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0974发布日期:2020-01-18 05:12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础油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日益扩大,钻探地层不断加深,钻探方式不断翻新,钻探难度也在逐年增加,深井、超深井、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小井眼井、高密度长裸眼井等特殊条件井日益增多,而钻井速度又需要大幅度提高,使用润滑剂是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方法。我国油气钻井行业目前使用的润滑剂品种相对较少,而且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将原油、白油等矿物油作为润滑剂,不环保;油酸酯改性润滑剂在钻井液ph高于10时分解失效;表面活性剂类润滑剂起泡严重;也有一些在盐水中难于分散等。然而目前对润滑剂要求不仅能抗磨和降磨阻,还应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对地层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无毒或低毒,无荧光或低荧光,易生物降解,不起泡不增粘,对钻井液流变性无明显影响等。润滑剂包括基础油、添加剂等成分,其中基础油占比达8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润滑剂的性能。因此,研发高性能的润滑剂用基础油具有重要意义。天然脂肪醇前馏份是油脂化学加工过程中的一类副产物,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目前在化工行业还没有较好的使用途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由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为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抗高温、抗盐、抗钙等性能,可用于钻井液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基础油,以重量份计,包括:60~71份的混合植物烷烃;29~40份的混合脂肪醇醚。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植物烷烃的重量份数优选为62~70份,更优选为64~66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植物烷烃包括式i结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cnh2n+2式i;式i中,n为10~15的整数,优选为12~14。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植物烷烃优选为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和正十五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植物烷烃优选为混合直链植物烷烃。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脂肪醇醚的重量份数优选为30~38份,更优选为32~36份,最优选为34~35份。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脂肪醇醚包括式ii结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cmh2m+2-o-r式ii;式ii中,m为10、12或14,r为碳原子数为4~8的烷基,更优选为丁基、己基或辛基。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脂肪醇醚优选为正癸醇烷基醚、正十二醇烷基醚和正十四醇烷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脂肪醇醚优选为混合直链脂肪醇醚。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基础油优选为混合植物烷烃和混合脂肪醇丁醚的混合物、混合植物烷烃和混合脂肪醇己醚的混合物、混合物质烷烃和混合脂肪醇辛醚的混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基础油优选包括上述混合直链植物烷烃和混合直链脂肪醇醚,其在结构上包括饱和长链脂肪基团和烷基醚基团,不含不饱和键,如酯键和碳碳双键,使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同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温性、水解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中同时含有混合植物烷烃和混合脂肪醇醚,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抗温性,尤其是二者配伍相互作用,能够较好的提高润滑性。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是一种绿色无毒的物质,其本身以及分解后的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刺激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而且,所述生物质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相容性,能够满足润滑剂基础油的性能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所述生物质基础油由天然脂肪醇前馏分制备得到,所述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烷基试剂和碱性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在本发明中,所述反应优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更优选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本发明中,所述反应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度优选为200~300r/min,更优选为220~280r/min,最优选为240~260r/min。在本发明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90~120℃,更优选为100~110℃,最优选为105℃。在本发明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2~24小时,更优选为15~20小时,最优选为16~18小时。在本发明中,所述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为天然脂肪醇精馏时获得的低沸点物质,包括混合植物烷烃和混合脂肪醇。本发明对所述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对天然油脂物质进行加工获得天然脂肪醇后再对天然脂肪醇进行精馏即可,或者直接由市场购买获得。在本发明中,所述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优选包括棕榈油制备的天然脂肪醇前馏分、大豆油制备的天然脂肪醇前馏分和菜籽油制备的天然脂肪醇的前馏分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植物烷烃为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组成部分,不参与化学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试剂优选碳原子数为4~8的氯代烷烃,更优选为氯丁烷、氯己烷和氯辛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碱性化合物优选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醇钠和乙醇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剂优选选自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剂,这种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对底物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硫酸、对甲苯磺酸作为合成脂肪醇醚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副反应多、反应活性低、产品颜色深,后续纯化困难,尤其是在两种反应原料不相容的情况下。现有技术制备脂肪醇醚的相转移催化剂一般为四丁基溴化铵,这种催化剂价格昂贵、易失活、不易分离,不利于大规模应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催化剂,本发明采用的上述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剂能够在较为广泛的温度下(-50~350℃)广泛存在,而四丁基溴化铵的耐温性小于200℃;而且,本发明中的催化剂能够同时溶解混合脂肪醇和氯代烷烃化合物,增强反应底物的接触机率,促进反应的正向移动,本发明使用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而且可多次重复利用。本发明采用上述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剂一方面可增加底物的相容性,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副产物的产生,提高产品品质。在本发明中,所述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烷基试剂、碱性化合物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优选为1:(0.5p~1.5p):(0.5p~1.5p):(0.025~0.25),其中p指的是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中羟基的摩尔数,更优选为1:(0.8p~1.2p):(0.8p~1.2p):(0.05~0.2),最优选为1:1p:1p:(0.1~0.15)。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为一种浅黄色液体,是通过烷基醚化改性合成的一种强润滑的植物烷烃和脂肪醇醚的混合物,其结构中不含不饱和键(酯键和碳碳双键),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温性、水解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极性,可作为润滑剂的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反应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制备过程中无毒、高效、环保。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合成条件温和、合成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产生,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同时兼备较好的润滑性、抗温性、水解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是一种优良的润滑剂用生物质基础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剂,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质基础油。在本发明中,所述润滑剂优选还包括乳化剂,所述乳化剂优选为span-80。在本发明中,所述润滑剂以重量份计,优选包括:100份的生物质基础油;1~5份的span-80。在本发明中,所述生物质基础油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生物质基础油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中,所述span-80的重量份数优选为2~4份,更优选为3份。本发明利用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中的混合植物烷烃的特性作为润滑剂基础油,同时将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中的混合脂肪醇进行改性后作为润滑剂的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润滑剂中由于具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质基础油,使这种润滑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抗温性、水解稳定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用于钻井液用润滑剂,可解决现有润滑剂用于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差、荧光级别高等问题,而且这种生物质基础油具有强润滑、抗高温、抗饱和盐、抗钙、环保无毒、易生物降解,价格低廉等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剂用基础油。本发明将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改性后制备得到一种生物质基础油,这种生物质基础油环保无毒、强润滑、无荧光、抗高温、抗盐、抗钙、抗水解,价格低,可作为优良的润滑剂用基础油,这种基础油制备的润滑剂可用于钻井液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其抗温性可达250℃,稳定性好;荧光级别<3,抗饱和盐、抗钙,不影响测录井,在探井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其ec50>120000mg/l,环保无毒、易生物降解、价格低廉,是一种优良的润滑剂用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不含芳烃,不腐蚀金属和橡胶,不污染环境;制备工艺环保、高效、无需纯化,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天然脂肪醇醚前馏为无锡博理特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大豆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菜籽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本发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组成进行分析,确定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中的混合植物烷烃和混合脂肪醇的重量比例,检测结果见表1。本发明按照gb/t7383-199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羟值的测定》的方法,测试天然脂肪醇前馏分中羟基值,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基本组成成分参看表1。表1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天然脂肪醇前馏份的基本组分名称羟基值混合植物烷烃与混合脂肪醇的重量比例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0.2665:35大豆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0.3075:25菜籽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0.2870:30本发明检测得到的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图如1所示。实施例1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16:0.16:0.025的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丁烷、氢氧化钾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90℃反应12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65cm-1、2885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0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采用气相质谱检测方法,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61%的混合植物烷烃(8.6%的癸烷烃、0.3%的十一烷烃、32.9%的十二烷烃、0.2%的十三烷烃、18.9%的十四烷烃、0.1%的十五烷烃),39%的混合脂肪醇醚(7.2%的癸醇丁醚、24.7十二醇丁醚、7.1%的十四醇丁醚)。按照gb/t16783.2-2012《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2部分:油基钻井液》,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和40℃的运动粘度。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荧光级别的测试,具体方法为:在洁净烘干的烧杯中加入20ml的三氯甲烷,加入1g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摇匀、放置、澄清,倒出10~15ml澄清液于干净试管中,在地质荧光仪下观看荧光与相关标准系列对比确定荧光级别。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方法,检测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的生物毒性。采用热重分析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热分解温度。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性能检测结果。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95。实施例2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45:0.45:0.25的大豆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己烷、氢氧化钠和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120℃反应24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70cm-1、2885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0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71%的混合植物烷烃(10.2%的癸烷烃、0.3%的十一烷烃、40.2%的十二烷烃、0.1%的十三烷烃、19.9%的十四烷烃、0.3%的十五烷烃),29%的混合脂肪醇醚(4.8%的癸醇丁醚、21.4%十二醇丁醚、2.8%的十四醇丁醚)。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运动粘度、荧光强度、生物毒性和热分解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如表2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82。实施例3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28:0.28:0.1的菜籽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辛烷、乙醇钠和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在2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65cm-1、2885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1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64%的混合植物烷烃(5.4%的癸烷烃、0.4%的十一烷烃、42.2%的十二烷烃、0.2%的十三烷烃、15.7%的十四烷烃、0.1%的十五烷烃),36%的混合脂肪醇醚(5.1%的癸醇丁醚、24.1%十二醇丁醚、6.8%的十四醇丁醚)。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运动粘度、荧光强度、生物毒性和热分解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如表2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91。实施例4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2:0.2:0.15的棕榈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己烷、乙醇钾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28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110℃反应22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70cm-1、2880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1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60%的混合植物烷烃(7.0%的癸烷烃、0.3%的十一烷烃、40.3%的十二烷烃、0.2%的十三烷烃、12.1%的十四烷烃、0.1%的十五烷烃),40%的混合脂肪醇醚(8.9%的癸醇丁醚、20.7%十二醇丁醚、10.4%的十四醇丁醚)。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运动粘度、荧光强度、生物毒性和热分解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如表2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98。实施例5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3:0.3:0.05的大豆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辛烷、乙醇钾和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酸盐,在27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110℃反应18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65cm-1、2885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0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69%的混合植物烷烃(14.9%的癸烷烃、0.4%的十一烷烃、38.8%的十二烷烃、0.3%的十三烷烃、14.4%的十四烷烃、0.2%的十五烷烃),31%的混合脂肪醇醚(6.9%的癸醇丁醚、14.7%十二醇丁醚、9.4%的十四醇丁醚)。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运动粘度、荧光强度、生物毒性和热分解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如表2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84。实施例6在装有冷凝管的密闭容器中,依次加入摩尔比为1:0.34:0.34:0.2的菜籽油天然脂肪醇前馏分、氯丁烷、乙醇钠和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加热至120℃反应24小时,得到生物质基础油。对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进行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结果为,在2965cm-1、2885cm-1处有饱和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380cm-1处强吸收峰为-ch3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430cm-1和721cm-1处强吸收峰,为-(ch2)n-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且n>4;1200cm-1处的吸收峰为c-o-c骨架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成分,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包括67%的混合植物烷烃(11.1%的癸烷烃、0.3%的十一烷烃、38.9%的十二烷烃、0.1%的十三烷烃、16.5%的十四烷烃、0.1%的十五烷烃),33%的混合脂肪醇醚(7.0%的癸醇丁醚、16.9%十二醇丁醚、9.1%的十四醇丁醚)。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生物质基础油的润滑系数、运动粘度、荧光强度、生物毒性和热分解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如表2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检测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极性为0.88。比较例1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中的混合植物烷烃的成分进行配料,得到基础油,所述基础油的质量与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总质量相同。比较例2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中的混合脂肪醇醚的成分进行配料,得到基础油,所述基础油的质量与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总质量相同。表2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的性能数据实施例7将100重量份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和3重量份的span-80混合,得到润滑剂。对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分别于高搅杯1#、2#、3#、4#、5#、6#中加入配制好的淡水基浆300ml,向1#、3#、5#高搅杯中加入108g的nacl,高搅5min,倒入1#、3#、5#老化罐中;向2#、4#、6#高搅杯中加入108g的nacl,高搅5min,加入3g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润滑剂,再高搅5min,倒入2#、4#、6#老化罐中,将1#~6#老化罐在220℃滚子加热炉中热滚16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高搅5min,测试其润滑系数(采用环球(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ofite型号的数显式极压润滑仪进行测试),高搅时高速搅拌器的转速为11000±300r/min;淡水基浆的制备方法为:在高搅杯中加入300ml蒸馏水、0.6g的无水碳酸钠、15g的钠膨润土,高搅20min,期间至少中断两次以刮下粘附在杯壁上的粘附物,在(25±1℃)下补养护24小时,使其表观粘度达到(13~15)mpa.s,如果达不到可适当调节膨润土的加入量。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为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得到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实施例8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实施例9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实施例10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实施例11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1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实施例12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比较例3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比较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比较例3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比较例4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润滑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替换为比较例2制备得到的生物质基础油。按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检测本发明比较例4制备的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润滑剂在饱和盐水浆中的润滑性能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质基础油配制的润滑剂,抗温可达220℃,饱和盐水润滑系数降低率≥75%,与自来水、水基钻井液等混合无沉淀,有良好的配伍性,具有抗高温、环保无毒等特性。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基础油,所述生物质基础油以天然脂肪醇的前馏分为原料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天然脂肪醇的前馏分、烷基试剂和碱性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生物质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为一种天然脂肪烃混醚,具有环保无毒、强润滑、无荧光、抗高温、抗盐、抗钙、抗水解的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剂用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反应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制备过程无毒、高效、环保。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