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451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具体涉及有机硅生产过程供脱低釜进料用的装置,属于有机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材料、结构材料在一些大工业中应用,也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加入其他材料以改善其工艺性能。为获得具有工业价值的有机硅单体,对有机硅混合单体的分离和纯化是关键,目前,工业上对有机硅混合单体的分离纯化方式有:脱高、脱低等操作方式,以脱低为例,我们知道,现有脱低釜采用如图1、图2所示结构,脱低釜的壳体上设有导热油夹层,物料(有机硅混合单体)从进料管沿切线送入釜内,充分换热后,物料中的低分子挥发后被脱除,剩余物料再由出料口送出,在实际生产中,该结构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3]1)从进料口送入脱低釜后,一部分物料能沿脱低釜侧壁旋转下降,另一部分物料应体积或速度较大,会直接降落至釜底,物料在釜内不能实现充分且均匀的换热,易造成低分子脱除不彻底,影响有机硅单体工业产品的应用价值的缺陷。
[0004]2)脱低釜的选型受限于物料的进料量和进料速率,现有物料的进料速度并不能满足较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同样易出现换热不均匀,低分子脱除不彻底的情况。
[0005]为提高脱低效率,现有专利文献CN203602540U (—种低粘度硅油脱低分子装置,2014.05.21)提出了普通真空分离系统和高真空分离系统组成的两级分离系统,在普通真空分离系统中脱除大部分低分子,高真空分离系统进一步脱除低分子,能控制产品挥发份在0.2%以下,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也使得脱低进料量得到很大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设备投资成本高、脱低步骤多,工艺控制参数多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克服现有脱低釜对物料的换热不均匀。脱低效率低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有机硅脱低釜用进料装置,该进料装置采用位于脱低釜内的环状管和连接在环状管上的料液分布支管组成的料液分布机构,同时控制环状管管径大于料液分布支管管径,形成压差,使得低流量进料时的料液也能分布到脱低釜的内壁上,实现一釜两用,降低脱低釜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高低流量进料的情况下都能实现料液的均匀分布,实现料液的充分、均匀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应用价值。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包括固定在脱低釜外壁上部的进料管,还包括料液分布机构,所述料液分布机构包括设置在脱低釜内且平行于进料管的环状管,所述环状管与进料管连通,所述环状管上均匀的连接一根以上的料液分布支管,所述料液分布支管位于环状管的切线方向上,并延伸至靠近脱低釜内壁的位置,所述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小于环状管的管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管的中心位于脱低釜的中轴线上。这种设计使得环状管的外周距离脱低釜内壁的距离相同,从而环状管内上连接的料液分布支管的长度相同,使料液均匀换热,同时也方便设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管与进料管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设置能保证进料管所在高度及该高度以下的脱低釜内壁的换热面积充分利用,提高换热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管的直径与脱低釜的直径比为1:2。
[0012]进一步的,所述料液分布支管的数量为8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与环状管的管径比为1:4。这种结构能使从环状管进入料液分布支管时压力增大,从而将料液有效,均匀的分布到脱低釜内壁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环状管与进料管活动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料液分布机构时(如大流量进料),能很方便的拆卸下来,在小流量进料时,方便安装。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1、该进料装置采用位于脱低釜内的环状管和连接在环状管上的料液分布支管组成的料液分布机构,同时控制环状管管径大于料液分布支管管径,形成压差,使得低流量进料时的料液也能分布到脱低釜的内壁上,实现一釜两用,降低脱低釜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高低流量进料的情况下都能实现料液的均匀分布,实现料液的充分、均匀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应用价值。
[0017]2、所述环状管与进料管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设置能保证进料管所在高度及该高度以下的脱低釜内壁的换热面积充分利用,提高换热效率。
[0018]所述料液分布管的管径与环状管的管径比为1:4。这种结构能使从环状管进入料液支管时压力增大,从而将料液有效,均匀的分布到脱低釜内壁上。
[0019]环状管与进料管活动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料液分布机构时(如大流量进料),能很方便的拆卸下来,在小流量进料时,方便安装,实现高低流量进料的快速转换。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具有实用新型进料装置的有机硅脱低釜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进料装置的机硅脱低釜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1脱低釜、2环状管、3料液分布支管、4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图2所示,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包括固定在脱低釜1外壁上部的进料管4,还包括料液分布机构,所述料液分布机构包括设置在脱低釜1内且平行于进料管4的环状管2,所述环状管2与进料管4连通,所述环状管2上均匀的连接一根以上的料液分布支管3,所述料液分布支管3位于环状管2的切线方向上,并延伸至靠近脱低釜1内壁的位置,所述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小于环状管2的管径。本实施例的机硅脱低釜1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料液从进料管4进入,然后进入到与进料管4连通的环状管2中,这样料液就分布到了环状管2中,然后进入到管径小于环状管2的料液分布支管3中,因为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小,所以使得料液在料液分布支管3中的压力增大,使得料液从料液分布支管3均匀的冲到脱低釜1内壁上进行换热。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图2所示,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包括固定在脱低釜1外壁上部的进料管4,还包括料液分布机构,所述料液分布机构包括设置在脱低釜1内且平行于进料管4的环状管2,所述环状管2与进料管4连通,所述环状管2上均匀的连接一根以上的料液分布支管3,所述料液分布支管3位于环状管2的切线方向上,并延伸至靠近脱低釜1内壁的位置,所述料液分布的管径小于环状管2的管径。
[0028]为了更好的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环状管2的中心位于脱低釜1的中轴线上。这种设计使得环状管2的外周距离脱低釜1内壁的距离相同,从而环状管2内上的料液分布支管3的长度相同,使料液均匀换热,同时也方便设计。
[0029]本实施例的环状管2与进料管4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设置能保证进料管4所在高度及该高度以下的脱低釜1内壁的换热面积充分利用,提高换热效率。
[0030]本实施例的述环状管2的直径与脱低釜1的直径比为1:2。
[0031 ] 本实施例的料液分布支管3的数量为8根。
[0032]本实施例的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与环状管2的管径比为1:4。实际制造时,料液分布管可选择直径为8mm的管子,环状管2选用直径为32mm的管子。这种结构能使从环状管2进入料液分布支管时压力增大,从而将料液有效,均匀的分布到脱低釜1内壁上。
[0033]本实施例的的环状管2与进料管4活动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料液分布机构时(如大流量进料),能很方便的拆卸下来,在小流量进料时,方便安装。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包括固定在脱低釜(1)外壁上部的进料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料液分布机构,所述料液分布机构包括设置在脱低釜(1)内且平行于进料管(4)的环状管(2),所述环状管(2)与进料管(4)连通,所述环状管(2)上均匀的连接一根以上的料液分布支管(3),所述料液分布支管(3)位于环状管(2)的切线方向上,并延伸至靠近脱低釜(1)内壁的位置,所述料液分布支管(3)的管径小于环状管(2)的管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管(2)的中心位于脱低釜(1)的中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管(2)与进料管(4 )位于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管(2)的直径与脱低釜(1)的直径比为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分布支管(3)的数量为8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分布支管的管径与环状管(2)的管径比为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管(2)与进料管(4)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硅脱低釜进料装置,包括固定在脱低釜外壁上部的进料管,还包括料液分布机构,所述料液分布机构包括设置在脱低釜内且平行于进料管的环状管,所述环状管与进料管连通,所述环状管上均匀的连接一根以上的料液分布支管,所述料液分布支管位于环状管的切线方向上,并延伸至靠近脱低釜内壁的位置,所述进料支管的管径小于环状管的管径。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一釜两用,降低脱低釜设备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高低流量进料的情况下都能实现料液的均匀分布,实现料液的充分、均匀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有效的脱出料液中的低分子,提高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应用价值。
【IPC分类】C08G77/34
【公开号】CN205024137
【申请号】CN201520760827
【发明人】刘皓, 周家发, 陆盛麟
【申请人】成都博达爱福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