7. 53 (1H, d ),7. 21 (2H, s) , 6. 92 (2H, s, Ar-H) , 4. 06 (3H, s, 0CH3) , 3. 68 (2H, s, CH2) , 3. 38 ( 6H, s, N(CH3) 2) , 2. 56 (4H, m, CH2CH2) , 1. 72 (4H, m, CH2CH2) ; 13C_NMR (100MHz, CD Cl3) :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19. 20.
[0139] I24:m. p. 190-191 °C,LC-MS[M+1] :509. 03, 匪R(400MHz, CDC13) :9. 15(s ,1H, Ar-NH), 8. 52 (1H, d), 8. 27-8. 10 (3H, m), 7. 89 (1H, q), 7. 28 (1H, d), 7. 21 (2H, s), 6. 92 (2H, s, Ar-H), 4. 21 (3H, s, 0CH3), 3. 63 (2H, s, CH2), 3. 38 (6H, s, N(CH3) 2), 2. 55(4 H, m, CH2CH2CH2), 1. 69 (4H, m, CH2CH2CH2), 1. 58 (2H, m, CH2CH2CH2) ;13C-NMR(100MHz, CD Cl3) : 161. 56, 157. 67, 150. 79, 149. 56, 146. 98, 135. 04, 129. 78, 128. 80, 122. 76, 122. 13, 118. 61, 106. 64, 59. 34, 19. 30.
[0140] 117 : m. p. 205-207 °C ,LC-MS[M+1]:522.32, 'H-NMR (40 0MHz , C DC13):9.08(s,1H, Ar-NH) ,8.48(lH,d),8.2〇-8.15(3H,m),7.59(lH,q) ,7. 06(1H, d), 6. 76(2H, s, Ar-H), 4. 03(3H, s, 0CH3), 3. 52(2H, s, CH2), 3. 3 0 (8H, m, N (CH2CH3) 2),1.87(12H,t,N (CH2CH3) 2) ; 13C-NMR (1 0 OMHz , CD Cl3) : 160. 61, 154. 82, 149. 52, 148. 00, 143. 72, 134. 92, 129. 4, 124. 8, 123. 65, 122. 92, 119. 41, 106. 34, 59. 67, 49. 28, 24. 37.
[0141] 1110 :m. p. 190-191 °C,LC-MS[M+1] : 548. 82, iH-NMR (400MHz, CDC13) : 9. 12 (s, lH,Ar -NH), 8. 50 (1H, d), 8. 26-8. 18 (3H, m), 7. 80 (1H, q), 7. 23 (1H, d), 6. 90 (2H, s, Ar-H), 4. 20 (3H-,s, 0CH3), 3. 62 (2H, s, CH2), 3. 30 (8H, m, N(CH2CH3)2), 2. 51 (4H, m, CH2CH2), 1. 87 (12H, t, N(CH2 CH3)2), 1. 68(4H,m, CH2CH2) ;13C-匪R(100MHz, CDC13) :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25. 67, 19. 21.
[0142] 1111 :m. p. 178-179 °C,LC-MS[M+1] :564. 12, iH-NMRGOOMHz, CDC13) :9. 05(s, 1H, A r-NH), 8. 50 (1H, d), 8. 26-8. 18 (3H, m), 7. 80 (1H, q), 7. 23 (1H, d), 6. 90 (2H, s, Ar-H), 4. 20 ( 3H, s, 0CH3), 3. 62 (2H, s, CH2), 3. 35 (8H, m, N (CH2CH3) 2), 2. 51 (4H, m, CH2CH2CH2), L 87 (12H, t, N (CH2CH3)2), 1. 68 (4H, m, CH2CH2CH2), 1. 52 (2H, m, CH2CH2CH2) ;13C-NMR(100MHz, CDC13) :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26. 71, 19. 21.
[0143] II23:m. p. 190-191 °C,LC-MS[M+1] :550. 0, 匪R(400MHz, CDC13) :9. 25( s, 1H, Ar-NH), 8. 56 (1H, d), 8. 29-8. 20 (3H, m), 7. 96 (1H, q), 7. 53 (1H, d), 7. 21 (2H, s ),6. 92 (2H, s, Ar-H), 4. 06 (3H, s, 0CH3) ,3.68 (2H, s, CH2) ,3.35 (8H, m, N (CH2CH3) 2), 2 .56 (4H, m, CH2CH2), 1. 87(12H, t, N (CH2CH3) 2), 1. 72 (4H, m, CH2CH2) ;13C-NMR (100MHz, CD Cl3) : 162. 56, 155. 65, 149. 87, 149. 02, 145. 92, 135. 00, 129. 67, 126. 80, 122. 76, 121. 93, 117. 61, 106. 64, 59. 23, 24. 71, 19. 20.
[0144] II24:m. p. 193-194°C,LC-MS[M+1] :565. 03, iH-NMRGOOMHz, CDC13) :9. 15(s, 1H, Ar -NH), 8. 52 (1H, d), 8. 27-8. 10 (3H, m), 7. 89 (1H, q), 7. 28 (1H, d), 7. 21 (2H, s), 6. 92 (2H, s, Ar -H),4. 21 (3H, s, 0CH3),3. 63 (2H, s, CH2),3. 35 (8H, m, N (CH2CH3) 2),2. 55 (4H, m, CH2CH2CH2),1. 8 7(12H,t,N(CH2CH3)2),1.69(4H,m,CH 2CH2CH2),1.58(2H,m,CH2CH 2CH2) ;13C-匪R(100MHz,CD Cl3) : 161. 56, 157. 67, 150. 79, 149. 56, 146. 98, 135. 04, 129. 78, 128. 80, 122. 76, 122. 13, 11 8. 61, 106. 64, 59. 34, 25. 32, 19. 30.
[0145] 测试例
[0146] 实施例5 :体外活性测试
[0147] -、体外抗疟原虫活性的测定是用经过改进的半自动化稀释技术等来实现的,可 参见1976年Trager和Jensen的建立的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方法。
[0148] 恶性疟原虫主要在含有人的红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选取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原 虫和具有氯喹抗性的恶性疟原虫用于药物活性的测试,氯喹二磷酸( CQ),PYR和待测化合 物(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化合物)的溶液是用超纯水和DMS0进行配置。药物溶液用培 养基稀释,然后加入到已经接种的培养基中(1 %疟原虫和1 %血细胞),在37°C的条件下在 96孔板上培养24h。不同浓度药物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是通过比较在同一板上加 入了药物和没有加入药物的培养基。对50%疟原虫生长抑制的浓度(IC 5。)是通过药物浓度 /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土表示几个独立实验的标准偏差。DMS0的浓度一直不超过0. 1%, 同时也不抑制疟原虫的生长。
[0149] 二、处于分裂期的人肾部的上腺细胞被用于评估药物对真核宿主细胞的细胞毒 性。
[0150] 24h之后,将其洗脱下来并与被稀释为原浓度1/2的标准培养基(RPMI培养基 +5%牛血清),然后在含5% C02的空气中培养5天。DMS0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保持在0. 1% 以下,未作处理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根据制造商附带的仪器使用说明,通过MTTkg色法测 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以在540nm条件下加入药物的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未加药物的培养 基对光波的吸收值百分数来表示。IC 5。值是通过浓度一一响应曲线获得的,土表示几个独 立实验的标准偏差。结果如表2所示。
[0151] 表2部分化合物体外抗疟疾活性及细胞毒性
[0152]
[0153] 表中:F32表示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原虫;FcC和K1 (CQR)表示具有氯喹抗性的恶 性疟原虫。
[0154] 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II、16、17或化合物III)对氯喹敏 感的恶性疟原虫或具有氯喹抗性的恶性疟原虫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正常的人肾 部的上腺细胞毒性都很低。
[0155] 实施例6 :对血红素形成的抑制
[0156] 对血红素形成的抑制的测定参见Egan等在杂志(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2000, 96(8) : 243-248.)所报道的方法,药物与血红素的结合紫外吸光度的 测试方法:
[0157] 具体步骤包括:
[0158] 1、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 4. 5):醋酸钠18g,加冰醋酸9. 8mL,加水稀释至 1000mL 既得;
[0159] 2、标准血红素(hemin)溶液:分子量651. 96g/mol,配置浓度为0. 625mmol/L10mL。
[0160] 称取4. 08mg hemin,用0. 4mL lmol/L NaOH溶解,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至10mL ;
[0161] 3、药物储备液的配置:用DMS0配制溶度为0. 5mmol/L,逐级稀释;
[0162] 4、Epp管中加入PH = 4. 5的缓冲液500 y L,标准hemin溶液50 y L,各个药物储 备液的50 y L。对照管中药物储备液用同体积的DMS0代替(每个药物3个样),然后放入 37°C恒温箱中培养48h ;
[0163] 5、10000转离心15min,弃上清液。加入2. 5 %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洗涤各管 沉淀,离心除去上清液,经过3次洗涤后,上清液呈无色,而SDS不溶解的沉淀即为hemin ;
[0164] 6、用 2. 5% 的 SDS 230 y L 和 2. 5mol/L NaOH 20 y L 混合溶液溶解剩余的 hemin。 其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A400值)。
[0165] 抑制率%= (1.00-化合物的吸光度)/1. 00X100%
[0166] 结果用部分药物对血红素(Hemin)形成的吸光度进行表示,吸光度越小,抑制率 越高,各个化合物的吸光度见图1。
[0167] 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体外抗疟疾活性与血红素抑制的实验结果一致,血红素 抑制率高的化合物抗疟效果较高,如化合物II、16、17和化合物III。
[0168] 实施例7:体内活性测试
[0169] 为了进一步测试本发明化合物的体内活性效果,选取了化合物17和化合物III进 行了如下测试。
[0170] 1?种源:鼠症plasmodius berghei ANKA株。液氮保存,经小鼠(体重20±2g, 动物来源:中科院斯莱克动物中心;种源:ANKA)体内血传保种,每鼠腹腔注射(ip)0. 2ml/ 只,含IX 107感染红细胞数。
[0171] 2.疗效:考察受试化合物对小鼠红内期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时,采用1948年Peter 提出的"4天抑制实验法",设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
[0172] 初筛时,按抗疟药的金标准(氯喹,作为阳性对照)来设计,大约分成高中低3组 剂量组。每组3-5只小鼠。接种完4时后,按体重采用灌胃给予首剂,此时标记为d0,以后 连续3天给药(dl-d3),d4全部实验小鼠采用尾静脉涂片,经无水甲醇固定后,用吉氏染色 液染色,晾干后,油镜镜检红细胞的感染率,以此判断化合物是否有效。
[0173] 判断公式如下:
[0174] 减虫率% =(空白对照组的感染率-试验组的感染率)/空白对照组的感染 率 X100%
[0175] 对待测化合物的减虫率要达到大于90 %,表示有效,才有进一步复筛的可能性。测 试结果如表3所不。
[0176] 表 3
[0177]
[0178] 表3中,〃 x土SD 〃中,x表示千个红细胞有的疟原虫的数目,SD为标准方差;减虫率 (%)彡95是表示减虫率在95 %~100 %之间。-表示为0。
[0179] 结果表示:化合物17和III在小鼠体内具有很好的抗疟效果。
[0180] 其中,化合物17(1. 25mg/kg)4天治疗小鼠体内疟原虫的显微镜图片如图2所示。 图中,红细胞上染呈蓝色是出现的疟原虫。可见化合物17的治疗效果很好,红细胞上染呈 蓝色之处很少,也显示了其减虫率很高。
[0181 ]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 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
【主权项】
1. 一种式(A)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 式中,Y为N,N-二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胺基甲基; Xi选自下组菊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直链或支 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烧硫基、面代的直 链或支链的C1-C4烧硫基、NR此;其中,R 1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 或Ri、Rz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晚 和赃嗦,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Xz选自下组:氨、面素、径基、硝基、氯基、S氣甲横酸醋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簇基、醋基C 1-C4烷基; 或Xz为NRiRz,其中,Ri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或R 1、Rz和与 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晚和赃嗦,且所 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 结构如式I或式II所示的化合物:式中,Xi、Xz定义同权利要求1。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X 1选自下组: 径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氧基、NR此;其中,R 1和R 2各自独立 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X 2选自下组: 面素、硝基、氯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或X 2为NR此,其中, Ri和R2各自独立地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或R 1、Rz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 自下组的环:化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晚和赃嗦,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 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5. -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 上可接受的盐;W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6. 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 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抗追药物中的应用。7. -种结构如式(I)或式(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在惰性溶剂中,在碱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化晚和化合物2进行反应,从而 得到化合物3 ; 化)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3和=氯氧憐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4 ; (C)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5; (Id)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5与多聚甲醒和二甲胺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I ; 或 (2)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在惰性溶剂中,在碱存在下,将5-氨基-2-甲氧基化晚和化合物2进行反应,从而 得到化合物3 ; (b)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3和=氯氧憐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4 ; (C)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4'和化合物4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5; (2d)在惰性溶剂中,将化合物5与多聚甲醒和二乙胺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化合物II ; 上述各式中, Xi选自下组:径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直链或 支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烧硫基、面代 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烧硫基、NR术2;其中,R 1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烧 基;或Ri、R2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 晚和赃嗦,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Xz选自下组:氨、面素、径基、硝基、氯基、S氣甲横酸醋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簇基、醋基C 1-C4烷基; 或Xz为NRiRz,其中,R郝Rz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或Ri、Rz和与 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晚和赃嗦,且所 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8. -种体外抑制追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感染有追原虫的细胞培养 体系中,添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 物组合物进行培养,从而抑制追原虫的生长或增殖。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施用浓度为0. 001-100 y M。10. -种中间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式5所示,其中,Xi选自下组:径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的C1-C4烧硫基、面 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烧硫基、NR此;其中,R 1和R 2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 1-C4 烷基,或Ri、R2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 赃晚和赃嗦,且所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Xz选自下组:氨、面素、径基、硝基、氯基、立氣甲横酸醋基、直链或支链的C 1-C4烷基、直 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硫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面代的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氧基、簇基、醋基C 1-C4烷基; 或Xz为NRiRz,其中,R郝Rz各自独立地为氨、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或Ri、Rz和与 它们相连的氮原子共同形成选自下组的环:邮咯、四氨化咯、化晚、吗嘟、赃晚和赃嗦,且所 述环任选地被选自下组的基团所取代:直链或支链的C1-C4烷基。
【文档编号】A61K31/496GK106032379SQ201510115221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
【发明人】段李平, 姚俊敏, 李石柱, 高福, 陶奕
【申请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