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0551阅读:1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p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护膜是一种用于保护商品表面的表面保护、包装材料,将其贴在各类金属、铝塑板、塑料板材、涂层钢材、不锈钢板、铝型材、石材、玻璃、仪器仪表、家具等商品的表面,使其在制造、运输、二次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护表面,避免商品受到污染、划伤并减缓商品表面的氧化。保护膜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方便材料加工,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膜通常由基材层和压敏胶层组成,一般以涂布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在已经制得的膜状基材上,涂布乳液态或者溶液态的压敏胶粘剂,然后加热除去溶剂或者分散剂,卷取而得到保护膜。保护膜一般以聚丙烯(pp)薄膜作为基材,如果涂布的压敏胶为溶剂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出。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为此,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我国表面保护产品行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现有市场上用pp基保护膜,粘着层材料的耐温性较差,50-60℃时其附贴性良好,但是粘着力过高,容易造成排除气泡不良。当pc板在吸塑成型时,粘着力增加过多,成型后保护膜不易从pc板上撕掉,pc板与保护膜发生粘死现象,保护膜也易撕裂;且保护膜材料的耐温性不好,保护膜容易受热变形,在pc板上会残留印痕,影响pc板的使用。另外一种pp上胶型保护膜,虽然其上胶很薄,但是高温下容易出现残胶的问题。另外,pp基上胶膜或pp基保护膜都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产品在高温下出现材料分层或残胶等问题,造成pc吸塑成型后产品被污染,不良率高,且不能擦拭,容易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pp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70-90份聚丙烯、20-40份聚乙烯、15-25份纳米碳酸钙、10-20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40-55份聚丙烯、60-75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80-95份丙烯酸胶水、8-15份乳化剂、5-12份固化剂。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的密度为1-1.85g/cm3,熔融指数为1-15g/10min。

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乙烯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优选的,步骤s3所述调整厚度为50-100μm。

本发明提供一种pp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pp保护膜不仅具有耐高温的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硬度,硬度为2-3h,具有防刮花的功能,可以使保护膜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本发明的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黏着层,基层中在聚乙烯和聚丙烯基体中添加纳米纳米碳酸钙、纳米碳化硅可以改善保护膜的加工性能,提高保护膜的力学性能以及改善保护膜的均匀性;黏着层的胶水由丙烯酸胶水、乳化剂、固化剂制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出,避免环境污染和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有利于表面保护产品行业的发展;中间层采用聚丙烯和耐高温聚乙烯,使得保护膜的耐高温性能好,保护膜不会受热变形,基层、中间层和黏着层配合作用,制得的保护膜很少发生粘死现象,保护膜不易撕裂,在高温下不会出现材料分层或残胶;

本发明的pp保护膜的制备中,控制保护膜本体的厚度为50-100μm,使整个保护膜具备轻小便携的效果,减少保护膜对空间的占用,减少保护膜的体积,增加保护膜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70份共聚聚丙烯、20份聚乙烯、15份纳米碳酸钙、10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40份共聚聚丙烯、60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80份丙烯酸胶水、8份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异氰酸酯;

其中,共聚聚丙烯的密度为1g/cm3,熔融指数为1g/10min;

本实施例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为50μm、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90份共聚聚丙烯、40份聚乙烯、25份纳米碳酸钙、20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55份共聚聚丙烯、75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95份丙烯酸胶水、15份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12份乙烯基硅油;

其中,共聚聚丙烯的密度为1.85g/cm3,熔融指数为15g/10min;

本实施例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为100μm、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80份共聚聚丙烯、30份聚乙烯、20份纳米碳酸钙、15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47份共聚聚丙烯、68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88份丙烯酸胶水、12份乙烯基磺酸钠、9份含氢硅油;

其中,共聚聚丙烯的密度为1.5g/cm3,熔融指数为8g/10min;

本实施例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为75μm、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75份共聚聚丙烯、25份聚乙烯、17份纳米碳酸钙、13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45份共聚聚丙烯、64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86份丙烯酸胶水、10份烯丙氧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份乙烯基硅油;

其中,聚丙烯的密度为1.25g/cm3,熔融指数为5g/10min;

本实施例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为60μm、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pp保护膜包含基层、中间层和表层,表层即为粘着层,所述基层的构成为:85份共聚聚丙烯、35份聚乙烯、23份纳米碳酸钙、18份纳米碳化硅;所述中间层的构成为:52份共聚聚丙烯、71份耐高温聚乙烯;所述粘着层材料为胶水,胶水构成为:93份丙烯酸胶水、13份乳化剂、11份固化剂;

其中,聚丙烯的密度为1.75g/cm3,熔融指数为13g/10min;

本实施例pp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原料重量份称取各个原料;

s2、分别将基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料,确保混料均匀;

s3、将步骤s2各层搅拌后的原料直接用吸料机分别吸入螺杆料筒,采用进口的三层流延挤出机,t型模头一次共挤成型,再经过冷却成型、调整厚度为90μm、修边,将保护膜收卷,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