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80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由超声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ー种超声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声雾化装置的供液方式主要是采用虹吸原理,通过棉芯将腔体中的液体传送给超声换能器上,高频震荡信号使压电陶瓷片振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使腔体中通过棉芯引流上来的液体強烈振动,使之分散雾化,从腔体中向空气散发。但这种结构有缺陷I、棉芯与超声换能器直接接触,受换能器的金属振膜振动影响,容易破坏棉芯的纤维组织,进而影响虹吸效果。2、压电陶瓷片及电极片长期受液体侵蚀,缩短了超声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干,设计ー种超声雾化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现有超声雾化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兼具液体混合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ー种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超声雾化装置包括旋涡哨,该旋涡哨包括导入管3、腔体I和喷液流管5,所述的导入管3从腔体I下部的侧面切向进ロ穿入到腔体I中,所述的喷液流管5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所述的腔体I呈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相同,均为导入管3直径的4 6倍;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I 2 I。所述的导入管3喷出的高速气体/液体围绕着腔体I内壁形成向上的旋涡气流/液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喷液流管5通过ー锥形结构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该锥形结构的高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I I. 5 I。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导入管3为I个或2个以上同向设置的侧面切向进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导入管3长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4 6 I。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长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4 6 I。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喷液流管5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I : I或 2 I。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腔体I底部中心位置还开设下端ロ,该下端ロ用于套设超声变幅杆2,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上端面超出腔体I上部的锥形结构底部的距离是该锥形结构整体垂直高度的1/4 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呈环状圆柱结构,其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液体导入槽4,液体介质从液体导入槽4流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腔体I底部中心位置还开设下端ロ,该下端口用于套设第二液体导入管,所述的第二液体导入管上端面超出腔体I上部的锥形结构底部的距离是该锥形结构整体垂直高度的1/4 3/4,第二液体通过该第二液体导入管进入腔体I后,可以实现液液混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超声原理提供一种比现有技术更为优化的超声雾化装置,同时兼具液体混合功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超声雾化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用新型的超声雾化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 I、腔体2、超声变幅杆3、导入管4、液体导入槽5、喷液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如图I所示,超声雾化装置的一种结构包括旋涡哨,该旋涡哨包括导入管3、腔体I和喷液流管5,所述的导入管3从腔体I下部的侧面切向进口穿入到腔体I中,所述的喷液流管5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所述的腔体I呈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相同,均为导入管3直径的4 6倍;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I 2 I。所述的喷液流管5通过一锥形结构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该锥形结构的高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I 1.5 I0所述的导入管3为I个或2个以上同向设置的侧面切向进口。所述的导入管3长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4 6 I。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长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4 6 I。所述的喷液流管5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I : I或2 : I。所述的I个或2个导入管3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切向进口同时喷出高速气体/液体相混后,围绕着腔体I内壁形成向上的旋涡气流/液流,利用高速流体产生超声,从而形成气液雾化或液液混合效果。如图2所示,超声雾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的腔体I底部中心位置还开设下端口,该下端口用于套设超声变幅杆2/第二液体导入管(未图示),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第二液体导入管上端面超出腔体I上部的锥形结构底部的距离是该锥形结构整体垂直高度的1/4 3/4。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呈环状圆柱结构,其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液体导入槽4,液体介质从液体导入槽4流入。所述的导入管3喷出的一种液体围绕着腔体I内壁形成向上的旋涡液流,第二种液体介质从液体导入槽4/第二液体导入管流入,该液体介质在流入到液体导入槽4/第二导入管顶端与呈旋涡上升的液流接触后从腔体I上端喷液流管5处喷出,形成液液混合效果;所述的导入管3喷出的气体围绕着腔体I内壁形成向上的旋涡气流,液体介质从液体导入槽4流入,该液体介质在流入到液体导入槽4顶端与呈旋涡上升的气流接触,同时在超声作用下从腔体I上端喷液流管5处喷出,形成气液雾化效果。[0026]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超声雾化装置包括旋涡哨,该旋涡哨包括导入管(3)、腔体(I)和喷液流管(5),所述的导入管(3)从腔体(I)下部的侧面切向进口穿入到腔体(I)中,所述的喷液流管(5)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所述的腔体(I)呈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相同,均为导入管(3)直径的4 6倍;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I 2 : 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液流管(5)通过一锥形结构开设于腔体(I)的上端,该锥形结构的高度与导入管(3)的直径比为I I. 5 : I。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入管(3)为I个或2个以上同向设置的侧面切向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入管(3)长度与导入管⑶的直径比为4 6 I。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长度与导入管⑶的直径比为4 6 I。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液流管(5)直径与导入管⑶直径比为I : I或2 : I。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I)底部中心位置还开设下端口,该下端口用于套设超声变幅杆(2),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上端面超出腔体(I)上部的锥形结构底部的距离是该锥形结构整体垂直高度的1/4 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变幅杆(2)呈环状圆柱结构,其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液体导入槽(4),液体介质从液体导入槽(4)流入。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I)底部中心位置还开设下端口,该下端口用于套设第二液体导入管,所述的第二液体导入管上端面超出腔体(I)上部的锥形结构底部的距离是该锥形结构整体垂直高度的1/4 3/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雾化装置,该超声雾化装置包括旋涡哨,该旋涡哨包括导入管(3)、腔体(1)和喷液流管(5),所述的导入管(3)从腔体(1)下部的侧面切向进口穿入到腔体(1)中,所述的喷液流管(5)开设于腔体(1)的上端;所述的腔体(1)呈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相同,均为导入管(3)直径的4~6倍;所述的喷液流管(5)的直径与导入管(3)直径比为1~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超声原理提供一种比现有技术更为优化的超声雾化装置,同时兼具液体混合功能。
文档编号B05B17/06GK202655185SQ20122017823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罗曾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