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46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井酸化增产用酸液体系,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降低井筒净液柱压力,增加残酸返排能力,同时在施工储层里可自动连续封堵转向的酸液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油气藏目前开发有两个主要共性一是为提高油气井开发效率,多层段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越来越多,具有井段长、不同井段的非均质性强的特性,酸化时均勻布酸困难,需要通过酸化过程中酸的转向作用来获得更均勻的布酸;二是大多数油气藏属老油气藏,因开发速度快,油气藏衰竭严重,目前地层压力系数日益降低(如四川盆地主力气藏-川东石炭系目前地层压力系数普遍<0.7),酸化后残液返排极为困难,易形成水锁伤害,导致油气产能低,需要通过酸化中的增能作用来提高残液的返排能力,改善其返排与增产效果,所以,很多油气藏改造亟需转向性能好、返排能力强、伤害低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及工艺。现有技术中,以往对于均勻布酸困难储层改造采用的液体方法是增加液体粘度, 主要采用含高分子聚合物的胶凝酸,但因粘度较低(一般< 40mPa. s),转向性能不够理想, 且聚合物的加入对储层伤害较大,也无增能作用;针对低压、水敏储层的酸化改造主要采用常规泡沫酸液体系,尽管解决了残液返排问题,但深度改造上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同时具有地层压力系数低、渗透率低的长井段或非均质性强储层的酸化改造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本发明使液体具有更好的自动转向低渗储层,达到均勻布酸、改造储渗条件较差储层的目的,同时还降低了液体在井筒的静液柱压力,提高了施工后液体的返排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615份盐酸,10 20份缓蚀剂,30 50份转向剂,10 20份增泡剂,10 20份铁离子稳定剂。所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酸粘度为15mPa · s 25 mPa · s,降阻率为40% 50% ; 当酸浓度从20%反应至8% 10%时,粘度增加值彡80mPa · s ;压力系数0. 41 0. 7、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所述缓蚀剂为西夫碱、平平加、丙炔醇、异丙醇的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西夫碱40% ;平平加5% ;丙炔醇20% ;异丙醇35%,复合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所述转向剂为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所述增泡剂为氧化胺。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柠檬酸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 ;柠檬酸20%,水70%,复合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本发明由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转向剂,辅以缓蚀剂、增泡剂、铁离子稳定剂,施工过程中伴注液氮来实现对储层的改造,本发明主剂为表面活性剂,随着酸浓度、盐浓度改变溶解度发生相应变化,会形成相互缠绕的蠕虫状胶束,在储层内液体粘度急剧升高,增加液体在最先进入储层中的流动阻力,加上增泡剂的协同作用和伴注液氮产生大量泡沫,使液体具有更好的自动转向低渗储层,达到均勻布酸,改造储渗条件较差储层的目的,同时泡沫还降低了液体在井筒的静液柱压力,提高了施工后液体的返排能力。二、本发明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储层中形成蠕状胶束增粘的特性和泡沫的封堵作用,使酸液自动转向低渗储层;同时利用泡沫流体的特点,提高施工后残液返排能力,适合于多层段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等长施工井段、非均质强等均勻布酸困难的低压储层酸化改造。三、本发明具有自转向的特点,本发明主剂为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鲜酸中形成低粘度(15mPa · s 25 mPa · s)的球状胶束,施工中易于泵注,且具有良好的降摩阻性能,降阻率为(40% 50%);在进入储层后,酸液与碳酸盐岩反应,酸浓度逐渐下降、盐浓度逐渐增加,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降低,形成大量相互缠绕的棒状胶束,液体粘度增加,在酸浓度从20% 反应至8% 10%时粘度增加值> 80mPa · s,液体在缝中流动阻力增加,加上泡沫的封堵作用,使得后续进入的酸液自动转向流动阻力相对较小的低渗储层。四、本发明具有低伤害的特点,首先是泡沫的低滤失、低密度及低静水压头可以减小液体挤入产层形成的伤害,其次表面活性酸主剂分子量低,不会形成聚合物伤害。五、本发明具有缓速、降滤效果好的特点,这是泡沫流体特性以及进入储层后液体粘度再增加的共同作用结果,部分早期返排出的残液PH=I (常规酸返排液pH=3 4),表明酸岩反应速度很低。六、本发明具有返排能力强、排液迅速的特点,泡沫流体储备了大量能量,具有很强的增能作用,它可明显改善其返排效果。在现场应用中,压力系数0.41 0.7时,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


图1为本发明转向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包括615份盐酸,10份缓蚀剂,30份转向剂,10份增泡剂,10 份铁离子稳定剂。所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酸粘度为15mPa · s 25 mPa · s,降阻率为40% 50% ; 当酸浓度从20%反应至8% 10%时,粘度增加值彡80mPa · s ;压力系数0. 41 0. 7、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所述缓蚀剂为西夫碱、平平加、丙炔醇、异丙醇的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西夫碱40% ;平平加5% ;丙炔醇20% ;异丙醇35%,复合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所述转向剂为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所述增泡剂为氧化胺。
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柠檬酸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 ;柠檬酸20%,水70%。复合物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实施例2
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以配制Im3酸液为例,包括615份盐酸,20份缓蚀剂,50份转向剂,20份增泡剂,20份铁离子稳定剂。所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酸粘度为15mPa · s 25 mPa · s,降阻率为40% 50% ; 当酸浓度从20%反应至8% 10%时,粘度增加值彡80mPa · s ;压力系数0. 41 0. 7、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实施例3
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以配制Im3酸液为例,包括615份盐酸,15份缓蚀剂,40份转向剂,15份增泡剂,17份铁离子稳定剂。所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酸粘度为15mPa · s 25 mPa · s,降阻率为40% 50% ; 当酸浓度从20%反应至8% 10%时,粘度增加值彡80mPa · s ;压力系数0. 41 0. 7、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实施例4
如图所示的现场施工曲线,说明该体系的转向性能。该井酸化层位为沙罐坪构造石炭系气藏,其目前地层压力系数已降低到0. 45,属于典型的低压井。酸化施工注入方式为光油管注入,酸化施工中的套压变化趋势关系与其井底处理压力是完全一样的。可以通过施工套压的变化趋势来观察与确定增能转向酸的转向性能。分段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2 25-12 35)12 25酸液开始进入地层,第一阶段套压上升,12 35 套压升至整个施工的最高套压值43. 76MPa。此阶段反映井眼附近储层存在明显的钻井液、 完井液产生的表皮堵塞,酸液刚进入地层时流动阻力大。第二阶段(12 35-12 41):套压第一次下降,由最高套压值43. 76MPa丨12 41 的16. 28 MPa。此阶段反映酸液与岩石、堵塞物发生反应,因表皮堵塞位置最近,表皮堵塞效应得到消除。第三阶段(12 41-12 51):套压第二次上升,由阶段最低16. ^MPa丨12 51 的阶段最高值21. 95MPa。此阶段套压(亦即井底处理压力)的长时间持续上升,证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形成了第一次长时间的连续转向,从而使酸液覆盖并进入了原来未进酸液的新井段。第四阶段(12 51-13 08):套压二次下降,而且是长时间连续下降,由阶段最高套压值21.95MPa丨13 08的阶段最低6. 99MPa。此阶段套压(亦即井底处理压力)的长时间持续下降,证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在第一个酸液覆盖井段和第二个酸液覆盖井段(即第三阶段形成的首次连续转向进入的酸液)不断进入储层深处并与其岩石持续不断发生反应,使其孔隙、裂缝持续明显扩大,流动阻力不断降低。第五阶段(13 08-13 10):套压第三次上升,由阶段最低6. 99MPa丨8.12 MPa, 表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形成了第二次连续转向,从而使酸液覆盖并进入了原来未进酸液又一新井段。第六阶段(13 10-13 16)套压第三次下降,由阶段最高套压值 8. 12MPa丨5. 85MPa,证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不断进入储层深处并与其岩石持续发生反应,使其孔缝持续明显扩大,流动阻力不断降低。第七阶段(13 16-13 23):套压第四次上升,由阶段最低5. 85MPa丨9.05 MPa, 证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形成了第三次长时间的连续转向,从而使酸液覆盖并进入了原来未进酸液的又一新井段。第八阶段(13 23-13 45):套压第四次下降,由阶段最高套压值9. 05 MPa I 0。 证明此阶段增能转向酸与储层深处的岩石持续发生反应,使其孔缝持续明显扩大,流动阻力不断降低。曲线表明在酸化施工过程中出现了 3次转向,其中2次转向的持续时间分别达 7min、10min,证明增能转向酸转向性能非常优异。实施例5
在储层压力系数为0. 41,进行了 160. 91m3的增能转向酸酸化,平均泡沫质量67. 27%, 施工后3天残液返排率为81%,测试产量为1. 3780XIOV/天。在储层压力系数0.64,进行了 445.06 m3的增能转向酸酸化,平均泡沫质量 24. 08%,施工6天残液返排率73. 5%,测试产量为15. 6998X 104m3/天。在这些低压、均勻布酸困难的储层增产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615份盐酸,10 20份缓蚀剂,30 50 份转向剂,10 20份增泡剂,10 20份铁离子稳定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能转向酸液体系的酸粘度为15mPa · s 25 mPa · s,降阻率为40% 50% ;当酸浓度从20%反应至8% 10% 时,粘度增加值彡80mPa · s ;压力系数0. 41 0. 7、泡沫质量15% 73%时酸化后残液返排率> 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为西夫碱、 平平加、丙炔醇、异丙醇的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西夫碱40%,平平加5%,丙炔醇 20%,异丙醇3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剂为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泡剂为氧化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离子稳定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与柠檬酸复合物,复合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柠檬酸 20%,水 70%O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能转向酸液体系,包括615份盐酸,10~20份缓蚀剂,30~50份转向剂,10~20份增泡剂,10~20份铁离子稳定剂。本发明使液体具有更好的自动转向低渗储层,达到均匀布酸、改造储渗条件较差储层的目的,同时还降低了液体在井筒的静液柱压力,提高了施工后液体的返排能力。
文档编号C09K8/74GK102443386SQ20111041466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何启平, 刘楠, 李嘉, 沈建国, 罗炽臻, 蒋玲玲, 蒲祖凤, 蔡远红, 赵洪涛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