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分离细胞的带柄细胞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931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分离细胞的带柄细胞筛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原代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快速分离细胞的细胞筛,尤其是涉及组织块经酶消化后将剩余组织块与游离细胞快速分离。本实用新型的细胞筛由一根硬质塑料长柄和能与15ml或50ml离心管内壁无缝衔接的细胞筛组成,能有效分离游离细胞和未完全消化的组织块。
【专利说明】
一种快速分离细胞的带柄细胞筛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原代细胞分离培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原代培养中将游离细胞与组织块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医学及生物学领域通常会涉及到细胞的原代培养,在各类细胞的原代培养中,尤其是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组织块进行多次消化,并将细胞从含有组织块的消化液中分离出来。
[0003]通常步骤为:
[0004](I)将所采组织用75%酒精消毒后,剔除多余组织,用加入链霉素+青霉素的PBS缓冲液漂洗5-6次。
[0005](2)将组织剪成Imm3大小,加入含胰酶和胶原酶的混合消化液多次消化,每次消化5-8min,静置后用巴氏吸管吸取或用离心的方法将每次消化后含游离细胞的上清液吸出至另一离心管中。
[0006](3)将多次消化后细胞悬液用40或70μπι细胞筛过滤,制得单细胞悬液。
[0007](4)按一定密度接种至细胞培养皿或培养瓶,置于37°C含5% C0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0008]传统方法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消化液经静置或离心后用吸管吸取上清液耗时长;第二,组织块与细胞悬液分离不完全;第三,吸管吸取上清液容易将组织块一并吸出。以上不足,均降低了细胞存活率和消化效率,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柄的细胞筛,可插入15mL或50mL离心管底部,快速分离组织块与游离细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重力或离心等方法不能有效分离组织块与游离细胞的不足之处。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种细胞过滤筛,包括细胞筛部分和上面连接的的长柄部分,长柄与筛网连接部分为三叉结构,远端为一根长柄。
[0012]作为优选,所述细胞筛网面最好为尼龙丝制成,筛网孔径为
[0013]作为优选,所述细胞筛除网面部分均采用聚丙烯制成,一次性使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细胞筛大小能与15ml或50ml离心管内壁紧密贴合,手持筛网柄部能插入离心管底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实用新型细胞筛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简便、高效;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快速、有效分离离心管中未完全消化的组织块和已消化出的游离细胞,大大提高细胞存活率和消化效率;这个细胞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细胞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细胞筛的具体使用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细胞筛包括细胞筛体和上面手握部分的长柄。
[0020]该细胞筛体的结构包括外部硬质塑料环装支撑架I和内部尼龙丝编织成的筛网格
2。本实事例中筛网格2为20-40目,硬质塑料环状支撑架I直径与15ml或50ml离心管内径一致。
[0021]该手握部分长柄由连接细胞筛体的三叉结构4和连接三叉结构4的用于手握的长柄5组成,其材料为聚丙烯。
[002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细胞筛的使用方式为:
[0023](I)组织块经含胰酶和胶原酶的混合消化液消化5-8min后,将本实用新型细胞筛用力压入离心管底部,使含游离细胞的消化液与未完全消化的组织块分离。
[0024](2)倒出含游离细胞的消化液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适量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终止消化。取出本实用新型细胞筛,再在离心管中加入新的消化液继续消化。过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I),直至组织块完全消化。
[0025]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按一定密度接种至细胞培养皿或培养瓶,置于37°C含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本实用新型细胞筛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简便、高效;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快速、有效分离未完全消化的组织块和已消化出的游离细胞,大大提高细胞存活率和消化效率;这个细胞筛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与应用。
[0026]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并非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快速分离细胞的带柄细胞筛,其特征在于由一个筛网上面连接长柄,与筛网连接部分为三叉结构,远端为一根长柄;所述筛网孔径为40-70μπι,筛网面由尼龙丝制成,其余部分由硬质塑料制成;所述细胞筛部分能与15ml或50ml离心管内壁无缝衔接,并能在管内上下自如运动。
【文档编号】C12M1/12GK205420435SQ20152077326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发明人】罗毅, 王宇豪, 王鹏俊, 王讯, 李明洲, 李学伟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