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33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制备所述粘合带的方法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
背景技术
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已用于将制品粘合至基材。所述制品通常为吊钩、夹具、挂钩或球棒车(caddie),且所述基材通常为壁的表面。可通过拉伸所述粘合带而将制品从基材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所述粘合带包括与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 (烯烃)共聚物。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交联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无机粒子在压敏粘合剂层中的存在有利于在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被粘合至基材之后的干净去除。所述粘合带可为光学透明的。在第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和(B)至少一个与背衬层的主表面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烯烃)共聚物,该聚(烯烃) 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第一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和(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如使用方法ASTM D1003-07所测得。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和( 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幻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 的极性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在第二方面,描述了一种制品。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和粘合至所述第一基材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C)从所述第一基材的伸出的拉袢。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剥离所述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 而不断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烯烃)共聚物,该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第一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其混合物的第一烯烃;和( 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如使用方法ASTM D1003-07所测得。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和O)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 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将所述第一基材结合至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C)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的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当拉引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烯烃)共聚物,该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和( 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 所述背衬层具有不大于5 %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 %的透光率,如使用方法ASTM D1003-07 所测得。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丙烯酸类共聚物和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使两个基材结合以及分离(decouplin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粘合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使得粘合带将第一基材结合至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C)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背衬层包含聚(烯烃)共聚物,该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第一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⑵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如使用方法ASTMD1003-07所测得。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和O)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幻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所述方法还包括拉引粘合带的拉袢以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粘合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聚(烯烃)共聚物,该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⑴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⑵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 1,2_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浇铸在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之间,使得所述背衬层具有基于ASTM D1003-07不大于5%的雾度和为至少90 %的透光率。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设置邻近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和O)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 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 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 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并非意图描述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以下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
和例子将更具体地说明这些实施例。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做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其中图1为示例性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示意图。图2为示例性的制品的示意图,所述制品包括使用图1所示例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基材。图3为另一示例性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示例性的制品的示意图,所述制品包括使用图3所示例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基材。虽然本发明可修改为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但其具体的方式已以举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会作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目的并不是将本发明局限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其目的在于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描述了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制备所述粘合带的方法,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更特别地,所述粘合带包括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交联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在粘合带被粘合至基材之后,可通过拉伸去除粘合带。当拉引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例如,长度可增加至少50%而不断裂。已知各种拉伸剥离型粘合剂层和粘合带,但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使用存在问题。 通常,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粘合强度是随时间推移而建立,且粘合剂的去除困难。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去除通常导致对丙烯酸类粘合剂所粘合至的基材的损坏。若可去除粘合剂,则粘合剂残余物通常会留在基材上。出乎意料地,本文所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常常可相对容易地得以去除,并在去除时趋于在基材上留下极少残余物或无残余物。在通过拉伸去除之前, 粘合剂通常显示具有高负载剪切粘着力。如本文所用,术语“粘合剂”和“压敏粘合剂”可互换使用。同样地,术语“粘合剂层”和“压敏粘合剂层”可互换使用。术语“压敏粘合剂”和“PSA”可互换使用。如本文所用,术语“可聚合材料”指具有至少一个可聚合基团(如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具有任何分子量的化合物。可聚合材料可包括单体、交联剂、低聚物等。聚合过程导致聚合物的形成,并包括延伸聚合物链、交联一个或多个聚合物链或上述两者的反应。术语 “共聚物”用于指由至少两种不同的单体制得的聚合物材料。如本文所用,术语“在范围内”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所有值。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背衬层和与所述背衬层相邻的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邻近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设置的单个压敏粘合剂层。为了任何所需目的,可将这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置于基材的外表面上。例如,所述粘合带可提供保护功能,若不再需要保护或保护不再是所需的,则可随后去除所述粘合带。 在其他实例中,粘合带可提供可写或可印刷表面(例如,可在背衬层上写入或印刷)。在一些更具体的实例中,粘合带可用作标签或价格标贴,当不再需要时可将其去除。在其它实施例中,粘合带包括邻近背衬层的相对主表面设置的两个压敏粘合剂层。这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可用于将第一基材结合至第二基材。若在之后任何时间希望从第二基材分离第一基材,可拉伸粘合带以得以去除(例如,拉伸以将粘合带从第一基材剥离,从第二基材剥离,或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两者剥离)。在从粘合带分离并彼此分离之后,基材可再次使用。当至少一个基材是昂贵的、易碎的或难以制造的时,这是特别有利的。具有两个压敏粘合剂层的一个示例性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构造示于图1中。粘合带100包括设置在两个压敏粘合剂层10和30之间的背衬层20。第一粘合剂层10与背衬层20的第一主表面22相邻,第二粘合剂层30与背衬层20的第二主表面23相邻。背衬层 20的第一主表面22与背衬层20的第二主表面23相对。如图1所示,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两者均接触背衬层20并直接粘合至背衬层20。在未显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如底漆层)间接粘合至背衬层20。背衬层20延伸超过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两者。延伸超过粘合剂层的背衬层区域21可充当拉袢21。在图1中,拉袢21为背衬层的部分或背衬层的延伸。图2为制品200的示例性示意图,该制品包括使用图1所示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结合的两个基材。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设置在第一基材40和第二基材50之间。也就是说,制品200依次包括第一基材40、第一粘合剂层10、背衬层20、第二粘合剂层30和第二基材50。第一粘合剂层10粘合至第一基材40,且第二粘合剂层30粘合至第二基材50。压敏粘合剂层通常可以以不超过指压而粘合至基材,并可保持粘合于基材直至粘合带被拉伸以去除。第一基材40通过粘合带结合至第二基材50。在图2中,背衬层20延伸超过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两者。延伸超过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两者的背衬层区域可充当用于从基材40和50拉伸剥离粘合带的拉袢21。通过拉引拉袢21并拉伸粘合带,可将第一粘合剂层10从第一基材 40剥离,将第二粘合剂层30从第二基材50上剥离,或将两个粘合剂层10和30从两个基材40和50剥离。组合的剥离使得能够从第二基材分离第一基材,并使得能够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去除粘合带。包括背衬层20以及两个压敏粘合剂层10和30的另一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300 示于图3中。在该实施例中,背衬层20不延伸超过第一粘合剂层10和第二粘合剂层30两者。使用该粘合带使第一基材40与第二基材50结合在图4中进行了示意性地示出。粘合带的区域(层10、20和30)延伸超过基材40和50两者。延伸超过基材40和50两者的粘合带的区域可充当拉袢M。拉袢M是粘性的,因为外表面为粘合剂层10和30。或者,可将诸如膜之类的另外的层(未显示于图3中)或诸如滑石或油墨(印刷的)之类的另一非粘性层置于拉袢区域中的粘合剂层10和30上以提供非粘性表面。通过拉引拉袢M并拉伸粘合带,可将第一粘合剂层10从第一基材40剥离,可将第二粘合剂层30从第二基材50 剥离,或可将粘合剂层10和30从基材40和50剥离。组合的剥离能够使得从第二基材分离第一基材,并能够使得从第一基材40和第二基材50之间去除粘合带(层10、20和30)。使用粘合带,从一个基材或两个基材剥离粘合剂包括拉引拉袢以及拉伸。拉袢延伸超过至少一个基材。拉袢可为背衬层的一部分(即背衬层的延伸)、为至少一个粘合剂层的一部分(即粘合剂层的延伸),连接至背衬层,连接至至少一个粘合剂层,或为背衬层和至少一个粘合剂层两者的一部分(即背衬层和至少一个粘合剂层两者的延伸)。至少一个基材不接触拉袢区域中的粘合剂层。通常,若制品中存在两个基材,则两个基材均不接触拉袢区域中的粘合剂层。通常在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拉引拉袢。即,在 0度、小于5度、小于10度、小于15度、小于20度、小于25度、小于30度或小于35度的方向上拉引拉袢。拉袢通常包括背衬层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拉袢由延伸超过与粘合剂层接触的背衬层的第一区域的背衬层的第二区域形成。在这些实施例中,拉袢通常为非粘性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拉袢包括背衬层和至少一个粘合剂层。在这些实施例中,拉袢通常为粘性的。可通过用非粘性材料覆盖拉袢区域而使粘性拉袢变为非粘性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以及背衬层通常为可高度延展的。拉引拉袢导致粘合带伸长或拉伸。拉伸减小了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的区域中的粘合带体积,并有利于粘合带从一个基材或两个基材剥离。若粘合剂层具有足够的粘合强度,若粘合剂层与背衬层的粘合强于与基材的粘合,且若粘合带可充分伸长而减小其在基材之间的体积而不断裂或绷断回其初始位置,则拉引拉袢可从两个基材剥离粘合剂层。拉伸的粘合带可从两个基材之间去除,两个基材可得以分离,或上述两者。在拉伸剥离条件下,粘合带通常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 (通常该第一方向为纵向的,且长度可增加至少50%)而不断裂或绷断。图1和图3中所示的背衬层、粘合剂层和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可为光学透明的。如本文所用,术语“光学透明的”指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量时,透光率为至少90%且雾度不大于5 %的背衬层、粘合剂层或粘合带。使用该方法,在400至7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测量。透光率通常等于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或至少95%。雾度通常不大于4、不大于3、不大于2或不大于1。一些示例性的粘合带具有使用ASTM D1003-07 方法所测得的不大于3%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其他示例性的粘合带具有使用 ASTM D1003-07方法所测得的不大于2%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并非所有看起来透明的材料都可视为是光学透明的。也就是说,视觉清晰度并不总是光学清晰度的同义语。视觉透明的材料可具有大于5的雾度值,小于90%的透光率值,或上述两者。在一些制品中,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为光学透明的。可将光学透明的粘合带设置在两个基材之间,使得当透过第一基材和光学透明的粘合带两者观察时第二基材是可见的。若粘合带为光学透明的,则图2和3中的第二基材50通常可透过第一基材40和粘合带 (如所示,粘合带对应于层10、20和30)观察而可见。例如,光学透明的粘合带可用于将诸如光学透明基材(例如透镜盖)的第一基材结合至诸如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第二基材。若结合是无缺陷的,则光学透明的粘合带保持位于第一基材和显示器之间。然而,若结合是有缺陷的,则可去除粘合带而不因拉伸而损坏显示器。可用另一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代替该粘合带,并可将第一基材与显示器再次结合。除了为光学透明的之外,选择背衬层具有合适的机械性质以用于拉伸剥离粘合带。例如,选择背衬层,使得当在第一方向上(例如纵向)拉引时,其可拉伸(伸长)至少 50%而不断裂。即,通过拉伸,至少一个维度(如长度)可增加至少50%而不使背衬层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衬层可拉伸至少100 %、至少150 %、至少200 %、至少300 %、至少400 % 或至少500%而不断裂。背衬层通常可拉伸最高至1200%,最高至1000%,最高至800%, 最高至750%,或最高至700%而不断裂。这些相对大的伸长值有助于在粘合至基材之后粘合带的拉伸剥离。背衬层的杨氏模量可以指示背衬层关于拉伸的抵抗力。杨氏模量通常在约IOMPa 至约75MPa的范围内。例如,杨氏模量可以在20至75MPa的范围内、在20至60MPa的范围内、在20至50MPa的范围内或在25至50MPa的范围内。可以例如采用ASTM D790-07或 ASTM D882-02方法测定杨氏模量。背衬层的拉伸强度为背衬层保持而不断裂的负载的指示,且为背衬层可被拉伸多远而不断裂的指示。拉伸强度通常在约IOMI^a至约60MI^或更高的范围内。例如,拉伸强度可在10至60MPa的范围内、在10至50MPa的范围内、在20至60MPa的范围内、在20至 55mPa的范围内,或在25至50MPa的范围内。拉伸强度可使用ASTM D882-02方法测定。背衬层20包含衍生自至少两种不同烯烃单体的聚(烯烃)共聚物。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混合物的第一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和( 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 在许多聚(烯烃)共聚物中,1,2_烯烃选自丁烯、己烯或辛烷。通常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这些共聚物。并非所有的聚(烯烃)共聚物都适于制备背衬层。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已知的聚 (烯烃)共聚物都可用于提供具有合适的机械和光学性质的组合的背衬层。具有合适的机械性质的许多聚(烯烃)共聚物不具有制备光学透明的背衬层通常所需的低雾度(即,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高透光率(S卩,使用ASTM D1003-07测得的至少90%的透光率)。需要光学透明的背衬层以制备光学透明的粘合带。例如,许多聚(烯烃)共聚物的相对较大的结晶尺寸、许多市售的聚(烯烃)共聚物中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形成聚(烯烃)共聚物的膜所用的特定方法可使得它们不适合用作背衬层。背衬层中的聚(烯烃)共聚物优选具有一些结晶材料而不是完全无定形的。结晶材料趋向于通过充当物理交联剂来增加背衬层的强度。但是如果结晶材料的粒度太大,则背衬层的雾度可能会大到难以接受。结晶材料的粒度优选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在合适的聚 (烯烃)共聚物的许多实施例中,至少95%的结晶材料的晶体粒度小于400纳米。例如,至少95%的结晶材料可以具有小于300纳米、小于200纳米或小于100纳米的晶体粒度。小的晶体粒度有助于形成光学透明的背衬层。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制备结晶材料小于400纳米的背衬层。在一种方法中,将用于形成背衬层的聚(烯烃)共聚物熔融、挤出和快速淬火,以使得晶体的定向和生长最小化。 在别的方法中可以加入种子材料(即,成核剂),所述种子材料有助于在冷却而形成固化膜时在共聚物内部形成许多晶体。形成较多晶体往往有利于较小的晶体粒度。在又一种方法中,使共聚物组成变化以改变晶体粒度。较多量的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第二烯烃单体往往导致较小的晶体粒度。随着第二烯烃单体量的增加,密度或比重往往减小。比重通常不大于0.91。例如,比重通常不大于0.90或不大于0.89。比重通常在0.86至0.91的范围内、在0.87至0. 90的范围内或在0. 88至0. 90的范围内。背衬层优选不含或基本上不含造成雾度或降低透光率的添加剂。例如,背衬层通常不包含抗粘连剂、增滑剂或上述两者。即,背衬层通常不含或基本上不含抗粘连剂、增滑剂或上述两者。如本文中所用的,关于抗粘连剂或关于增滑剂的术语“基本上不含”意思是这些试剂每种的存在量不超过0. 5重量%、不超过0. 3重量%、不超过0. 2重量%、不超过 0. 1重量%、不超过0.05重量%或不超过0.01重量%。当膜由聚(烯烃)共聚物制备时, 通常加入抗粘连剂来防止例如在成型为卷时膜发生自粘。示例性的抗粘连剂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硅藻土和滑石之类的颗粒。通常添加增滑剂以减少摩擦,例如卷中的膜与膜的摩擦或膜与生产设备的摩擦。这些增滑剂的存在也可妨碍对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的良好粘着力。许多常用的增滑剂为伯酰胺,如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酰胺化制备的那些。增滑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酰胺、油酰胺和芥酸酰胺。在许多实施例中,背衬层包含至少99%的聚(烯烃)共聚物。例如,背衬层包含至少99. 1重量%、至少99. 2重量%、至少99. 3重量%、至少99. 4重量%、至少99. 5重量%、 至少99. 6重量%、至少99. 7重量%、至少99. 8重量%、至少99. 9重量%的聚(烯烃)共聚物。可用于制备光学透明的背衬层的示例性聚(烯烃)共聚物可以商品名EXACT(例如 EXACT 3024、3040、4011、4151、5181 和 8210)和 VISTAMAXX(例如 VISTAMAXX 6202 和3000)商购自ExxonMobile Chemical (Houston, TX)。其它示例性的聚(烯烃)共聚物可以商品名 AFFINITY(例如 AFFINITY PT 1845G、PL 1845G、PF 1140G、PL 1850G 和 PL 1880G)、ENGAGE(例如 ENGAGE 8003)禾口 INFUSE(例如 INFUSE D9530. 05)商购自 Dow Chemical (Midland,MI)。EXACT 8210,EXACT 518UENGAGE 8003 和 INFUSE D9530. 05 为乙烯-辛烯共聚物。EXACT 3040和EXACT 4151是乙烯-己烯共聚物。EXACT 3024和EXACT 4011是乙烯-丁烯共聚物。除了选择能形成具有低雾度和高透光率的背衬层的合适材料之外,通常选择制备背衬层的方法以保持这些值。也就是说,通常选择制造背衬层的方法,从而得到平滑表面和相对均勻的厚度。如果表面粗糙,则百分比雾度可能不利地变大。为了提供合适的光学清晰度,使用方法来提供在任何方向上在整个背衬层上相对均勻的厚度。例如,在任何方向上在整个背衬层上,厚度通常变化小于10%、小于8%、小于6%、小于5%。更具体地说,平均厚度为4密耳(0. 1毫米或100微米)的背衬层沿任意方向横跨背衬层的厚度变化小于10 微米、小于8微米、小于6微米或小于5微米。许多用于形成聚(烯烃)共聚物膜的常规方法是不合适的,因为所得到的膜不具有必需的光滑度。例如,吹制法通常是不合适的,因为通常要加入抗粘连剂或增滑剂。添加这些试剂通常趋向于使所得的膜表面粗糙。浇注挤出法给膜赋予粗糙表面,试图使与冷却辊的接触最小化,这种方法通常是不合适的。可使用各种方法制备具有合适光滑度和厚度均勻性的背衬层。在第一个实例中, 可在两个光滑的支撑层(如剥离衬垫)之间或者在光滑的支撑层与光滑的辊之间浇铸聚 (烯烃)共聚物。不需要阻断剂或增滑剂,并且优选不存在这些试剂。支撑层(例如剥离衬垫)往往会增强所得橡胶态背衬层,并使背衬层可经受进一步的加工而无变形或拉伸。此外,支撑层往往会保护表面,直至其与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结合。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如平浇注挤出模头将聚(烯烃)共聚物以熔融膜挤出。挤出温度可在约150°C至200°C的范围内。聚(烯烃)共聚物的挤出膜可在两个支撑膜之间挤出。然后可以使所得的支撑膜/聚(烯烃)共聚物膜/支撑膜构造通过激冷轧辊堆,以冷却并固化聚(烯烃)共聚物膜。使用该方法制得的背衬膜往往会具有相对均勻的厚度, 且往往会相对光滑。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支撑表面形成背衬层。在许多实施例中,该支撑为剥离衬垫。 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剥离衬垫。合适的剥离衬垫通常为纸(例如牛皮纸)或聚合物膜。在许多应用中,优选为聚合物膜。用作剥离衬垫的聚合物膜可例如由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它们的组合形成。剥离衬垫的表面可任选用脱模剂如有机硅、含氟化合物(如氟硅氧烷)或其他低表面能材料如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进行处理。一个示例性的氟硅氧烷可以商品名SYL-OFF(例如SYL-OFF Q2-7785或SYL-OFF Q2-7786)购自Dow Corning。其他剥离衬垫包括,例如, 可以商品名 CLEARSIL TlO 和 CLEARSIL T50 购自 CPI Films (St. Louis, MO)的那些。合适的剥离衬垫和用于处理衬垫的方法还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号4,472,480 (Olson)、 4,980,443 (Kendziorski)和 4,736,048(Brown 等人)、5,578,381(Hamada 等人)禾口 5,082,706 (Tangney);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布 2008/(^80086 (Sheridan 等人)中。
通常根据所需的拉伸剥离力来选择背衬层的厚度。随着背衬层厚度的增加,通常需要更大的拉伸剥离力。反之,随着背衬层厚度的减少,需要的拉伸剥离力降低。背衬层的厚度可以为例如最高至40密耳(1.0毫米或1000微米)。如本文所用,术语“密耳”指 0. 001英寸,1密耳等于约0. 0025厘米或约0. 025毫米或约25微米。在许多实施例中,厚度高达30密耳(750微米)、高达20密耳(500微米)、高达10密耳Q50微米)、高达8密耳QOO微米)、高达6密耳(150微米)或高达5密耳(125微米)。厚度通常为至少1密耳(0. 025毫米或25微米)、至少2密耳(50微米)、至少3密耳(75微米)或至少4密耳 (100微米)。一些合适的背衬层的厚度在1密耳05微米)至20密耳(500微米)的范围内、在1密耳05微米)至10密耳Q50微米)的范围内、在1密耳05微米)至8密耳 OOO微米)的范围内、在1密耳05微米)至7密耳(175微米)的范围内、在2密耳(50 微米)至8密耳QOO微米)的范围内、在3密耳(75微米)至6密耳(150微米)的范围内或者在4密耳(100微米)至5密耳(125微米)的范围内。当制得时,背衬层通常为具有光滑表面的橡胶态材料。在许多实施例中,背衬层为略微粘性的。压敏粘合剂层可与背衬层的至少一个主表面相邻设置。在许多实施例中,第一压敏粘合剂层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设置,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设置。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是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如本文所用,关于压敏粘合剂层和背衬层的术语“相邻”意指压敏粘合剂层接触背衬层,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与背衬层分开。即,每个压敏粘合剂层直接或间接地粘合至背衬层。在与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相邻设置之前,背衬层可经受涂底漆处理。底漆处理往往会增加背衬层与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粘着力。对于拉伸剥离胶带而言,通常期望这种粘着力的增加。也就是说,通常期望压敏粘合剂层对背衬层的粘着力强于压敏粘合剂层对基材的粘着力。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涂底漆处理方法。例如,涂底漆处理可包括使用化学底漆组合物进行处理、使用电晕放电或等离子体放电进行处理、暴露于电子束或紫外光、使用酸性组合物进行蚀刻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漆处理包括将底漆组合物涂敷至背衬层表面。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底漆组合物。底漆组合物可以包括例如反应性化学粘合促进剂(例如,该组分可与背衬层、粘合剂层或这两者都发生反应)。示例性的底漆组合物包括美国专利 No. 5,677, 376 (Groves)中所述的那些,该专利的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也就是说,底漆组合物可以包含以下物质的共混物,(1)嵌段共聚物,如使用马来酸或马来酸酐改性的苯乙烯-乙烯/ 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 一价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产物, 所述一价单体混合物包含(a)至少一种具有1至14个碳原子的非叔醇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b)至少一种含氮的单体。嵌段共聚物可以是例如以商品名KRATON FG-1901X 商购自Siell Chemical Co.的那些。其他合适的底漆组合物包括以商品名NEOREX(NE0REX 肪51)得自(Wilmington,MA)的那些。这种底漆组合物包含水性聚氨酯。粘合带的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在许多实施例中,丙烯酸类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通常配制丙烯酸类共聚物以显示必需的粘弹性,从而导致粘性、剥离粘着力和剪切保持力的所需平衡。也就是说,选择用于制备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以满足Dahlquist标准(即,橡胶态平台模量低于Dahlquist数)。换句话说,丙烯酸类共聚物本身通常为压敏粘合剂而未添加增粘剂。
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由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和无机粒子的第二前体组合物形成。丙烯酸类共聚物由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形成。即,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具有至少两个(甲基) 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 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极性单价单体,或者(i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更具体地讲,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 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幻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价单体,或者(ii)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无机粒子的存在量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重量计或者以丙烯酸类共聚物(其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的重量计为最高至25重量%。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如本文所用,术语“(甲基)丙烯酰基”指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或上述两者。同样地,术语“(甲基)丙烯酸酯”指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上述两者;术语“(甲基)丙烯酰胺”指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或上述两者;术语“(甲基)丙烯酸”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上述两者。交联剂可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酯、五(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交联剂可例如通过使(甲基)丙烯酸与多元醇(即具有至少两个羟基的醇)反应而形成。所述多元醇通常具有2、3、4或5个羟基。可使用交联剂的混合物。 交联剂的分子量通常小于约500克/摩尔。在许多实施例中,交联剂包含至少两个丙烯酰基基团。具有两个丙烯酰基基团的示例性交联剂包括二丙烯酸-1,2-乙二醇酯、二丙烯酸-1,3-丙二醇酯、二丙烯酸-1,9-壬二醇酯、二丙烯酸-1,12-十二烷二醇酯、二丙烯酸-1,4- 丁二醇酯、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烯酸丁二醇酯、双酚A 二丙烯酸酯、二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丙烯酸四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二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羟基新戊酯二丙烯酸酯改性的己内酯。具有三个或四个(甲基)丙烯酰基基团的示例性交联剂包括但不限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例如可以商品名TMPTA-N购自Surface Specialties, Smyrna, GA和以商品名SR-351购自Sartomer,Exton, 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商品名SR-444购自Sartomer)、 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可以商品名SR-368购自Sartomer)、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的混合物(例如具有大约11的四丙烯酸酯与三丙烯酸酯比例的可以商品名PETIA购自Surface Specialties,以及具有大约3 1的四丙烯酸酯与三丙烯酸酯比例的以商品名PETA-K购自Surface Specialties)、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例如可以商品名SR-295购自Sartomer)、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商品名SR-355购自Sartomer),以及乙氧基化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商品名SR-494 购自Sartomer)。具有五个(甲基)丙烯酰基基团的示例性交联剂包括但不限于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例如可以商品名SR-399购自Sartomer)。
通常加入交联剂用于压敏粘合剂层的粘合增强。当在粘合至基材之后拉伸粘合带以便去除时,具有良好粘合强度的粘合剂层较不可能留下残余物。然而,若加入过多交联剂,则粘合剂层往往会变得较不适形,并且可能不能充当压敏粘合剂。通常根据交联剂的分子量和可用于交联的反应位点数目来选择交联剂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含量。 交联剂的存在量通常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为最高至25重量%。交联剂的以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0重量%、最高至15重量%、最高至10重量%,或最高至5重量%。交联剂的存在量可以等于至少0. 01重量%、至少0. 02重量%、至少0. 05重量%、至少0. 1重量%、至少0. 2重量%、 至少0. 5重量%、至少0. 75重量%、至少1重量%,或至少2重量%。在一些实例中,交联剂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存在量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在0.01至25重量%的范围内、在0.01至15重量%的范围内、在0.01至10重量%的范围内、在0. 01至5重量%的范围内、在0. 05至5重量%的范围内、在0. 1至5重量%的范围内、在0.01至2重量%的范围内、在0. 1至2重量%的范围内,或在0.01至1重量% 的范围内。除了交联剂之外,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还包含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或 ( )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具有至少4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极性单体两者。如本文所用,术语“单价单体”指仅具有一个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基团的化合物。单价单体通常具有单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如本文所用,术语“部分聚合产物”指包含未聚合的单体以及至少一些通过聚合形成的较高分子量材料的混合物。单体未被完全聚合。通常在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控制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储能模量。为了提供压敏粘合剂层,丙烯酸类共聚物的Tg通常低于室温(例如低于25°C或低于200C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通常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可为丙烯酸与一元醇的反应产物。所述醇通常不是叔烷基醇。合适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通常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至少6个碳原子,或至少8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通常具有4至20个碳原子、4至18个碳原子、4至16个碳原子、4至14个碳原子、4 至12个碳原子,或4至10个碳原子。(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可为线性的、环状的或它们的组合,并可任选被诸如苯基之类的芳基基团取代。示例性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甲基丁酯、丙烯酸异壬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正癸酯、丙烯酸异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4-甲基-2-戊酯,和丙烯酸十二烷基酯。通常在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包含超过一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用于形成压敏粘合剂层。例如,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可包含两种、三种、四种或甚至更多种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通常,(甲基) 丙烯酸烷基酯包括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存在量通常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等于至少40重量%。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存在量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重量计可以等于至少50重量%、至少60重量%、至少70重量%、至少75重量%,或至少80重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重量计可为最高至99重量%、最高至95重量%、最高至90重量%、最高至85重量%,或最高至80重量%。在一些实例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的存在量在40至99重量%的范围内、在50至99重量%的范围内、在50至95重量%的范围内、在60至95重量%的范围内、在60至90重量%的范围内、在70至95重量%的范围内,或在70至90重量%的范围内。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极性单体。如本文所用,术语“极性单体”指具有单个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极性基团的单体。极性基团通常为羟基、羧基或其盐,仲酰氨基、叔酰氨基,或醚基(即包含至少一个式-R-O-R-的亚烷基-氧基-亚烷基的基团,其中每个R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可使用任何合适的盐。 在许多实施例中,盐的阳离子为碱金属离子(例如钠、钾或锂离子)、碱土金属离子(例如钙、镁或锶离子)、铵离子,或被一个或多个烷基取代的铵离子、被一个或多个芳基取代的铵离子,或被一个或多个烷基和一个或多个芳基取代的铵离子。通常在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中加入极性单体以提高对背衬层的粘着力,提高对具有极性表面的基材的粘着力,并增加压敏粘合剂层的粘合强度。通常,粘合带在暴露于相对高温、高湿度条件或上述两者时的耐久性可通过加入极性单体而得以改进。示例性的具有羟基的极性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例如,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丙烯酸3-羟基丙酯)、羟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例如,2-羟乙基丙烯酰胺或3-羟丙基丙烯酰胺),和乙氧基化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例如,可以商品名⑶570、⑶571、⑶572 购自Sartomer的单体)。示例性的具有羧基的极性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示例性的具有仲酰氨基的极性单体包括N-烷基丙烯酰胺,如N-甲基丙烯酰胺、 N-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或叔辛基丙烯酰胺。示例性的具有叔酰氨基的极性单体包括但不限于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丙烯酰基吗啉、乙烯基吡啶、 乙烯基咪唑,和N,N- 二烷基丙烯酰胺,如N,N- 二甲基丙烯酰胺、N,N- 二乙基丙烯酰胺、N, N- 二丙基丙烯酰胺和N,N- 二丁基丙烯酰胺。示例性的具有醚基的极性单体包括但不限于烷氧基化的丙烯酸烷基酯,如丙烯酸卡必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和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和聚(环氧烷)丙烯酸酯,如聚(环氧乙烷)丙烯酸酯和聚(环氧丙烷)丙烯酸酯。聚 (环氧烷)丙烯酸酯通常称为聚(亚烷基二醇)丙烯酸酯。这些单体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端基,如羟基或烷氧基。例如,当端基为甲氧基时,单体可称为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第二极性单体的存在量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可为最高至40重量%。在许多实施例中,第二极性单体的存在量为最高至35重量%、最高至 30重量%、最高至20重量%、最高至15重量%,或最高至10重量%。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通常包含至少1重量%、至少2重量%、至少3重量%,或至少5重量%的第二极性单体。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第二极性单体的存在量例如在 1至40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35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30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25 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20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15重量%的范围内、在2至15重量% 的范围内、在5至20重量%的范围内,或在5至15重量%的范围内。可包含于第二单体混合物中的极性单体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特定极性单体。例如,若极性单体为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衣康酸之类的酸性单体,则加入的量通常不大于15重量%、不大于10重量%,或不大于5重量%。在另一方面,通常可以以最高至40重量%的量使用诸如乙烯基己内酯、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烷基丙烯酰胺、 烷氧基化的丙烯酸烷基酯,和聚(环氧烷)丙烯酸酯之类的极性单体。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通常还包含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为热引发剂、光引发剂或上述两者。可使用已知用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任何合适的热引发剂或光引发剂。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引发剂的存在量通常在0.01 至5重量%的范围内、在0.01至2重量%的范围内、在0.01至1重量%的范围内,或在0.01 至0.5重量%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热引发剂。热引发剂通常为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示例性的过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环己烷,或月桂基过氧化物。示例性的偶氮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商品名VAZO 67购自DuPont (Wilmington,DE)的2,2'-偶氮二 O-甲基丁腈)、可作为VAZO 64购自DuPont的2,2'-偶氮二(异丁腈),和可作为VAZO 52购自DuPont的2,2'-偶氮二 0,4_ 二甲基戊腈)。在许多实施例中,使用光引发剂。一些示例性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醚(例如安息香甲醚或安息香异丙醚)或取代的安息香醚(例如茴香偶姻甲醚)。其他示例性的光引发剂为取代的苯乙酮,如2,2- 二乙氧基苯乙酮或2,2-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可以商品名 IRGACURE 651 购自 Ciba Corp. (Tarrytown, NY)或者以商品名 ESACURE KB-I 购自 Sartomer (Exton, PA))。其他示例性的光引发剂为取代的α-酮醇,如2-甲基-2-羟基苯丙酮、芳族磺酰氯,如2-萘磺酰氯,和光活性肟,如1-苯基-1,2-丙二酮-2- (0-乙氧基羰基)肟。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悬浮于或分散于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为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可在任何部分聚合反应之前将无机粒子加入单体混合物,或者在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反应之后将无机粒子加入。将无机粒子加入压敏粘合剂层往往会增加该层的粘合强度并增加橡胶态平台模量。出乎意料地,无机粒子的添加减少了在粘合带粘合至基材之后被拉伸以去除时留在基材上的粘合剂残余物。也就是说,在存在无机粒子的情况下,粘合剂层的粘着性往往会随拉伸而减小。无机粒子可均勻地或非均勻地分布于整个第二前体组合物中。同样地,无机粒子可均勻地或非均勻地分布于整个丙烯酸类共聚物中。无机粒子可为任何合适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陶瓷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无机粒子通常选自但不限于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 二氧化硅等。在许多实施例中,无机粒子为热解法二氧化硅粒子。合适的热解法二氧化硅可例如以商品名 AER0SIL(例如 AEROSIL R972、R974、R976、R300、R380、R130、R150、R200、R202、 R805 和 R812)购自 Evonik Industries (Essen, Germany),或者以商品名 CAB0SIL(例如 CABOSIL TS-720、TS-610、TS-530 和 TS-500)购自 Cabot (Alpharetta,GA)。热解法二氧化硅可具有亲水性或疏水性表面,并且可具有任何合适的表面积。例如,表面积可在1至500m2/ g的范围内、在10至400m2/g的范围内,或在100至400m2/g的范围内。在其它实施例中,无机粒子为气凝胶,如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例如压碎的气凝胶或气凝胶粉末)。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通常具有纳米范围内的孔隙(例如小于100纳米或小于50纳米),并具有等于至少500m2/g的表面积。一些示例性的气凝胶二氧化硅粒子具有小于20微米或小于10微米的平均粒度。尽管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的尺寸大于光的波长,但粒子通常为半透明的,并且可用于形成相对透明的粘合剂层,即使它们不被认为是光学透明的。示例性的半透明和不透明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可以商品名NAN0GEL购自 Cabot(Billerica, MA)。尽管无机粒子可进行表面改性以有利于在第一丙烯酸类共聚物中或在第一前体组合物中分散,但通常不对无机粒子进行表面改性。无机粒子可为附聚的或非附聚的和聚集的或非聚集的。无机粒子可具有任何所需的粒度。在粘合带为光学透明的实施例中,无机粒子往往具有小于1000纳米、小于500纳米、小于200纳米、小于100纳米或小于50纳米的平均原生粒度。为了制备光学透明的粘合带,无机粒子为平均原生粒度在1至200纳米范围内、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在1至75纳米范围内,或在1至50纳米范围内的纳米粒子。尽管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大于此,但它们通常为半透明的,并且通常可用于制备可见透明的粘合剂层或略不透明的粘合剂层。也就是说,尽管背衬层为光学透明的,但它们可与光学透明的、可见透明的、略不透明的或不透明的粘合剂层结合。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或者以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压敏粘合剂层可包含(例如)最高至25重量%的无机粒子。例如,压敏粘合剂层可包含最高至20重量%、最高至15重量%、最高至10重量%,或最高至5重量%的无机粒子。压敏粘合剂层通常包含至少1重量%、至少2重量%、至少5重量%,或至少10重量% 的无机粒子。例如,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或者以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无机粒子的量可在1至25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20重量%的范围内、 在2至20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15重量%的范围内、在1至10重量%的范围内,或在2 至10重量%的范围内。尽管通过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形成的丙烯酸类共聚物通常为压敏粘合剂材料,但可将增粘剂加入至第二前体组合物中(也就是说,第二前体组合物可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无机粒子和增粘剂)。可使用通常包含于压敏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任何增粘剂。可加入固体或液体增粘剂。固体增粘剂通常具有不大于约10,000克/摩尔的数均分子量(Mn)和约70°C以上的软化点。液体增粘剂是软化点为约0°C至约70°C的粘性材料。通常优选为固体增粘树脂。合适的增粘树脂包括松香和它们的衍生物(例如松香酯);聚萜烯和芳族改性的聚萜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和烃类树脂,例如α菔烯基树脂、β菔烯基树脂、柠檬烯基树脂、脂族烃基树脂、芳族改性的烃基树脂、芳族烃类树脂和二环戊二烯基树脂。若添加, 通常使这些增粘树脂氢化以减小它们对压敏粘合剂层的颜色影响。若添加,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增粘剂通常以最高至约40重量%的量存在。例如,增粘剂的存在量可以为最高至35重量%、最高至30重量%、最高至25重量%、最高至20重量%、最高至15重量%,或最高至10重量%。一些第二前体组合物包含1至40重量%、5至40重量%、10至40重量%,或5至30重量%的增粘剂。通常不向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溶剂。即,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通常仅包含存在于获自商业供应商的单体中的有机溶剂含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不含或基本上不含有机溶剂。如本文所用,关于有机溶剂的术语“基本上无”或“基本上不含”意指有机溶剂的存在量以可聚合材料或已聚合材料的重量计小于5重量%、小于 4重量%、小于3重量%、小于2重量%,或小于1重量%。第二前体组合物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和无机粒子。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第二交联剂和(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或(i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一些示例性的第二前体组合物包含含量在0. 01至25重量%范围内的第二交联剂。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通常包含a)含量在40至99重量%范围内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b)含量在1至40重量%范围内的极性单体。引发剂通常以0. 01至5重量% 范围内的量存在。无机粒子通常以1至25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这些重量百分数值均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在第二前体组合物的更特定的实例中,第二交联剂的存在量在0. 01至10重量% 的范围内,且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含量在60至95重量%范围内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且极性单体的存在量在1至30重量%的范围内。引发剂的存在量在0. 01至2重量% 的范围内。无机粒子的存在量在5至20重量%的范围内。这些重量百分数值均以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通常将该第二前体组合物设置于支撑体或另一层上,然后进行聚合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可使用将第二前体组合物设置于支撑体(如剥离衬垫)或其他层(如背衬层)上的任何方法。例如,可使用诸如刮涂、模具涂布或挤出之类的技术将第二前体组合物作为涂布层施用至支撑体或其他层上。然后,若存在光引发剂,则可将包含第二前体组合物的涂布层(即第二前体层)暴露于光化辐射,或者若存在热引发剂,则可将该包含第二前体组合物的涂布层暴露于热。暴露于光化辐射或热导致在第二前体组合物内的任何剩余可聚合材料的聚合(即,未反应的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聚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二前体组合物设置于支撑体(例如剥离衬垫)或另一层 (例如背衬层)上之前,使包含于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一些单体部分聚合以增加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粘度。粘度通常增加至对应于浆料状材料的粘度。通常,将诸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之类的单价单体和极性单体与一部分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混合。取决于加入的引发剂类型,将混合物暴露于光化辐射或热以部分聚合单价单体。然后,将交联剂和任何剩余的引发剂部分加入部分聚合的产物。可在单价单体的部分聚合之前或之后加入第二前体组合物中的无机粒子。然后可将所得第二前体组合物作为涂布层(即第二前体层)施用至支撑体或其他层。然后,若存在光引发剂,则可将涂布层暴露于光化辐射,或者若存在热引发剂,则可将涂布层暴露于热。暴露于光化辐射或热导致在第二前体组合物内的可聚合材料的反应。适宜的光化辐射包括红外区域、可见区域、紫外区域内的电磁辐射、或它们的组合。光引发剂通常通过暴露于紫外光来进行活化。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紫外光源。 合适的紫外光源包括但不限于汞弧、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等离子体弧、紫外背光源、紫外光发光二极管和紫外光发射激光器。通常,优选为具有较低光强度的光源。用于由第二前体组合物形成压敏粘合剂层的聚合反应通常在惰性环境中(例如氮气、氦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或在不含或基本上不含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可使用惰性气体吹扫前体组合物去除空气和氧气。或者,聚合和交联反应可在前体组合物位于两个表面之间(如背衬层和剥离衬垫之间或两个剥离衬垫之间)时进行。两个其他表面起到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最小化暴露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期望的是赋予压敏粘合剂层的外表面(即与背衬层相对的压敏粘合剂层的表面)微结构化的表面。微结构化的表面往往有利于层合至基材的过程中的空气排出。若期望在压敏粘合剂层上具有微结构化的表面,则该层可在与包含微结构化特征的工具或衬垫(例如剥离衬垫)接触之时形成。在使前体组合物固化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之后,随后可去除衬垫或工具以暴露具有微结构化表面的粘合剂层。对于光学应用,通常期望微结构随时间而消失以防止干扰光学性能或性质。任何合适的厚度可用于一个或多个压敏粘合剂层。在许多实施例中,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具有不大于20密耳(500微米)、不大于10密耳Q50微米)、不大于5密耳(125微米)、不大于4密耳(100微米)、不大于3密耳(75微米),或不大于2密耳(50微米)的厚度。压敏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至少0. 5密耳(12. 5微米)或至少1密耳(25微米)。例如,压敏粘合剂层的厚度可在0.5密耳O. 5微米)至10密耳Q50微米)的范围内、在0.5 密耳(5微米)至10密耳Q50微米)的范围内、在0. 5密耳(12. 5微米)至5密耳(125微米)的范围内、在1密耳05微米)至3密耳(75微米)的范围内,或在1密耳(25微米) 至2密耳(50微米)的范围内。在许多实施例中,粘合带为双面粘合带。背衬层通常直接接触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或者,可使用另一层(如底漆层)将背衬层与压敏粘合剂层分开。当制得时,粘合带通常具有与第一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第一剥离衬垫和与第二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第二剥离衬垫。为了使用粘合带,可去除每个剥离衬垫以暴露压敏粘合剂层,以便粘合至诸如基材之类的另一表面。通常选择用于制备粘合带的共聚物,使得每个压敏粘合剂层的杨氏模量小于背衬层的杨氏模量。若粘合剂层的杨氏模量小于背衬层的杨氏模量,则当拉伸时在背衬层的变形过程中将产生粘合剂层,且背衬层较不可能撕裂。此外,通常选择粘合剂层具有比背衬层更高的断裂伸长百分比。若满足该条件,则当从基材剥离时,压敏粘合剂层较不可能在基材上留下残余物。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例如纵向)可拉伸(伸长)至少50%而不断裂。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剂可拉伸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300%、至少400%或至少500%而不断裂。背衬层通常可拉伸最高至1200%、最高至1000%、最高至800%、最高至750%,或最高至700%而不断裂。这些相对大的伸长值有助于粘合带在粘合至基材之后的拉伸剥离。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包含背衬层和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的粘合带。在许多实施例中,背衬层与压敏粘合剂层分开制得。在制备背衬层之后,可将至少一个分开形成的压敏粘合剂层层合至背衬层的主表面。通常,将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层合至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并将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层合至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即相对于第一主表面)。更具体地讲,粘合带可通过提供聚(烯烃)共聚物而制得,该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第一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 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的第二烯烃。制备粘合带的方法还包括将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浇铸在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之间,使得所述背衬层具有基于ASTM D1003-07不大于5%的雾度和至少90%的透光率。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设置为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交联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含量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在其它实施例中,形成背衬层,然后将第二前体组合物施用至之前制得的背衬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即,背衬层充当用于沉积第二前体组合物的支撑体。在第二前体组合物与背衬层接触时,使第二前体组合物聚合以形成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若粘合带具有两个压敏粘合剂层,则可通过层合分开形成的压敏粘合剂层而将第二压敏粘合剂层设置为与背衬层的另一主表面(即第二主表面)相邻。或者,可将另一第二前体组合物施用至背衬层的另一主表面,并在与背衬层接触时进行聚合以形成第二压敏层。在该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 通常将第一压敏粘合剂层设置为与第一剥离衬垫相邻。在制备具有两个粘合剂层的粘合带的另一实例中,可将背衬层浇铸在设置于剥离衬垫上的两个粘合剂层之间。即,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可在第一剥离衬垫上制得,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可在第二剥离衬垫上制得,且聚(烯烃)共聚物可浇铸在两个粘合剂层之间。热的聚(烯烃)共聚物挤出物可层合至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不需要阻断剂或增滑剂。 所得构造可具有如下层第一剥离衬垫-第一粘合剂层-背衬层-第二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在其他方法中,背衬层和第二前体组合物(取决于是否需要一个或两个粘合剂层为一个或两个第二前体组合物)可在两个衬垫之间挤出。在挤出之后,可固化至少一个第二前体组合物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或者,也可将剥离衬垫共挤出。在大多数涉及使用两个剥离衬垫的这些方法中,不需要诸如抗粘连剂和增滑剂之类的添加剂。也可使用可预计提供或保持光学清晰度的任何其他方法。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品。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和粘合至所述第一基材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C)从所述第一基材伸出的拉袢。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剥离所述粘合带。当拉引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粘合带与上述相同。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将所述第一基材结合至第二基材。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中的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其中所述拉袢为所述背衬层的部分或粘合至所述背衬层。拉引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当拉引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粘合带与上述相同。用粘合带结合两个基材的步骤可包括提供粘合带,所述粘合带为包括与每个粘合剂层相邻的剥离衬垫的形式。即,粘合带可具有以如下顺序布置的层的构造第一剥离衬垫-第一粘合剂层-背衬层-第二粘合剂层-第二剥离衬垫。可去除第一剥离衬垫以暴露第一粘合剂层。然后可将暴露的第一粘合剂层设置为与第一基材相邻,并将其直接或间接粘合至第一基材。然后可去除第二剥离衬垫以暴露第二粘合剂层。然后可将暴露的第二粘合剂层设置为与第二基材相邻,并将其直接或间接粘合至第二基材。通常使用不同的剥离衬垫,使得一个剥离衬垫比另一个更易于去除。可将任何合适的基材粘合至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基材可提供任何所需的功能,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可具有任何所需的柔性、尺寸、形状、厚度或纵横比。基材可为单层,或可包括多个材料层,如支撑层、底漆层、硬涂层(例如丙烯酸类或聚氨酯)、装饰性设计等。任一基材或两个基材可为另一制品的外表面层。任一基材或两个基材可包含任何合适的材料,如聚合物材料、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含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合金),或它们的组合。在基材中使用的示例性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合金可包括铟锡氧化物、钛、 镍、钢、铝、铜、锌、铁、钴、银、金、钼、铅等。用于基材中的示例性的聚合物材料包括聚碳酸酯、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环状烯烃),如聚降冰片烯、聚氯乙烯、聚酰亚胺、三乙酸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环氧树脂、尼龙等。在制品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粘合带粘合至导电基材。例如,基材可具有包含导电材料(如导电聚合物或导电含金属物质)的导电迹线。例如,基材可具有铟锡氧化物导电迹线。在这些实施例中,通常选择包含于压敏粘合剂层中的极性单体以具有羟基、仲酰氨基或叔酰氨基。即,极性单体通常不具有酸性基团。合适的极性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羟烷基酯、N-烷基丙烯酰胺、N, N- 二烷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或 N-乙烯基咪唑。在所述制品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光学透明的粘合带设置在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使得第二基材可透过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两者观察而可见。优选可透过第一基材和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两者观察到第二基材而无失真。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带通常为光学透明的。第二基材和第一基材可为例如光结合的。如本文所用,术语“光结合的”意指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的任何气隙已被消除。气隙可导致基材之间的折射率的不匹配。基材的光结合通常导致增强的亮度和增强的对比度。此外,基材的结合可提供增加的结构支撑。通常选择至少一个与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结合使用的基材为光学透明的或透明的。基材可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提供柔性、刚性、强度或支撑、导电性或绝缘性、 反射性、抗反射性、偏振或透射性(例如对不同波长的选择性透射)。即,该基材可以是柔性的或刚性的;反射的或非反射的;明显透明的、有色的但是透射的或不透明的(例如,非透射的);以及偏振的或非偏振的。所得制品可为光学元件,或可用于制备光学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光学元件”指具有光学效应或光学应用的制品或组件。光学元件可用于例如电子显示器、投影装置或应用、光子装置或应用,或图形装置或应用。在这些装置或应用的一些中,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可独立地选自显示器(例如电子显示器)的外层、偏振器、触摸面板、透镜、反射器、衍射光栅、镜子、投影棱镜或多层光学膜。示例性的基材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的外层、电湿润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或触摸传感器。更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制品,其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各自独立地选自显示器、偏振器、触摸面板、透镜、反射器、衍射光栅、镜子、投影棱镜或多层光学膜。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为光学透明的,并将第一基材结合至第二基材。当透过第一基材和粘合带两者观察时,第二基材是可见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A)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 (B)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丙烯酸类共聚物和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化合物中的无机粒子,以及(C)从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中的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 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例如,粘合带的长度可增加至少50% 而不断裂。在一些应用中,第一基材为结合至第二基材的保护层,所述第二基材为信息显示装置的部件。保护层可为保护膜、玻璃层、聚碳酸酯层等。保护层可充当例如用于信息显示装置的覆盖透镜。信息显示装置的例子包括具有多种显示区域构造的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前投和背投显示器、阴极射线管和标牌。这类显示区域构造可用于多种便携式和非便携式信息显示装置,包括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触感屏、手表、汽车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测深仪、计算器、电子书、CD或DVD播放器、投影电视屏、计算机监视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仪器仪表、仪表板面罩、或标牌(如图形显示器)。在一些应用中,刚性覆盖件与显示屏的结合(消除它们之间的任何气隙)可改进显示图像的品质。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可结合信息显示装置和由玻璃或聚碳酸酯制得的覆盖透镜。即,制品可具有如下构造覆盖透镜-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信息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制品可以如下顺序布置覆盖透镜-第一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背衬层-第二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信息显示装置。信息显示装置可透过覆盖透镜和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观察而可见。例如,第一基材可为覆盖透镜, 第二基材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外表面通常为偏振器。在其他实例中,第一基材可为覆盖透镜,第二基材可为外表面主要为玻璃的电湿润显示器。光学透明的粘合带可用于将超过两个基材结合在一起。即,制品可包括超过两个基材和不止一个光学透明的粘合带。例如,制品可以如下顺序布置第一基材-第一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第二基材-第二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第三基材。 更具体而言,制品以如下顺序布置第一基材-第一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第一背衬层-第二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第二基材-第三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第二背衬层-第四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第三基材。第三基材可透过第一基材、第一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第二基材和第二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层观察而可见。例如,第一基材可为覆盖透镜,第二基材可为触摸面板,第三基材可为信息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通常具有玻璃外表面、聚酯外表面或铟锡氧化物外表面。或者,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可用于将两个基材结合在一起,另一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可用于连接另外的基材。例如,制品可以如下顺序布置第一基材-光学透明的粘合剂-第二基材-光学透明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第三基材。作为一个特定的例子,第一基材可为覆盖透镜,第二基材可为触摸面板,第三基材可为信息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该实施例仅使用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将信息显示装置结合至制品的其余部分。 可使用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剂结合较便宜的组件。在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基材为光学膜。任何合适的光学膜可以用于这些制品中。如本文所用,术语“光学膜”指可用于产生光学效应的膜。这些光学膜通常是含聚合物的膜,它们可以是单层或多层。一些光学膜具有折射率不同的聚合物材料的交替层。其他光学膜具有交替的聚合物层以及含金属的层。这些光学膜是柔性的并且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光学膜相对于电磁波谱的一些波长(例如,在电磁波谱的可见的紫外、红外或射频区域中的波长)通常是至少部分透射性的、反射性的、抗反射性的、偏振的、光学透明的或者漫射的。示例性光学膜包括但不限于可见的镜面膜、颜色镜面膜、日光反射膜、红外反射膜、紫外反射膜、反射偏振膜(例如增亮薄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薄膜)、吸收性偏振器膜、光学透明的膜、有色膜以及抗反射性膜。示例性的光学膜进一步描述于如下专利中美国专利 No. 6,049, 419 (Wheatley 等人)、No. 5,882,774 (Jonza 等人)、No. 6,049, 419 (Wheatley 等人)、RE 34,605 (Schrenk 等人)、Νο· 5, 579, 162 (Bjornard 等人)和 No. 5, 360, 659 (Arends 等人)。包括用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结合的两个基材的制品可为耐用的。如本文所用,术语“耐用的”意指制品可经受高温(例如至少50°C、至少60°C、至少70°C、至少80°C或至少 850C )和高湿条件(例如至少70%的相对湿度、至少75%的相对湿度、至少80%的相对湿度、至少85%的相对湿度或至少90%的相对湿度)而无分层。高温和高的相对湿度条件可保持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6天,或至少7天。例如,制品可经受诸如60°C和90%相对湿度或85°C和85%相对湿度之类的条件达1周而无分层。 在粘合带为光学透明的许多实施例中,即使在暴露于高温和高湿条件之后,粘合带仍保持光学透明。例如,雾度可保持不大于5,且透光率可为至少90%。优选地,没有气泡在制品中形成,且没有由于经受高温和高湿条件所引起的光学畸变。换句话说,包含具有分散于或悬浮于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如二氧化硅粒子)的交联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压敏粘合剂层通常可得以去除(分离)而留下极少残余物或不留下残余物。在去除粘合剂层之后,基材不含或基本上不含粘合剂。例如,粘合剂层可粘合至玻璃基材很长时间(如至少ι周或至少4周),然后将粘合剂层去除使得玻璃基材不含(即无粘合剂残余物)或基本上不含(即几乎无粘合剂残余物)粘合剂。相比而言, 由不存在任何无机粒子(如二氧化硅粒子)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制得的压敏粘合剂层在被粘合至诸如玻璃之类的基材后通常不能干净剥离。在许多情况下,当试图去除时粘合带断裂, 粘合剂留下大量残余物(例如粘合分裂),或者由于随时间建立的粘合性(即增加的粘着力)而导致的基材被去除过程损坏。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分散于或悬浮于丙烯酸类共聚物显示器中的无机粒子的粘合剂层显示出相比于不含无机粒子的粘合剂层显著更高的静负载剪切性质。此外,当暴露于高温和高湿条件时,粘合带或压敏粘合剂层优选不变黄。即,粘合带可具有长时间的耐紫外线辐射性。此外,粘合带可在暴露于湿气的条件下使用。粘合剂通常可用于室内应用和室外应用两者。可将双面粘合带粘合至两个基材(即粘合带可设置于两个基材之间),然后通过拉伸粘合带的背衬层和粘合剂层而将其从一个基材或两个基材剥离。在粘合带被剥离之后,可将粘合带从两个基材之间去除,基材可彼此分离。可构造粘合带,使得可在将第二压敏粘合剂从第二基材完全剥离之前从第一基材剥离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即,可构造粘合带以提供从第一基材和从第二基材的受控的相继剥离。这通常可通过改变包含于第一压敏粘合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中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组成而实现。或者,这可通过在压敏粘合剂层之一中具有非粘性区域而实现,如美国专利No. 6,001, 471 (Bries等人)所述。可将双面粘合带粘合至两个基材(即粘合带可设置于两个基材之间),然后通过拉伸粘合带的背衬层和粘合剂层而将其从一个基材或两个基材剥离。在粘合带被剥离之后,可将粘合带从两个基材之间去除,基材可彼此分离。例如,在两个基材的结合有缺陷的情况下,可通过拉伸剥离粘合带。在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可源自两个基材的不对准、两个基材之间气泡的捕集,或者图案或褶皱的形成。或者,可分离基材以使得能够再次使用至少一个基材。通常,可从基材之间干净去除拉伸剥离粘合带而在任一基材上留下很少或无可见的粘合剂残余物。另外,通常可去除拉伸剥离粘合带而不损坏任一基材的外观、功能或性能。 即使粘合带可易于通过拉伸去除,在被拉伸之前,粘合带仍可提供高的负载剪切粘着力。另外,在装置的寿命期间,若期望去除一个基材以进行更换或回收,可通过拉伸剥离基材之间的粘合带而分离两个基材。基材可得以分离而不损坏任一基材。这优于通常引入应力水平(其会损坏一个基材或两个基材)的许多其他分离方法。若使用许多已知的压敏粘合剂,这样的分离是非常困难的。在一些应用中,期望的是使用卷绕工具以协助拉伸剥离过程并有利于粘合带从两个基材之间去除。这样的卷绕工具可如滚筒一样简单,其中粘合带的拉袢粘合至所述滚筒上。可旋转卷绕工具以使得在拉伸粘合带时粘合带能够卷绕。这样的过程可使用动力辊而得以机械化,所述动力辊具有足够宽度,使得拉袢的整个宽度可得以同时且平稳地拉引,从而以0度剥离从基材剥离粘合带。可控制由机械化装置施加于粘合带的应力和应变率以剥离和去除粘合带而不撕裂背衬层,且不在基材上留下任何粘合剂残余物。所述机械化方法特别有利于大基材(如大尺寸电子显示器或图形)的分离。在分离步骤过程中,真空操纵装置可用于提升和支撑基材。通过用真空操纵工具固定基材,基材可得以固定而不在粘合带上引入另外的压缩力,在粘合带上引入另外的压缩力会阻碍或妨碍粘合带从两个基材之间剥离和去除。另外,在去除粘合带之后,真空操纵工具可用于收集基材而无损坏。鍾这些实例只用于说明的目的,不是要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实例和说明书其余部分中的所有份数、百分数和比例均以重量计。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所用溶剂和其他试剂均获自 Sigma-Aldrich Chemical Company (Milwaukee,WI)。 MM2HEA 指丙烯酸-2-羟基乙酯,其可得自 Dow Chemical Co.,(Freeport, Texas)。2EHA指丙烯酸-2-乙基己酯,其可得Sartomer (Exton,PA)t-OACM 指叔辛基丙烯酰胺,其可得自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Co. (Bridgewater, FL)。TPGDA指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其可得自Sartomer (Exton, PA)。IBOA指丙烯酸异冰片酯,其可得自Sartomer (Exton, PA)。IOA指丙烯酸异辛酯,其可得自Sartomer (Exton, PA)AA 指丙烯酸,其可得自 BASF Corporation (Parsippany, NJ)。NVC 指 N-乙烯基己内酰胺,其可得自 Sigma-Aldrich Co. (Milwaukee, WI)。IRGACURE 651为2,2_ 二甲氧基_1,2-二苯乙酮的商品名,其可购自Ciba-Geigy(Hawthorne, NY)。HDDA指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其可得自 Sigma-Aldrich Co. (Milwaukee,WI)。AEROSIL R972 和 AEROSIL R812 为可购自 Evonik (Essen,Germany)的疏水性热解法二氧化硅的商品名。AEROSIL R200、AEROSIL R300、AEROSIL 130 禾Π AEROSIL R380 为可购自 Evonik(Essen, Germany)的亲水性热解法二氧化硅的商品名。NAN0GEL 为可购自 Cabot Corp. (Billerica, ΜΑ)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粉末,0BD201 级(约8微米的平均粒度)的商品名。EXACT 3040 为可得自 ExxonMobil (Houston, TX)的熔体指数为 16. 5 克 /10 分钟且密度为0. 900克/立方厘米的乙烯-己烯共聚物的商品名。EXACT 4011 为可得自 ExxonMobil (Houston, TX)的熔体指数为 2. 2 克 /10 分钟且密度为0. 888克/立方厘米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商品名。EXACT 5181 为可得自 ExxonMobil (Houston, TX)的熔体指数为 1. 1 克 /10 分钟且密度为0. 87克/立方厘米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的商品名。EXACT 8210为可得自ExxonMobil (Houston, TX)的熔体指数为10克/10分钟且密度为0. 882克/立方厘米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的商品名。INFUSE D9000. 05 为可得自 Dow Chemical Co. (Freeport, TX)的熔体指数为 0. 5 克/10分钟且密度为0. 877克/立方厘米的乙烯- α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商品名。VISTAMAXX 6102 为可得自 ExxonMobil (Houston, TX)的熔体指数为 3. 0 克 /10 分钟且密度为0. 862克/立方厘米的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商品名。PET指为2密耳(1密耳等于0.001英寸)厚的可以商品名SC0TCHPAR购自3M(St. Paul, MN)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测试方法拉伸剥离应力测试将双面涂布的粘合带条(1. 25cmX2. 5cm)置于两个玻璃显微镜载片 (7. 6cmX3. 80cm)之间,留下25mm的拉袢从组件的一端伸出。用4. 5kg辊压制所述组件2次以将样品牢固结合至载片。将所述组件安装在拉伸测试机(INSTR0N 4501型,获自Instron Co,Canton,MA)中,使得玻璃载片在较低(固定)夹具中夹住,拉袢在较高(夹头)夹具中夹紧。夹具以30. 5cm/min的速率分开,记录通过拉伸进行脱粘所需的平均力(称为脱粘应力,以N/cm2计)。结果通过“是”(表示粘合带从两个基材之间干净去除)或“否”(表示大量残余物留在基材上)进行表征。雾度和透光率如ASTM 方法 1003-07 所述,使用来自 BYK Gardner (Columbia, Md)的 Gardner BYK Color TCS Plus型号8870分光光度计测定雾度和透光率。使用CIE标准照明体A。记录百分比雾度和百分比透光率。背衬层的制备背衬层在具有混合螺杆的0. 75英寸BRABENDER实验室挤出机型号D_5中制得,所述挤出机可购自 C. W. Brabender Instruments Inc. (So. Hackensack,NJ)。在将背衬树脂熔融和混合之后,使挤出物在压力下通过6英寸的平浇铸挤出模头以形成膜。挤出机内的温度分别为160°C (区域1),180°C (区域2),190°C (区域3),190°C (接合器)和190°C (模头)。然后将挤出的膜浇铸在两个PET膜之间。将所得层合物(PET/挤出物膜/PET)通过冷冻的辊叠堆以冷却并硬化树脂共聚物。调节线速度以制备具有所需厚度的硬化膜。在层合至PSA层之前,使用空气电晕处理装置BD-20型(Electronic Products, Inc. ,Chicago, IL)预处理背衬层。就在层合至PSA层之前,以0.5平方英尺/分钟的速率将膜的每一面暴露于电晕处理。实例1至26由表1指定的单体和2,2_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引发剂(0.04phr)的初始混合物制备浆料。如本文所用,缩写“Phr”指每100份的份数。更具体地讲,实例1的初始混合物包含90份I0A、10份AA和4份引发剂。通过在氮气氛下紫外线辐射而部分聚合该初始混合物,直至Brookfield粘度在1000至3000厘泊之间。在部分聚合之后,将指定的多官能单体(参见表1)和另外的2,2_ 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引发剂(0. 2phr)加入至浆料。使用 0MNIMIXER 高剪切混合机(17105 型,OCI Instruments Inc.,Waterbury, CT)或 SPEED MIXER DAC-150FV (Flack Tek, Inc.,Landrum, SC)将无机粒子均勻分散于所述菜料中。使用刮刀式涂胶机将浆料的层以38微米的厚度涂布于两个经有机硅处理的PET 剥离衬垫之间。第一经有机硅处理的PET剥离衬垫为得自CP Films (St. Louis,M0)的 CLEARS IL T10,第二经有机硅处理的PET剥离衬垫为得自CP Films的CLEARSIL T50。将经涂布的样品在包括两个GE紫光灯的紫外光组件下固化8分钟,总量为880mJ/cm2,从而制得压敏粘合剂层(PSA层)。通过将PSA层层合至背衬层来制备粘合带,每个实例的所述背衬层在表1中确定。层合在室温下如下进行从PSA层去除一个经有机硅处理的PET剥离衬垫,使暴露的PSA层表面接触背衬层,使用4. 5磅橡胶覆盖的辊将粘合剂轧制至背衬层上。 对于背衬层的相对侧重复该程序以制备所述带。所得粘合带描述于表1中。粘合带的各种性质示于表2中。表1 实例1至26的描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包含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背衬层的主表面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其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1)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 )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和(2)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其中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带具有使用ASTM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比重在 0. 86至0.91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包括二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无机粒子包括热解法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气凝胶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带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300%而不断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在所述第二单价混合物中的所述极性单体的存在量在1至30 重量%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带包括背衬层、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以及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与所述背衬层相对的第一防粘衬垫,和与所述第二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与所述背衬层相对的第二防粘衬垫。
10.一种制品,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带将所述第一基材结合至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包含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其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1)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含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的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含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 )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和(2)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和(C)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的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其中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其中当拉引所述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 50%而不断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粘合带是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各自独立地选自显示器、偏振器、触摸面板、透镜、反射器、衍射光栅、镜子、投影棱镜或多层光学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品,其中当透过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粘合带观察时所述第二基材为可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粘合带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300%而不断裂。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基材或所述第二基材包含导电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铟锡氧化物。
16.一种制品,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和粘合至所述第一基材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包含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其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和(b)或者(1)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的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2)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含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极性单体;或者( )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和(2)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和(C)从所述第一基材伸出的拉袢,其中所述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剥离所述粘合带,其中当拉引所述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 50%而不断裂。
17.—种使两个基材结合和分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将粘合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带将所述第一基材结合至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包含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所述聚(烯烃)共聚物包含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_烯烃,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基于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90%的透光率;(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其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交联反应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聚合物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b)或者(1)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4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40重量%的第二极性单体;或( )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和(2)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和(C)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的至少一者伸出的拉袢;和所述粘合带的拉袢的拉引将所述粘合带拉伸,从而将所述粘合带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其中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
18. 一种制备粘合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聚(烯烃)共聚物,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为第一可聚合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混合物包含(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将包含所述聚(烯烃)共聚物的背衬层浇铸在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之间,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基于ASTM D1003-07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至少90%的透光率;以及将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邻近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1)丙烯酸类共聚物,其包含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a)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聚合物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具有至少两个(甲基)丙烯酰基的交联剂;(b)或者(i)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包含1)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等于至少30重量%的具有含至少4个碳的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以在所述第二可聚合反应混合物中的可聚合材料的总重量计,量为最高至60重量%的第二极性单体;或( )所述第二单价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产物;和(2)以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重量计,量为最高至25重量%的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制备所述粘合带的方法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所述粘合带为可拉伸剥离的,并且可用于将两个基材结合在一起。所述粘合带可因任何原因而轻易地被去除以分离所述两个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背衬层和至少一个与所述背衬层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烯烃)共聚物。每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交联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以及分散于或悬浮于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中的无机粒子。
文档编号C09J7/02GK102325850SQ20098015728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
发明者T·特朗 图-凡, 杰弗里·O·艾姆斯兰德, 杰施里·塞思, 艾伯特·I·埃费拉茨, 迈克尔·D·德特曼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