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389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所述分离管是基于密度梯度法分离细胞,所述分离管由管盖、隔离装置、管体和样品密度分离液组成。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新的分离管构造技术理念???可变模式构造,即通过设定分离管不同的结构状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分离管结构分为贮存模式和工作模式,其中贮存模式以适应生产、贮存、运输等非工作状态;工作模式以适应分离管工作状态,而且分离管能很容易从贮存模式转换到工作模式。本文公布的分离管自成体系,在工作状体下,操作者无需额外引入其他的试剂、耗材、操作即可直接加样分离,因而能大大简化操作,缩短操作时间,从而使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降到了最低,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模式的细胞分离管,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细胞免疫学等领域,特别适合于单核免疫细胞的体分离。
【背景技术】
[0002]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学研究中,常常涉及到从体细胞中分离特定靶细胞技术,其中又以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0003]方法1:经典方法,操作步骤为I)取适量分离液于离心管中;2)将待分离样本做适当稀释;3)小心翼翼将稀释好的样本平铺在步骤I中分离液上表面,注意不能打乱分离液与样本的界面;4)将加好样本的离心管小心翼翼的转移至离心机中,5)合适的参数离心;6)离心结束后,小心翼翼的将离心管从离心机中取出,注意,管内液体不能被晃动;7)用吸管一点一点吸出目标细胞层(白膜层);8)洗涤吸出的目标细胞,待用;
[0004]方法2:分离管法,为方法I的改进型,具体改进点包括I)在方法I中第I步与第3步之间引入其他媒介,第I步操作后,在离心管中分离液上表面引入固体或半固体支撑物,以提供可以支持样本加入时对分离液上表面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使第3步加样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同时也可以加大分样量;2)现有的部分分离管改善了方法I中步骤7的操作,离心后可以直接将分离管隔板上层液体全部倒出,较方法I中的回收细胞的方法,不仅快速而且回收率更高。
[0005]现有分离技术存在的缺点:
[0006]方法I的缺点主要有I)整个分离过程操作时间长,被污染的几率大,风险高;2)操作繁琐,其中步骤3、4、6、7对操作者要求很高,稍不小心就会使实验失败;3)样品处理量小,不仅体现在单次分离耗时较长,还体现在单次实验分样量很小,所以不适合大量分样,特别是在生物治疗领域的应用。总的来说,该方法技术比较成熟,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必然会被方法2所取代。
[0007]方法2的缺点主要有I)目前已经上市的分离管分为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其中进口产品价格高昂,主要包括挪威的Axis Shield公司的Lympho-tube以及德国GreinerB1公司的Leuco-Septube。由于其较高的价格,不便于大规模推广;2)国产分离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模仿进口产品,主要是采用固定式隔板,该类型分离管生产工艺要求很高,生产成本很高,并且产品还存在运输不便(下层分离液容易倒流形成气泡)、操作不便、容易产生有毒有害化学析出等问题;b改良进口产品,利用疏松多孔介质将下层分离液吸附在一起形成整体半固体状态,该技术已有产品上市,但是实际寻找合适的疏松多孔材料相当困难,目前上市产品采用海绵为介质,但是由于海绵生产工艺限制,产品毒性析出、内毒素等指标远远不能达到细胞分离管的设计要求,在没有合适的新材料出现之前,该技术产品也只能停留在技术论证阶段;c采用新的技术理念,将进口固定式筛板改为非固定式,操作者在使用前先取出隔板,加入分离液后放入隔板即可加样分离,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隔板操作不方便,取、放隔板需要使用特殊洁净的器具,实验者需要提前预备镊子等工具,实验被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导致很多实验操作者有所忌惮。
[0008]总结以上说明,方法I的主要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步骤繁琐而且费劲,容易失败,被污染几率大;方法2中,半固体法有毒有害析出多,内毒素不达标,生产麻烦;固定隔板法,技术工艺要求高,化学析出多,运输不方便,操作不方便;可动隔板法,容易被污染,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9]通过综合对比目前已有的各种分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新的分离管构造技术理念一可变模式构造,即通过设定分离管不同的结构状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分离管结构分为贮存模式和工作模式,其中贮存模式以适应生产、贮存、运输等非工作状态;工作模式以适应分离管工作状态,而且分离管能很容易从贮存模式转换到工作模式。在贮存模式下,分离隔板3被束缚在管盖I下方,从而与样本密度分离液4空间隔离,避免了分离隔板3微量的有毒有害析出,同时也避免了分离管在贮藏、运输时下层气泡的产生;同时,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工作模式下,分离管解决了操作不便、容易污染等问题;本发明的分离管自成体系,在工作状体下,操作者无需引入其他额外的试剂、耗材、操作即可直接加样分离,因而能大大简化操作,缩短操作时间,从而使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降到了最低,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11]—种可变模式的细胞分离管,包括管盖1、管体2、隔离装置3、样本密度分离液4,所述隔离装置分为贮存模式和工作模式,贮存模式下,所述隔离装置3悬挂在所述管盖I的下方,与管体2底部的样本密度分离液4空间分离,但二者又同处于一个完整体系内;工作模式下,通过外部作用力,所述隔离装置3摆脱管盖束缚,自由滑落至管体底部分离液上表面,从而使分离管具备完整的功能结构。
[0012]优选地:
[0013]所述管盖I内部中央位置具有一个圆弧状“卡扣”结构凸起5,该凸起5由两片圆弧体构成夹子形状,圆弧体内径为柱状凸起6外径的85%?95% ;
[0014]所述隔离装置3正面中央位置具有一个柱状凸起6,当柱状凸起6在外力作用下插入凸起5内部时,凸起5的两片圆弧体就会夹住柱状凸起6,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将管盖I与隔离装置3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本使用新型贮存模式下管盖I对隔离装置3的束缚效果。当需要解除该束缚作用使本使用新型由贮存模式转换为工作模式时,操作者可以简单的通过手持管体2,在垂直距离实验台面I?2cm高度适当松手,分离管自由落体撞击台面,在惯性作用下,隔离装置3即可摆脱凸起5的束缚作用,并且自由滑落至管体2底部,并且覆盖在样本密度分离液4的上表面,从而实现本使用新型工作模式下完整的功能结构。
[0015]所述隔离装置3的主体部分由微型柱状体结构阵列8通过阵列结构单体底部加强筋9连接而行成,并根据所用管体2内径的实际尺寸,通过圆周加强筋11调节所述隔离装置3的最大直径,使工作模式下,所述隔离装置3能完全密封管体2底部样本密度分离液4,满足管体静止倾斜或者倒置状态下,管体底部样本密度分离液保持至少15秒不外漏;
[0016]所述微型柱状体结构阵列8是由柱状体单体通过一定规律阵列而来,阵列参数应满足单体与单体之间的间隙在0.3mm?1.5mm之间,所述柱状体单体应满足上表面呈弧形或菱形凸起。所述加强筋9为多条同向贯穿阵列8单体的结构,并且上表面为弧形或菱形凸起,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的缝隙10的宽度值在0.3_?1.5_之间。
[0017]所述隔离装置3通过下方伸出的加强筋7的支撑作用对抗工作模式下隔离装置受到的离心力作用,其作用效果应满足使所述隔离装置3在整个工作状态下,始终固定在管体2的同一刻度处,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筋7的数量为4;
[0018]所述隔离装置3也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调节下方加强筋7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隔离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式转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盖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离装置侧视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离装置俯视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离装置纵向剖面图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本使用新型隔离装置内部连接筋9的整体俯视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离装置内部连接筋9的纵向剖面图局部放大图;
[0026]其中:1.管盖,2.管体,3隔离装置,4.样本密度分离液,5.“卡扣”结构凸起,6.柱状凸起,7.隔离装置下部加强筋,8.微型柱状体结构阵列,9.连接阵列结构8单体的加强筋,10.加强筋9之间的缝隙,11.圆周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并且,以下说明仅为描述性语言,不能认定本使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文字,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分为贮存模式和工作模式,并且,本实用新型自成完整体系,贮存模式下,保证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贮存、运输等环境下质量安全性,工作模式下,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性。
[0029]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0030]所述管盖I下方设计一个“卡扣”状凸起5,所述隔离装置3上方设计一个柱状凸起6,通过凸起5与凸起6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隔离装置3与样本密度分离液4在非工作状态下呈空间分离,在工作状态下呈相互接触,并且,本实用新型为一个完整体系,保证本实用新型自质检合格出厂到客户使用之时,整个功能部件均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部,保证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更好的实施产品标准化控制。
[0031 ]本实用新型细胞分离管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0032](I)实用新型产线装配:用镊子夹起质检合格的隔离装置3,将其上方的柱状凸起6插入管盖I中央的“卡扣”状凸起5内部,检查二者的配合性,满足二者紧密连接。用移液器向管体2内部加入15ml淋巴细胞分离液,然后将管盖I连同隔离装置3—起旋盖在管体2的管口处,从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贮存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操作是由产品生产商完成,本实用新型产品自下产线至客户实际使用前均处于贮存模式下。
[0033](2)实用新型实际使用:使用者需要事先准备50ml试管架、待分离样本20ml、50ml低速离心机、目标细胞回收管,其中加样、回收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内完成。操作步骤:a.取一直本实用新型分离管,手持管体在操作台上轻磕管体底部,使隔离装置3滑落至管底;b.打开管盖,倒入待分离样本;c.旋紧管盖,将分离管至于离心机中800?100g离心15min?30min;d.超净台内打开管盖,将隔离装置3上面的液体倒入目标细胞回收管内,待用。
[00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者无需引入额外的试剂、耗材、操作即可轻松完成实验,分离管由生产厂家按标准化控制模式生产、质检,对质量负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益于本类产品的标准制定,有益于标准化的推广。
【主权项】
1.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包括管盖、管体、隔离装置、样本密度分离液,所述分离管具备两种模式状态,即贮存模式和工作模式,所述管盖内部中央位置具有一个圆弧状“卡扣”结构凸起,所述隔离装置上方中央位置具有一个柱状凸起,所述隔离装置主体部分由微型柱状体阵列通过阵列单体底部的加强筋连接而成,所述隔离装置下方具有向外伸出的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贮存模式是通过所述管盖中央的“卡扣”结构凸起与所述隔离装置中央上部的柱状凸起在静摩擦力作用下连接在一起,使所述隔离装置悬挂在所述管盖下方,并且与所述样本密度分离液呈空间分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工作模式是由所述分离管的贮存模式通过简单的外部作用力作用结果转化而来,所述分离管的工作模式自成完整体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主体部分通过圆周加强筋调节其最大直径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管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下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保证所述隔离装置在所述分离管工作模式下,始终处于管体固定刻度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下侧向外延伸的加强筋,可以通过调节该加强筋的长度来调节所述隔离装置工作模式下所处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变模式的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的表面,所有向上的平面部分均做弧形或者菱形倒角处理。
【文档编号】C12M1/24GK205590688SQ20162040121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张春典,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张春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